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论周族酒信与《诗经》酒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周族重要的意识形态——天命观 ,支配着周代饮酒道德修养及祭祀、祈福等酒事信仰活动 ,而大量表现周人祈获、祈寿、祈福等酒事信仰活动的酒诗 ,反映了酒在周人信仰生活中所蕴含的文化精神及宗教意识 ,从而表现出周代酒诗独特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
周代是我国造酒生产发展的重要时期,酒在人们的政治生活和宗教活动中的作用十分重要。《诗经》中有许多作品表现了周代的酿酒、饮酒等活动,这些诗篇的主旨反映出隆礼、重德的文化精神。其中"祭祀诗"反映出酒与周人宗教生活的关系,酒是沟通天人关系的重要媒体;"宴飨诗"直接描写王室贵族的饮宴活动,体现宗族团结、敦结亲情的礼义之道;"农事诗"表现周代春祈秋报的祭祀礼仪,以及酒的生产和使用情况;"谏酒诗"是对饮酒活动的规谏,体现周代酒德观念对生活和行事的约束作用。  相似文献   

3.
展华 《山西老年》2011,(1):50-50
在我们这个文明礼仪之邦,古人早就提出饮酒要注重“德”字。早在西周时期,周公就总结殷王朝失败于酗酒的教训,以王命的形式,发表了著名的《酒诰》,第一个提出饮酒要有限制的主张。春秋时,孔子对饮酒也有鲜明的个人见解,他说:“饮酒以不醉为度”,“唯酒无量,不及乱。”  相似文献   

4.
酒名,凝结了中国的文化创造,作为北宋饮酒名人,苏轼笔下有众多饶有趣味的酒名。本文通过全面梳理苏轼作品中所涉及到的酒名,以期对宋代酿酒业本身、宋代乃至中国酒文化有所了解,特别是由此彰显苏轼的酒观念和饮酒背景,从而更为深入地理解这位中国文学史和文化史上的巨匠。  相似文献   

5.
酒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英雄文士常举杯高歌,抒情言志.曹氏父子嗜酒,对酒有着深厚的情结.曹操造酒、献酒、劝酒,留下了“煮酒论英雄”,“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佳话;曹丕爱饮酒,常和邺下文士举杯高会,给生活平添了丰富的色调和乐趣;曹植饮酒不节,张扬了他的豪情,也给他制造了不少麻烦和痛苦.曹氏兄弟与建安文士在游宴活动中举杯畅饮,激发了他们的才情雅兴,首创大量的公宴诗、赠答诗.这种生活行为,影响历代迁客骚人.曹氏父子的诗酒风流、生活习俗,与谯地发达的酒文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酒是一种物质性的饮料,更是一种体现人类文化含量的饮品。在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酒事活动在政治、商业、社交、文艺等众多领域中承担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当前国人不科学、不合理的饮酒观念充斥着社会,产生了一系列社会问题。与我国的文化建设理念、乡风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和谐社会构建的理念背道而驰。因此,应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出台相关措施,宣传酒德,加强道德建设,树立“健康、文明、适量”的国人饮酒理念,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四释“醉”与“臀”(从酒的功用看酒效文化) 《说文·酉部》所体现的还有古人的饮酒文化和用酒文化,我们不妨将其统称为“酒效文化”。在古人看来,饮酒的最直接效果就是会导致醉酒,用酒的最直接效果就是可以医病,故这里选择“醉”和“医”(臀)两个字作为代表来讨论。  相似文献   

8.
陶渊明与酒     
酒在陶渊明的生命历程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我们在他涉及饮酒的诗作中能把握到三种意绪:感性愉悦、忧勤自任、逍遥自得。在饮酒中,诗人更多地流露出一种逍遥自适的心境。酒帮助诗人达成逍遥自得的生命境界,但起决定作用却不是酒,而是诗人“闲”、“静”、“远”、“虚”的人生态度。正是这种人生态度,使得陶诗的风格有别于李白等一些以饮得名的艺术家。  相似文献   

9.
陶渊明与酒解异──兼论陶诗与酒徐定辉谈到陶渊明与酒.人们自然会想到梁昭明太子萧统在《陶渊明集序》里的话:“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者也”。萧统的这个评判.成了后来学者论陶与酒的滥施。或以为渊明嗜酒纯粹是为了避祸全身.把饮酒当成...  相似文献   

