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语词类的科学划分始于《马氏文通》,这是按意义标准划分词类主张的创始与典型代表。如它说:“凡字有事理可解者,曰实字。无解而惟以助实字之情态者,曰虚字。”“凡实字以名一切事物者,曰名字。”“凡实字用以指名者,曰代字。”“凡实字以言事物之行者,曰动字。”“凡实字以肖事物之形者,曰静字。”“凡实字以貌动静之容者,曰状字。”(以上实字)“凡虚字以联实字相关主义者,曰介字。”“凡虚字用以为提承展转字句者,统曰连字。”“凡虚字用以煞字与句读者,曰助字。”“凡虚字以鸣人心中不平之声者,曰叹字。”(以上虚字)  相似文献   

2.
伟大领袖毛主席最近指出:“《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水浒》所宣扬的投降主义的主题思想,正是通过作品主人公宋江体现出来的。宋江投降,搞修正主义。可是,就是这样一个投降派的典型,过去却有人说是“经过群众斗争考验的”“农民起义的杰出领袖”。其理由有三:一曰,宋江有“正确的政治路线”,“为梁山立下了不朽的革命功勋”;二曰,宋江“器重人才”,是“组织家”;三曰,宋江“对人民群众深切关怀”,是“起义英雄”。这完全是为叛徒歌功颂德的修正主义观点。今天,我们必须站在路线斗争的高度,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廓清是非,正确识别宋江的真面目。  相似文献   

3.
本质这个范畴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列宁认为,本质和规律是同一类概念,是同等程度的概念,都是在现象中起决定作用的东西,都是人认识事物所得到的同一认识。所以,亚里士多德在其《形而上学》一书中首先从认识论方面提出“本质”这个范畴,因为,他认为每一个事物存在着许多不同的方面,人们可以从不同的方面认识事物,这样就产生了一个问题,人们怎样才算认识了这个“存在”呢?亚里  相似文献   

4.
崔鸿《十六国春秋》是记载十六国史最系统的最早的一部专著。由于崔鸿的生活年代与十六国时期接近,能够看到十六国诸国一部分“国史”以及十六国、东晋和南北朝前期人所撰写的十六国史著作,言之有据;又由于崔鸿写作态度十分认真,虽受北魏正统思想影响,视十六国诸国为僭伪,具有时代的局限性,但从“其书有与国初相涉,言多失体”来看,书之客观。因此,《十六国春秋》的史料价值很高,不论是研究中国古代通史、断代史,还是  相似文献   

5.
《论语》是先秦诸子散文的开端。刘熙《释名·释典艺》中曰:“论语,记孔子与弟子所语之言也。论,伦也,有伦理也。语,叙也,叙已所欲说也。”班固《汉书·艺文志》中曰:“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由此可见,《论语》是一部重点记叙人物言语的书。“文学的第一个要素是语言。”因此,研讨《论语》的语言特色(特别是对话语言),是研究《论语》文学价值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6.
英语模糊修辞与模糊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模糊是自然语言的重要属性之一。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系统中的每个符号都是用来代表事物的。由于符号所代表的事物千变万化,具有无限性,因此,一个符号只能表示经过抽象概括后的某一类事物而不是某个具体的事物。也就是说,“符号一般是以‘意义’而不是以‘指示物’来规定其内容的”。以“书”为  相似文献   

7.
“书如其人”是一个被广为认同的说法。清代刘熙载在他的《艺概·书概》中说:“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北大哲学系葛路教授在谈及书品与人品关系时指出:“书法艺术中直接反映出来的是作者的个性和审美崇尚以及挥毫时的情绪,如此而已。”笔者想结合刘熙载与葛路教授的观点,从三个方面谈谈“书”究竟能反映出“其人”哪些方面的东西来。当然这里的“人”是指受过正  相似文献   

8.
1 全部《老子》关于道、德的议论,主要有两大方面的内容:一是论述“道”的基本特征,讲明君德应该配“道”,即侯王须法道、守道。一是从“道”之作用与表现的角度论述“道”与“德”的本质联系,即二者的本然同一,以及在这一前提下提出的修养理论。《老子》所论“道”之特征,可概括为三:从其作为实体存在说,“道”的特征是:“无名”,“无极”;从其产生天地万物的作用说,“道”的特征是“自然”、“无为”;从其作为运动过程说,“道”的“特征”是“周行”和“逝曰远,远曰反”。关于第一个方面,《老子》十四章云:“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  相似文献   

