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池莉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推出了《来来往往》这样一部描写现实男女爱情婚姻的小说。与以往不同的是,池莉在这部小说中并不是像往常一样站在女性的角度来批判男性,而是处在男性的位置上重新看待爱情,看待生活,她通过描写现实生活中男性的艰难处境,表达了对他们的一种理解和同情。  相似文献   

2.
金薇:从你的解释来看,对《论语》里的某些话,是不是不忠于原典也可以有很好的解释?薛涌:哈哈,你是否还觉得我主张不忠实原典呢?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带着自己的关怀和时代的目的读《论语》。但是,解释《论语》就必须忠于原文。不想忠于原文你还读什么?有话自己说就行了?问题是,什么才叫忠于原文?  相似文献   

3.
纳博科夫祖籍俄国,早年同家人离开俄国迁往欧洲。父亲被杀,靠政府的救济金生活,颠沛流离的生活使纳博科夫饱尝了人世间的沧桑,通过自己的刻苦钻研,掌握了英语、法语,这为他用英语写作,成为世界级作家奠定了坚实基础。纳博科夫赴巴黎后,步入了小说创作的职业生涯,先后出版了数篇小说如《眼睛》《黑暗中的笑声》《斩首之邀》《王、后、杰克》等。纳博科夫是一个多面手作家,他不仅撰写小说,还发表和出版了许多剧本和诗集,很快就蜚声欧洲文坛。1904年纳博科夫携全家赴美定居,先后出任康奈尔大学与哈佛大学的语言教授。这一生活经历为他创作撼世之作《洛丽塔》提供了素材,夯实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文章对比分析海明威的三篇小说:《老人与海》《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和《桥边的老人》中老年人的外在形象、生存环境、语言表达、行为方式以及人生态度,揭示老年人虽然内心孤独却不畏惧死亡的朴素尊严,解读海明威对老年人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5.
认同问题是当今世界的热点,而跨越不同国家和文化的女性写作所寻求的身份认同往往是多元认同的结合.本文力图通过对在阿拉伯国家甚至在西方世界都享有盛名的作家嘉黛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十亿之夜>的介绍,探讨后现代语境下身份认同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6.
认同问题是当今世界的热点,而跨越不同国家和文化的女性写作所寻求的身份认同往往是多元认同的结合。本文力图通过对在阿拉伯国家甚至在西方世界都享有盛名的作家嘉黛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十亿之夜》的介绍,探讨后现代语境下身份认同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7.
申颖 《现代交际》2011,(6):36-37
由于语境的制约,一词多义现象普遍存在。译者在翻译中面临的一个难题就是要确定词语的具体含义从而寻求最贴切的译文。这样的翻译过程是和语境息息相关的,从正确的理解到译词的选择都是在具体的语境中实现的。本文试图通过《雷雨》英译中的一词多译来说明语境对于翻译选词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8.
唐·德里罗是美国著名的后现代派作家。他的代表作《白噪音》通过对格拉迪尼一家生活的描述,“复印”了美国当代生活,讽刺了消费主义盛行的美国后现代文化,反映了当代美国人的精神危机。本文拟从后现代社会生活和对死亡的恐惧两方面分析后现代社会中人们面临的精神危机,并进一步分析其产生原因,从而对小说有更深入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如今,泰国社会往往是在后现代的时代。泰国电视台,后现代文化已越来越多地出现了。同时,回到过去的文化也成为一种文化在电视媒体中拥有大量存在的。这篇文章出题一中泰国电视节目的回想文化的概念《摩天轮》,为了了解泰国后现代电视媒体与回想文化的形象。  相似文献   

10.
凯鲁亚克在《在路上》这部小说中淋漓尽致地实现了他自发式散文的写作主张,表现出狂野的形式与典型的美国文化风格。本文从人物的主体解构、情节的非线性和消解崇高三个方面探讨《在路上》呈现的后现代审美特征,以加深对该作品及后现代文学的了解。  相似文献   

11.
从《孔雀》《立春》到《最爱》,顾长卫用三部影片刻画了大时代下小城镇中的三位女性命运,并以个性化的叙述者以及众人围观场景塑造了不断挣脱束缚,渴望困境出逃的女性生存寓言,为中国电影提供了蓝、黄、红三种极具色彩感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2.
而字在先秦文献中使用广泛且用法复杂。以《诗经》和《孟子》中而字用例作为研究材料,对而字进行穷尽式的统计和定性、定量的描写。在此基础上,分析比较《诗经》和《孟子》中的而字用法的异同,并结合学界已有研究成果,对连词而的性质、名而动等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从而对而的语法性质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董锷 《职业》2013,(17):100-100
本文阐述了《数控加工工艺学(第三版)》教材的教学实验情况及理论教学方法、对该教材的实验结果,并肯定了教材的适用性和先进性等。  相似文献   

14.
俄国作家契诃夫与中国作家鲁迅都属于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虽然国别不同,但二者都以擅于刻画一系列反映社会现实的人物形象而著称。以《套中人》和《孔乙己》为例,两部作品都创作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此时的俄中两国都处于变革的关键时期,文学的变革成为这一时期文化变革的亮点,主人公别里科夫和孔乙己则分别是契诃夫及鲁迅笔下在这一变革中产生的同一类人物。对他们的形象进行类比和对比,不仅能够帮助我们了解俄中两国历史,还能在思想上凸显出文学创作应有的社会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5.
透视理论的新眼光——评《超越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树平 《社会学》2003,(2):F003-F003
  相似文献   

16.
《大学语文》作为医科大学文化素质教育的核心课程,在医科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中具有重要意义。为充分发挥《大学语文》的作用,我们积极探讨了其教育途径:以课外阅读解决课时偏少的现状;以作家专题教学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以学生上台演讲训练表达能力;改革传统的考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殷凤超 《现代妇女》2014,(8):293-294
《浮士德》既蕴涵着深厚的社会文化内容,又是一部形象的人生教科书,还是一部充满思辨的诗化哲学。浮士德一生追求人生意义的过程,正是每个人追求人生幸福的旅程。  相似文献   

18.
上帝造男造女 《圣经》里的男人和女人是处在平等的地位吗?回答这个问题就像我们读一切昔日的伟大经典,似乎容不得乐观。不过在人创造之初,男人女人委实是相当平等的。《旧约》里,一开始上帝造人的有关记载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19.
盟誓是在远古时期就存在的一种带有宗教信仰色彩的古老习俗,其发生的前提条件是当事双方具有共同的宗教信仰,然后通过举行一定的宗教仪式,达成相互之间的约定。先秦典籍中保留了许多有关当时盟誓的信息,文章以《吕氏春秋》中的盟誓为研究对象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0.
胡续静 《现代妇女》2013,(12):271-271,274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大部分的篇章中运用到数词。通过对《诗经》中数词的统计,本文将从数词的分类,数词的组合形式两个方面对《诗经》中的数词运用进行浅要地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