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天祝"花儿"和"拉伊"中的程式套语,在一定程度上为歌者提供了记忆上的便利。对二者进行比较研究,能使其特色更加清晰和突出,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研究民族民歌。  相似文献   

2.
唐宋词与流行歌曲歌词创作所表征的艺术思潮的共通性以及唐宋词所成就的艺术经典的高度使得它为当代中国流行歌曲歌词创作者所关注。当代流行歌词创作中有着丰富的唐宋词元素,唐宋词作为唐宋时代的流行歌曲,是当时社会流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特征、主题内容、艺术风格乃至社会背景等很多方面与现代流行歌曲都有着相通和相似之处,能够为现代流行歌词提供语言、形式、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等方面的借鉴。研究两者间的关系有助于提高现代流行歌词创作水平。  相似文献   

3.
流行歌曲作为一种艺术载体,承载着当代社会中的各种思潮,是历史的晴雨表,是社会发展的指南针,是大众一种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形式。在商业化的社会里,真正创造歌曲"流行"的是社会本身。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对于刚刚经历了十年动乱的中国人民来说是一个新的开始,作为大众文化现象之一的流行歌曲在这十年间开创出新的格局,迎来了新时期发展的...  相似文献   

4.
作者认为,流通"软实力"的研究,将会独辟蹊径开创流通领域研究的新视角、新思路,有助于推动流通影响力的研究。运用软实力理论和方法,定性研究与精确化定量研究相结合,有助于解决我国流通领域存在的"成本高、效能低"等诸多紧迫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5.
散文是理解文学家和哲学家废名的桥梁,是其创作整体性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其散文以"隔"为特色,一定程度上造成研究难度,但可从废名和周作人师生之间"隔"的异同,窥其一脉相承的文学趣味。从散文形式上剖析,废名从六朝散文中提炼出"乱写"的观念,其实质是重灵感的创作心理。二者共同形成其散文独特的"乱写"之"隔"的美学风格,有助于理解废名后期创作走向。  相似文献   

6.
对"流行歌曲歌词"的研究一直是中国"流行文化"研究的空白,马树春凭借丰厚的学术底蕴,以一个当代学者敏锐的学术神经,以一个文学评论家的独特视角的《中国当代流行歌曲文学阐释》捕捉了"流行歌曲"之精神和灵魂.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对普世价值的研究成为思想界引人注目的一道学术文化景观,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旨在理清"普世价值"是否存在的,透视"普世价值"的内涵和实质,展望"普世价值"的应对之策。我们讨论"普世价值"问题的意义,在于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廓清在这个问题上的迷雾,确立起我们在这个问题上的基本观点,以有助于更好地揭露在"普世价值"外衣包裹下的错误思潮的实质,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相似文献   

8.
《社区》2010,(33):14-14
"提提当年勇"找回自信 都说"好汉不提当年勇"。但刊登在英国《每日电讯报》上的一项研究显示,发点"今不如昔"的感慨,数落数落当下年轻人的缺点,回顾一下自己当年的豪情壮志,有助于人们找到自信。对于老年人来说,这一方法尤为有效。  相似文献   

9.
歌词作为一种音乐文学,从古至今都兼有诗与歌的双重魅力,很多流行歌曲的歌词中充满了唐诗宋词的意象和历史情节的断章。本文从流行歌曲歌词与唐诗宋词两者融合的题材和表现形式两方面,对现代流行歌曲歌词中蕴涵的唐诗宋词文化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10.
"娱乐"是中国流行歌曲的一大主题,其内涵主要有"纵情享乐"和"追求快乐"两种情感模式."娱乐主题"的生成既有文体动因及文学动因,但更重要的则是文化动因--即流行歌曲总体上作为一种后现代主义文化使然.这一主题,固有其积极的社会意义,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流行歌曲内质上的"价值失范"和审美上的"重心失控"之弊端,我们当辩证看待才是.  相似文献   

