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非正规经济的就业效应研究———基于投入产出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波 《统计研究》2021,38(2):87-98
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非正规经济在促进我国劳动就业方面的作用不断凸显。本文通过编制2002-2017年包含非正规经济部门的投入产出序列表,采用投入产出模型,定量测度制造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居民服务其他服务业等5个行业非正规部门发展对我国劳动就业的直接和间接效应。研究结果显示:①各行业非正规部门对就业的直接贡献均高于同期同行业的正规部门,而且以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为主的第三产业非正规部门的就业效应高于以制造业、建筑业为主的第二产业非正规部门;②由于制造业和建筑业两个行业非正规部门均存在较强的后向关联效应,因而对就业的间接贡献高于以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非正规部门;③各行业非正规部门产出变化对就业的间接贡献主要集中于农林牧渔业、制造业、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行业,在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居民服务其他服务业等行业的表现不容乐观; ④动态来看,样本期内5个行业非正规部门产出变化对就业的直接和间接贡献均呈下降态势。  相似文献   

2.
刘波  徐蔼婷 《统计研究》2018,35(2):109-118
随着非正规经济规模的扩张,非正规经济与正规经济之间的关联逐渐增强。本文结合我国非正规经济特征对国家投入产出表做进一步开发,编制出1992、1997、2002、2007和2012年5个年份的非正规经济投入产出表;然后采用Leontief逆矩阵及其结构分解技术对非正规经济的产出乘数效应和经济关联效应展开分析。结果显示:1非正规经济与正规经济之间具有紧密的经济关联,逐渐成为支撑正规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具有拉动增长的巨大潜力;2非正规经济内生发展机制、非正规经济与其他经济部门之间的反馈机制和关联机制均有好转,说明非正规经济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渠道愈加通畅;3动态乘数效应、动态反馈效应和动态溢出效应对非正规经济产出增长率的影响在不同历史阶段存在差异,政府应采取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3.
张伟 《统计与决策》2023,(13):126-131
文章构建行业数字投入与各省份GDP和产业结构关系的数理模型,并利用2017年我国31个省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数据测算了传统制造业数字投入对GDP和行业产出的直接效应和溢出效应。结果表明:(1)多个省份传统制造业数字投入对行业自身具有较大的产出弹性。(2)制造业数字投入对行业产出的溢出效应有明显的极化现象和梯度效应,其中北京、江苏溢出效应的均值较大;山东极化现象最为明显,其对其他省份各行业产出影响的差异最大。(3)江苏提升传统制造业数字投入水平对自身GDP的拉动作用最为突出,而西藏提高传统制造业数字投入对当地经济的贡献非常微弱。安徽、北京、江苏、新疆、宁夏传统制造业数字投入的溢出效应较大,但结合直接效应来看,前三个省份的传统制造业增加数字投入对全国范围内的经济增长均比较有利,新疆和宁夏则难以依赖各地制造业数字投入变动实现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4.
李金昌  沈晓栋 《统计研究》2011,28(12):36-40
 本文基于2008版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新框架,在对非正规部门的统计内涵、宏观效应进行探讨的基础上,选取地区生产总值、非正规经济、非正规金融、城镇非正规就业四项指标,通过建立的状态空间模型对非正规部门宏观效应进行动态量化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非正规部门具有“低效率、低抗风险性”特征,对宏观经济增长起促进作用,但影响程度较小;非正规金融规模弹性系数稳定在0.3-0.4之间;非正规部门就业规模的增长对宏观经济的增长起积极作用,作用的大小与国家人口流动政策调整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5.
中国制造业碳排放的驱动因素及脱钩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运用改进的拉氏因素分解法,对中国制造业1995-2007年碳排放的驱动因素进行了研究,并基于DPSIR框架构建了碳排放脱钩指数,对制造业部门碳排放的脱钩效应进行了测度。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碳排放的驱动因素有着较强的阶段性特点;产出效应为主要的正向驱动因素,能源强度效应为主要的负向驱动因素;制造业部门碳排放存在一定的脱钩效应,但强脱钩年份较少;在强脱钩向弱脱钩的转变过程中,经济结构效应起着关键作用。本文据此给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柴士改 《统计与决策》2017,(16):171-173
为了弥补传统影响力系数与感应度系数计算与内容上分别存在将各部门等权重与无法从结构上反映部门之间的关联效应的局限性,文章基于产业视角下,构建改进影响力系数与改进感应度系数、中间投入分配系数与中间使用分配系数,对金融部门与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前相与后向关联效应进行评价.结论如下:整体上,金融部门对国民经济的供给推动作用大于需求拉动作用;结构上,各行业对金融部门的依赖性较强,金融部门发展具有相当的独立性,内部协作性较强,但同时离不开第三产业与制造业的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7.
非正规经济已经渗透到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综合分析其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效应亟须一个系统性框架。阐释采用社会核算矩阵研究非正规经济活动的3个必要性,厘清非正规经济运行机理及其与正规经济之间的4条作用路径,在阐述非正规经济SAM各账户的基础上设计非正规经济SAM的表式结构和基本框架,归纳非正规经济SAM的3大功能。对非正规经济SAM的理论分析与框架设计可以为非正规经济SAM的编制与效应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沈红丽 《统计与决策》2016,(14):138-141
采用Moran's I指数等空间分析工具并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对正规金融、非正规金融的经济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正规金融、非正规金融和经济增长的空间关联性逐年扩大;正规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增大,非正规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显著降低;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2013年存在正的空间溢出效应,2005年则不存在空间效应.  相似文献   

