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陕北,位于陕西北部,包括延安、榆林两地区二十六个县,即宜君、黄陵、洛川、黄龙、富县、宜川、甘泉、延安、延长、延川、清涧、子长、安塞、志丹、吴旗、子洲、绥德、米脂、吴堡、佳县、横山、靖边、定边、榆林、神木、府谷。陕北方言就是延安、榆林两个地区的人民(除去宜川、富县、洛川、黄陵、黄龙、宜君等六县)所说的话。在北方方言的西北官话中,陕北方言颇有特点。研究、了解这些特点,对于研究汉民族共同语的发展规律,对于进一步推广普通话,都有着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1“陕北话”不就是陕北方言 1.1陕西省习惯上按地理分为三大块;陕北、关中、陕南。陕北包括延安榆林两个地区,黄陵、黄龙、洛川、宜川、富县、甘泉、延安、延长,延川、子长、安塞、志丹、吴旗、定边、靖边、横山、米脂,绥德、子洲、清涧、吴堡、佳县、榆林、神木、府谷二十五个县市。陕北方言即陕北的方言,指陕北境内的方言,具体点儿说就是黄陵、黄龙……二十五县市的方言。它着眼于地理。“陕北话”则着重在语言,指陕北境  相似文献   

3.
孟录燕 《社区》2005,(1):20-21
2004年12月中旬,上海市社区服务中心推出了一项新的服务:居民可以拨打24小时服务电话要求殡葬服务,该服务内容目前正在普陀区甘泉、宜川两个街道进行试点。  相似文献   

4.
试论方言研究与民俗研究的互动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言记载了民俗,民俗反映了方言,方言与民俗密不可分,方言研究与民俗研究呈互动、互补关系.文章从5个方面论述了二者的关系,指出只有将方言研究与民俗研究结合起来,由民俗收集方言,以方言探索民俗,才能取得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5.
编者风采     
刘国荣,男,汉族,陕西宜川人,中共党员,编审。现任延安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主编,延安大学政法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陕西省高等学校学报研究会常务理事。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光复陕甘宁边区、西府出击和扶眉战役三次战争为线索,兼述宜川、荔北、陕中等战役,记叙了西北野战军歼灭胡宗南和宁青“二马”军队的主要过程,客观地评价了彭德怀在解放陕西中的功绩  相似文献   

7.
庐山行政区方言处于中国北方方言和赣方言的临界点 ,其语音系统一部分具有赣方言的特点 ,一部分具有北方方言的特点 ,还产生了两大方言特点混合的特殊方言。庐山方言可划分四个片区 ,可以姑塘镇话作为代表方言  相似文献   

8.
赵元任先生是用现代语言学方法研究常州方言的第一人,尤其对常州方言语音的研究做出了开创性的突出贡献:调研出第一个常州方言音系,全面阐述常州方言的语音特点;从社会语言学角度研究常州方言语音,对常州方言绅谈与街谈、常州方言秘密语及常州话方言性变态语音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林语堂先生在方言研究领域做出了多项重要的研究,提出了先进的研究方法:对扬雄《方言》的研究,包括《方言》的价值,《方言》的年代、材料和地名,方言分区;方音与古音研究,包括方音是考订古音的工具,提出"古有复辅音"说以及《切韵》的性质;方言形成的原因;重视西洋传教士的方言研究成果;方言研究方法论;创制方言字母。  相似文献   

10.
方言字是记录方言口语音的文字形式.常州方言属于吴方言太湖片毗陵小片.文章对流行在常州方言区的方言字做了初步的记录、释例,并对新派常州人不用或不常用的方言字加以标注,从中可见语言接触背景下常州方言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文化产业是21世纪发展最为迅速的产业之一。虽然伊川县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以及突出的空间区位优势,蕴含着极大的内在价值和开发潜力,但是目前还存在着开发程度较低、"散"和"粗"的情况。因此,需要在确定县域产业发展次序、文化产业策划、开发理念以及人才的培养等方面下工夫。  相似文献   

