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天崩地解、风雷激荡的明清之际,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早期启蒙思潮的兴起,不止诞生了大批著名哲学家、思想家,同时也涌现了大批著名科学家。他们的光辉科学著作,彪炳于史册。其中有李时珍的《本草纲目》(1578年写成,1596年刊行)、徐光启的《农政全书》(1628年完稿)、宋应星的  相似文献   

2.
"气"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主干范畴之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无限的学术生命力。方以智继承中国哲学的气论思维,同时融汇西方哲学的自然知识,以"气以运火""气动有火""气盈天下""天地一物"为核心要素,创立其"气火共构"的自然哲学。"气火共构"是兼容物质、精神于一体的多元有机范畴,建构在此种本体论基础上的自然哲学,是一种有别于西方哲学的独特的生命哲学。方以智"气火共构"思想既彰显了传统气论哲学的人文主义关怀,又提供了生命义理命题的自然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3.
方以智明确地反对将《通雅》视为一般的训诂著作而忽视其中的微言大义,表明他已经很自觉地将训诂工作擢升到作为追求天道的理想方法。他在“欲挽虚窃,必重实学”的思想指导下,提出了“欲通古义,先通古音”、“言者,载道之器”、“文章即性道”和“文章薪火”等一系列独具特色的语言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许多学者都认为中国古代哲学家们比较重视人文哲学的研究,忽视对自然界的研究,而只有古希腊哲学家们才真正重视自然界规律的研究。其实,这是一个十分片面的认识,事实上中国先秦时期的哲学家们在自然哲学方面的研究丝毫不弱于同时期的古希腊哲学家,而更为令人惊奇的是他们的许多自然哲学思想竟然都非常地相似。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十七世纪的启蒙思潮中,方以智以其坎坷的经历和丰富的学识,铸就了自己学术的鲜明特色。其一是“函雅故,通古今”,批判地吸取西学,建立了以名物训诂学、数学、物理学和哲学相结合的质测通几之学;其二是“聚古今之薪”炮制于一炉,将儒、释、道三家学术会归于《易》。前者在中年以前,以《通雅》、《物理小识》、《医学会通》为代表,后者在中年以后,以《药地炮庄》、《东西均》、《易馀》为代表。本文仅就后者对方氏的道家观作一些剖析,以揭示其立身佛门,心怀儒术,改造和利用道家之学的矛盾心态。  相似文献   

6.
方以智是明清之际有影响的学者,素以精通自然知识闻名。他的自然观以气一元论为基础,重视火的作用,很有特色。本文试对之加以评价,并就学术界关于方以智自然观是火一元论的传统说法,提出一些不同意见。方以智的自然观建立在他对客观世界物质性的透彻认识上。在《物理小识》的“自序”中,他开篇  相似文献   

7.
尼采认为,欲望的中心即意志是构成世界的最基本成分,世界就是权力意志。变化和时间性是世界的本质的一部分,变化是无限的,而空间和力的数量是有限的,这两个思想结合起来从而使他相信世界永恒轮回的观点,但他又认为世界没有最终目的。他的世界理论并不是悲观主义的和彻底的无神论的。  相似文献   

8.
柏格森在1907年发表的《创造的进化》一书,讨论了从物质到生命、从生命到意识的生命运动。柏格森通过对个体性概念的阐发,揭示了物质与生命的差异之所在。通过描述生命进化的若干不同方向,揭示出生命如何可能孕育出意识。这一从物质到意识的生命运动,实际上是一种普遍意识的个体化过程的结果。因此,柏格森的自然哲学,实质上是一种精神论的自然哲学。  相似文献   

9.
方以智(1611—1671),字密之,号曼公、浮山愚者,安徽桐城人。他学识渊博,对经、史、百家、天文、历算、地理、名物,典制、语言文字、文学、书画、金石等均有涉猎。还接受了西方传来的自然科学知识,但不满同时传入的基督教神学,并指出西方自然科学“详于质测(指考究原理)而拙于言通几(指上升为哲学理论)”(《物理小识自序》),亦有局限。他反对“离气以言理”、“离器以言道”的宋明理学,是我国哲学史上著名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同时又精于“小学”,长于考据,是我国古文献学史上很有造诣的古文献学家,成为清代考据学派的前驱。  相似文献   

10.
方以智对集大成具有强烈的愿望和明确的目的,并把它作为均的哲学的终极追求,他把“集大成”理解为“大畜”,认为“大畜”要求多识,不断增加和更新知识,圣人则两端用中,有兼容百家之意。方以智提出了集大成的方法,东西互济,反因对治,代明错行。同时,他指出集大成必须处理好“大全” 与“小全” 的关系。是否可以集大成,与所处时代有关,孔子适逢其时,故能成为集大成之圣人。在方以智看来,明末正是一个必须集大成的时代。方以智集大成思想对21世纪中西文化的会通具有一定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1.
研究方以智生平与交游的学者,通常把左锐(藏一)看成方以智的弟子。但据《桐城耆旧传》《敬孚类稿》诸书,可证两人实属朋友而非师徒,故弟子说并不成立。造成这种误解的原因在于,马其昶的《桐城耆旧传》在排比史料时,误把左钺的妻、子系在了弟弟左锐的名下。另外,左锐是一位具有强烈遗民气节的学者,他对方以智的人格和学问极为推崇,他的作品《黄林合录》《中五说》以及与他相关的《仁树楼别录》,都是研究方以智晚年思想的重要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12.
明末清初,中国古代科学开始向近代科学转型。方以智提出了与西方近代之初相类似而又与传统科学观念存在密切联系的科学观,对科学作了与其时代截然不同的理解。方以智第一次把"质测"之学即科学,从传统格物说中独立出来。大力提倡"深求其故"的怀疑精神,认为科学始于对已知结论的怀疑,而其怀疑是建立在其实证观基础之上的。他提出"心物交格"的认识机制,认为科学认识的目的是"以知还物"。方以智的科学观是中国传统科学精神和部分西方科学观念交合贯通的结果,为中国古代科学向近代科学的转型注入了活力。然而,由于象数易学的根本制约,方以智的科学观未能真正地超越传统以完成中国古代科学向近代实验科学的转型。  相似文献   

