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裴婷婷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8,(2):64-71
伊斯兰教对于妇女婚姻权利有诸多规定,对东乡族妇女婚姻权利的认知和行使具有重大影响。通过对东乡族妇女婚姻权利现实状况的调查、分析和研究,探讨宗教文化观念对东乡族夫妻关系模式和婚姻权利行使的影响,以借鉴宗教中有益的思想文化,摒弃错误观念,促进东乡族妇女的婚姻权利意识,以及自身的全面发展和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马亚萍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6,(1):29-32
保安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长期以来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保安族妇女中早婚、早育、多育现象较为普遍。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特别是保安族妇女受教育水平的提高,保安族妇女的生育观念发生了巨大转变,说明文化教育对一个民族传统观念的改变起着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3.
廖杨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
保安族的宗法文化主要表现在他们的日常社会生活中 ,由于受到伊斯兰教、儒家思想等各种文化因素的影响 ,保安族的宗法文化呈现出了复合型的特征。“伊儒相通”构筑的伦理思想体系 ,架构了保安族的基本精神空间 ,并支配着他们的宗族生活与世俗生活。 相似文献
4.
罗萍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66(4):117-122
妇女形象由文化建构。在宗教世界里,它更是由宗教文化建构。通观世界各大宗教建构的妇女形象发现,最初宗教文化建构的是肯定的妇女形象,那时的妇女积极向上,富有创造性,那时的宗教并不歧视妇女;当父权的先知宗教赢得胜利后,宗教才开始歧视妇女,这时宗教文化建构了否定的妇女形象,这时的妇女表现为从属的、堕落的形象。可见,宗教最初并不歧视妇女,父权宗教建立后,才开始将妇女打入被歧视的深渊。要实现两性平等,有待父权宗教文化的退位,有待两性和谐宗教文化的建立。 相似文献
5.
张丽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39-43
20世纪80年代特别是近十年以来,民国妇女生活研究逐渐兴盛。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妇女"身体革命"、教育、婚恋家庭、职业生活变迁等方面,对我们认识、理解民国妇女的生活状态乃至民国社会有着重要意义。但研究中也存在不足,多数学者习惯以"观念史"和"思想史"意义上的变化来反映现实的妇女生活,研究领域有待进一步拓宽,研究趋同化、简单化。妇女生活研究亟须完善理论建设和对妇女史跨领域研究的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6.
勉卫忠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8,20(4):76-80
通过对保安族社会中女性从业中的性别差异和新的从业模式与性别关系变迁的调查分析,我们认为以原来的思路开展保安族女性发展工作会遇到很多阻力而且表现出了不持续性,面对保安族女性贫困这个挑战,提出了保安族社会发展新的思路--性别意识. 相似文献
7.
云南怒江傈僳族妇女与宗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傈僳族自原始社会母权制没落之后 ,在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里 ,无论是原始宗教还是祖先崇拜 ,都必然在其宗教信仰的内容和方式上渗透着性别歧视 ,这些都对傈僳族妇女发展起到了压抑和阻碍作用 ;而基督教在傈僳族地区的传播 ,却对妇女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然而 ,虽然许多傈僳族妇女信奉基督教 ,但基督教同样轻视、蔑视、歧视妇女 相似文献
8.
秦裕华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9(4):30-34
在民族宗教信仰与其生活价值取向之间,无论其宗教信仰发生了如何巨大的历史变迁,深藏于民族内心的其更为本质的生存方式是该民族的特征文化.本文试图以新疆维吾尔民族历史上的佛教信仰与其现实伊斯兰教信仰为线索,对此做一试探性的梳理.这将有助于人们从更为广阔的生存背景上理解宗教这一复杂而又简单的人类信仰. 相似文献
9.
