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案例: 1998年,倪先生夫妇看中了位于解放路的一套商品房,总价为115878元.由于倪先生夫妇均是农村户口,无法办理公积金贷款,购房资金也一时短缺。他们找到了亲戚王先生夫妇,经过一番协商,双方达成一致意见:由倪先生借用王先生的名义与房产商签订商品房预售合同。当年11月9日,倪先生支付了购房款35000元,余款则按照协议,以王先生的名  相似文献   

2.
解晖 《现代妇女》2010,(6):44-44
马女士与王先生2004年登记结婚。婚前.王先生贷款购买了一套住房并办理了产权证.婚后二人用共同收入偿还贷款。今年初,双方因感情不和打算离婚,但是在协议时,双方就该套房产发生了争执。王先生认为,该房产是自己婚前购买的,自己婚前付的房屋首付款,产权证也是婚前办下来的,婚后虽然夫妻二人共同偿还银行贷款。但是马女士不应当拥有产权。马女士认为。该房产是婚后夫妻二人共同偿还银行贷款的.离婚时该房产应当作为夫妻共同财产来分割。至少自己对婚后还贷部分的增值财产应当拥有相应的权利。那么,该房产是否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呢?马女士能否要求分割房产呢?  相似文献   

3.
问: 我结婚时贷款买了一套婚房,婚后因丈母娘过多地参与我们的生活,作为女儿的她又事事"请示",对她妈妈唯命是从,导致我们感情破裂,乃至离婚.离婚时考虑她带孩子,我将我贷款买的婚房给了她.双方在协议中约定,房屋尚未还清的贷款由她继续偿还.谁料,银行最近却找到了我,让我继续还贷.请问:我们离婚时已有协议,我可否以协议予以拒绝,让他们找我前妻?  相似文献   

4.
《职业》2003,(9)
[案例]王先生是某房地产公司的一名技术人员,与单位签订了为期4年的劳动合同。去年,单位为上新项目派王先生外出培训6个月,花去了3万元培训费。培训结束后,单位任命王先生为公司技术攻关组组长。今年合同期满,王先生向单位提出不再续签合同。不料单位却不同意。单位认为,王先生是生产骨干,一旦离去,将给单位造成很大经济损失,就提出双方续签劳动合同。并且声称,如果终止合同,王先生必须赔偿单位3万元培训费。但王先生认为单位这样做没道理,自己签的是4年的合同,在合同期满后自然可以离开,再说,当时也没有签订培训协议,单位不能以培训为理由…  相似文献   

5.
王老伯承租一处公有住房,其子王先生在浦东购有一处商品房。2005年,王先生将浦东房屋外借,一家人搬回父母处。此后,王先生以诸多理由挤占父母居所,并将二老送入养老院,双方因此关系恶化。王老伯夫妇住不惯养老院,想回家住却遭到儿子儿媳极力阻止,无奈之下向社区人民调解工作站提出申请,要求儿子一家迁出。  相似文献   

6.
正2007年9月,陈先生贷款购买了一套房屋,并登记为该房屋产权人。2009年1月1日,陈先生与洪女士登记结婚。2012年,当地出台了房屋限购政策,由于已拥有一套房产,陈先生在买第二套房时就得多花十几万元的冤枉钱,用以支付税费和首付款。为此,两人约定先离婚,现有的房产归到洪女士名下,由名下无房的陈先生贷款购买第二套房,之后二人再复婚。然而,房子过户到洪女士名下后,她却拒绝承认双方是为了买房子而"假离婚",提出双方是感情破裂而离婚,也不同意丈夫享有房  相似文献   

7.
《安家》2006,(10):25-26
新闻背景:中国农业银行日前宣布对个人住房浮动利率贷款和固定利率贷款进行调整.根据新规定,购买第一套自住商品房和符合条件的第二套住房,均可享受利率优惠.  相似文献   

8.
《职业》2009,(19)
[案例] 2008年10月,王先生与北京某工程建筑有限公司签订了一份三个月的试用期协议,期限自2008年10月10日至2008年12月9日止,王先生的工作职位为建筑工程师,月薪8000元人民币.2008年10月20日,王先生在体检中被发现患有肝炎,后住进医院治疗.2008年10月25日,该公司为王先生办理了招工入职手续和社保缴费登记手续.2008年11月12日,王先生治愈出院,共支出了医疗费1.7万元.公司认为,由于王先生患病时,还没有来得及为他办理医疗保险,所以不愿意承担这部分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9.
杨学友 《职业》2011,(16):58-58
Q:2009年2月,汪先生成为某建筑安装公司职员,并于第二年又与公司签订5年期劳动合同,终止日期是2015年5月。2011年3月,王先生提出辞职,双方解除劳动合同。事后,王先生在向公司要求支付住房补贴未果后,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申请,称其在原单位工作时,租住该单位住房。  相似文献   

10.
案例: 2002年2月,罗某为购买通州区一套商品房现房(2001年4月竣工),与开发商签订了《商品房买卖合同》,约定:开发商收到银行为罗某提供的公积金贷款后将房屋钥匙交付罗某,办理入住手续,并在180天内为罗某办理房产证。另外,双方对逾期交房及逾期付款的违约责任作了明确约定。  相似文献   

