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勇 《学术探索》2009,(5):109-113
熊十力以"体用论"在学术史上著称,故而研究其思想的特点和发展轨迹具有重要意义。可是"体用论"早期文本中变进的轨迹却少有研究。借助《唯识学概论》、《唯识论》和《新唯识论》,本文以文献对勘与思想比较两个角度探讨了这一过程。在文本对照中,发现三部作品对儒家思想的吸收逐渐增多,并形成了以儒摄佛的局面。就思想发展而言,《新唯识论》较前两部作品,在结构和内容上,更严格地按照"一体二用"的方式进行,这是其成熟的标志。  相似文献   

2.
熊十力的姓名字号,是其不同人生阶段精神追求和学思宗趣的符号化表达。以姓名字号为线索,重新释读相关史料,可知其族名“继智”、学名“升恒”、字“子贞”,表明熊氏家学有注重易学、崇尚义理、追求宇宙人生实感的特点。壮年时使用“健庵”“观生居”两个斋号,表明其对船山易学健动、生生两大要点的生命感通与哲学领悟。熊氏家学和船山易学构成熊十力早期思想的两大主要来源,在其“弃政向学”“由释返儒”两次人生转折过程中发挥了引领作用。在熊十力所创建的新唯识论哲学体系中,熊氏家学、船山易学和佛教哲学有着同样重要的地位,既是其体系建构的原料,也是其涵化、超越的对象。  相似文献   

3.
熊十力的人生哲学以儒家思想为根基,又广泛吸收印度佛教和西方哲学的思维成果,广纳博收,源远流长。对人生问题的省思,熊民注重“了别”人生意义,崇尚成己成物的人生价值,追求内圣外王的人生理想,此三者构成其人生哲学的基本框架和重要内容。熊氏人生哲学体系的基本性质是唯心主义的,但他重视宇宙观和人生观的和谐一致,坚持贯彻“体用一元”、“翕辟成变”、“性修不二“的现艾,既有直接的社会现实性,又有形上的深刻性。但熊氏未能积极吸纳马克思主义人生哲学的优秀成果,未能自觉接受唯物史观的指导,则为其人生哲学的明显缺憾。  相似文献   

4.
20世纪的中国现代哲学史上,有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即当西方现代哲学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拒斥和消解“形而上学”的时候,以熊十力、冯友兰、金岳霖、贺麟为代表的中国哲学家却在津津有味地重建形上学的“体系”话语。在西方哲学界,为了彻底变革以往的传统哲学,作为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黑格尔已被当作一条“死狗”丢在一边,其中批判的借口莫过于对其“体系”封闭、僵化的不满,取而代之的是零散、破碎和颠覆本体论的后现代主义哲学的兴起及传播。然而,作为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熊十力(1885—1968)可谓大谈形而上学;不仅如此,熊氏对哲学体系的偏爱和执著,一方面投注了自己的生活体验,投注了自己的感情和全部生命,另一方面把儒家本体理论之建构和民族尊严与中国哲学的现代化和世界化联系了起来,成为中国儒学史上公开地以“本体论”的名目建构系统化、体系化的哲学“第一人”。  相似文献   