12.
通过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省级示范县建设,宜川县合作社功能改善,业务拓展,社员收入增加。但仍存在缺乏监督、依赖政府等局限。本文通过实证研究,从机制构建的角度,针对问题,提出构建合作社系统性发展制度体系,包括监督、市场、服务、管理、社群关系等五个方面,希望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可持续发展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3.
受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近年来国内文学理论界兴起一股反本质主义的文论研究走向。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的争论,引发了学界对传统研究模式的深入反思和讨论,其中呈现出几种颇具代表性的研究范式:如陶东风的"建构主义"、南帆的"关系主义"、王一川的"本土主义"、杨春时的"超越主义"、童庆炳的"对话主义"等。上述五家都是在反本质主义思潮影响下对文学理论研究做出的具体调整,他们一致要求打破传统本质化、普遍化的言说方式,对僵化的思维模式进行突破,从具体的历史语境出发,建构起新的文学阐释模式。这种对文艺学进行反思与重构的路径丰富多样、各具特色,共同汇集成一种时代潮流,成为新世纪理论界一种普遍化的学术倾向。对他们进行梳理无疑对于后来的文艺学研究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大量使用宋元时期的方言俗语,并成功地用之于人物塑造,环境描述,是《水浒传》的一个艺术特色。其中有关出行的俗语,有关逃亡的俗语,有关婚丧的俗语,有关家庭、邻里、宗族的俗语,有关交际的俗语,有关酒的俗语,有关衣、食的俗语,有关财宝的俗语,有关岁时、天象的俗语,有关鬼神、禁忌的俗语,有关职事、生产、经营的俗语,多直接来源于宋元时期的民俗事象,揭示着民俗文化的基本特征,体现着当时人们的道德观念和处世态度。分类解释之,可供汉语研究、文学创作之借鉴。  相似文献   

15.
柏格森的"美在绵延"说是建立在其哲学本体论基础之上的.在他看来,只有绵延着的事物才是美的,所以美在绵延."美在绵延"有四层含义:第一,任何绵延都是生命的绵延,所以"美在绵延"意味着"美在生命";第二,绵延即无尽的生成,因此"美在绵延"又表明"美在生成";第三,"美在绵延"也意味着"美在统一";第四,因为把握了绵延的节拍能使人获得轻松感,所以"美在绵延"还表明"美在轻松"."美在绵延"说是柏格森独特的美论,对于我们研究美很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红楼梦》研究学术争鸣述要(下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来是他早已提出的观点 ,这一次是从分析“凡例”的角度再论证。徐复观写了《由潘重规先生〈红楼梦发端〉略论学问的研究态度》 ,以王世禄的笔名发表在香港《明报月刊》1 971年 1 1月第 72期上。徐文说潘重规的治学态度和方法有问题 ,批评潘文引用材料断章取义。潘重规没有直接作答 ,而由香港中文大学《红楼梦》研究小组的汪立颖写了一篇《谁“停留在猜谜的阶段” ?———答〈由潘重规先生《红楼梦发端》略论学问的研究态度〉一文的作者》 ,发表于《明报月刊》1 972年第 74期。徐复观同意吴世昌、赵冈的观点 ,认为甲戌本在时间上反而在其…  相似文献   

17.
胡锦涛“三农”思想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理念、新战略、新方针、新政策,即“十论三农”(重中之重论、统筹城乡发展论、城乡一体化论、强农惠农论、两个趋向论、以工促农论、以城带乡论、新农村建设论、现代农业论、新型农民论)等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基本观点。初步形成了系统解决“三农”问题思想的科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8.
近十年来中国政治哲学研究呈现出两个基本特征:一是从宏观理论建构研究到现实问题研究,二是从政治制度问题研究到微观政治主体问题研究。在此基础上,对近十年来中国政治哲学研究状况作简要评论,提出进一步深化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研究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近代中国儿童史研究内容分四个方面,一是儿童被教育,包含国内教育、留美教育、相关人物思想及童子军等;二是儿童被保护,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儿童保育、难童、溺婴及童工等;三是儿童被认知,主要包括文学、书刊出版及儿童观等;四是儿童自身的研究,主要有学界对儿童的行为、事务的研究和成人的童年记忆叙述。比之于儿童被教育、被保护、被认知,有关儿童自身的研究太过单薄,不可相提并论。没有儿童的儿童史,准确地击中了近代中国儿童史研究的要害、薄弱之处。强化儿童自身研究,是近代中国儿童史学界的努力所在。  相似文献   

20.
中国民法法典化进程中很重要的立法是物权法,物权法中极其重要的一项制度就是物权变动制度。由于世界各国立法对物权变动模式选择之多元化,围绕我国物权立法之物权变动价值取向问题,学术界存在激烈的争论。借用比较的分析方法,对学术界公认的物权变动两大价值———安全与效率进行定位,并以此为切入点检讨了世界范围内的四种物权变动立法模式:意思主义、债权形式主义、物权形式主义、折中主义。希望有助于我国物权法律制度之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