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意识流小说和女性主义文学的先驱者之一。她的作品对父权社会制度下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体系进行大胆的批判,提出一系列女性主义批评文学理论和"双性同体"思想,并深刻剖析了女性受压制的根源。本文从文学批评的角度切入,借助伍尔夫的"双性同体"思想,对其最具特色的小说《奥兰多》中主人公性别的改变、追求自我、实现自身价值的过程进行分析,解读伍尔夫的女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2.
“双性同体”与伍尔夫的女性主义思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以“双性同体”观为切入点,审视伍尔夫的女性主义思想。伍尔夫通过对历史与文学史、男性与女性的对立的思考,大胆解构传统男权社会与文化对女性的压抑,超越性别对立与限制,重构女性价值观,并提出了理想的创作心态与人格:“双性同体”。本文试图揭示并评价伍尔夫“双性同体”观在女性主义思想发展史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弗吉尼亚·伍尔夫在小说创作实践中,通过在角色塑造和情节设置上的突破性书写,大胆解构了男性价值秩序,建构了女性主义叙事的新模式.在她笔下,爱情、家庭模式的改写,女性角色对传统的突破,以及摒弃性别歧视,超越性别对立的双性同体幻想,显示出女性写作的反叛特征.通过隐含于角色与情节的反叛,伍尔夫改写了男性权威,释放出女性能量.  相似文献   

4.
"双性同体"是女性主义性别理论中一个极富特色的文化概念,近年来愈来愈频繁地出现在国内性别研究话语中,在引起人们关注与兴趣的同时,也存在着对其认识与运用的模糊与笼统。"双性同体"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它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的古代神话乃至宗教故事中,但其来源不同,成份与内涵比较复杂,反映着不同时期、不同民族的心理诉求与社会形态。本文拟从性别视角对其进行力所能及的考察与分析,对它之所以成为女性主义性别理论之资源提供一种认识,同时也为较为准确地认识、把握并运用此概念提供一种本源性的参照。  相似文献   

5.
声音是叙事学和女性主义批评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在伍尔夫的小说中,叙述者声音隐含在多元的人物声音之中,具有自我指称意义,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女性意识.伍尔夫采用不同的声音策略巧妙地对抗意识形态、社会权力关系和文学规约等对女性声音的制约,从而取得了话语权威,其独特的叙事策略体现了这位女权主义先驱在文化实践中的艺术特色及其女性主义思想的独到性.  相似文献   

6.
"性别"理论的建构寄托着西方女性主义者改造传统性别文化的梦想,但"社会性别"范畴自身却是父权文化二元对立思维的产物。尽管如此,女性主义者的这番理论探索却呼唤了人们对"女性文化"的重视,弥补了传统社会中久已颓靡的"女性质素"。其象征"爱"与"生命"的"双性同体"的伦理追求拓展了人类对"自我"的认识,打破"唯女性而女性"的话语方式,展示了"启迪男性、融合两性气质"的精神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7.
荒野是女性处境的隐喻,荒野是女性抗争的隐喻.双性同体作为女性主义中的重要概念,指出了每个人都兼备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而其最佳状态就是这两种气质达到平衡;这一概念应用到社会中不是为了使女性压倒男性,而是要使两种性别和谐相处,达到一种平衡境界.解读<愤怒的葡萄>中的荒野与丰饶的隐喻及双性同体概念有助于深刻理解作品精髓.  相似文献   

8.
多丽丝·莱辛自传体小说《金色笔记》是她的代表作,它奠定了莱辛在当代文学史中的地位与声望,也隐含了莱辛的自我生活经历和情感经历.通过对小说中双性同体思想的实践者——安娜的细致分析,指出莱辛对女性主义既有继承又有发展的辨证性思维.从更深层面接近莱辛,客观地审视她的创作,深入地了解她的女性主义观.  相似文献   

9.
作为将女性主义引入诗学概念的第一人,伍尔夫女性主义诗学思想的基本必备条件和内外兼修方向在当代西方女性主义诗学的发展征程中都能找到踪迹。它改变了西方两百年来理论文本批评话语的惯有方式,并开辟了当代性别诗学差异与女性写作研究通向更广阔的社会现实的文论研究道路。既是女权运动的重要成果,又是后世女性主义诗学解决方案的主要建筑师和设计者。  相似文献   

10.
女性主义对"性生物决定论"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巍 《河北学刊》2001,21(1):53-56
人类的性问题历来是伦理学领域敏感而又争议颇多的问题.女性主义伦理学也把对性的研究作为重要的课题.在提出和建立自己的性理论过程中,女性主义首先对以往伦理学中的"性生物决定论"提出挑战,强调性的社会构成和政治意义,以及女性的性主体地位.本文简要地梳理和论述了作为女性主义性理论核心的上述内容.  相似文献   

11.
"阶级"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核心概念和重要分析范畴,阶级分析方法是马克思主义考察妇女问题的根本分析方法。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认为阶级范畴存在着性别盲点,她们从阶级解放目标、阶级产生根源、阶级压迫内容以及阶级解放途径等方面批评了马克思主义阶级范畴的性别盲点。为完善这一范畴,她们通过吸纳激进女性主义"性的阶级"的性别视角、提出"性别分工"分析范畴、发展的父权制概念等路径,丰富和深化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  相似文献   

