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叶芝早期创作显示了抵抗英国殖民主义文化和弘扬爱尔兰本土文化的文化民族主义写作立场,但在这种文化立场中,叶芝的言说和文本中存在着诸多早期文化取向的症候现象,如失误、矛盾、缄默和缺失等。通过对这些症候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叶芝文化民族主义立场中意识形态的复杂性和含混性。这归因于特殊的社会背景下叶芝不同于主流意识形态的独特社会阶层归属和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2.
作为爱尔兰现代诗歌的代表,叶芝自信地承担着对爱尔兰民族性构建的历史责任,然而叶芝自身暧昧的盎格鲁—爱尔兰的民族身份对他构成了一种挑战。因此,诗人试图寻求一种文化的民族主义成为其构建爱尔兰民族性的基础,爱尔兰原始的乡土文化被视为其民族根性的源泉,然而这种民间性又与诗人精英性的气质相抵触。在建立现代的民族诗歌的过程中,叶芝瞥见了神秘的东方传统这一蹊径,用东方文化的宇宙观与美学观为灵感来抵制西方文化中的裂隙。可是强烈的民族诉求又决定了诗人强力主体性的始终存在。通过对东方传统中"无我"的挪用来确立"自我"的民族意识,叶芝的诗歌始终显现出无法超脱的种种悖论。然而,这种悖论的存在也正凸显了叶芝的诗歌美学。  相似文献   

3.
爱尔兰作家叶芝通过诗歌、戏剧、散文、传记等多文类写作,构筑了英语文学中一道丰富且独特的文学创作风景。该文从叶芝对爱尔兰古代历史文化传统的辩证性推崇、对英国殖民历史文化的解构、对人类历史循环论的建构三个角度,考察其文学创作中的历史维度,探讨其从历史沉思中汲取养分建构文艺思想,进而以文艺复兴运动来实现爱尔兰民族独立与复兴的尝试与努力。  相似文献   

4.
作为爱尔兰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叶芝将爱尔兰民俗和神话作为自己的诗歌创造题材,致力于恢复凯尔特文化传统。与此同时,他在创造中采用了基督教文化元素,将爱尔兰凯尔特文化与西方基督教文化融合在一起。叶芝诗歌中兼具凯尔特传统与基督教元素,此外,他坚持用英语写作,体现了他诗歌中凯尔特文化与英国传统文化之间的依赖与对抗。他在保持与本民族的联系同时,借鉴了其他文化尤其是基督教的精髓,使其诗歌具有了不朽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5.
每当人们谈起爱尔兰及爱尔兰文学的时候,第一个值得注意的人物就是W·B·叶芝。这自然是因为叶芝代表着爱尔兰文学的最高成就。但是在爱尔兰文学史中还有另外一位杰出人物,她为爱尔兰文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否认的贡献,这个人就是格雷格里夫人。当时的文艺复兴中心——艾比剧院就是她取得巨大成就的发祥地。或许是叶芝的光辉使她黯然失色,或许是她不愿成为引人注目的人物,然而无论如何,她都无愧于称之为爱尔兰文学中一颗光芒四射的珍珠。  相似文献   

6.
叶芝是爱尔兰著名诗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被艾略特誉为“我们时代最伟大的诗人”。济慈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中的佼佼者,被誉为“诗人中的诗人”。他们的诗歌都通过神话重构来体现民族特征,通过景观书写来建构民族身份,也都通过文学传承来反映民族情愫,彰显了以文学想象构建民族共同体的书写策略。然而济慈建构的是英伦诸岛合而为一的不列颠共同体,而叶芝建构的是区别于不列颠的爱尔兰共同体。  相似文献   

7.
叶芝的戏剧《来自星星的独角兽》由于演出效果不佳、作品的作者归属等问题,导致人们对这部作品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但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角度来看,这部戏剧通过马丁的身份困惑和伦理选择,展现了人物身上理性意志与自然意志、自由意志、非理性意志的冲突和博弈,总结了爱尔兰人民数百年来追寻爱尔兰之梦的艰难历程.该剧体现了叶芝的文化民族主义思想,对爱尔兰和整个人类的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教诲意义.  相似文献   

8.
从一次令人匪夷所思的庭审着手,结合爱尔兰英语发展的历史语境和文本语料,本文对《尤利西斯》里频繁使用的爱尔兰英语语料进行文学文体学阐释,探讨在英国殖民统治时期爱尔兰语的生存危机以及它与民族身份认同之间的重要关系。从历史的维度看,爱尔兰英语是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两种不同意识形态之间长期博弈的产物,体现着二者特定的权力意向和权力关系;从文本的角度看,爱尔兰英语对争取民族独立、维护民族话语权及民族身份认同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乔伊斯和他的同胞赖以生存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9.
简论叶芝与中国现代诗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芝是爱尔兰民族精神的象征,他的作品较早被翻译和介绍到中国文坛。因其多变的诗风和多元的思想,他的作品影响了中国文坛的不同流派,对其作品的译评也从侧面反映了中国诗坛的艺术指针由浪漫主义向现代主义转化的过程。文章追溯了从五·四运动以来到现代,中国文坛和学术界对叶芝译介的历史,力图探索叶芝与中国现代诗歌发展和诗人创作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英国黑人移民女作家扎迪·史密斯在其作品中一直关注女性移民的生存境况。《白牙》是史密斯关注第三世界女性移民的典型范例。少数族裔女性移民的民族、肤色、出生地和宗教信仰增加了她们在白人主流社会建构种族身份和民族身份的困难程度。从后殖民女性主义批评视角研究《白牙》,探讨第三世界少数族裔女性移民在西方主流社会的文化身份重建主题,揭示史密斯对多元文化和谐社会的提倡。  相似文献   