10.
周恩来饮酒有节周恩来主张饮酒“只论酒量”,“尽欢不尽醉”。他幼时即喜饮绍兴酒。长征途经贵州茅台镇,曾用超过一两的杯子连饮25杯,酒量不可谓不大。但他举行家宴,从不逞酒量,看一些老同志年岁渐长,总是再三嘱咐不要多饮。许世友上将善饮,且常把能否饮酒与  相似文献   

11.
儒家伦理与传统医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传统医学道德深受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影响,在注重道德教化和崇尚纲常伦理的儒家文化氛围中,孕育出源远流长的优秀医学道德,使得医家与儒家有着非同一般的亲缘关系。“仁爱救人”、“医乃仁术”便是儒家仁爱思想的体现。仁爱原则既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也是传统医德思想的核心。  相似文献   

12.
宋明理学家在其道德学说中,经常征引《孟子》中“孺子将入于井”的譬喻。这一譬喻,在解释孟子人性论中所说仁之端的同时,还显示出儒家伦理构架一个根本性的理路:重视“情感的自然”。儒家伦理思想在核心点上特别表现出以人的自然情感为基础,这一点与西方伦理学主流的理性主义传统有根本的不同。因此,以自然情感为基础,有助于更好的理解中国传统的儒家伦理思想,并对推进当代中国的道德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儒家伦理思想庞杂,良莠杂糅。批判继承和发展儒家伦理思想的精华,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是公民道德建设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对儒家伦理中的仁爱、诚信和孝悌思想进行阐述,探讨儒家伦理思想对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建设(统称"三德")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儒家伦理与海外华人经济的发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对目前有关儒家伦理与海外华人经济发展关系探讨的主要观点进行了评述,进而深入分析了儒家伦理在海外华人经济活动中发挥作用的具体条件,论述了儒家伦理能促进海外华人经济的发展,成为现代化的动力,其自身必须实现义利观的核心转换。海外华人经济的发展推进了古老儒家文明与西方文明的融合。  相似文献   

15.
从《论语》看当代教师职业素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论语》作为孔子言行的记录,记载了很多为师所应具备的道德要求,其中关于教师的治学态度、人文关怀、人格风范、职业道德、教学方法等师德观念是中国传统教育文化的瑰宝。了解、继承孔子的师德观对当今的师德建设、教师的职业素养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进入现代社会,严谨的儒家家庭伦理因其封建专制性而遭到新文化的抨击.在这种文化转型的大背景下,中国现代女作家以个体本位和个性意识为基础,站在女性立场上观照儒家家庭伦理文化.她们通过大量家庭矛盾的揭示和女性悲剧的描写,对儒家家庭伦理文化的弊端进行了较为理性的价值批判,为女性摆脱旧家庭的禁锢从而获得"人"的自主意识,为建立"以人为本"的现代家庭伦理文化观,做出了有价值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传统儒学一向十分注重作家道德修养与其创作实践的关系,宋代文人尤其是理学家对德言关系的讨论有了新的进展,使之不仅更具思辨性,而且注意到"言"与"文"的联系与区别.  相似文献   

18.
儒家伦理是一个极其发达的理论和实践合一的体系,以往的研究多注重其理论内容,对其可操持执守的实践品格关注不多。而事实上,儒家伦理在传统中国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虽有其理论的合理性与权威性的因素,但更重要的应是其与人的日常生活的相关性。通过对儒家伦理日常化与内在化的分析,可以更准确、全面地理解儒家伦理及其对传统中国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儒学儒教一体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儒学既是一种学说,又是一种宗教。儒学与儒教是一而二、二而一的。有关儒学儒教的争论实际上并无多大意义。从其学的方面,儒学丰富和锻炼了中华民族的抽象思维,形成了中国的主流哲学。从其教的方面,儒教对普通中国百姓的衣食住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道德上也起到一定程度的指导作用。今天对儒学的继承,应该注意一些基本的做人准则,形成儒学的道德金律。  相似文献   

20.
道德的法律化是中华法系一个重要特征,其实质是通过儒者的活动把儒家的伦理道德转变为法官审判的依据或法律条文。从零星记载的汉律条文中可以窥见:在汉代,这一现象已经渗透到立法、司法中。立法方面表现为对"孝"、"尊老爱幼"及家庭伦理等基本原则的维护;司法方面,表现为"春秋决狱"。此后,在汉律影响下,传统道德继续其法律化进程,至《唐律疏议》的出现,则标志着这一过程的终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