11.
《伴侣(A版)》2013,(8):32-33
合资购房,署谁的名字就是谁的房产吗问:去年初,马先生与田小姐确定婚姻关系后,决定购买一户两居室婚房。经联系中介选中一套价格为52万元的二手房。筹集房款时,马先生自己拿出积蓄10万元,田小姐支付了5万元,马先生的父母资助了25万元,余款12万元经双方协商决定贷款解决。因马先生没  相似文献   

12.
案情:张先生向王先生借款20万元用于经商,生意失败,到期无法还上本金和利息。王先生多次催要无果,一要就是两年。前几次王先生向张先生催款还有答复,后来张先生干脆躲了起来,打电话连人都找不到了。无奈王先生将张先生告上法庭。可虽然王先生胜诉了,判决却得不到执行。  相似文献   

13.
链家地产 《安家》2006,(10):165-168
张先生是一位北漂族,在北京也奋斗了好几年了,现在是一家公司的部门经理,月收入7000元,接近而立之年的他准备在北京购置一套房产,实现安家的梦想,为此,他把空余时间都用在了淘房上,并最终挑中了一套总价70万元的房子.张先生准备支付首付40万元,并希望通过银行贷款30万元,可是当他到银行咨询贷款业务时,却犯了愁,因为可选择的贷款方式很多,而且央行刚刚加息,到底哪一种方式更省钱,这让他举棋不定.  相似文献   

14.
要领一: 精于算计巧用公积金贷款额度 张女士和她的先生都是一家大型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在结婚买房时设计出一个绝妙公积金使用计划:在和丈夫领结婚证前,两人先以各自的名义购买了4楼与5楼上下相邻的一室一厅的房子.因为根据公积金管理规定,如果夫妇双方都缴公积金,只能用其中的一个,不能双方同时使用.当两套房子全部装修好以后,他们把其中的一套以每月1600元的价格租出去,这样既可以做到"以租养贷",又减轻了还款的压力.等孩子将来出生后,把现在的4楼和5楼两套居室打通,装上楼梯,就能成为一套复式公寓.  相似文献   

15.
孟凡冬 《当代老年》2011,(11):45-45
王先生反复便血7年,以为是痔疮,并没有重视。最近半年来,王先生体重降了5公斤,隔几天就便秘,但过几天又腹泻,偶尔左下腹还阵阵疼痛。一周前,王先生的腹部又开始疼痛,但这次疼痛难忍,只好到医院就诊。经过肠镜检查,王先生结肠内有一3×4厘米的息肉发生了恶变,遂立即进行了手术治疗。医生感叹,如果王先生及早就医,也许可以避免息肉癌变。  相似文献   

16.
梦裳 《伴侣(A版)》2016,(11):28-30
对抗涨价,众筹买房 2015年4月20日,秦勇和好哥们儿吴凯、同事高博文,通过“众筹”的方式在北京朝阳区购买了一套60平方米的二手房.办理好按揭贷款后,三人激动地击掌相庆——他们终于在帝都有了套属于自己的房子!  相似文献   

17.
王益华  单国胜 《职业》2009,(7):31-31
[案例]2008年10月,王先生与北京某工程建筑有限公司签订了一份三个月的试用期协议,期限自2008年10月10日至2008年12月9日止,王先生的工作职位为建筑工程师,月薪8000元人民币。2008年10月20日,王先生在体检中被发现患有肝炎,后住进医院治疗。2008年10月25日,该公司为王先生办理了招工入职手续和社保缴费登记手续。2008年11月12日,王先生治愈出院,共支出了医疗费1.7万元。公司认为,由于王先生患病时,还没有来得及为他办理医疗保险,所以不愿意承担这部分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8.
问: 我与妻子均是再婚.我在婚前贷款购买了一套房屋,再婚后我与妻子共同居住在这套房屋内,并共同还贷,至今贷款尚未还清.现在我与妻子感情破裂了,她去法院起诉离婚,并同意房屋归我,但她主张将这套房屋从婚后价格上涨的增值部分中分一半给她.我现在不想卖房,房价上涨我也没有得到实际收益.请问法院会支持她的诉求吗?  相似文献   

19.
再婚与子女缺乏充分沟通郑州王先生今年65岁,几年前老伴去世,王先生的一儿一女皆在外地工作。2011年春天,朋友给王先生介绍张女士认识。  相似文献   

20.
正案例:40岁的王先生最近有些感冒,上吐下泻的。由于工作挺忙就自己买了头孢和藿香正气水。当天晚上,王先生吃药时,因为懒得去倒水,就直接用藿香正气水送服头孢。过了一会儿,王先生突然感到心慌、胸痛、呼吸困难。家里人马上将他送到医院,医生仔细询问后判断,王先生的表现是因为头孢和藿香正气水相互作用引起了不良反应。很多人常忽视的是,藿香正气水由药材经水煮及酒浸制而成,因而含有一定量的酒精。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