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的家是一个四世同堂、有着12口人的大家庭。在家里,我既是儿子、媳妇、孙子的母亲、婆婆、奶奶,又是婆婆的儿媳妇。我有一位好婆婆。她开明豁达,心地善良,勤劳节俭,待人友善,从1955年至今,我们一直生活在一起,我们婆媳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相互信任、相互体谅,46年间从未吵过架。作为儿媳,我是如何处理好与婆婆的关系呢?我是1952年结婚的,爱人是东北人,从婚前一直到大孩子出生的四年里,一直没见过公婆。过去我们都  相似文献   

2.
婆媳情深     
自古以来,婆媳关系是最难相处的,但在彭泽定山脚下却传颂着一段婆媳情深的佳话。陈水娥,一位普通的农家妇女,她勤劳俭朴、善以待人,尤其是待自己的婆婆如同亲娘,知道她的人无人不啧啧称赞,说她是人们学习的楷模。陈水娥的婆婆中年丧夫,守寡养大一个独生儿子。陈水娥自嫁给老人的儿子以后,就把老人当自己  相似文献   

3.
公婆都快70岁了。老两口工作了一生,勤劳了一生,也和和睦睦相处了一生。在位时他们工作都很出色,一心扑在事业上,从顾不得在生活上潇洒一下。一次婆婆看见我弟弟的结婚照,羡慕地说:“看现在的年轻人多好,结婚光婚纱照就这么多,这么好,花点钱也值。我和你爸结婚时,只穿了一条条绒裤子,一双翻毛皮鞋,一件自己手工缝制的棉袄。”听了婆婆的絮叨,我就记在了心里,心想我一定要给公婆补张结婚照。春节前,我忙完了家务,就拿着公婆在1960年的一张小照片,跑到一家电脑画像馆,让师傅按着两位老人的照片给设计。经过三个多小时…  相似文献   

4.
肖守渊  郑南昌 《老友》2009,(5):27-27
谢美媛出生于1967年,因家庭负担重,小学毕业后,她主动放弃学业,在家干家务和农活,为父母分担一份辛劳。她20岁时嫁到江西省吉安县固江镇瑞洁村王兵齐家。她主动包揽了全部家务,对待公公婆婆胜过自己的父母。她是父母的好女儿,更是公婆的好儿媳。  相似文献   

5.
走过金婚     
林颐 《老友》2009,(5):43-43
周末去乡下探望公婆。婆婆笑吟吟地递给我们一张照片看,照片上,婆婆和公公肩并肩地站着,满脸微笑。原来,前天是二老的金婚纪念日,两位老人没有惊动我们儿女,只是简简单单地吃了一顿饭,然后去照相馆拍了这张照片以此纪念。  相似文献   

6.
心语心愿     
赵昆明  胡新昂 《老友》2009,(5):43-43
周末去乡下探望公婆。婆婆笑吟吟地递给我们一张照片看,照片上,婆婆和公公肩并肩地站着,满脸微笑。原来,前天是二老的金婚纪念日,两位老人没有惊动我们儿女,只是简简单单地吃了一顿饭,然后去照相馆拍了这张照片以此纪念。  相似文献   

7.
公婆炒股     
公婆退休前在当地都是不大不小的官。做官多年养成的说教习惯即使退休在家也一时难以改变。公公常在我做饭时,背着手在厨房里踱几步,检查卫生;婆婆则喜欢站在灶前监督我别把油放得太多。尤其婆婆,她经常倚在厨房门旁防止我把剩饭剩菜倒掉;她也经常在我伏案夜读时突然推门查看我是否把台灯调得太亮浪费了电。  相似文献   

8.
丁宁 《新天地》2011,(11):38
丁老师:您好!我这几天心里很不舒服,想和您聊一下,听听您的建议。前几天我婆婆去世了,她的儿女都不肯出面办后事,干等着我赶回去和他们一起商量,要我拿出一个处理方案。我的公婆共有三儿一女,按说我丈夫和大哥已经去世,公婆的后事应该由小叔子、小姑子安排。可是他们非叫我一起商量,我推脱不开。  相似文献   

9.
我的婆婆是一位退休教师,退休后她的生活非常丰富,每天都到老年曲艺社唱戏,而且婆婆还懂得上网,虽然不懂"回贴"、"灌水",但对网上的新鲜事物倒也接受得很快。  相似文献   

10.
工作之余,我们这些当媳妇的凑到一块,唠完了各自的心肝宝贝,很自然地就讲起了婆婆。每当这时,我便不再开口。工友小高问我:“小王,看来你婆婆对你挺好,从来没听过你讲婆婆。”我笑笑,仍未开口。我的公公婆婆都是早年参加革命的离休干部。我结婚时,公婆的社会职务和家里的经济条件是屈指可数的,可是,却没有迎送的轿车和“摆几桌”的阔绰与热闹。当时,公婆也有老同事老部下在北京、上海,我和爱人商量去旅行结婚。可婆婆说“不好打搅人家,要考虑影响”。结果未能成行。因此,为结婚的事,我曾不止一次地委屈得掉眼泪,心里对婆婆…  相似文献   

11.
江慧妍 《社区》2009,(6):53-53
我的婆婆是一位退休教师,退休后她的生活非常丰富,每天都到老年曲艺社唱戏,而且婆婆还懂得上网,虽然不懂“回贴”、“灌水”,但对网上的新鲜事物倒也接受得很快。  相似文献   