9.
数字快报     
《四川省情》2023,(3):8-9
<正>全国52.6%随着稳经济政策措施效应进一步显现,叠加疫情影响消退等有利因素,企业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加快,我国经济景气水平持续回升。2023年2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分别为52.6%、56.3%和56.4%,高于上月2.5个、1.9个和3.5个百分点,三大指数均连续两个月位于扩张区间。  相似文献   

10.
徐玲 《统计与决策》2016,(13):133-135
文章基于180个地级以上城市2002-2014年的面板数据,运用工具变量,使用系统GMM的动态面板估计方法,研究了行业FDI流入引起的部门增长效应.研究结果显示,不同FDI流入量对不同的部门产生的经济效应不一样.通过在产业水平上对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发现经济溢出效应主要是通过制造业部门产生的,尤其是低收入样本城市以及以制造业为基础的样本城市,这种现象表现的尤为明显.与我们之前期望的相反,服务业FDI并不总能促进经济增长,在特定的城市经济中很可能导致去工业化.  相似文献   

11.
李姝  田马飞 《统计研究》2022,(11):59-72
企业为员工缴纳的社会保险是薪资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2013—2019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社会保险缴费率对制造业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会保险缴费率对制造业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呈现倒“U”型,而非单调线性,且在社会保险缴费率为0.1314时,创新产出最优。引入面板门槛回归模型估计的社会保险最优缴费区间为[0.0946,0.1572),在最优区间内,制造业企业通过有效人员投入(激励)与创新投入合力提升创新产出。进一步分析发现,社会保险缴费同样具有前置效应和后置效应,分别表现为吸引并留住人才和对创新失败的容忍。本文结论丰富了员工薪资结构对制造业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为相关部门制定合理社会保险缴费比率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2.
非正规就业不是一个单独的概念,它和与其密切相关的就业、非正规部门、非正规经济、非法经济、非正规部门就业、体面就业等概念一起形成了一个概念体系。文章分析了非正规就业概念体系提出的过程,在经济学视域下对非正规就业概念体系进行了解析。  相似文献   