12.
伍尔夫与女性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意识流小说的重要代表作家,她揭开了英国现代小说的重要篇章。她更是女性主义思想史上一个标志性的人物,她以其独特的建树,确立了自己在世界女性主义运动史上的独特地位。她的女性主义意识,起源于早年在教育上受到的不平等的待遇。她的女性主义文学理论,对人类历史和男女性别冲突进行了价值重估,并提出了解决方案。她在女性主义运动史上,以其个人的创作实践和生活实践为广大妇女树立了一个新的榜样,使得人们对女性的认识进入到一个新的层面和境界。  相似文献   

13.
当今世界,各派女性主义理论对女性问题的探讨都建立在对"男"、"女"概念划分的基础上,而这种二元对立范畴又延伸出男性化-女性化、男权主义或女权主义等一整套相关的二元对立关系,其性别二元对立的理论前提,使得女性主义理论不仅没有达到消除和抵抗男权制的目的,甚至还通过二元对立的方式固定了等级性的性别模式。因此需要新的理论来打破二元对立的模式,进入到真实世界的流动中去。"近女性"概念寓于"流"中,以其解辖域化的方式,彻底分解了围绕性别乃至围绕其他等级制所组建的资本主义/男权制的整体概念,将此作为理论分析的起点,以最大程度避免男权制意识形态的控制,为重新寻找主体的存在开辟一条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14.
宋沈黎 《南方论刊》2008,15(4):94-95
本文引入当代女性主义批评和性别研究以及西方现代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特别是为早期女性主义者所标举的"双性气质"理论,从性别研究的视角切入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在解析文本的基础上,对一干人物形象进行多层次、多方位的透视、探讨和重新阐释,着重分析了"女性的男性气质"和"男性的女性气质",揭示其超越时代和社会性别的"双性"人格特征,从而展现了作者曹雪芹卓越的人文精神和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15.
在女性主义思想史上,两性的平等与差异问题一直是女性主义内部各流派之间的中心问题,平等与差异观贯穿了西方女性主义思想史的始终。一般来说,女性主义性别平等思想经历了从第一次浪潮中自由主义女性主义提出的"等同论"平等观到第二次浪潮中激进女性主义提出的"差异论"平等观,再到第三次浪潮中后现代女性主义提出的"雌雄同体"多样化平等观,在激烈的探讨争论中,女性主义的性别平等观向纵深发展,呈现辩证整合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肖巍 《贵州社会科学》2008,220(4):25-30
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传统教育观中存在着"性别不平等"现象,主要表现在"性别屏蔽"现象、性别刻板印象、课堂上女性话语权的丧失、教师身份中的性别歧视、主客观对立的认识论误区、教育政策中的性别偏见等。西方女性主义学者对这种现象进行了批评。女性主义教育观对教育改革进行的思考,尽管也有许多争议,但这些思考本身不失为女性主义教育观挑战传统教育观和进行教育改革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7.
女性主义理论中具有代表性的激进自由派女性主义、激进文化派女性主义理论犯了和男性中心主义思想同样的本质主义错误,走向了同样不平等的性别等级制的极端道路.#后现代女性主义站在反本质主义的立场上,开始了女性主义的理论方法和方向从宏大叙事向微观分析的转变,但同时又陷入了相对主义的泥沼.本文在反思激进女性主义理论倾向错误的基础上,借助德勒兹微观政治学理论中的分子哲学和"生成女人"理论.拓展出躯体微观分析的新视角,这个视角是一种既能逃离激进女性主义的本质主义陷阱,也能避免后现代女性主义的相对主义错误的分析方法.躯体微观分析将打开躯体-身份-气质-角色-地位之间通过性别神话建立起来的意义链条,为性别特征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开放空间.以此形成的性别非固定性的理念将破坏男权制性别的身份分类,消解在性别问题上的本质主义和两分化的思维模式,探索和开创出一个多种性别特质的、多元的、包含着一系列问色的性别色谱体系.  相似文献   

18.
麦卡勒斯在作品中塑造了很多具有男性特质的女性形象,这些形象很多是作者自己真实的生存镜像.通过解读这些被社会排斥的性别身份颠覆者,可以探析到她们在男权社会中的生存状态.在二元对立的性别制度中,无论选择妥协还是抗争,"双性同体"的理想注定是无法实现的.  相似文献   

19.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以图像为主的视觉文化盛行,电视、电影、广告、报刊杂志、网络等使"观看"成为人们的一种日常行为,人们改变了传统的阅读方式,大部分时间是在"读图"而不是在"读书",男性中心主义传统得以在图像领域继承.桑塔格作为西方第二次女性主义运动高潮中成长起来的女性知识分子,从女性主义立场出发揭示了"观看行为的不纯粹性"--"观看"是被父系伦理道德构建和阐释的.因此,桑塔格提倡女性主义的"观看之道",主张作家艺术家必须反映女性主义的视觉文化诉求,打破图像领域的性别霸权,而不是将大众传媒中的女性形象牢牢钉在满足大众欲望的消费主义耻辱柱上.  相似文献   

20.
女性主义对经典童话重构,致力于揭示文本叙述与性别生产之间的联系,以此质疑心理、社会以及叙事层面上所谓的事实真相,并探索不同于以往传统与权威的叙事可能性.本文以<雪孩>为例,通过对该故事进行抽丝剥茧式的细致分析,探讨它间接的叙事策略和隐晦的重构艺术,以此说明当代女性主义重构策略的多元性、复杂性和灵活性,而并不仅仅局限于对传统性别模式的简单颠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