保安族口承民俗的分析与确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德亮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7,(1):14-18
保安族没有自己民族特色的神话;传说是保安族口承民俗里最具地域和民族色彩的部分;众多的民间故事反映了保安人的生活智慧和价值观念;保安族花儿因其保安令的运用和独特声调使其个性突出;《满拉哥》《韩营长》类的哭丧歌使保安族宴席曲在多个民族共享的口承民俗中特色显现;保安族俗语和谚语以最精短的语言将生活智慧凝练,是多民族共享的口承民俗;保安族中传唱的民间打调不具民族特色;劳动号子是唯一的保安语说唱形式。 相似文献
10.
11.
20世纪三四十年代,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和国民政府开发西北战略的实施,西北地区民众的宗教生活也发生了某些变化,具体表现为佛教信仰衰而复振,基督教信仰趋于兴盛,伊斯兰教活动与时俱进,道教信仰的衰落与留存;民间诸神信仰并行不悖。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西北地区民众的精神状态和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 相似文献
12.
张丽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2,(3):47-51
明清时期佛教信仰在妇女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妇女俗尚佛事。这些佛事与妇女生活密切相关,一方面成为她们精神上的寄托,另一方面也使她们得到了休闲娱乐和社交的可能。社会的崇佛风气、佛教自身的吸引力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是这时期妇女信佛普及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对历史上保安族先民的一些活动以及这些活动在保安族的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分析 ,认为在保安族的民族过程中 ,其民族意识经历了一个潜民族、自在的民族与自觉的民族的变化过程 ;在与其他民族的交往过程中 ,保安民族内部的自我认同与其他民族对保安民族的认异在这三个过程中起到了促成、维系这一民族的共同体稳定的作用 ,也增强了保安民族的凝聚力 ;保安民族的最终形成是在他们迁徙到甘肃省积石山地区并定居下来后完成的 相似文献
14.
陈晓敏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6):13-17
在城市老年妇女养老的生活照料社会支持网中,形成了以配偶为主体,子女为骨干(为补充),亲属式微,社区作用愈加重要,职能不断加强的网络格局。家庭成员是城市老年妇女生活中的主要照料者。社区的作用、地位在不断加强和完善,但犹显不足,需要构建以“社区照顾”为内容和方式的老年生活照顾的社会支持网络。 相似文献
15.
冉光荣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9(3):1-7
西藏农牧民宗教生活的变化表现在与寺庙经济关系淡化、对寺庙依赖关系削弱的同时,家庭宗教设施改善、家庭宗教活动增多、民间节日向宗教节日的渗透、民间新的宗教活跃分子的产生及对宗教信仰政策的全面认识,表明农牧民宗教信仰主动性的增强,自由度的真正提高. 相似文献
16.
张竞婷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1(1)
保安族聚居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境内,其民族语言——保安语已经濒危,保安人转用汉语.保安族转用的汉语方言有一系列SOV语言的特征,格标记是其中之一.保安族汉语方言中主要的格标记有宾格、与格的“阿/哈”,从格、止格的“搭/塔/塔拉/拉”,凭借格、偕同格的“拉”等.由于受汉语普通话的强势影响,格标记在使用中出现了代际变异,同时出现了后置格标记和普通话前置介词同现的框式混合表达形式. 相似文献
17.
马文慧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7(1):43-46
文章以青海地区信教群众较多、影响广泛的藏传佛教和伊斯兰教为研究对象 ,简要地探讨了宗教文化对信教群众的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礼仪习俗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
城镇化带来了大规模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留守妇女成为农业生产主力军,担负起照顾家庭的重任。通过对安徽省八个县区1368个有效样本的统计分析,探讨了安徽省农村留守妇女生活满意度状况。结果显示,家庭权利归属、政治参与、经济收入、家庭生活和女性社会地位是影响农村留守妇女生活满意度的主要因素。鉴于此,本文认为应更加关注农村留守妇女自我实现与身心健康的发展,从多方面改善留守妇女的生存和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宗教价值观是大学生价值观体系的重要部分,对大学生的宗教价值观进行调查研究有利于加强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