13.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的新发展和SNA修订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经济普查之后,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发生了若干方面变化,包括经济普查年度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在资料来源、计算方法、生产范围、基本分类和某些具体问题处理方法等方面的修订,国内生产总值历史数据的修订,以及非经济普查年度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方案的制定;在机构部门账户发生的若干方面变化,包括机构部门账户部门分类的细化和编制方法的修订;而1993年SNA的修订中国国民经济核算所面临的挑战,包括中央银行产出、非正规部门、政府与公共企业的交易--股权投资收益和资本注入等方面的修订对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增加人力资本水平和知识资本两种要素条件下,扩展了Lucas内生增长模型,应用分行业面板单位根和协整技术研究了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各种投入要素与产出的关系及其贡献度.研究表明:劳动力投入、固定资产、人力资本水平、知识资本等要素与高技术行业产出之间存在面板协整关系;整个制造业研发的投入对于高技术产业有很高的溢出效应;我国高技术产业以人力资本、知识资本两种要素密集型为主;技术水平对于高技术产业产出的贡献率最高,而劳动力对于高技术产业产出的贡献微乎其微.  相似文献   

15.
将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应用于内蒙古就业问题研究,就是针对就业与经济之间的复杂关系,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全面系统反映国民经济系统中各部门或行业之间相互依存关系的显著特点,从宏观经济和产业经济的角度,对内蒙古就业问题进行定量分析。通过计算各个部门或行业的就业效应和劳动力投入系数,比较准确地衡量各个行业或部门吸纳就业的能力。从既有利于扩大就业、又有利于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角度,进一步完善我省经济结构的调整。一、内蒙古自治区各行业吸纳就业投入产出分析模型有关数据的计算(一)行业产出乘数和影响力系数评价一个行业部门…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相关理论为基础,利用2006-2010年华东六省一市制造业的投入产出面板数据,对华东六省一市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区域经济增长效应进行经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华东六省一市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区位熵每提高1%,人均GDP将提高0.31%,其产出弹性系数高于资本和劳动力的产出弹性系数。  相似文献   

17.
主流观点视非正规部门为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弱势部分,政府亦将劳动力市场的正规化当作近年来的政策目标。本文基于国民经济机构部门视角考察并分析了我国非正规部门的发展机理。周期性反应函数的估计结果并不支持主流观点认可的市场分割假说,“不对称的逆周期”发展轨迹暗示着非正规部门内部并非同质,而存在“高层非正规部门”和“低层非正规部门”的分化。面对在衰退期比繁荣期更为敏感的特征,我们提出了一种理论假说,即非正规部门发展是受经济周期与正规部门后向关联效应相互作用的一个可解释的结果。进一步地,利用投入产出表的相关数据证实了上述假说。  相似文献   

18.
关于中国开展非正规部门核算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非正规部门概念的提出及其特征   2 0世纪 70年代初 ,国际劳工组织在其“肯尼亚就业考察报告”中首先提出了“非正规部门”的概念。该报告将那些没有被政府承认、记录、保护和管理的经济现象称为“非正规部门”。一方面 ,该部门为那些成千上万、缺乏生存手段的人提供收入和就业机会 ,堪称是企业家的孵化地 ;另一方面 ,它却逃避管理和监督 ,成了一个贫困、落后、危险、不卫生和非法雇用童工的广袤世界。在过去三十年间 ,许多国家特别是欧盟国家已对非正规部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 ,尽管人们在何为非正规部门 ?它为何存在 ?以及它如…  相似文献   

19.
非正规部门的经验测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正规部门是什么?这是迄今为止尚不能令中外经济、统计学者一致认定的概念。有人称其为影子经济、平行经济、隐藏经济,也有的把它叫做地下经济、非报告经济、黑色市场等。对非正规部门的最初解释记载于国际劳工组织在1973年的报告中,非正规部门是由小规模的家庭所...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2000-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海关贸易数据,在量化制造业行业内企业间出口退税率差异化和对生产率进行动态分解的基础上,深入考察了出口退税率差异化对制造业行业资源误置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出口退税率差异化是导致中国制造业资源误置的重要原因,并且在考虑了不同资源误置衡量方法等因素后,结论依然稳健.异质性检验表明,出口退税率差异化对中国制造业资源误置的影响,因行业要素密集度、行业出口退税强度、所在地区以及行业加工贸易比例的不同而具有显著的异质性.进一步的渠道检验显示,相比于进入效应和退出效应,企业间效应是出口退税率差异化影响行业资源再配置效应的主要途径.上述结论意味着,逐步取消制造业行业出口退税率的差异,对于缓解我国出口部门内部的资源误置、实现出口结构优化升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