9.
唐代小说,已由汉魏六朝时期的初具规模走向成熟,呈现出兴旺繁荣的景象。初唐人刘知几《史通·杂述》说:“偏记小说,自成一家,而能与正史参行,其所由来尚矣。爱及近古,斯道渐烦,史氏流别,殊途并骛,榷而为论,其流有十焉。一曰偏记,二曰小录,三曰逸事,四曰琐言,五曰郡书,六曰家史,七曰别传,八曰杂记,九曰地理书,十曰都邑簿。”《史通》成书于唐中宗景龙四年(公元七一○年),所谓小说“斯道渐烦”,刘知几指的是初唐的事,“其流有十”,当然不包括盛唐以后兴盛起来的传奇小说,但刘知几颇具慧眼,  相似文献   

10.
发生学方法本质上是一种溯源的方法。其主要特点为由流溯源,由源及流,再由源流考察对象的发生发展。发生问题很早就为我国哲人所注意。荀子认为“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老子提出要“能知古始”,“以阅众甫”。(王弼注曰:众甫,物之始也。)先秦古籍中,谈“天地之始”、“万物之始”者甚众,尤其是《庄子》一书,不但对“有始者,有未始有始者”进行了探索,而且还追溯到“未始有夫未始有始者”,同时强调要“知其本”,“知其始”,“不忘其所始”等。如果说这些提法多是针对自然界中事物的发生问题而言,那么,后来清代浙东史学派等“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则更为明确地  相似文献   

11.
概念反映什么?这似乎已不是一个问题,因为一般哲学均衡生产书与逻辑教科书早已有规定:“概念是一种思维形式,它反映着事物的本质属性。”有的则有所改动,说:“概念反映的是事物的特有属性。”但往往又规定:“事物的特有属性也就是事物的本质属性。”这个规定早巳为一般人所接受。 但是,如果我们认真思考一下,就会发现这个规定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本质属性”这种提法是否有科学根据?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 二、“特有属性”是否等同于“本质属性”?概念是否只局限于反映事物的“特有属性”?  相似文献   

12.
研究教育,首先就要涉及到教育的功能这个问题。在以往教育学的概念中,一般很少使用“教育功能”一词,人们往往习惯于用“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来代替“教育功能”“功能”与“地位和作用”诚然有其共同之处,但也有差别。功能是指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功效能力,这是由它的本质特征所决定的。地位是指一事物与它事物的相对位置。作用是指事物的效益,是功能发挥的效果。所以,只有清楚了教育的功能,才能更好地摆正它的位置,发挥它的作用。教育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因为教育是社会关系的反映。张焕庭同志在《谈谈教育本  相似文献   

13.
《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是我国语言学史上第一部分析字形、说解字义、辨识声读的字典。《说文》在对所收正篆的字义作说解之后,有时还缀以另一种说解,并冠以“一曰”、“又曰”、“一名”、“一说”、“或说”、“或曰”等字样。其中冠以“一曰”者最多。据笔者对大徐本所作统计,《说文》9353个正篆中,661个正篆下有“一曰”715个。也就是说,《说文》7.6%的正篆下附有“一曰”。附有“一曰”的正篆下,大多只附一个“一曰”,少数的附有二个、三个,甚至四个。(如《说文·水部》:“潛,涉水者。一曰藏也。一曰汉水为潛。”《木部》:“械,桎梏也。一曰器之总名。一曰持也。一曰有盛为械,无盛为  相似文献   

14.
据史料载,唐人司空图在中条山曾筑有“休休”一亭,并对此解释曰:“量其才一宜休,揣其分二宜休,耄而聩三宜休。”在这3个方面的“宜休”中,有关才能、天分的“宜”恐怕是自谦之词,唯独“耄而聩”(即年老不说,又兼以耳朵聋背、听力不聪)这大概才算句真话。300多年之后,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在他的词作《鹧鸪天》里,曾引用这一典故云:“书咄咄,且休休,一丘一壑也风流。”这是辛稼轩晚年卧病带湖闲居时所作,境况与司空图大致相同。他尽管年老多病,但生活在大自然的“一丘一壑”间,甚是心悦神怡、安闲自在,甚是“风流”自得。按照司空图的说法,“耄…  相似文献   

