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 毫秒
1.
在上个世纪40年代末根据老舍先生名作改编的电影<我这一辈子>里,开场第一句台词儿是:"北京啊,北京,这是咱们中国的古城啊.  相似文献   

2.
关于北京传统四合院保护与利用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四合院的保护与利用,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北京旧城改造工作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北京传统四合院具有深邃的历史文化内涵;保护北京传统四合院对于当前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决实际工作中难于判别、难于操作的问题,应通过开展综合研究建立一套传统四合院的评判标准,注意使保护传统四合院的工作为北京城市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城市居住格局的历史变迁及其对和谐社会构建的影响,综合历史学、人类学及相关学科的视角和方法,以西安市为例考察城市居住格局在不同群体和文化互动中的历史变迁,并分析影响这种变迁的各种因素,如行政区划、传统居住区、人口流动、文化互动等。分析认为,应从合理规划设计、注重政策调节、坚持以人为本、健全社会管理等方面考虑,在城市建设中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  相似文献   

4.
近代城市公共空间的拓展,是城市近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千年古都北京而言,传统的城市建设和空间秩序反映了国家政治制度和结构。北京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变,必然要求拓展城市公共空间。公园的建设与开放是北京近代城市公共空间拓展的集中体现。同时,以公园开放运动为核心的城市公共空间的拓展,也促进了城市政治、经济、教育、社会生活等层面的近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从城市的创新能力角度对北京与上海建设世界城市进行比较分析可以看出,相对面言,上海更具有建设世界城市的创新潜力和基础.世界城市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尽管北京与上海从创新能力来看仍具有较大的差距,但在战略定位和目标上应该形成扬长补短、错位发展、齐头并进、健康良性竞争的态势,这也有助于形成我国国土空间版图上的两大高能量级核心.  相似文献   

6.
城市文化形象的媒介呈现,直接影响着人们对于城市的价值认同和情感归属,而且关系到城市竞争力的提升和可持续发展.本文以北京城市副中心为研究个案,从城市文化研究的理论视角切入,结合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的战略规划、我国文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要义和文旅融合发展形成的新业态,从现实层面提出测量城市文化形象的分析指标:文化政策、文化空间、文化产品、文化服务、文化传承和文化体验.基于Python网络数据采集软件和ROST内容挖掘工具,选取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传统媒介和社交网络中的新闻报道和相关信息进行内容挖掘、词频分析和情感分析,分析城市文化形象媒介呈现的基本路径、话语特征和存在问题;进而提出打造新时代的文化符号、丰富文化内容和体验场景、以服务提升城市文化价值、打通不同场域的传播壁垒等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7.
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提升吸引外资质量、特别是引进有影响力的外企和国际机构,是北京向世界城市进军的努力方向之一.成本是企业选择投资环境的重要考量指标之一.本文通过生活成本、商务成本、行政成本三个方面与世界城市对比,初探北京之优劣.  相似文献   

8.
在美华作家少君创作的“城市散文系列“中,他以出游的“我“、伴游的“他(她)“和居城的“他们(她们)“,结构了散文的描述主线与架构,使城市在人文的氤氲中,获得站立与性灵.  相似文献   

9.
朝阜大街是北京旧城内一条极具城市传统文化特色、横贯东西的景观走廊。与单体的历史遗迹不同,朝阜大街是一个集中了街巷、皇宫、园林、寺庙、名人故居等众多文化形态的综合体。作为展示北京古都风貌的核心之地,对朝阜大街的有效保护与科学利用不仅考验着城市主导者的智慧,同时对于北京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工作的全局也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美华作家少君创作的"城市散文系列"中,他以出游的"我"、伴游的"他(她)"和居城的"他们(她们)",结构了散文的描述主线与架构,使城市在人文的氤氲中,获得站立与性灵.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实施城乡合一的管理体制,没有设立专门的城市管理政府.到了清末,这样一种城市管理体制开始得到改变,在警政创办和地方自治运动过程中,新型的城市政府的雏形开始建立.清末城市管理体制的变迁主要是国家推动的结果,但也是社会自发变迁的结果,是强制性变迁与自发变迁的结合.  相似文献   

12.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南新仓现存九个古仓廒是保存最大、最好的古仓遗迹,对研究漕运文化和粮仓文化都有重要意义。通过实地调分析了南新仓街区的保护与开发现状,提出了"南新仓"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模式,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受笛卡尔普遍数学模式的影响,现代主义建筑偏向于从功能主义和理性主义角度出发,崇尚清晰、规范、标准和统一。它忽视了大众个性化的需求,漠视公共环境,并拒绝传统。现代城市在建设规划上只顾追求城市的片面利益,却忽略了真正属于人性的整体需求。它要通过建筑的理性规划来重塑社会生活的乌托邦梦想却带来了普遍的压制。在城市规划中,如何充分考虑建筑与公众、周边环境和历史传统的关系,从而建造出真正以人为本的城市环境,是我们需要从现代建筑的经验教训中反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