5.
东汉后期,王符不仅在社会批判思潮中表现最突出,而且在易学领域也颇有成就。在《潜夫论》中,他曾借鉴、吸收《周易》和汉代易学成果,推出了自己的自然天道观,构筑了一个宇宙生成、万物起源的图式。在认定元气为宇宙本原的前提下,王符力主天道无为而人道有为,从而发展了《易传》自强不息的思想。本于《易传》太和、中正之说,王符提出了社会和谐乃至天人和谐的政治理念。他继承、发挥《易传》的重德精神和尚贤、养贤之说,呼吁最高统治者注重仁义德治,重民爱民,尊贤任能,改革时政,从而缓和并解除社会危机。在治《易》风格上,王符致力于务实崇本。这些都是对我国古代易学和思想文化发展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
从元气本原论、天人关系论、变化发展论等方面看,《潜夫论》反映和体现了易学哲学的基本精神,在中国古代易学发展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作为20世纪初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熊十力面对根治民族劣根性的诉求与文化中庸主义的驱动,创立了一套"新内圣外王"人生理想论。他将"仁"作为新内圣学的根本,并从中开掘独立、平等、自由等现代理念;把礼治作为新外王学的内核,通过均平与更化并施的手段带领民众实现大同世界的美好夙愿。熊氏的"新内圣外王"人生理想论对于处理当今社会精英阶层和大众阶层之间的沟通问题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自上个世纪30年代开始,吉林大学金景芳先生治易继承了孔子《易传》中求索易学义理的宗旨,精研《周易》经传义理,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并结合经学、史学的研究方法,多窥古人未至之境,开创了金景芳易学学派,其弟子们继承并发扬了他的易学思想,治易坚持以探求义理为主的学风,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周易》的哲学与辩证法思想;具体揭示与说明了易是中国思想文化之源;对《易》与先秦诸子之学的关系多有阐扬;首次在学界提出了《易传》对《周易》神学卜筮体系改造的具体内容与方式;在当代易学出土文献及传世文本的释读、研究上见解独到,著述宏富,在当今经典易学研究领域独树一帜,可以说,金派易学对当代易学义理的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
熊十力是20世纪中国现代新儒家的最重要代表之一 ,他针对当时国内哲学界认为中学不如西学 ,甚至认为中国无哲学的现状 ,为树立起国人的自尊和自信 ,他发扬中国优良的传统哲学 ,原创性地建构了体用不二的哲学思想体系。熊十力体用论思想不仅在当时有着积极的意义 ,而且在现代化建设深入发展的今天 ,也仍然有着重大的借鉴意义 ,值得现代学术界研究和发扬  相似文献   

10.
熊十力"体用不二"的思想是贯穿其整个哲学理论思维体系的一条主线和立宗所在。他先是对"体用不二"的体(本体、实体)的特征、性状进行描述,并通过对本心义相的界定,揭示了其所讲实体(本体)的性质。本心是其哲学理论思维形而上本体(实体)的本质,是其本体(实体)特征、性状描述的根据和所起。他进而分析"体用不二"的"用",即本心(实体、本体的性质)的作用、功用,认为体用不可分,即体即用,即用即体。"体用不二"是熊十力哲学理论思维的核心话题,并由此而开展其哲学理论思维逻辑结构。由"体用不二"的核心话题"一以贯之"到各层面的不二,构成了其哲学理论思维逻辑结构的系统性、有序性。他以这一思想为指导,为哲学评价的价值标准,认为无论是程朱以理在物、陆王以心在理,还是王夫之以理为气的条理,都是一偏,反对将理体学与心体学离而为二。熊十力作为一个有独创精神的哲学家,既有上求致广大宇宙本体的体悟,又有下索尽精微社会人生的自觉,加之其忧国忧民、救苦救难的悲愿,造就了他独树一帜的性格,敢破敢立的学风。  相似文献   

11.
熊十力在《读经示要》中用相当篇幅诠释了《儒行》这篇儒家经典,并认为其思想贯穿群经,以此为起点读经,可改变当世士人的弊病,为救世治世打下基础。但现有的研究中对其《儒行》注疏中所体现的经世思想关注较少。熊氏通过自己的诠释,认为儒者非为柔弱之徒而应是勇猛精进之士,且常怀治世之心和报国之志,进德修业以造就儒者自立、刚毅的自信性格,使儒者在出仕为官之时能做到忘怀荣利、举贤援能、居安思危而有利天下,未仕居家之时亦可明职清分,助教乡里,辅助治化。突显儒者无论治世还是乱世都应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精神。  相似文献   

12.
侧重于查找“易哲学素材”和诠释易理机制;易文本的诠释多受社会语境的影响;研究更加趋向精细化,这是20世纪易学研究的显著特征。该文在分析这些特征的基础上,尝试给出21世纪易学研究范式创新的视角和原则,探索适应未来研究发展的新范式。  相似文献   

