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物哀是日本民族传统审美追求,也是艺术活动和生活中外物动情的审美表现。物哀之美在日本文学中的地位悠久,对其进行解读可审视其背后承载的深厚人文背景和特殊民族环境、文化等。文中尝试分析日本文学中"物哀之美"与传统理念的关联性,借此来探索物哀审美意识的形成原因等。  相似文献   

2.
柳素萍 《现代妇女》2014,(6):256-256
文化是社会长期发展过程中沉淀下来的,是人民群众在日常的生活中的方式、地方习俗、行为规范、价值观等的体现;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血脉和灵魂。群众文化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和谐发展。群众文化建设存在着一些问题,作为基层文化主阵地的文化馆紧要跟政府"文化富民、文化兴市"的战略思路,着力构建大文化格局,日趋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使城乡居民文化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和活跃。  相似文献   

3.
吉利祥瑞观念,是中国民众生存、生活的重要精神追求。这种对吉祥幸福的渴求,对生命存在的关注和信仰无所不在。求生、趋利、避害的意愿,贯穿于人们的生存过程,影响着人们的生存方式、价值与审美创造,使传统审美意识在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审美标准、审美情感、审美趣味等方面与吉利祥瑞的意愿相互交织,浑然一体,几乎涵盖了传统民族文化和审美创造的全部,特别是民间美术,"吉祥"主题始终是贯穿其中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佤族是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之一,文化形态十分独特,包含着与众不同的审美意识.本文从佤族传统"拉木鼓"、佤族各种意识形式、佤族人的色彩偏爱以及从生产、生活方式几方面入手,探讨了佤族的审美文化与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5.
芒棒村是云南省德宏芒市的一个傣族村落。通过田野调查的方法对芒棒村进行了实地调研。调研发现,芒棒村的民间习俗文化中处处渗透着和谐思想,主要体现在节庆活动、民间信仰、生产生活、邻里及社会交往四个方面。这些和谐思想从增进心理和谐、促进民族团结和提升幸福感三个方面对整个傣族村落的和谐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审美情趣又叫审美趣味,它是审美主体在面对具有审美属性的事物或现象时表现出的一种特殊的"判断力",一种独特的审美定向,一种属于个体的"喜好与偏爱".审美情趣是人的审美意识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与作为整体的审美意识有共同之处:既要受到社会、阶级、民族的共同观念的影响,又带有鲜明的个人色彩,尤其在审美取向方面,更具主观性,更加个性化.  相似文献   

7.
师晓蕊 《现代妇女》2014,(8):377-377
中华民族是一个民族数量众多的国家,除了汉族以外,我国还拥有55个少数民族。当前,国家大力提倡弘扬民族特色,而民族舞蹈的艺术特色便是一个民族最为重要的民族特色。将民族舞蹈的特色予以充分表现,这对于表达艺术作品的主题思想,体现艺术作品的艺术风格,以及提升艺术作品的感染力具有积极意义。“三道弯”是我国民族民间最为常见的一类舞蹈形式。由于民族之间“三道弯”动态来源,以及身体各部位的高低、劲力运用、律动、风格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即便都是“三道弯”,民族舞蹈中傣族舞与胶州秧歌有着共同的审美特征,却也存在着不同的舞蹈形态以及动态特征等。  相似文献   

8.
汉字在中华民族这块文化土壤上产生,透过汉字的表层结构,我们可以窥见蕴藏于其底层的汉民族文化心态。汉字作为书写符号系统,不仅是很完满地完成了辅助汉语更好地实现其交际功能的任务,同时它又折射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其中浸透着我们华夏祖先的物质生活及精神风貌,体现出这个古老民族的观察方式和审美情趣,因此说,汉字又具有深刻的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一个民族的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的分析,可以看出一个民族的审美意识发展的轨迹。汉民族与其它少数民族相比,是一个少舞蹈的民族,其民间秧歌舞可算是迄今仍然活在民间的汉民族舞蹈的代表。所以,通过对汉民族秧歌舞的分析,可以看到汉民族审美意识的变化。就艺术发展而言,现代审美意识,是最接近艺术本质的现代追求。艺术的本质就是人的本质表现,人是艺术的中心,人是艺术表现的目的,艺术是人类生命最璀璨的花朵。人从与自然一体的混沌中苏醒,恰如人从黑暗的专制之下觉醒,所以说,回到和重新发现人本身——这寻根的逆向追求,是最具艺术的现代意义。通过对汉族秧歌舞蹈所具有的现代审美意识特征的分析,我们可以加深对这种意义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居住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目前共有25万余人。这里的傣族人民大部分自称“泐”,除此之外与西双版纳傣族相同的“傣泐”还广泛地分布于思茅、缅甸东北部及泰国北部等地区。千百年来傣族人民在西双版纳这块美丽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创造了璀灿的民族文化,很多方面成为这个民族的精髓与象征。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傣族的民族文化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面临着新的选择。这种选择关系到傣族的未来发展。本文拟研究本世纪50年代以来西  相似文献   

