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南西厢》元杂剧《西厢记》的明传奇改写本,《南西厢》力求保持《北西厢》情节和语言的原貌,但在人物形象细节刻划上,不同程度地向儒家传统的道德伦理回归,人物关系也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2.
现存一些明刊本《西厢记》的附录里,都载有一折以莺红对奕为内容的杂剧。故事大意是月下联吟之后,莺莺与红娘在后花园着围棋遣闷,张生闻棋声逾墙偷看,将棋局惊散。这一关目为《西厢记》原本所未有,乃是增补《西厢记》第一本之作。作品的标目,诸本各不相同。现存最早的《西厢记》刊本,弘治十一年(1498)刊刻的《新刊奇妙全相注释西厢记》虽然没有标题,但是剧前小序却写道:“此[南吕]一  相似文献   

3.
由中山大学王季思教授校注和我校张人和教授集评的《集评校注西厢记》最近已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这是古籍整理的一项新成果。 1944年王季思先生曾在浙江龙吟书屋出版《西厢五剧注》,后来经过多次修订.在上海古籍出版社印行,这是解放后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西厢记》刊本、现在出版的这本《西厢记》就是在王先生原本的基础上修改、增订而成的。与王先生原本相比较,新版《西厢记》在校勘、注释和集评等方面都有很大提高和改进,具有明显的长处和特点。首先是定本。《西厢记》在体制上一个突出问题是:全剧是5本20折还是21折,关键是对第2本惠明送书所唱的〔正宫端正好〕一套作如何处理。大多数明刊本把它并入第2本第1折,也有的把它作为第2本第1折后的“楔子”,这样全书  相似文献   

4.
明成化七年刊《新编题西厢记咏十二月赛驻云飞》、弘治十一年刊《新刊全相奇妙注释西厢记》、嘉靖间刊《雍熙乐府》,各载有一组《西厢十咏》。这三组散曲虽为无名氏所作的民间俗曲,但由于出现的时代较早,歌咏的内容与角度又与众不同,在《西厢记》的研究史上具有一定的认识意义和史料价值。它们不仅是迄今所见关于《西厢记》为关汉卿作王实甫续的最早文字记录,而且也是最先出现的《西厢记》人物论。它们对《西厢记》作者与人物形象的不同评价,显示了两种不同的思想倾向,开启了后世《西厢记》论争的先河  相似文献   

5.
陆德明之《经典释文》是一部专门的经典释音著作,其学术价值甚为重大,但在其传播过程中屡遭删改,今本已不复其本来面目。《尚书》因其版本的复杂性,更造成《尚书音义》原貌的变更,这一情况对该书之研究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因此探究其原貌成为《经典释文》研究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以《尧典释文》敦煌残卷与今本的细致对比为基础,结合陆德明之自序,对《尚书音义》之删改情况进行了大致推断,力图得出较为符合历史事实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周昂的《此宜阁增订金批西厢记》是以金批本《西厢记》为底本的批评本,没有受到金批本的局限,以自己对《西厢记》的理解与认识,对王实甫的《西厢记》原作和金批本作了再批评,结合剧作的故事情节与人物形象,在内容、语言、结构上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7.
《韵法直图》音系杂糅性的各种表现反映,《韵法直图》音系杂糅的根源在于《韵法直图》并非原本,而是在很大程度上据《韵法横图》列字对原本进行了改动;《韵法直图》的研究要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必须还原其原貌,挖掘其蓝本。  相似文献   

8.
王实甫的《西厢记》是众多元杂剧中最优秀也是影响最广的作品,其前身是元稹的《莺莺传》和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迄今为止这三部作品均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在世界文坛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学界对于《西厢记》的英译本研究多有疏漏,因此对《西厢记》24个英译本进行研究,补正前人的遗漏,可以丰富我国《西厢记》翻译研究的史料。同时,在《西厢记》长达一百多年的翻译过程中呈现出以下特征:早期以《莺莺传》翻译为主,中期主要是《西厢记》节译、选译和编译,后期以西方译者为主导中方译者为辅的《西厢记》全译本为特色。《西厢记》成功的翻译经验可为我国传统戏曲外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诸宫调是我国古代一种重要的说唱艺术,《西厢记诸宫调》是现存的一部唯一完整的诸宫调作品。本文着重对《西厢记诸宫调》的创作主题、主要人物以及艺术成就进行分析评论,进一步阐明了《西厢记诸宫调》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汲古阁原本《楚辞补注》为底本 ,参以笔者所见其余六种版本 ,对《渔父》一篇的王逸注解详加校勘 ,列其同异 ,定其得失 ,以求恢复王注原貌  相似文献   

