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申屠青松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7(5):46-50,88
<宋诗百一钞>版本众多,流传广泛,影响深远.它的出现是乾隆盛世文化在宋诗选本领域的反映,也是清代宋诗选本庙堂化的必然结果.<宋诗百一钞>以"原本忠爱,温柔敦厚"为选诗宗旨,诗学思想一方面受格调派影响,主宗唐,另一方面又对宋诗体派流变有较为客观的认识,其近唐远宋的诗学思想主要通过差异化的诗史叙述得以实现.另外,认为它选诗"从理学标准"的传统看法并不准确. 相似文献
2.
白居易与宋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锡九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8,24(3):98-103
主要采用以宋证宋的方法,运用宋代诗学中的有关资料,比较仔细深入地讨论了宋代诗坛上对于唐代诗人白居易诗歌的批评与接受,勾画出了其发展线索,以及在这一过程中论者所表现出来的主要观点与他们的异同,从而显现了白诗对宋代诗人的深刻影响。文章实际上是一篇有关宋代的白居易诗歌接受史的论文。 相似文献
3.
王友胜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9(5):95-97
《宋诗拾遗》不在选优,重在补阙,多收三流或末流诗人之诗,其小传中有关诗人著述与登进士时间的记载,其诗前小序与诗中自注及编者的按语等均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拾遗》也存在着编次失当、误收或析一人为二人的局限。 相似文献
4.
杜诗对宋诗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宋人在诗学观念上推崇杜诗,他们继承杜甫"诗史"精神,写出了关心国事民生的诗歌;宋代诗人在诗歌风格上学习杜诗,也注重学习杜诗的诗歌技巧;宋人模拟杜诗,使用杜诗典故,集杜为诗并集杜入乐;宋人在诗歌创作中经常模拟杜诗题目,有时又以杜诗为韵。 相似文献
5.
《宋诗拾遗》不在选优,重在补阙,多收三流或末流诗人之诗,其小传中有关诗人著述与登进士时间的记载,其诗前小序与诗中自注及编者的按语等均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拾遗》也存在着编次失当、误收或析一人为二人的局限。 相似文献
6.
郑慧霞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9,29(3)
卢仝是中唐韩孟诗派的重要代表,其诗歌之怪表现最为突出,以致南宋严羽在<沧浪诗话>中专门命其诗为卢仝体.可见追异求怪虽然是韩孟诗派共同的审美追求,但卢仝诗歌之怪却自具面目,具体表现在意象怪、诗境怪、用语怪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申屠青松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1):99-104
《宋诗百一钞》版本至少有16种。它以"原本忠爱,温柔敦厚"为选诗宗旨,在题材上强调宋诗的伦理价值和盛世气息,在诗史叙述上具有扬"初"抑"晚"等倾向。这是清代宋诗选本庙堂化的产物,也是乾隆时期盛世文化的反映。沈德潜格调学亦深刻影响了《宋诗百一钞》,选诗主近唐远宋,但另一方面,编者又对宋诗体派流变保持了较大的尊重。《宋诗百一钞》的理学气息并不浓厚,认为它选诗依从理学标准的看法并不准确。 相似文献
8.
张福勋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5,(1)
在陆游的著述中,有一些资料和信息,弥补了厉鹗《宋诗纪事》、陆心源《宋诗纪事补遗》、孔凡礼《宋诗纪事续补》、钱钟书《宋诗纪事补正》的缺失,具有珍贵的研究宋诗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陶文鹏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5(2):64-72
宋代诗人喜爱并擅长营造荒寒意境。宋诗中的荒寒之境蕴含着丰富、复杂、深微的情思意蕴,有政治性、现实性很强烈的,但更多是超越尘世、闲逸淡泊的,饶有诗情画意尤其是萧疏淡雅的水墨韵味。诗人造荒寒之境以写实为主,虚写亦妙,无论用笔工细或简淡,都能致力于创造新奇独特的意象,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还有不少借象征性意象深化诗意的。但与唐诗相比较,宋诗荒寒之境在感情基调和艺术表现上也有局限与不足。 相似文献
10.
田小林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6):194-196
唐诗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高峰。宋人从最初的模仿、学习,再到最后自成一格——宋调形成,经过了艰难曲折的道路,经王禹僻、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黄庭坚等诸诗家的努力,最终在杜、韩典范中确立了诗歌平淡美的创作风格,宋诗也因此成为古典诗歌中区别于唐诗的另一高峰。 相似文献
11.