11.
作为当时的"流行歌曲",唐宋词具有多种社会功能.就社交功能而言,它一方面继承和发扬了前代文学以诗文交游结社的传统风尚,另一方面,由于内容的生活化和受众的平民化,曲子词在社交场合、社交方式和社交对象等方面又呈现出迥异于传统诗文的面貌特征.  相似文献   

12.
以宋词比诸唐诗,柳永的词和白居易的诗具有很强的可比性,具体表现为作品取材生活化、琐细化,叙事达情务繁务尽,艺术风格浅近轻俗等。白诗柳词这种相似性的内在成因,除了艺术上自觉的共同追求,受到相似的社会文化思潮影响外,还在于他们心灵上的契合。  相似文献   

13.
享乐主义是当代流行文化的主流思潮,它在唐宋词中也有集中体现。表现享乐的作品之大量涌现不仅与词体本身的文体特征有关,也与受众和社会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一主题的存在,固然有其合理性和积极意义,比如它们一定程度上再现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相对扩大了文学的表现空间,隐现出个体价值的提升和自我意识的觉醒等等。但享乐主义倾向内在的种种弊端所造成的消极影响,也是绝对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4.
作为当时的"流行歌曲",唐宋词以娱乐大众、表现日常生活为创作旨归,借助于商品流通的渠道广泛流播于民间,这是对以"传道"、"言志"为核心的传统文学观的反叛。曲子词包括商业功能、娱乐功能和社交功能在内的各种社会功能,不但丰富了当时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为后代"流行歌曲"的蓬勃发展确立了成功的典范。并且,从某种意义上说,唐宋词赖以繁荣的动力,也正来自于这些社会功能的不断发展和强化。  相似文献   

15.
赋是一种兼有韵文和骈文特色的文体,宋代赋的创作很兴盛。此外,古代的书目里赋不是单收在集部中的。以宋代书目中著录的赋为研究案例,讨论宋代赋的创作和古代书目赋著录的情况。发现宋赋的题材扩大体现了宋代各类学科各种知识的交叉影响,为我们展示了宋人文学创作的一幅画卷。  相似文献   

16.
当代流行歌词与唐宋词有着一脉相承的“血缘关系”,作为大众文化的代表,流行歌词向唐宋词诗意化的回归,不但是对歌词自身品味的提升,也是大众文化向高雅趋同的有力手段,对大众传播语境下精英文化的振兴、当代文化的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渭城曲>是唐代一支送别的歌.中唐时已广为传唱.<全宋诗>、<全宋词>中的有关歌吟,反映出<渭城曲>在宋代的歌唱及传播情况,对其歌唱者、歌唱声情、歌唱方法等诸多方面均有述及.在宋人的诗歌创作中,<渭城曲>已形成专门的一"体".分析这一典型个案,诗歌歌唱在诗"体"形成中的意义即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8.
元代文人萨都剌的咏史怀古词表现了人生如寄的深沉感慨,具有浅直流丽的风格。其词兼取元曲的内力饱满和宋词的余韵深味,形成了独具个性的特色,在宋词与元曲的同题材作品中居于关联前后、融合二体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南唐词人冯延巳是一位举足轻重的转折时期的代表者,对于兴于唐盛于宋的词,他处在发展的中间阶段。从冯词的特征、冯词与以温韦为代表的花间派词人作品的不同、冯词的影响这三个切入点来看,他的词既具有浓厚的悲剧精神和忧患意识,又具有上承唐末花间词的影响和下启有宋一代新词风的过渡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诗文关系的认识上,清人多主诗文一理、诗文相通,与明人严守诗文疆界,反对破体为文形成鲜明对比。其根本原因在于宗宋思潮的兴起,而理论基础则是“诗文相通”说。清人通过阐发诗文体性、功用、艺术手法、审美旨趣等方面的相通相近,确立“以文为诗”的正当性及宋诗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促成了清诗发展由唐入宋的转型。“诗文相通”说也随之成为清代诗学的主流观念。此外,清代的弘通学风也推动了这一主流观念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