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养育孩子时,如果妈妈在不该懒的地方偷懒,那么孩子不仅身体会受到伤害,也可能和妈妈不亲……为了和老公多过几年二人世界,我31岁才生下豆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岁数大了,照顾豆豆时我常常有一种体力不支的感  相似文献   

2.
渐渐地他长大了,大概是13岁以后,我发现他不愿意跟妈妈一起了。很多妈妈只看到孩子对母亲的依赖,意识不到自己对孩子的依恋,其实很多情况下,倒是母亲更离不开孩子,我便是如此。丈夫从儿子出生到现在一直在外地工作,儿子基本上是由我独自抚养长大。小时候,儿子跟着我亦步亦趋,  相似文献   

3.
正前阵子在抖音上有一个特别火的视频,路人随机采访了一个妈妈:"你能接受孩子的平庸吗?"这个妈妈的回答是:"我现在不能。我希望他以后不是被迫谋生,能够有自己选择的权利。作为家长,我会为他提供最好的条件。到最后如果发现他还是非常非常平庸,那我也认命了,但我也会尽到我的职责。我不希望孩子长大以后跟我说:‘妈妈,为什么我小时候你不逼我一把?’我不想听到这样的话,不想自己后悔。"  相似文献   

4.
<正>为什么孩子一定要听话?听话的孩子将来会变成什么样?到底应该让孩子听从某个人,还是听从道理?曾经有一个妈妈问我:"我的孩子从小就非常乖,告诉他怎样就怎样,不捣乱,守规矩,衣服整洁,见人打招呼……可上了学后,孩子就慢慢变了,不讲卫生,说脏话,不断惹麻烦,为什么孩子不听话了呢?"我告诉她,孩子其实没变。他还是以前那个"听话"的孩子,只是现在他听从的人,已经不是父母,而是他的同学  相似文献   

5.
做好父母     
儿子特别不讲卫生Q:儿子刚上初中,懂事有礼貌,成绩也不错,但就是不讲卫生。不爱刷牙、不爱洗澡,不收拾整理房间。每天刷牙,我都得一遍遍催,甚至现场盯,想让他洗个澡简直比登天还难。我快烦死了,但他爸爸说儿子再大点就好了。我觉得这个习惯很不好,怎么改变他呢?A:没有人能靠外力去改变另一个人,改变只会在"我"愿意时,由内向外地发生。但作为父母,我们又有监护和引导孩子的职责。按照问题出来后"谁难受,谁改变"的原则,目前的形势是妈妈难受,所以改变之人应该是妈妈。如何改变?无非就是"战略"和"战术"上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正我一直以为,孩子最想要的礼物,是一顿用心的晚餐、一场精心为他准备的派对、一个有爸爸妈妈一起帮忙实现的梦想……其实不是!为了庆祝豆豆的5岁生日,我提前一个月准备,发放邀请卡、寻找场地、确定流程、订购一次性主题餐具……其中的琐碎和烦躁可想而知。这个隆重的生日派对让豆豆很开心。我觉得,这一个月的辛苦忙碌真是值得,兴冲冲地对他许诺:"等你6岁生日时,妈妈给你办一个更  相似文献   

7.
忍着不去爱     
正对一个母亲来说,最难的,不是爱她的孩子,而是忍着不去爱她的孩子。1从我十月怀胎开始,我妈对我突然变得十分冷淡。女儿米米刚生下来时,白天睡觉晚上哭闹,我精疲力竭,希望妈妈能陪米米睡。妈妈却说:"她哭时,你就抱着她,闻着你的味道,她就会有安全感,很快就会安静的。"没几天妈妈就回家了。  相似文献   

