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人眼中的美景.往往是艺术化了的精神物象和意境.而千百年来,大山深处的山民们,一直与山兽为伴,挣扎在行路难、吃水难、种粮难、上学难、看病难、娶亲难等诸多艰难困顿中,甚至有的女人嫁进山后,一辈子再未出山…… 2010年4月,记者来到湖北口回族乡龙王滩民族新村.  相似文献   

2.
黄河滚滚,滋润塞上沃野千里;汉水苍苍,繁育襄阳华夏古城。从黄河边到汉水畔,宁鄂两地并肩战"疫",合力共筑疫情防控的坚强防线。"我们要‘宁’成一股绳,心往一处‘襄’,勇担重任、不辱使命,早日斩除病魔。"作为疫情应对"一省包一市"中西北五省唯一的省区,宁夏和辽宁共同援助襄阳市。连日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下,成立宁夏支援湖北疫情防控前方指挥部,七批白衣战士"逆行"湖北武汉和襄阳,紧急组织550吨蔬菜大米驰援湖北,部分企业主动转产、干部群众自发解囊支援抗疫,同湖北人民风雨同舟。  相似文献   

3.
<正>“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号巨轮乘风破浪、扬帆远航。”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的重要讲话,为我们深入学习、坚决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龙江新篇章,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党的十八大以来,黑龙江省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改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提升,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加深入人心,全省各族群众紧密团结在一起,全力构筑北疆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长廊,切实维护好国家“五大安全”,坚决守好祖国“北大门”,为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4.
夏格·旺堆 《西藏研究》2007,(4):F0002-F0002,F0003
昌东(■)史前遗址位于西距拉萨市约18公里的109国道旁边、堆龙德庆县羊达(■)乡政府西北约3公里的昌东村北面拉尔日山(■)和察仓别(■))山的冲积扇坡麓,因当地口语中将“昌东”念做“乓东”,故口语中也称“昌东”为“乓东”。遗址环境基本为三面环山,其北面、东面山坡各有一处地下泉冒出,并在泉眼附近生长有草甸。从地下泉源于遗址附近的环境特征来看,与2003年发现于该县境内的嘎冲(■)遗址相似。遗址中心坐标为北纬29°41′31.9″,东经90°53′40.2″,海拔3642米。该遗址被发现,主要是因为当地人从2006年开始的1年多时间里一直在遗址所在地…  相似文献   

5.
管祥麟 《民族论坛》2003,(11):21-22
一、发现帽合山崖壁画座落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金秀瑶族自治县桐木镇西北8公里处的帽合山西南面的崖壁上,这里为大瑶山北麓,荒山野岭,没有人烟,是一处至今还未被外界了解的远古摩崖壁画。2002年夏末,一个偶然的机会,距崖画两公里的泰山村一位长者说:“你知道吗?东边帽合山的石崖上画有人像,我们这儿的人都说那是‘佛地’。”出于职业的敏感,我随即在当地请了向导前往探寻,准备弄个水落石出。帽合山为东西走向,是周围群山中海拔最高的一座山峰,孤峰突起,形状特异,因形似“高筒帽”而得名。我在向导阿宏的带领下,扯着齐腰深的杂草灌木丛东行,往鲜…  相似文献   

6.
吐蕃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是元朝在藏区设立的三大宣慰司都元帅府之一,治所在河州。对于元代吐蕃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的机构设置学术界至今尚待深入研究。本文认为,元代吐蕃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的机构设置实际上是由这样几部分组成:一是"掌军民之务"的宣慰司系统,如总管府以及总管府下辖的各州、县,这一系统是以行政管理为主。二是都元帅府所属的军事系统,如元帅府等;三是吐蕃等处宣慰司兼管的万户府等。四是招讨使司系统。二、三、四系统均以军事管理为主。五是管理藏传佛教、汉传佛教的宗教机构,但这一系统不在本文讨论的范畴中。一些论著中之所以未能理清元代吐蕃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的管理体系,其原因就在于元代吐蕃等处宣慰司与都元帅府两大系统都兼有一定的军政管理职能,也都管辖着相应的行政与军事机构,只是吐蕃等处宣慰司更侧重于行政管理,而都元帅府则偏重于军事防务。  相似文献   

7.
恽珠是清代重要的文学家,生于阳湖世家,嫁于金源世胄,使其在婚前婚后都能获得良好的文化熏染。这两个文化世家在给予文化濡染的同时,又因地位闳肆为恽珠美名的获得提供保障;将自己的自立之道适时地由读书论道变而为古来贤妇之道的策略更是其成功的重要节点,由此其诗才因贤妇的美名得以张扬,贤妇兼而能诗又使其成为闺门典范;恽珠奉行的才由天授、博学不矜等行世策略也为其才名增重,"聪明忌露尽"的行世方式又与完颜世家的家训不谋而合,由此获得家族的认可与揄扬。  相似文献   

