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思想启蒙与民族认同和文化反思的思潮相互交错,使不同时代的思想者产生异质的认识逻辑.晚清梁启超倡导的"新小说"观念,由启蒙直指救亡图存的民族认同;民初以徐枕亚为代表的鸳鸯蝴蝶派小说的"隐性启蒙"话语指向了对文化层面民族认同的反思;陈独秀和鲁迅等人的五四启蒙话语由启蒙始,虽指向对传统文化的反思、重建,但未深入,就导向了政治层面的民族认同,这些都存在着对民族认同和思想启蒙思潮理解的简单化.  相似文献   

2.
看客是鲁迅小说中独特的形象系列,这种系列表明此类形象在他的认知结构中具有重要地位.看客形象包含着多方面的信息,传达了鲁迅的童年经验,以及偏于阴暗的人性观念;反映了他对中国社会的基本理解,即富于独创性的庸众观;表现了他对传统文化的深刻认识,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态度.看客形象是鲁迅认识中国社会重要的现实依据,在此基础上,鲁迅建立了自己以启蒙为核心的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3.
鲁迅以"国民性改造"为核心的启蒙思想是在清末民初的启蒙语境中生成的,其内在逻辑则是儒家由改造"个人"而改造"国家"的政治哲学进路.鲁迅的深刻性与现代意义并不在于他的启蒙,而在于其对启蒙的质疑和超越.理解鲁迅必须理解鲁迅启蒙思想的文化渊源、思维逻辑,重视鲁迅对启蒙思想的反思、质疑和超越,重视鲁迅思想的转变.鲁迅对启蒙的反思、质疑、超越,不但是准确理解鲁迅作品的关键,更对思考中国现代化进程深具启示.  相似文献   

4.
鲁迅以"国民性改造"为核心的启蒙思想是在清末民初的启蒙语境中生成的,其内在逻辑则是儒家由改造"个人"而改造"国家"的政治哲学进路.鲁迅的深刻性与现代意义并不在于他的启蒙,而在于其对启蒙的质疑和超越.理解鲁迅必须理解鲁迅启蒙思想的文化渊源、思维逻辑,重视鲁迅对启蒙思想的反思、质疑和超越,重视鲁迅思想的转变.鲁迅对启蒙的反思、质疑、超越,不但是准确理解鲁迅作品的关键,更对思考中国现代化进程深具启示.  相似文献   

5.
鲁迅小说在艺术形式上具有某些突破传统小说构成模式和规范的因素,表现出一种偏离公众小说认同感的倾向.文章用"边缘化"一词概括鲁迅这种在小说文体上的创新特质,结合作品分别就其"边缘化"的表现形态和构成机制进行了描述和剖析,并指出清醒的文体意识和永无止境的文体追求是鲁迅在小说艺术形式上创新的动力.  相似文献   

6.
从现代性理论角度下重新审视鲁迅和传统侠文化的关系.对现代性概念做了界定阐释,叙述了中国传统与现代性的基本关系.从现代性的概念的三个价值基点出发论述鲁迅与侠文化的关系:一是鲁迅如何对传统侠文化进行研究和批判;二是鲁迅如何呼唤与传统侠士有共通性的"立意在反抗,指归在动作"的"精神界之战士",启蒙当下民众,提出"人的主体自由"的现代性方案--以"立人"为核心,以"人国"为目标的现代文化建设战略构想;三是鲁迅在"自己反对自己"悖论式现代性价值视点下,赋予侠文化的核心主题"复仇"以自啮自身的反省品格,让文化的"复仇"成为批判国民性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7.
鲁迅的文学创作中充满了深沉的悲剧精神,浸透了一种浓重的悲剧意识,但在具体艺术表现中又有若干"亮色"。这是构成鲁迅悲剧艺术的重要组成元素。"亮色"是对传统悲剧艺术的"团圆主义"的反叛性继承与发展。鲁迅对现代文学启蒙使命的自觉践履、革命先驱者的"积极"主张和当时反动势力的文化专制则是它的生成原因。  相似文献   