8.
正孩子可爱时,你希望他永远是个孩子;孩子顽劣时,你希望他像个大人。这是强盗逻辑。有一天想带他出门吃饭,等我穿好厚厚的羽绒服站到门口,才发现他还坐在沙发上看书,我顿时气不打一处来,十分暴躁地催他快一点。结果孩子不仅没开始穿衣服,还慢条斯理地走到我面前,特别认真地看着我,问:"妈妈,我觉得你最近好像变坏了,是这样吗?"我没搭腔,只是继续催他穿衣服出门。到商场后,我想直奔饭店,可儿子赖在玩具店门口,一直磨蹭了很久。在饭店坐定后,我在点餐,他绕着桌子来回转圈,一会儿坐到我旁边,一会儿坐到我对面,后来又把水在两个杯子里倒来倒去。我强压着脾气,再三嘱咐他安静地坐一会儿,他都像没听见一样。终于,我失去耐心,瞪大眼睛看着他,有一句话升到了嗓子眼儿。那句话是:"你能不能像个大人  相似文献   

9.
张燕  文君 《现代妇女》2005,(9):20-21
“妈妈,小猫有四只脚,小鸡怎么只有两只脚呢?”“妈妈,小鸟为什么会飞啊?它们会摔下来吗?”五岁的儿子乐乐上幼儿园大班后,活泼好动的他,一张小嘴从醒来就闲不下来,问题简直是铺天盖地令人招架不住。有的问题还稀奇古怪,我都不知道该从何下手,真是急得寝食难安,为“问题”消得人憔悴。也许是急中生“懒”吧,后来我在儿子提问时,不再很明确给出答案,而是有意识地引导他自己在思考后寻找出答案。这一招果然有效,我的充分“偷懒”,不仅把自己从枯燥的问题中解脱出来,更引导了儿子学从多角度解决问题的动手能力,而且现在他的思维越来越有个性,越…  相似文献   

10.
百货店里,有个穷苦的女人,带着一个约莫4岁的男孩在转圈子.走到一架快照摄影机旁,孩子拉着妈妈的手说:"妈妈,让我照一张相吧."妈妈弯下腰,把孩子额前头发拢在一旁,很慈祥地说:"不要照了,你的衣服太旧了."孩子沉默了片刻,抬起头来说:"可是,妈妈,我仍会面带微笑的."每想起这则故事,就会被那个小男孩所感动.  相似文献   

11.
正一我16岁那年,爸爸脑溢血去世。我和妈妈的天一下子塌了。尤其是妈妈,她一个连饭都做不好的人,如何带我继续生活?安葬爸爸后的第一顿晚餐,有麻婆豆腐、西芹肉片和香煎午餐肉。一切都是爸爸在时的样子。可是妈妈明明不会做饭,偶尔下次厨房,菜不是咸了就是淡了,还把粥熬成了干饭。看到我的疑问,妈妈特别坦然地说:"你爸做了那么多年饭,我就是看也看会了,只是有他在,不想干而已。"  相似文献   

12.
<正>当孩子反复说着"大饼"这样的口头禅时,家长觉得好笑,孩子却会觉得这是鼓励,于是,"大饼"走了,"讨厌鬼"又来了。儿子两岁时,一次和妈妈去超市,他用稚嫩的声音对售货员喊:"大饼!"引得周围人笑了起来。  相似文献   

13.
父母是孩子的爱,有时候也是孩子的伤。"期末考试前他还好好的,考完之后就像变了个人似的,没日没夜地打游戏,后来就不愿意去上学了。"这是阿正妈妈和我见面时的开场白。阿正是某重点中学初二的学生,曾经的学霸现在已经休学在家3个多月了。阿正的父母为此焦头烂额,却不知道儿子到底出了什么状况。听朋友说阿正可能是有了网瘾,于是就把他带来见心理咨询师。默不作声的妈妈被父母带来的阿正从进来就没看过我一眼,似乎不大有意愿和我进行交谈。。  相似文献   