8.
开心一叶     
经典误会1、护士看到病人在病房喝酒,就走过去小声叮嘱说:"小心肝!""病人微笑道:"小宝贝。"2、有位大嫂在公共汽车上看到一位即将下车的男人掉了包烟在踏板上,于是赶紧对那男人说:"同志,你烟掉了!"男人大怒:"你才阉掉了!"3、公交车上,站着的孕妇对身旁坐着的陌生男子说:"你不知道我怀孕了吗?"只见男子很紧张的样子,道:"可孩子不是我的呀!"  相似文献   

9.
黎桢 《民族论坛》2009,(6):14-14
<正>2008年7月,我以"选调生"的身份向纷繁的社会踏出了第一步,来到这偏远的基层——永州道县祥霖铺镇。时间转眼已过去9个月,工作、生活上的点点滴滴历历在  相似文献   

10.
吴军 《中国民族》2012,(1):14-15
贵州是中国古人类发祥地之一,是典型的喀斯特地区。这里四季如春、气候宜人,这里的古代南方"苗瑶"、"氐羌"、"百越"、"濮人"四大族系交汇、演变成了众多的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特殊的地理条件、温暖的高原气候、浓郁的民族风情,形成了贵州独具魅力的民族村寨。  相似文献   

11.
慈善是一种公共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慈善是指个人和社会群体自愿地对社会或者受益人进行无偿救助的行为.自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以来,这一道德现象就已经存在.然而,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甚至不同的民族国家里,慈善的性质、内容、范围、动机、目标等等是有所不同的,人们对慈善的理解也存在着某种差别.显然,当代社会的人们不再将慈善视为"恻隐之心"的自然表露,不再认为是"善有善报"的宗教心理所使然,不再被理解为对贫穷者的临时的、偶尔的、直接的、消极的施舍,而将其理解为个人或者社会群体的公共责任.  相似文献   

12.
谈到宁夏防沙治沙,有一个地方和一个人名扬中外:中卫的沙坡头和盐池"一棵树"的白春兰。宁夏,西、北、东三面分别被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毛乌素沙漠包围,常年干旱少雨、风沙灾害频发、水土流失严重,是内地土地沙化最为严重的省区之一,也是风沙进入内地腹地和京津地区的要道。"宁夏多栽一棵树,北京少落一粒沙"。面对步步紧逼的沙漠,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宁夏的防沙治沙基本形  相似文献   

13.
正2013年3月,我们第二批联络员响应国家民委的号召,放下手头的公事和私事,离开熟悉的工作和环境,暂别挚爱的亲人和朋友,从北京、从武汉、从成都、从兰州、从银川,从7个不同的单位,来到湖南,来到武陵山片区。过去的一年,我们勤奋学习、适应环境,我们埋头苦干、兢兢业业,我们从派驻地同志眼中可能的"过客"变成片区干部群众心中的"片区人"。过去的一年,我们开拓创新、主动作为,我们敬业尽责、真抓实干,  相似文献   

14.
在民族志文本的"写作"和"表述危机"的背景下,笔者通过对"网络日志"与"民族志文本"在"谁在写-为什么写-在哪里写-用什么写-写什么"的系统性过程的描述,开始寻找"网络日志"成为"自我反射式"民族志文本的合法性所在--以"自我反射"的方式,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和思想变迁等背景下以"我"为主体与"世界"进行对话的民族志写作.  相似文献   

15.
关于ethnogenesis一词的理解与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在Google等互联网上搜索,输入ethnogenesis一词,我们就可以看到英文Mayaethnogenesis、The Slavic ethnogenesis、Dayak ethnogenesis这样的用法.在著名的中英文翻译软件"金山词霸"上输入ethnogenesis一词,则会出现"人种形成"、"种族进化"两条中文释义.  相似文献   

16.
瑶族在生态环境的驱逼下形成了自己"吃了一山过一山"的游耕策略,并根据这一策略形成生产、习俗、信仰相配合而运作的完整的生计策略系统,从而使瑶族表现出很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7.
丁瑶 《民族论坛》2013,(9X):47-51
"ethnicity"一词在中国多被译为"族性"、"族群性"或"民族性"等,这几个词条在当前中国的学术论著中出现频率高,使用次数多。但是学者们对于"族性"具体含义的理解却是从者如云,新见迭出。本文对涉及到"族性"一词使用的论著进行了简要梳理,并认为族性的具体含义应是一个族群不同于其他族群的性质与特点。  相似文献   

18.
"ethnicity"一词在中国多被译为"族性"、"族群性"或"民族性"等,这几个词条在当前中国的学术论著中出现频率高,使用次数多。但是学者们对于"族性"具体含义的理解却是从者如云,新见迭出。本文对涉及到"族性"一词使用的论著进行了简要梳理,并认为族性的具体含义应是一个族群不同于其他族群的性质与特点。  相似文献   

19.
顿拉 《西藏研究》2012,136(6):83-87
"察隅"一词之含义,最初指察隅境内日玛村,后扩展为上、下察隅,最后泛指察隅县全境。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