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自从罗纳德·科斯《企业的性质》一文获得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之后,有关公司治理结构的研究在国内便渐成燎原之势。由于正值中国国有企业改革进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新阶段,公司治理结构理论的现实意义更加凸现。一时间,理论界言必称产权,言必称内部人控制,与公司治理结构有关的名词成为许多报刊杂志重要文章的关键词。然而,公司治理结构理论在其扫盲效应结束之后,影响力便开始衰减。人们发现,国有企业的绩效并未随着公司制的改革而得到提高,相反,那些优秀的国有企业恰恰是企业家个人的作用发挥得比较充分的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理…  相似文献   

2.
公司治理原则的国际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世界经济环境的变化,许多国家与组织都清楚地认识到,良好的公司治理既需要国家通过强制性的法规对治理结构进行规定,还需要制定与市场环境变化相适应的、具有非约束性和灵活性的公司治理原则。自1992年英国的《Cadbury 报告》以来,众多国家与组织的多种公司治理原则纷纷出台,从这些公司治理原则中可以看到,虽然经济与市场的全球化与一体化使得各种公司治理模式呈现出强烈的趋同化趋势,但它们毕竟根植于各国不同的法律、规范及社会价值中,并从根本上适应特定组织的特征、需要与发展阶段,并随着组织自身…  相似文献   

3.
制定适合国情的《中国公司治理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公司制度的发展,公司治理不仅成为现代公司制度中最重要的架构,而且是企业增强竞争力和提高经营绩效的必要条件。各国企业活动的实践表明,良好的公司治理既需要国家对治理结构有强制性的法规规定,又应制定与市场环境变化相适应的、具有非约束性和灵活性的公司治理原则。因此,近年来,拟定专门性的公司治理原则的国家和国际组织日益增多。如1992 年和1998 年英国分别提出了《Cadbury 报告》和《Hampel 公司治理原则》;1997 年美国制定了《商业圆桌会议公司治理原则》和《加州公职人员退休基金会公司治理原则》;1999年OECD …  相似文献   

4.
2000年11月25日至26日,由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和南开大学国际商学院共同主办的“WTO、企业发展与公司治理原则研讨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会上,国内第一个提出并组织研究制订中国公司治理原则的南开大学国际商学院院长李维安教授做了题为《中国公司治理原则——世界潮流与企业改革的呼唤》的主题报告,引起强烈反响。与会专家、学者、企业家代表一致认为,在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强调“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是深化国企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的背景下,李维安教授敏锐地感觉到国企脱困后将进入公司治理改革的新阶段,并率先组织制订出《中…  相似文献   

5.
国际经验与企业实践——制定适合国情的中国公司治理原则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本文从公司治理这一国际性前沿课题的核心入手,论述了提高公司治理的有效性不仅要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结构,更要培育科学运作的公司治理机制。面对各国、地区、组织制定公司治理原则的热潮,在分析世界各国、组织的公司治理原则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在我国企业进入公司治理改革新阶段的时候,良好的公司治理既需要国家通过强制性的法律法规对治理结构进行规定,还需要制定与公司环境变化相适应的、具有指导性、非强制性和灵活性的公司治理原则的观点。文章最后分析了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国公司治理原则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并介绍了由南开大学“中国公司治理原则研究课题组”研究完成的《中国公司治理原则(草案)》的内容、特点和创新之处。  相似文献   

6.
《中国公司治理原则(草案)》及其解说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前言国家经济的增长依赖公司财富的增加,而创造财富离不开良好的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近年来,公司治理已成为一个世界性课题,它首先是一种相互制衡关系,即以股东为核心的利害相关者之间相互制衡关系的泛称。应当说,公司治理既包括公司治理结构,也包括公司治理机制。其核心是在法律、法规和惯例的框架下,保证以股东为主体的利害相关者利益为前提的一整套公司权利安排、责任分工和约束机制。目前,整个国际社会越来越关注公司治理问题。至2000年初,已有几十个国家和组织以不同形式制订了公司治理原则,并取得了良好的…  相似文献   