15.
果亲王赴泰宁及其“七笔勾”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清雍正以后,有关果亲王赴四川甘孜州乾宁事以及他的诗作“七笔勾”,无论是文字还是口碑记述均正误混杂。如:一曰果亲王赴泰宁看视七世达赖后,还亲自与章嘉呼图克图一道送达赖到西藏。二曰果亲王送达赖返回打箭炉后,在明正土司官邸留住了很长时间,并与明正土司的公主相爱情深,生得二男,乃拆其果字为甲木,成为尔后明正土司“甲”姓和木坪土司的“木”姓。三曰康定头道水瀑布的“小天都”三个摩崖石刻大字系果亲王所书,宗古也有他的手书石  相似文献   

16.
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中关于辩证的否定内容时,普遍存在这样几个问题:一是把肯定方面与肯定,否定方面与否定同义而语。二是把否定单纯地理解为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环节。三是否认“彻底否定”的提法与辩证否定的一致性。下面笔者想就这几个问题谈点浅见,不妥之处欢迎斧正。一、否定方面与否定的区别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肯定方面是维持事物现状,保持事物性质的方面。否定方面是促使现存事物灭亡,向他事物转化的方面。关于否定的含义几乎所有哲学书中则均无界定。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的发…  相似文献   

17.
“美是意识”,这一观点虽然早已由吕荧等同志提出,但至今还没有人从哲学高度,给予充分地论证并令人信服地最后肯定。今天,仍有不少美学家怀有这样的困惑:“事物的美学特性,虽不就是事物的自然性方面某种或某些一定的物理特性本身;可又不能不是与事物自然性方面某种或某些一定的物  相似文献   

18.
《大理国写经卷》中有一则《诸佛菩萨金刚等启请仪轨》,其中“护国般若佛母启请仪轨”中有一幅“法界轮”图。此图虽然在“护国般若佛母启请”仪轨中,但所绘的应是以毗卢遮那大法身为中心的金刚界法界轮。经爬梳其图像的文本来源以及对法界轮图中的梵字的辨认,其图像形式应为来自不空入唐所传的金刚界曼荼罗,尤其是与金刚界曼荼罗九会中的三昧耶会相关,最外重十六字可以确认对应的是贤劫十六尊。  相似文献   

19.
李白有《窜夜郎于乌江留别宋十六璟》一诗,宋蜀本于题下注云:“疑乌江及宗字误。”为此注者可能是曾巩。他不了解宗璟乃李白妻弟,胡震亨已辨之甚详,兹不赘。曾巩持巫山遇赦之说,李白从流放首途至于巫山,有无乌江其地,确属可疑。而这一问题,从此遂成千古疑案。 王琦云:“按《浔阳记》载九江之名,一曰乌白江,三曰乌江。张须元《缘江图》载九江之名,四曰乌土江,六曰白乌江。《太平寰宇记》引《浔阳记》云‘九江在浔阳,去州五里,名曰乌江,是大禹所疏。’知此诗所谓乌江者,指浔阳江耳,非和州之乌江县也。”此说一出,后之注释者及研究者均翕然从之,似乎这一疑案已彻底澄清。  相似文献   

20.
余玮 《华人时刊》2006,(7):44-50
高龄曰“寿”,体健曰“康”,劳作曰“为”。国学大师季羡林正是因“为”而康因“康”而寿。人有生理的生命,也有学术的生命,若两个生命都充满生机,则可谓不老。每有记者采访他,他总是说:“你们采访我,就是一个考试。我是考生,准备答辩。你们考吧。”每每客人造访,他总是起身亲自送客人到家门口,无论是党政要人,还是庶民百姓,他都这样对待,从不把人划分为三六九等。其德学双馨的风范令人肃然起敬。走近季羡林,宛若是走近一座学术文化高峰——近之,愈觉其高。也有人说,季羡林是一部书,读之,愈觉其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