13.
方以智至湖南主要虽是当时外在时局变动所致 ,但是也与他本人早年仰慕湖湘文化有关。他所到湖南之地虽然不多 ,但是留下的史迹与传说却颇具意义。他交往的湖南友人除王夫之外 ,还有石溪、郭都贤等 ,值得系统加以分析。方以智在文学上喜欢《离骚》 ,人格上敬慕屈原 ;因此他在浪游湖南期间撰《屈子论》以追慕屈原 ,晚年更承继觉浪道盛之旨撰《鼎薪》以申孟、庄、屈合一之论。方以智流离湖南而深刻体会《易经》“遁”“节”二卦深义 ,而且进一步深思三世理学与外祖吴应宾三一之学 ,开启了日后三教归《易》的主张。可见流离湖南两年 ,湖湘文化对方以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方以智出身于易学世家,易著颇丰。其易学在批判地继承两宋邵雍、蔡元定先天象数学基础上,综罗诸家,另出新意。本文通过对方氏治易方法论——象数之论、环中之旨、三一之宗——的评析,试图从方法论一隅揭示方氏将其所创建的自然哲学体系归之于《易》的理论努力及其方法论中存在的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尖锐矛盾;指出其从辩证法堕入形而上学的理论根源,从而总结出利用旧的思维模式,注入新的思想内容,使新内容最终被旧模式束缚而窒息的理论思维教训。  相似文献   

15.
中医理论是自然哲学性质的医学。中国古代自然哲学概念直接构成中医的理论概念。“粗守形、上守神”的中医理论思维追求说明中医在理论上注重对医学问题本身的形而上本质的研究。中医理论用感性名词概括抽象医学理论,是古代自然哲学朴素性的表现,也是中医理论从形而上直接走向临床应用的桥梁。中医理论的辩证施治原则充分体现了古代自然哲学的辩证法性质。  相似文献   

16.
彝族,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之一,分布于云、贵、川、广西四省。与其他民族一样,彝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斗争和社会实践中,不但创造了自己的物质文明,而且创造了绚丽多彩、具有民族特色的精神文化。尤其是在与大自然长期搏斗的过程中,他们逐渐形成了对自然界的一定观念。这种自然观在彝族古代的许多经典文献或口头文学中都有所表述。本文拟以彝族人民中流传广、影响大的《宇宙人文论》、《阿细的先基》、《勒俄特衣》三书为据,对古代彝族的自然观作一试探,以就教于读者。  相似文献   

17.
恩格斯逝世一百年后,科学思想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人与自然的观念也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在科学思想方面,恩格斯涉及有关简单性与复杂性、可逆性与不可逆性、必然性与偶然性、精确性与模糊性、旁观者与参与者等问题的论述表明,他深刻地批判了力学机械论,提出了一些新思想,同时受到物理学机械论的一些影响。在人与自然关系方面,他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我们要重视改造自然的长期后果、社会后果,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并在调节中不断完善自已。他既反对否认人对自然能动作用的“自然主义”,又反对片面夸大人对自然作用的“反自然的观念”.在自然哲学的这两方面恩格斯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思想,又留下了一些值得很好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孟子是我国战国时代著名的思想家。他能言善辩,以政论著称,名声很高。由于他自命传孔子之道,并继承与发挥了孔子的一些基本思想,被后来的封建统治阶级誉为“亚圣”。他的思想长期影响我国的政治和思想文化,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过去,在对他的思想的研究中,人们对他的人生哲学、政治哲学乃至经济思想等注意的较多,而对他的自然哲学则注意较少。全面考察孟子的思想,他的思想是比较丰富的。当我们走进他的思想建筑物的大厦,我们还会发现,那里仍有值得注意的具有真知灼见的自然哲学思想,只要我们稍稍接近它,就会看到它放射出的一束束的闪光,迫使我们去观察、去求索。  相似文献   

19.
厄里根纳是欧洲中世纪的哲学家。他的著作《论自然的区分》构筑了他的自然哲学的理论框架。本文对厄里根纳的自然哲学作了较系统的、全面的、透彻的论述,并说明了厄里根纳的自然哲学与黑格尔自然哲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谢林在承认自我意识的关键性作用的基础上,跨出康德与费希特所坚守的自我意识视角之外,将原初同一性界定为观念东西与实在东西之间(而非表象与对象之间)的同一性,在此基础上建立他的自然哲学。这就既继承了近代哲学在自我意识方面的遗产,又在德国观念论语境下复兴了传统的秩序观。对于倾向于忽略人类思维对于形式的反思能力的当前时代而言,这种古典类型的秩序观未必能直接为当下的问题提供答案,却具有重要的参照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