8.
鲁迅的小说以"为人生"、"改良这人生"的启蒙思想著称,他的第一人称叙事小说同样与启蒙思想有着内在的深刻关联。对鲁迅的第一人称小说的理解与把握,不能仅停留在现代叙事学意义方面的文本分析或审美形式的考量上,而应在此基础上,把对这些文本叙事方式或审美形式的解读整合、提升到他的启蒙思想这一带有意识形态本体色彩的高度上。鲁迅第一人称叙事小说的审美创新及其蕴涵的启蒙思想在当今仍不失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我国新时期小说的否定意识起源于对一个时代的控诉与批判,它在伤痕小说、反思小说、改革小说中逐渐积聚廷展,并在寻根小说中得以突显和强化,直至升腾于"后现代性"的先锋小说和"后现代主义倾向"的新写实小说的高峰顶尖.它的生成与发展与我国当代特殊的政治历史背景和社会文化思想的变化密切相连,其否定意识形态也始终在不断地变化,但"建构性"的否定意识小说却基于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和社会文化启蒙,倡导思想解放,改造民族精神和推动社会发展而明显区别于后现代主义特色.它在突破和超越17年小说的基础上,既上接"五四"文学革命传统,又广引西方现代与后现代艺术技法,从而开创了我国小说创作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0.
引入"新批评"的"反讽"理论解读中国现代小说,就能打开一个个丰富而深邃的精神空间.以对鲁迅<故事新编>的解读为例,就由此进入了一个由鲁迅独特的生命意识、历史意识、文化意识与哲学意识所组成的,具有巨大认识价值和警示意义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1.
内容深切、格式特别是鲁迅小说的重要特色其内容之深,始于启蒙,却向人性深处延伸,隐寓和呼唤着一种现代人的价值观念;其格式特别,除了"创造新形式的先锋",还有对传统的继承,是"继承传统"与"冲破传统"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孔已己>、<祝福>和<社戏>三篇小说的叙述人分析,探讨"鲁镇"隐含的价值判断和情感取向的共时态存在的矛盾,思考鲁迅作为常人和启蒙先驱对"鲁镇"复杂态度背后的文化原因和心理原因.作为宗法制农村的微和封建传统的象征,"鲁镇"一方面遭到了作者理性层面的审视、分析和否定,另一方面,"鲁镇"也是作者抛开社会意识后、情感定向中的精神家园,渗透着作者的童年回忆和文化依恋.这种复杂态度和心理矛盾构成了作者爱恨交织的故园情结.  相似文献   

13.
鲁迅是能稔熟地运用各种现代小说艺术手段的中国现代作家。在他的小说中成功的运用悲剧艺术、喜剧艺术、意识流、象征等艺术手段,表现现代中国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特征,表达他启蒙的文学主张。他运用命运悲剧、性格悲剧、社会悲剧艺术手段,展示了传统文化支配下中国人无法逃遁的悲剧命运,对改造"国民性"寄予了深切的希望。  相似文献   

14.
启蒙:反思民族传统文化——认识鲁迅的文化评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鲁迅杂文的主体是文化评论和时事评论。文化评论的思想成就远高于时事评论,因为鲁迅是文化思想家。鲁迅文化评论核心价值,是启蒙,是反思民族传统文化。鲁迅的文化评论集中探索三个重大的命题:一、倡导民族自省精神和反思意识;二、探索和揭露中国封建传统文化的本质和失败的根源;三、探索和揭露国民劣根性。鲁迅文化评论是鲁迅对我们民族的不朽精神奉献。  相似文献   

15.
鲁迅虽然没有机会专门为人们创作儿童文学作品,但在他的小说和散文里,却塑造了一些鲜明的儿童文学形象.这些儿童形象具有独特的审美意义和深厚的文化蕴涵.分析研究鲁迅笔下的儿童形象,是鲁迅研究中的一个不容忽略的问题,这不仅对于儿童文学创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对鲁迅"救救孩子"的启蒙主义呐喊及鲁迅的心灵和思想有更全面更深切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狂人日记>是鲁迅的第一篇现代启蒙小说.它既是对"五四"时期个性主义与人类主义思潮的回应,也是对鲁迅自身早期思想的一种创造性承续与发展.<狂人日记>更是一篇寓言性很强的小说,它对现代中国启蒙主义必然失败的命运作了清醒预言,并对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健全人格塑造提供了富有启示性的思考,因而它又是一篇引人深思的启示录.  相似文献   

17.
鲁迅小说中“士绅”形象的隐喻意义和结构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晚清民初的士绅在鲁迅小说中的形象内涵,一直缺乏认真研究。士绅形象在鲁迅小说中实际担负着隐喻传统文化"规训"力量、文化控制的意义;同时,作为"他者",士绅在鲁迅小说中起着形成"平民"形象内涵的对照物、结构小说模式的独特功能。从对士绅形象的研究,我们将发现鲁迅作为"平民文学"的主创者之一对传统意识形态的批判精神和洞察力度。  相似文献   

18.
对现代启蒙的坚守——论鲁迅的小说《故事新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鲁迅于“左联”时期创作了5篇历史小说,其被收录在他的第三部小说集《故事新编》中。对于这些中国历史题材小说,鲁迅作了最具现代意义的创造,并深化了其早期进行的现代启蒙的思考。更为重要的是,小说所表现出的传统性与现代性之间的冲突与张力,启蒙与革命之间的艰难的承担与整合,使得鲁迅的小说创作始终处于传统与现代的冲突和启蒙与革命互动的中心位置,最大限度地承担着中国现代化冲突的痛苦与代价。  相似文献   

19.
"五四"新文学时期,鲁迅以其杂文的"呐喊"和小说的"彷徨",深刻地表达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爱恨交织的复杂情怀。鲁迅"悲哀"而"苍凉"的创作格调,寓意着他对启蒙对象与启蒙主体的双重"绝望";它不仅是"五四"时期鲁迅思想的真实写照,同时也揭示了现代知识精英的人格矛盾:面对"国民性"历史积淀的强大惰性,"反抗"只能加速"绝望"的窘迫心境。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性视野内,鲁迅启蒙主义小说呈现出"救他"与"救己"的双重意蕴.这种意蕴根源于中国思想启蒙的独特困境.<狂人日记>的意义在于它第一次从历史和现实两个方面标示了这种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