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7 毫秒
1.
广播节目主持人的“听众形象”,指在广播语境下,节目主持人的样态、风貌在听众头脑中的意象。广播节目主持人的“听众形象”是一种声音意象,它不具备直观性。广播节目主持人的“听众形象”是一种审美意象,是传播主体和接受主体共同参与审美活动的产物。在这个审美过程中,存在两个“主体”,一个“基本点”。两个“主体”指传播主体——广播节目主持人和接受主体——听众;一个“基本点”指有声语言。对表达主体来说,有声语言是客体,是载体,是表达主体审美理想、审美意图的外在形式;对接受主体来说,有声语言是审美感知的具体对象。正是这个“基本点”将审美活动的两个主体连接在一起,经过一系列审美活动,产生广播节目主持人的“听众形象”。  相似文献   

2.
强化节目主持人的互动意识是广播媒体最基本的要求,主持人在主持节目过程中能否与听众形成互动,这是与主持人的良好素养及应变能力、民众化意识分不开的。没有了广播节目的互动,广播本身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就会减色,就不会使广播的魅力显现,而且这种相互的互动往往是主持人以一种主持者的姿态和听众在进行交流。  相似文献   

3.
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推动了广播自身的改革。曾一度在全国广播媒体兴起“珠江模式”的主持人直播板块节目热,经过一个时期的升温现在开始冷却。听众对直播、电话参与这种节目形式的新鲜感在减退,直播板块节目的吸引力在减弱。千人一面的节目类型、空洞乏味的唠嗑调侃、废话连篇的热线参与等等现象使听众对广播节目的感觉从“耳目一新”到反感厌倦。许多节目主持人明显感觉到:听众热线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了、听众的来信热情减退了、听众对节目的内在质量更为关注了,听众对主持艺术更为挑剔了。面对这一形势,说明听众参与直播节目面临…  相似文献   

4.
侯晓宁 《理论界》2007,(9):157-158
作为新闻工作的一线主持人,为了更好地与节目听众谈感情、说问题、讲观点,就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素养,这样才能称为称职的节目主持人。  相似文献   

5.
正主持人语:中国近代社会转型中,不同身份群体角色各异。作为新知识群体的"学人",本身经历了从士到职业学术工作者的转变,其于社会转型,较之其他阶层有着更多的敏感和自觉。在本分之内,他们比较注重为新的社会贡献新的知识和价值;在社会领域,他们比较能够捕捉时代气息,与时俱进,不失时机地参与到公共空间的建构中。于是,尽管学人群体在人数上较之工人、农民、军人、商  相似文献   

6.
在广播、电视和报纸三大媒体中,服务性节目(栏目)的设置都占一定比例。作为广播电台,在节目中如何充分体现广播的特长,办好服务性节目,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广播电台尤其是经济台在直播、听众参与、热线电话的应用和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等方面的优势,使其在当今激烈的媒体竞争中独树一帜,拥有越来越多的听众。近年来,新疆卫星经济广播在这些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一、发挥直播优势新疆卫星经济广播(原新疆经济广播电台)全天采用节目主持人直播形式,它较之传统的录音方式有着明显的优势,主持人在直播间与听众交流,…  相似文献   

7.
司马迁的"与时俯仰"经济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马迁以现实主义的态度对待商品经济,提出了"与时俯仰,获其赢利"的经济观;主张"随时而逐利",赞扬士农工商的致富,并根据他们致富的情况,将其区分为"本富"、"末富"和"奸富",这是司马迁的首创;他还将西汉的经济政策分为五等,最好的政策是"善者因之",将国家干预政策视之为"最下者",这在经济思想史上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林无美 《理论界》2005,(8):183-183
主持人是以他自己的身份,自己的个性,直接面对受众的人。主持人在节目中处于主导地位,他的主要职责是组织、串联一次节目的各个部分,但也可直接向观众和听众传播信息。节目主持人要使所主持的节目取得良好传播效果,应该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信息来源问题。美国的霍夫兰曾经把同一篇关于原子弹的文章,分别发给两组受试者,他对甲组说,该文章是美国某一著名原子弹专家所写;对乙组则说,这是前苏联《真理报》社论。结果发现,在甲组读者中同意该文观点的人数(传播学中称为“引起的态度改变”)为乙组的四倍。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  相似文献   

9.
21世纪初兴起的"栏目主持人"制度,对学术期刊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成为学术期刊建设品牌栏目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在运作过程中,"栏目主持人"制度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专家型栏目主持人"难以保证栏目风格的稳定性和学术上的百家争鸣;二是"编辑型栏目主持人"因学识不足而难以保证选题策划的学术水平,同时也影响稳固的作者队伍的建立.对此,需要进一步探寻合理的发展路径:一是将"栏目主持人"制度与编辑团队建设相结合,强化编辑的角色意识,提高编辑的学术素养,使编辑学者化;二是将"栏目主持人"制度与期刊整体发展战略相结合,探索建立"栏目主持人"小团队,充分发挥"栏目主持人"在品牌栏目建设中的主导作用,以品牌栏目建设推进期刊整体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0.
导播是广播直播节目中的重要工作岗位,是电台热线节目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有着重要的职责和作用:是听众参与电话的编辑和导演,是把关者,是主持人的得力助手;导播要履行好职责和发挥好作用,必须具有较强的新闻敏感性和政治素养、较高的知识化和专业化水准、较快的反应能力和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有着丰富的仿拟这一既新奇又独特的语言手段,对它的理解与认知,必然是一个由交际对象为获得仿拟的语用意义而进行的语用推理过程。关联理论认为交际的成功依赖互明和关联两个条件。交际者将交际意图以关联的仿拟形式明示出来,交际对象则依靠自己的认知能力推理出与自己的认知环境相关的交际信息,从而达到交际的成功。  相似文献   