7.
演进中的中国公司治理:从行政型治理到经济型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公司治理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通过对公司治理发展历程的梳理和回顾我们可以发现,从"行政型治理"向"经济型治理"的演进是一条鲜明的主线.  相似文献   

8.
公司治理改革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焦点问题。近20年来,全球公司治理研究以美国一国为主逐步发展到英、日、德等主要发达国家,至今已扩展到转轨经济和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研究内容从治理结构与治理机制,扩展到治理模式与治理原则。当前,公司治理质量与治理环境倍受关注,研究重心转移到公司治理评价。中国公司治理研究也大致经历了这几个阶段,即公司治理理念的导入、从法人治理结构到公司治理机制、从单个公司治理到企业集团治理、从国内公司治理到跨国公司治理、从传统企业治理到网络组织治理等理论研究。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和法规文件包括《中国…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公司治理这一全球性的问题吸引了诸多领域学者的视线,经济学界、管理学界、法律学界的学者从各自的角度对公司治理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也都留下了各自的空隙。国外学者认识到了这种问题,部分学者开始将它们综合起来,试图更全面地解决这一问题。但由于学科背景的限制以及公司治理问题本身的复杂性,使寻求彻底解决这一问题的努力终难见成效。最典型的问题就是:过去较为有效的治理模式,今天变得不再有效;某个环境下较为成熟的治理模式往往不具有普适性。在我国,随着国有企业深层次矛盾的逐渐暴露,治理问题也日益凸现…  相似文献   

10.
一、 “信息权及其保障”在公司治理原则中的意义公司系统要素间信息的流动、加工处理和使用是公司治理相关主体行为的基础,也使得公司治理结构动态优化、治理机制科学化得以实现。正是有了信息权(信息获取权、使用权和发布权)的存在,才使得以股东为核心的利害相关者的权利得到维护,决策有了科学的基础,监督职能得以实施。在信息通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新技术的引进、使用直接影响到公司治理效率的提高和治理目标的实现。在中国公司治理原则中规范信息权的作用、保障机制与信息技术应用方式是该原则完备性、基础性与可操作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11.
从公司治理研究和实践的历史来看,公司治理目标为股东利益最大化,但是现实与法理之间存在矛盾困境,使学术界在反思传统的股东治理理论有局限性,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来重新审视公司治理目标,追求利益相关者利益的公司目标逐渐形成。在认知股东治理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内涵的基础上,对股东至上和利益相关者主义的公司治理目标研究现状进行梳理,综合两者之间的关系,分析公司治理目标理论的发展趋势,以期能够对理论研究有所助益,为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一、 信息披露:公司治理的决定性因素众所周知,信息是借助一定的载体,按照相应的规则,对特定主体行为所进行的描述。在经济活动中,信息披露不仅影响着投资者的价值判断和决策,同时也会影响到债权人等利害相关者。由于信息披露受多种因素制约,所以,世界各国都致力于建立健全一套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只有信息披露制度科学合理,才能从根本上保证经济活动的透明度,使信息使用者作出正确的判断和科学的决策,进而全面维护经济活动中各主体的利益。大量事实证明,信息披露是公司治理的决定性因素之一,而公司治理框架又直接影响着信息…  相似文献   

13.
公司治理模式的国际比较与中国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饶海琴 《中国管理科学》2004,12(Z1):666-671
公司治理模式的国际比较显示,至今还没有清楚的证据表明哪个模式是最佳的,一个国家的公司治理结构采取什么模式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模式是完整的和一成不变的.只有不断改革、不断创新,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和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人民大学杨瑞龙教授主编的新作《企业共同治理的经济学分析》(2001)是一本从经济学视角阐述企业共同治理的学术专著。该书与同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理论及其应用》构成了姊妹篇。前书所阐述的利益相关者合作理论为本书构建了理论基础,而本书所阐述的共同治理结构是利益相关者合作理论的进一步扩展和逻辑延伸。本书的出版丰富与推进了现代企业理论与公司治理理论研究,对于我国国有企业治理结构改革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从单边治理到共同治理的演变是现代公司治理制度演进的一个重要特征。本书中心主题…  相似文献   