13.
近人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至80年代之间所做的易学研究与社会语境变迁具有一定的内在关联。他们打破经学垄断,继承发展疑古之风;还原历史,创新史料学研究;结合实际,注重古籍考证;借鉴西学,汲取新的方法论指导。“疑古”、“还原”、“考证”和“借鉴”是近人的易学研究的关键词,他们的研究路径可为21世纪的易学研究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4.
荀悦易学思想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荀悦是汉代著名的史学家、思想家 ,同时也是易学史上的重要人物。其易学思想大体表现在自然观、历史发展观和社会政治观等几个方面。承于《易传》的天地人一体观和推天道以明人事的整体思维方式 ,荀悦致力于沟通天人 ,既强调人事的重要性 ,又将天道视为人事的合理性依据。荀悦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 ,并把“通古今”当作著史的重要宗旨。这是对《周易》变通思想的继承和发挥。本于《易传》和易学的太和、中正及中和等理论观念 ,荀悦热切追求社会和谐乃至天人整体和谐 ,并将仁德之治及尚贤、养贤等看作实现这一理想的重要手段。他呼吁经今古文学结束相互争执 ,共求学术之真。这对易学的发展同样大有裨益。中国古代史学与易学有着一种密切的渊源关系 ,因而作为史学家的荀悦在易学史上有所贡献也是很自然的事情  相似文献   

15.
当今易学在经典还原、哲学阐发、易学史和科学易四个方面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研究深度和广度远远超越以往的易学研究。然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学术文化的发展,易学研究存在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如缺乏宏观的远大视野,缺乏突破现状的新方法,缺乏贴近现实的关切和缺乏实质性的学术互动,有待于当今易学研究者思考和解决。因此,在未来易学研究中,充实与总结当下已有的易学研究成果,开拓新的易学领域,从易学原典出发,着眼于当下现实,以全球化视野通过中西哲学文化互鉴,建立新的易学体系,使易学真正走向世界,参与世界对话,是今后易学研究新的动向和目标。  相似文献   

16.
姜文化 《船山学刊》2011,(2):172-176
最近十年。易学研究热上加热,学者们出版了大量研究性著作,从各个角度进行了阐述。我们在搜集、整理过去十年国内学术界易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易学的研究现状做一个较为全面的综述,在此基础上.提出目前研究之不足和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17.
宋志明 《东岳论丛》2014,(2):189-191
正概括地看,清末民初之学术问题可归结为两类:一类是因回应西方文化的冲击而引发之"中西"问题,具体化为中西哲学或哲学与科学的关系问题;一类是由回应时代问题而引发之"古今"问题,具体化为传统与现代即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问题。就当时的情形来看,无论对哪一类问题,清代学术都无法圆满地予以回答。正因为如此,一意"崇洋媚外",一心"攀缘科学",将传统儒学"唾弃"、"摧残",竟然成为当时之"时代思潮"。熊十力说:"唯自海通以来,中国受西洋势力的震撼,中学精意随其末流之弊,以俱被摧残,如蒜精之美,不幸随其臭气而为人所唾弃。"②之所以如此,根本原因在于儒家学问"理论资源枯竭",即其哲学意蕴不足。在熊十力看来,面对如此严重之困局,要应对"中西"和"古今"问题,作为文化建设之"根荄"的哲学必须要有所作为,从而带动整个学术、文化之发展。他说:"所谓本位文  相似文献   

18.
船山先生一生极为重视易学研究,其哲学思想之精髓也是通过易学来阐发的。船山易学主张"以乾坤并建为宗,错综合一为象"的易学原理观、"四圣同揆、彖爻一致"的《周易》文本观和解易方法、"占学一理,占义不占利"的易学占筮观以及"象数相倚,穷理尽性"的象数与义理统一观。船山又以其易学思想为基础建立了一个以"絪缊而化生"论为架构的哲学体系。"絪缊论"是船山哲学的本体论,"化生论"反映了一种"天地之化日新"的积极乐观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熊十力对孔子文献考定的前提,孔子生生不息及与民同患的观念基础,敦仁之学的思想核心,内圣外王、开物成务的目标,天下大公的理想等方面,系统论述了熊十力的孔子观。  相似文献   

20.
《易经》及自孔子开始的历代注释和发挥而成的易学,包含着丰富的逻辑思想和较为成熟、固定的推理类型,是中国古代逻辑重要而特殊的组成部分。易学逻辑以推类为主导推理类型,其推类类型十分复杂,大体包括阴阳、五行、八卦等诸种。易学的价值不在占卜,而主要在思想、史料与逻辑。深入开展易学逻辑的研究,对丰富中国逻辑史的内容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