14.
天使的电话     
当他再一次接到这个拨错的电话时,又听到那个小女孩的声音:"我要找爸爸。"他已经熟悉这个童声了,他轻声细语地说:"你是不是打错了?""没有呀,是妈妈告诉我的。"女孩子说了个手机号,果然是他的。一会儿,传来一个女人的声音,他从电话里听到女人把女孩支到旁边。女人先是说了几句致歉的话,然后说:"我和孩子的爸爸已经离婚,可我们没有让孩子知道,只对她说她爸爸到外地工作了。他不想见我们母女,也没有把更换后的新号码告诉我,有次孩子逼急了我随便编了个号,不想刚好与你的号码相同,真是给你添麻烦了。请你不要告诉她真相,好吗?她才5岁,什么都不知道呀。"他答应了,从这以后,他接到女孩的电话时,会告  相似文献   

15.
血缘与亲情     
何杰 《老年世界》2010,(9):13-14
上世纪50年代,在呼伦贝尔大草原上有一个普通的牧民叫莫日根,他是我的姥爷,我没有见过他,只知道他是一个老实巴交的穷人。他有八个孩子,妈妈排行老五,她出生时左臂有一块圆圆的黑印,接生婆见了撇嘴道:“出生带黑痣是不祥之兆,这个孩子的命不好,趁早送人吧!”姥爷当时只是笑笑,没有说话。  相似文献   

16.
你会和孩子玩游戏吗?一般玩什么样的游戏呢?你知道怎么玩才能更好地助力孩子的成长吗?来来来,这篇文章会告诉你答案。有一位律师妈妈和孩子玩了一个"签协议"的亲子游戏,名为《零用钱补充协议书》。在协议书里,妈妈一本正经地和孩子约定了20元零用钱的分配方式,比如"不能在学校范围内购买零食","使用时超过5元就要通知妈妈",等等,一共7项条款。执行时,如果孩子不服,可以提出异议;如果双方发生分歧,还可以请第三方亲友来仲裁。  相似文献   

17.
<正>儿子从小就知道,当他说出"妈妈,我想你"时,会得到妈妈温暖的拥抱和亲吻,而不是讥讽和嘲笑。这几天工作太忙,我将3岁的儿子送到他外婆家。晚上打电话时,儿子叽叽喳喳地向我汇报这几天的生活:家里的小狗很凶,外公总爱拿胡子扎人,外婆做的菜真好吃……最后,这个小男子汉压低了声音,一字一顿地说:"妈妈,我—想—你。"  相似文献   

18.
育儿专家常说这样的故事:年幼的孩子在玩耍时不小心摔了一跤,膝盖擦破,如果妈妈大惊失色,孩子就会嚎啕大哭,似乎疼得很厉害;如果妈妈从容镇定,孩子就会无事一般继续玩。有爱动脑筋的家长问我:难道宝宝摔跤了"疼"与"不疼"是由家长决定的?当然不是。让我们来弄清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孩子真的感到很疼吗?痛觉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的,也就是说,在痛觉完全稳定之  相似文献   

19.
罗西 《老年人》2013,(7):33-33
曾问年迈的父亲,"几十年来,你对我妈妈的容颜不会疲劳、厌倦?"父亲诚恳地说,自从有了你们几个孩子后,就不会厌倦,因为每天你们都在变化,你妈妈也跟着变……孩子是婚姻的重要组成部分,爱情会变化,但不是变没了。有人说,生孩子后"两人世界"被打破,爱情淡了……其实,所有因生孩子而导致婚  相似文献   

20.
美松 《职业》2012,(31):38-39
小时候经常听到老人说"吃亏是福",但却百思不得其解。实际上,表面吃亏的人并不一定真的吃了亏。有一个故事说,大人有时会拿出几枚硬币来逗试小孩,有5角的,有1元的,让小孩选一枚拿走。聪明的小孩都知道选1元的,愚钝的小孩在被人提示后也知道选1元的,还有更聪明的小孩甚至想办法将几枚都拿走。但有一个孩子却每次都选择5角的,多少人逗过他、教他或者讥笑过他,他都不曾改变。终于有一天,小孩被妈妈怀疑智力有问题时才说出了真相:"我知道1元比5角多,但是如果我拿了1元的,还会有人再不停地拿出硬币来试试我到底有多傻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