12.
我结婚后,与公婆一起住了6年多。婆婆是个心直口快、坦荡善良的人。她对我的关爱是多方面的,不仅细心地照顾我,而且还教给我许多生活的道理。我和老公以前常为一些生活琐事闹得不可开交:老公是个急性子,说话生硬,欠考虑,让我难以接受;他若夜里晚归我就瞎猜疑。我俩常碰撞得“天  相似文献   

13.
在芮城县永乐镇原村,提起77岁的崔温惠老人精心服侍孝敬91岁高龄婆婆的事,村里父老乡亲无不夸赞她是个贤良孝顺的好媳妇。崔温惠18岁嫁到姚家。她手脚勤快,洗衣、做饭、织布、纺线,家里地里活儿样样都能干。她先后生育四男二女,当时丈夫、公公都在外地工作,全家八九口人的生活重担和抚养老人的重任全落在了她一个人的肩上。每天忙完家里忙地里,从没一句怨言。她嫁到姚家50多年,从没和婆婆拌过一次嘴,让婆婆生过一回气。多年来给婆婆梳头、洗脚、剪指甲,缝补涮洗,侍候得周周到到。1978年公公去世后,婆婆已年逾古稀。…  相似文献   

14.
惠之 《百姓生活》2011,(10):33-34
2011年初夏的一个清晨,浙江省桐乡市石门镇东池村,64岁的沈汉梅正在自家稻田里忙活。半晌,她才直起身子,捶了捶腰,掐算时间差不多了,连忙跨上田埂,一路小跑着赶回家。淘米、生火,做好早饭,然后把瘫痪卧床的儿媳屠春莲小心翼翼地背到堂屋的椅子上,一口一口地喂她吃饭。自从屠春莲身患重病全身瘫痪后,婆婆沈汉梅已悉心照料她12年……  相似文献   

15.
《可乐》2006,(12)
她生病住院了,得要人送饭。可丈夫工作忙,家里一大堆家务事儿,丈夫说:"让妈来帮咱们几天吧。""谁妈?"她问。其实,她心里清楚,由于婆婆跟自己的恩怨和纠葛,婆婆是不会来的。她也不希望婆婆来,因为打心眼里她就没觉得婆婆好,只记住了她曾经的刻薄和恶毒。每每想起那些争吵斗嘴的场面,她就心有不快。"你说呢?"丈夫笑着问。丈夫曾经提出过让婆婆来,被她一口否决了。"当然是我妈了。你妈要能来,哼,等下辈子吧。"她说着,心里又泛  相似文献   

16.
关汉卿杂剧《窦娥冤》之所以被誉为“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亦无愧色”①的杰作,是与主人公窦娥形象塑造得十分出色分不开的。窦娥在婆婆临危之际屈招了“药死公公”的罪名,结果婆婆得以保护而她自己却失去了生命。窦娥的凛然气概令人赞叹不已,但从某些论者的话里话外看,窦娥虽死得激动人心,即未必“大义”,理由是窦娥“头脑里充满了贞节、孝顺等等封建伦理观念”,是在“按照封建统治阶级思想的指示,吸食起世上大量推销的迷信鸦片,进行自我麻醉。”窦娥“可称是封建社会的杰作--‘孝女’、‘节妇’的典型了。”如果照此逻辑推之,窦娥充其量不过是封建殉道者,她为婆婆而死的意义也颇值得怀疑了,而“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的《窦娥冤》自然也就有些愧色了。  相似文献   

17.
善意的谎言     
佟竹 《新天地》2011,(3):22-23
婆婆去年89岁,耳聪目明。公公去世以后,婆婆就成了家中的宝贝,全家十几口人众星捧月般地照顾着她。婆婆的生日是1月25日,大家老早就盘算着转年给她过一个热热闹闹的90岁生日。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去年8月19日,婆婆的二儿子——我的小叔子文仲,在新疆旅游时突遭  相似文献   

18.
孟姜女上岗     
《可乐》2006,(11)
自万喜良去世后,孟姜女一直茶饭不思,精神恍惚,日见消瘦。公婆忍不住劝她说:"媳妇啊,人死不能复生,你还是好好活下去吧。"孟姜女看看年迈的公婆,心想,是啊,如果再这样下去,一家人吃饭也成问题了,自己倒还不要紧,可让公婆跟着受苦,又如何对得起九泉之下的丈夫。于是孟姜女打起精神,来到丈夫生前所在的建筑工程公司,找到公司的王总经理。孟姜女走进办公室时,王总正拿着一个雕花  相似文献   

19.
在太行山区、丹河水畔,传颂着一位儿媳16年如一日侍奉公婆的感人事迹。这位孝敬公婆的好儿媳就是三十多次受到省、市、县(市)嘉奖,被高平市、晋城市妇联评为“三八红旗手”、“十佳好儿媳”、“十佳道德标兵”荣誉称号的高平市政协常委张敏同志。“老人们需要关爱”张敏的家是一个特殊的家庭。她有两个公公、一个婆婆,且三位老人都是七八十岁以上,体弱多病。为便于照顾,十几年来,她一直和三位老人生活在一起。1989年7月,她的亲公公因患脑血栓后遗症,半身不遂,大小便失禁。那时张敏的丈夫经常下乡,不在家,遇到这种情况,…  相似文献   

20.
正半夜里在床上睡不着,想到婆婆觉得很温暖。几件小事记录下来:宝宝出生后四天去检查黄疸。医院里都是人,婆婆怕孩子被传染上病,不肯进医院,抱着孩子站树阴下,等我排队排到了她才进来,一站就是一早上。我怕她累,让她进医院找个背人的地方休息,她怎么都不肯。宝宝脾气急的时候就乱挠自己。婆婆把宝宝的手放在自己脸上,说:宝宝不抓自己,宝宝生气就抓奶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