11.
叶芝的民族主义态度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叶芝是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的倡导者,他的作品在这次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政治诗歌也是叶芝诗歌创作中的一大主题。文章分析了叶芝的爱尔兰‘民族主义思想,旨在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叶芝的民族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由话语绘制而成想象的地图(cartographic presentation)探讨爱尔兰父权文学传统借由书写、再现的行为,在延续凯尔特文化传统的过程中重新建立自身主体性,进而重新绘制爱尔兰的新地图的尝试。但同时透过解析叶芝、希尼等爱尔兰男性作家所建构的雄性史诗指出,在追求"爱尔兰性"的过程中,爱尔兰父权文学传统又陷入另一窠臼:将爱尔兰民族性"阴性化"的策略——"国族即女性"的文化想象投射于爱尔兰主体身份的建构,或者将女性物化为无生命的国家象征物,这些修辞其实就是男性按天生的权力对女性实施支配,实现精巧的"内部殖民",也是一张爱尔兰男性强加于女性的殖民版图。  相似文献   

13.
卡里尔·菲利普斯是当代英国著名的黑人移民作家之一。其代表作《落雪中》讲述了生活在英国的加勒比海裔黑人移民所面临的身份认同危机,以及对文化身份和家园的追寻。小说不仅再现了黑人移民面临的文化困境,更重要的是反映了作者对流散族群如何才能保持自身文化身份的思考。从后殖民批评视角分析小说中黑人移民及其后代所面临的失落感和文化上的无归属感,揭示黑人移民只有通过认可自己的民族文化才能成功构建自己的文化身份。  相似文献   

14.
西方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承载了生态主义的自然伦理观及女性主义身份话语的批评意识,对西方社会的父权制文化根基展开批判,认为女性和自然均受到来自于人类一元中心主义父权文化意识的压迫和剥削.在批评实践中形成各具特色的批评流派:社会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精神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绿色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等.这些流派的观点,又被杂糅着应用到生态女性主义文学创作中,促成了乌托邦文学和反乌托邦文学创作,进而又引起各派批评的关注,形成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当下热点.虽然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不乏矛盾之处,但是其以批评为行动目标,针对现实社会人类生存危机的实践品格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15.
威廉·勃特勒·叶芝(William Batler Yeats,1865—1939),现代英国著名抒情诗人和剧作家。1932年,他因“经由灵感的引导,将民族的精神以高度的艺术形式表现于诗作中”而获诺贝尔文学奖。他是本世纪初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的领导人之一,是后期象征主义诗歌在英国的主要代表,对现代英国诗歌的发展产生过巨大影响。他的诗作《一九一六年复活节》(以下简称《复活节》)创作于1916年9月,用以纪念当年复活节起义。  相似文献   

16.
叶芝W illiam Butler Yeats(1865~1939),爱尔兰诗人,爱尔兰文艺复兴的中心人物。叶芝一生的诗歌创作可分成三个阶段,本文结合其人生经历谈叶芝的诗作风格。  相似文献   

17.
爱尔兰诗人威廉.巴特勒.叶芝的爱情诗歌已成为长盛不衰的经典,中国台湾当代作家李敖也创作了为数不少的爱情诗歌。影响二人创作最核心的心理原因是李敖的唐璜情结和叶芝的童话情结,诗人的人生经历对这两种情结的产生具有重要作用。这两种表面上大相径庭的情结有着相同的本质,即都源于对完美的追求。  相似文献   

18.
民族认同是一个民族的集体身份认同,是民族成员对民族独特的价值观念、神话原型、象征体系和文化风俗的复制和诠释。文学是民族文化的结晶,文学样态、创作范式叙述和建构着不同时期的民族认同,英国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叙述、复制和彰显了民族认同的时代特征。早期的英国文学叙述的盎格鲁-撒克逊文学、文艺复兴以及17世纪文学准确地表征了民族认同中不断演变的英格兰性;18世纪以降的英格兰文学、苏格兰文学和爱尔兰文学的多样性准确建构出民族认同的不列颠性;20世纪少数族裔文学的兴起拓展了英国文坛的全球化文学叙事样态,同时建构出英国文学民族认同的世界性特征。  相似文献   

19.
从爱尔兰诗人叶芝的政治诗歌出发,分析了诗人的爱国热情、其与民族解放运动领导人之间的关系以及诗人对待整个爱尔兰民族解放运动的复杂情感,指出叶芝不仅是蜚声世界的诗人,而且亦是争取爱尔兰民族解放的卓越战士。  相似文献   

20.
《湖心岛茵尼斯芙里》由爱尔兰诗人叶芝所作,是一首流传甚广的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诗歌。作者以其简洁的语言与轻快的行文风格为大家展现了一幅世外桃源的归隐愿景。其中归隐意象的运用为其归隐思想的传达提供了形象具体的表现形式,由此体现了叶芝创作和艺术思想中的东方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