15.
周建 《南开管理评论》2005,8(5):110-112
在经济全球化和技术进步迅猛发展的当代社会,企业经营环境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1]这种环境的不确定性在推动传统的竞争观念向竞合转移的同时,更在改变事关企业制度设计与权力制衡的公司治理边界。[2,3]企业如何通过网络形态的合作组织形式展开更有效的竞争,不仅是一个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问题,更是一个网络组织治理不容回避的问题。该问题也是孙国强博士在著作《网络组织治理机制论》中的逻辑分析起点。[4]当经济学意义上的原子式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具有丰富内部组织涵义的企业竞争时,企业之间如何有效改变竞争的模式并以此为基础建立新的…  相似文献   

16.
一、 中国公司董事会存在的问题在中国企业制度的建立过程中,上市公司基本上建立了董事会组织,在公司的重大事务中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上市公司多是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成,事实上造成多数董事会在某种程度上的“形骸化”。主要表现为:1. 过度强调监督功能,而忽略决策功能在我国,多数公司都把董事会片面理解为主宰公司大权的机构,是掌管权力的象征。于是董事会就成了权力角逐的场所,一些人为了控制董事会,甚至不惜损害公司和股东的利益。而人们对董事会应承担的义务却较少提及,甚至对决策失误也没有有效的惩罚措施。2. 董…  相似文献   

17.
传统上 ,经济学研究依赖于一个基本假设 ,即人们受自我利益驱动 ,有能力做出理性判断和决策。就如西方传统经济学的鼻祖亚当·斯密认为 ,人本来就是自私的 ,但出于自私目的进行的市场交易可以达到最佳的市场效果。所以 ,传统经济学家都认为研究人的心理和情绪是不科学的。然而 ,丹尼尔·卡纳曼 (DanielKahneman)从心理学角度出发 ,研究发现人的经济行为往往是非理性的 ,弗农·史密斯(VernonL.Smith)又利用自然科学的实验方法证明这种非理性行为是真实的。为了表彰卡纳曼和史密斯在行为经济学(BehavioralEconomics)和实验经济学(Experime…  相似文献   

18.
合作社治理结构是合作社制度中的重要方面。合作社事业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治理结构。作为商业组织之一的合作社应当总结借鉴现代市场经济中最成功的商业组织公司治理结构的经验,遵循以下四个原则:1、法律赋予法律赋予人格的经济组织需要内部机关;2、内部机关应当相互分权并制衡;3、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相统一;4、利益相关者参与。  相似文献   

19.
公司治理结构是一整套制度安排。传统治理结构大多遵循“股东至上”逻辑,股东利益最大化成为企业目标。在现代经济条件下,这一模式的缺陷逐渐暴露出来。随着其他利益相关者地位的上升,共同治理模式将逐渐成为一种趋势。我国企业在改革治理结构时,也应树立共同治理观念,重塑新的治理价值观,尊重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提高治理效率。  相似文献   

20.
高明华博士的新著《公司治理:理论演进与实证分析———兼论中国公司治理改革》已由经济科学出版社于2001年8月出版。这部著作是在他的博士后报告的基础上经进一步修改和加工而成的 ,我作为他的博士后合作导师之一 ,得以先睹为快。有关公司治理的文章和著作 ,我看过不少 ,但高明华博士的这部著作还是很有特色的。高明华博士近几年一直从事这方面的研究 ,可以说这部著作是他近几年心血的结晶。公司治理(CorporateGovernance)在世界引起广泛关注不过20几年的时间 ,在我国则不过七、八年 ,理论界对它的研究还没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