11.
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的过程中,无论是社会因素还是个体经验都对艺术家本身的艺术创作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每一位艺术家都是在一定的家庭,一定的社会生活和一定的民族文化以及一定的世界潮流与时代精神等因素的影响下,熏陶下逐渐成长起来的,因此每一个艺术家的创作都被他的生活内容,思想感情,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等影响着。斯美塔那是一位杰出的捷克音乐家,从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到环境对他音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艺术活动的创作离不开对传统艺术元素的运用与体现。中国作为一个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文明古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现代艺术的影响深远且弥长。在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的创作经验,将中国文字这一独特艺术进行分析,借助于对其代表性的特征来实现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特征的探究,进而完成对民族文化、民族审美意识与现代艺术设计活动之间关系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刘轶 《当代青年研究》2008,(7):53-60,36
动漫对当代青少年的审美意识有着巨大影响.动漫不仅通过明显的意识形态影响着青少年固有的审美意识,更通过隐蔽的亚意识形态符号推动审美意识的转型.动漫中的亚意识形态符号一般由三种途径显现:动漫故事,动漫形象,动漫产业中的各种衍生产品.动漫中的亚意识形态对当代青少年的审美意识进行改造,使之具体体现为审美趣味的多元化、审美取向的世俗化、审美样式的娱乐化.此种转型一方面使得青少年审美趣味更加丰富和多样,同时也为青少年的审美意识带来不少负面因素.  相似文献   

14.
艺术其实不仅仅是特定时期的,更是全民族的。民族风格的组成部分,是由于一个民族的特定文化传统,审美的心理、审美的习气在设计上的具体表现。民族性是指各个民族各地域在设计中表现的有一定的差别,它由本民族的社会情况、天文环境、习俗习惯、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5.
韩剧流行,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其人性化情怀、唯美主义品质、东方文明理想,不仅构成其产品的内在审美价值和民族风格特征,而且其背后有着深远的社会文化根源。人性化情怀,平民化叙述视角,是半个多世纪韩国社会言论自由斗争的结果; 唯美主义品质追求,是殖民地历史环境下民族主义理想信念的艺术体现和延伸;东方文明理想更包含着韩国在社会经济发展壮大的同时, 希望通过文化产业振兴民族精神、获得通往未来全球化时代的身份证明和话语权力的努力。韩剧的出现和流行,绝不是偶然的。  相似文献   

16.
民俗文化遗产是一个地区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也是一个地区人们社会心理和生活习俗等方面的浓缩。民俗文化遗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民族文化精神的体现。随着当今经济一体化的逐渐发展,民俗文化遗产正在逐渐地减少和消失,这对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民族文化的传播十分的不利。博物馆作为地域文化传播和发扬的重要载体,是一个地区文化长期的积淀,因此在保护民俗文化遗产的过程中可以发挥博物馆这一重要的载体,实现民俗文化遗产的保护。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带来的东西方价值观和审美文化的碰撞,冲击着我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和当代青少年审美文化,部分青少年对人生精神世界的终极价值和远大目标不再感兴趣,受西方社会消费主义文化的影响,表现出审美意识和文化消费畸形特征,并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对和谐社会的构建极为不利。审美教育能帮助青少年塑造完美的心理结构和谐发展的人格素质,能培养青少年高尚纯洁的审美情感,能引导青少年确立科学的、环保的、和谐的现代消费观,减少青少年犯罪等,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和作用。加强青少年审美教育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8.
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惯、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鲁甸有据可考的历史4000多年。如何加强鲁甸的文化建设与发展,使其充分发挥特有作用,成为摆在文化工作者面前的一大课题。本文浅谈了加强文化鲁甸建设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董印红 《现代妇女》2010,(11):49-53
新中国成立后,傣族女性才有机会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而在近二、三十年才得到迅速、全面的发展,使傣族的整体文化素质得到了大大的提高,对傣族社会文化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仅表现在傣族女性在教育这一问题上与男性具有平等权利,更大的变化恐怕是深层的东西,即傣族的心理、传统思维习惯等方面的变化。一个社会要保持发展的活力和趋势,就必须教育、发展和鼓励其中的女性。女性资源的发展必须靠提高女性的教育水平和综合素质来实现。实现的过程除相应的政策支持、理论指导和一定的物质经济基础外,如何改变女性的教育观念,是改善女性以及傣族整体教育状况的前提。而女性教育观念的改变与发展则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傣族女性观念一方面受到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和束缚,一方面现代文化发展带来的新的教育方式和理念影响着女性教育观念的变化,两种文化在女性教育观念影响与变迁中相互冲突又相互融合、会通发展。  相似文献   

20.
社会发展离不开文化,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社会、农村人口在国家的各项事业发展中始终占有重要的位置。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经济、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社会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尤其是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但在发展中,仍然存在着不尽如人意的现象和问题,不仅影响了广大农民精神生活的需求,也会阻碍新农村文化事业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