12.
在影视作品中使用的"陌生化"技巧,可以避免将电影文本归化为观众所熟知或显而易见的形式,而是采用"异化"的手法将电影语言和表现手法等展示给观众。美国导演昆汀·塔伦蒂诺在其2013年新作《被解救的姜戈》中对其角色语言、表现手法等进行多种处理,以达到"陌生化"的效果,从而使电影的主题和内容深化,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让观影者有新的发现和体验,增强大众的观影期待和观影愉悦。  相似文献   

13.
《萨勒姆女巫》是一部因个人过失在混乱的世界中丧失身份进而在更高层次上实现道德升华、完成救赎的平民悲剧.米勒巧妙地运用合唱团、突转和发现等传统戏剧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推动剧情并引导观众审视历史和现实.同时,米勒开拓性的塑造了一位平民悲剧英雄并表达了积极乐观的悲剧精神,激发了观众的共鸣和心灵净化之感,并为因个人过失而陷入道德困境的人提供了道德启谕.从对传统戏剧手法的继承和开拓两方面对《萨勒姆女巫》进行剖析,在总结米勒悲剧观的基础上揭示该剧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主题思想,挖掘米勒对人性的思考和教谕.  相似文献   

14.
制度文明是特定历史阶段人类改造自然界、社会及自身所积累的制度方面的积极成果.以政治学的视角观之,制度文明的演进实质上是落后的制度形态为先进的制度形态所替代的过程.制度文明的演进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一般来说,制度文明演进的特征主要体现为:进步的制度在演进中逐步得到更广泛的社会认同;制度形式由单一走向多元、系统;具有显著的时代特征;思想文化领域内会产生重大变革.  相似文献   

15.
洪琼 《学术探索》2014,(9):137-141
在霍布斯看来,人天生就是激情的动物,但是,这种自然激情还具有一定的反社会性。对于如何将人的自然激情转变为政治激情,霍布斯认为应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要以惩罚来纠正臣民的消极性激情,以奖赏来鼓励臣民的积极性激情;另一方面,还必须对臣民进行政治教育,化臣民的被动激情为主动激情。可见,他的这些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如何培养合格的公民以及保持国家的稳定与繁荣依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从马克思的实践论立场来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内在于近现代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自我解放的历史实践,是理论的实践和实践的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当代形态,从而也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应当研究的核心问题。这就要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价值取向和价值态度的同时,面向其他学科保持一种开放的姿态,同时自觉地立足中国的文化资源与实践经验,建构指导当代中国实践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当代形态。  相似文献   

17.
作为刑事诉讼当事人之一的被害人,其知情权理应受到法律保护,以利于其更好地参与诉讼,实现其合法权益。但现行刑事诉讼法对被害人知情权的保护却存在诸多漏洞,不利于法治国家的建设。建议完善被害人知情权保障制度,使被害人行使其正当权利。  相似文献   

18.
谢红秀  冯卉卉 《云梦学刊》2013,34(2):142-145
接受美学扬弃了"文本中心论",确立了读者的中心地位,倡导把文学作品与读者的关系放到研究的首位,肯定读者对作品的意义和审美价值的建构意义。电影是一种属于大众化的传播媒介。任何高水平的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不仅需要具备很好的语言驾驭能力、文化理解力和艺术理解力,还要预见译语观众的期待视野,考虑他们的情感需求、语言和文化审美习惯等,让译语观众与原语观众的审美体验融为一体,而这些正是接受美学理论的核心魅力。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的忧患意识伴随其领导中国改革开放的全过程,体现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各个方面,可归纳为:对国家发展之忧、对人民生活之忧、对党的建设之忧。邓小平忧患意识的基本特征表现为:全局性与长远性融为一体、忧患意识与坚定信心有机统一、正视问题与寻求对策相生相随。邓小平的忧患意识启示我们:善于把握事物的发展趋势,清醒地认识前进道路的曲折性;透过现象看本质,力求从根源上解决问题;树立大局意识,培养世界眼光。  相似文献   

20.
张载是宋明理学的奠基人之一,其所创立的"关学"在中国思想史上具有深远影响,不仅如此,其思想在当今社会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张载的"变化气质"学说指引着人们朝着全面发展的方向前进,其"民胞物与"思想为社会的和谐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其完善的教育思想也为现代教育制度的构建提供理论指导。但是,理解张载的思想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要充分考虑到其现实的实践意义,也就是从当下出发去寻找其能够实现的生活化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