蒋金芳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4):105-108
作为清人编订的第一部大型宋诗总集,《宋诗钞》的面世契合了京师之诗学趣尚,并有力地推动了清初宋诗风的兴起,在浙派的发展历程以及清初诗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探究《宋诗钞》与清初宋诗宗尚的关系,有助于理解彼时诗风演进的一些动态特征。 相似文献
12.
王友胜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6(2):109-115
陈衍晚年编选《宋诗精华录》,鼓吹、宣传宋诗,表达其宗宋而不抑唐的诗学观,为同光体诗人乃至清初以来的宋诗派作了理论总结,也为后来读者阅读宋诗提供了一个高质量的范本。该书的评语与圈点,体现了较为丰富而积极的诗学思想:第一,注重避熟避俗,主张生新求变。第二,推崇吐属大方,感情真挚,不搬弄技巧的诗。第三,提倡论诗亦如乐,须音律协畅,方是好诗。但编者却相对忽略了诸如理、禅及以文为诗这些原本属于宋诗特色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王友胜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109-115
陈衍晚年编选《宋诗精华录》,鼓吹、宣传宋诗,表达其宗宋而不抑唐的诗学观,为同光体诗人乃至清初以来的宋诗派作了理论总结,也为后来读者阅读宋诗提供了一个高质量的范本。该书的评语与圈点,体现了较为丰富而积极的诗学思想:第一,注重避熟避俗,主张生新求变。第二,推崇吐属大方,感情真挚,不搬弄技巧的诗。第三,提倡论诗亦如乐,须音律协畅,方是好诗。但编者却相对忽略了诸如理、禅及以文为诗这些原本属于宋诗特色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自然观"是司空图重要的诗学主张之一,他强调文学创作要反映生活,抒发真情性,语言应清新流畅。他的这一主张对宋诗的文学批评和文学创作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5.
尹楚兵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5(2):83-88
钱钟书先生是我国20世纪学贯中西的学术大师,他在宋诗方面的研究成果历来为世人所瞩目,《宋诗纪事补正》是近年来问世的钱先生宋诗研究方面的又一部巨著,本文以读书札记的形式对其价值及疏失分别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6.
《宋诗别裁集》批评主张管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磊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7(5)
<宋诗别裁集>是清代一部很有影响的宋诗名选.该书在编选时崇尚理学,多选理学家之诗;在宗唐前提下,有唐宋兼采倾向.本文在细心钩沉几位编者的史传材料、认真研读其诗文集的基础上,指出姚培谦、王永祺的诗学思想及创作实践与该书的选本理念有着种种契合. 相似文献
17.
李裕民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2(2):149-150
《北京大学学报》2003年刊发了金程宇《全宋诗补榷正》(以下简称《榷正》)一文,对拙作《全宋诗补》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这对我们如何正确利用这些资料,避免不必要的错误,有很大的助益,对金君的辛勤劳动,我表示感谢。 相似文献
18.
许总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8(2):87-92
北宋后期,宋代学术发展到极盛,但诸多学派在具体学术观点上的分歧并未掩盖作为一代学术的共性特征,在其思想深层其实都或隐或显地贯穿着理学精神。同时,宋代诗歌经过百余年发展,也在其时达到极盛。宋诗大家多为宋学中开创学派的人物,与理学皆有密切的关联。到江西诗派时,更与理学家形成直接的师承关系。从理学文化思潮的角度,可以清晰地看出宋诗兴盛的轨迹及其主理特征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龙珍华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58(6):779-783
唐宋诗之争由来已久,诗论家对宋诗的评价历来不一。由于宋人狂热的读书风气、文化上的集大成意识,宋代诗歌表现出内容上高度文人化、创作上高度技巧化———尤其是大量用典的倾向,这使宋诗散发出浓郁的书卷气,具有区别于唐诗的独特气质和神韵。 相似文献
20.
《宋诗别裁集》主编张景星籍贯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磊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5)
《宋诗别裁集》是清代一部很有影响的宋诗名选。而对于其主编张景星的籍贯问题,学界迄无定论。通过对史料的钩沉,文章考定张景星就是松江府人,从而为呼声甚小的"松江府说"提供了坚实的史料依据,也让"江西奉新说"不攻自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