11.
《西厢记》中郑恒形象刍议姚昌炳王实甫的《西厢记》是公认的戏曲艺术珍品。自诞生后就称雄剧坛,风靡数百年而魅力不减。凡认真阅读或观赏过《西厢记》的人无不称好。尤其是那些专家,从剧作的思想主题、戏剧冲突、人物形象、语言艺术等多方面多角度地加以分析肯定。出于...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深得《西厢记》的思想精蕴,它继承了《西厢记》重情感反礼教的精神主旨,对薛宝钗批判《西厢记》的道学思想进行了反批判,对《西厢记》的语句、情节多有化用,在艺术上也有所借鉴。《红楼梦》虽对才子佳人创作模式提出了批评,但是对《西厢记》剧作本身则是肯定和赞赏的。  相似文献   

13.
比较南北《西厢记》的宫调曲牌组合形式可知,北《西厢记》采用的是依宫调联套的组合方式,而南《西厢记》往往依据特定情节和人物来选择曲牌组合方式。与北《西厢记》相比,南《西厢记》的这种组合方式更适应戏曲的发展,对戏曲的传播亦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  相似文献   

14.
文学本位视角下“红娘”形象流变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实甫《西厢记》成功塑造了聪明伶俐、泼辣机智、正义勇敢的丫鬟红娘。然而红娘形象的成熟却经历了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在唐代元稹《莺莺传》中是对剧情发展无关紧要的人物,在金朝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中是崔张爱情的牵线者,在元代王实甫《西厢记》中定型,成为舞台经久不衰的形象。反封建礼教程度的加剧、作品体裁变化以及戏曲的传播接受是红娘形象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日月相映照世同辉──论《红楼梦》与《西厢记》胡文彬《红楼梦》与《西厢记》,一个是说部奇葩,一个是戏曲菁华。前者是小说家曹雪芹在诗词戏曲传统影响之下的小说化努力的结晶,后者是戏曲作家王实甫在诗词传奇传统影响之下戏曲化努力的硕果。两部作品日月相映,照世同...  相似文献   

16.
作为戏曲批评史上最早的曲话作品之一,《曲藻》是王世贞的文艺批评名著《艺苑卮言》中杂论戏曲部分,关涉戏曲史、曲律、曲家评述和曲作赏鉴等多方面的内容,共计41条,其中最引人瞩目、影响最深远的就是关于《西厢记》的评鉴与考述。在《曲藻》中,与《西厢记》相关的...  相似文献   

17.
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产生之后,受到了自明清以来的诸多大家的评论。其艺术特点的诸多方面都受到了人们的重视,而各家对杂剧《西厢记》的评价大多也都是褒奖之词。可是,从故事内容和结构上去分析,我们也发现《西厢记》里面也有很多常识的疏漏,如果用理解的态度去看待,这些常识的疏漏之处其实也蕴含着深刻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五四前后,对中国古典戏曲遗产作出全面而正确的评价很不容易,吴梅是第一位学术权威。他不仅充分肯定了《西厢记》文学语言的优美,框架结构的煞费匠心,同时从曲律(音乐)方面发现《西厢记》也是完美的。可谓有胆有识。他尖锐地批评了金圣叹对《西厢记》的窜改,也是令人信服的。吴梅的评论实际上论证了《西厢记》“天下夺魁”的地位与“花间美人”的艺术风格,对20世纪的《西厢记》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论《西厢记》的反意改创之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明清时期出现的为数不少的《西厢记》反意改创之作,指出理学思潮猖獗是此类剧作产生的最主要的思想文化根源,维护世道风化、消弥《西厢记》的影响是此类剧作创作的根本出发点,以反对“诲淫”为名对《西厢记》的情节和人物作符合封建礼法要求的改造是此类剧作的惯用手法。《西厢记》的反意改创之作由于思想陈腐、说教多于艺术创造,因此它们不仅无掩《西厢记》的光芒,反而使人们对这部戏剧经典产生更大的热情。  相似文献   

20.
作为北曲的压卷之作,《西厢记》是蕴含着深厚的古典喜剧内涵的;而作为明末社会《西厢记》评点系统的中心,署名李贽的《西厢记》评点则蕴含着特殊时代背景下的古典喜剧审美趣向。这种特殊时代背景下的《西厢记》评点主要表现出以情为本、以趣为尚及以自然为至境的审美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