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生主义已成为20世纪以来中国社会一以贯之的一个主题。在革命与战争的时代里,孙中山首绘民生主义蓝图,毛泽东成功领导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并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为民生建设奠定了经济基础和提供了政治保证;在和平、发展和合作的时代里,邓小平思考和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的新时代;江泽民和胡锦涛分别在思考"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和"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基础上,继续把民生主义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2.
实事求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高兆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是指引我们实现新的历史任务的强大思想武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  相似文献   

3.
时代主题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吴敏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20世纪前半期世界历史进入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必然;同样,在20世纪后期,我国选择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是由这个时期世界所处的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决定的,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为什么这...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主题的条件下,为把中国由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建成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的过程中,在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立足于中国的国情,着眼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从这一理论的形成发展过程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有着强烈的时代特征、历史特征、实践特征和理论特征.一、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时代特征“中国如何发展”,这是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发展的重要动因,也是这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发展的思想,就不可能有这一理论的形成和发展.邓小平将中国的发展问题提高到时代主题的高度认识,并提出了他的“全球发展观”,使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6.
探索、确立和发展社会主义条件下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主题至关重要;社会主义条件下“结合”的主题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结合”中的主题地位,由党的基本理论中主题同首要的基本问题、主线和精髓之间的内在关系来说明和论证;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条件下“结合”主题的探索、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成功开拓和进一步创新的历史进程和超时代跨国界的普遍价值。  相似文献   

7.
浙江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成果评奖工作回顾1995年省社联以组织学习和研究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工作主题,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活动。举办浙江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成果评奖活动,是其中的一项重大举措。这是我省首届建设有...  相似文献   

8.
爱国主义是最有广泛号召力和深沉感化力的伟大旗帜,是全国各民族凝聚力的核。动所在。爱国主义又是一个历史范畴,它的内容随时代的发展而有所变化,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具有新的内容和特点。首先,爱国主义教育要紧扣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主题,这是因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维护民族独立的坚强保障,是增进民族团结和统一的巨大凝聚力,是实现民富国强的强大精神动力。学习邓小平理论,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爱国主义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一致性,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相似文献   

9.
"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这预示着一个民主政治时代的到来。积极探索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长效机制,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观在民主政治建设上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在恢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和批判“两个凡是”错误的斗争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它完全是马克思主义的,又完全是中国的,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特色”这一提法,旨在强调在中国搞社会主义建设,不能照抄别国经验、照搬别国模式,只能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为指导,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走自己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
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王福成(中共郑州市金水区委)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胜利和挫折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同时借鉴其他国家包...  相似文献   

12.
对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的再认识张安弟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它是决定这个时代发展方向的历史主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弄清楚这一“历史必然性”,对于我们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有一个十分重大而明确的主题,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主题贯穿于它的始终,是它所要回答的首要和基本的问题。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围绕上述主题展开的探索和形成的观点,有一个发展过程。而邓小平1992年初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南方城市的谈话,是这一过程的科学总结。南方谈话的理论贡献在于:它从一些最重要的方面,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主题作了更明确、更完整、更深刻的阐发,使我们党在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上实现一个新的飞跃,达到一个新的高…  相似文献   

14.
中国历经坎坷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中国的现代化是一种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新型现代化。它的走向是“一个主题”,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三大支撑”,即经济腾飞,人格再造,文化复兴。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三个彼此不同层次的内容: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并一以贯之;有时代主题和主线;围绕主题和主线有一系列崭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和观点.它们之间是辩证的、紧密联系的,三者内容的总和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6.
柯健 《新疆社科论坛》2009,(6):48-52,58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立足中国的基本国情,依据时代的发展变化,提出了一系列适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和论断。深化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方向问题;创新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论,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起点和任务问题;拓展“生产方式”范畴,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手段”及其性质问题;实现从“革命主题”向“改革开放主题”转换,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动力问题;建构超越“生产主义”的现实路径,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7.
论邓小平同志关于“两手抓”的方法论意义马永真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围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根本主题,邓小平同志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作出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回答,提出了一系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这其中邓...  相似文献   

18.
发挥社联特点,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引向深入浙江省社联浙江省社联于去年换届组成新的领导班子以来,在全面规划社会科学工作的同时,以组织学习和研究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工作主题,进行了一些探索。确立这一工作主题,是基于以下几...  相似文献   

19.
科学把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王立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新时代完整的理论科学体系,邓小平同志立足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与十二亿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高瞻远瞩,洞察风云,科学地概括、精...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战略任务,这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又一重要成果,是加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和谐社会建设的重大举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理论价值、实践价值及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