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在近代“救亡”的背景下,清末知识精英掀起一股尚侠思潮。谭嗣同、梁启超、章太炎是这一思潮的代表人物。他们在鼓吹侠风的同时对侠的人格进行重新阐释,努力将侠改造成为国为民的英雄,使人们相信侠能够承担救亡图存的重任。在他们尚侠的背后,有着不同的价值取向:谭嗣同主要在于对墨侠实践精神的推崇;梁启超用侠来塑造“中国魂”;章太炎高扬侠风,则将之作为反清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2.
谭嗣同与近代精神视域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嗣同及其“仁学”的内涵,在近代精神史的背景上才能得到更恰切的把握;而近代精神发展至谭嗣同也才获得了其基本的形态。谭嗣同仁学的最大意义,就在于建构了一个独立而自觉的近代精神视域雏形。他的以心救心之术,首次以近代的方式提出了精神的课题并试图作出自己的解答。这一精神视域上承康有为,下启章太炎,进而为现代精神视域的建构作好了准备。  相似文献   

3.
侠与侠义精神自春秋战国开始存在于中国历史文化中,后代文人对其多有描述歌咏。李白在诗中也对侠客有诸多的描写与赞赏,在现实生活中更是常常以侠客自居,一生行侠仗义,具有高度的侠义精神。李白的侠义精神虽贯穿他的一生,但是他在蜀中时期、出蜀至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后这三个人生阶段的任侠经历所表现出的侠义精神是不能等量齐观的,侠义精神在各个时期的表现有所不同和侧重。  相似文献   

4.
作为理想主义者的谭嗣同,其身上表现出鲜明的政治浪漫主义人格倾向.但同时在他的内心深处又纠结着中国士人在几千年传统政治文化之中熏陶而成的"圣君情结",这使得谭嗣同在现实政治层面上又会表现出另外一种和革命浪漫主义完全不同的政治功利主义人格倾向.这对矛盾使谭嗣同常常处于两难境地,并影响着他一生的政治活动和政治心态,最终导致了殉身于理想的政治悲剧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谭嗣同是近代中国建构哲学体系的第一人,他的哲学思想体系集中表现在《仁学》一书中.《仁学》的哲学思想又集中表现在“二十七界说”中.“二十七界说”思想明确,有其佛学的外表,但其内核仍是融摄儒佛道三家而归宗于儒,实为他追求的“通”或“一”的观念作一个哲学的说明,而“通”或“一”乃是谭嗣同致力于伦理、政治上“平等”观念的哲学依据.所以,通过“二十七界”说,即可剖析出谭嗣同《仁学》的哲学思想实质,即佛道为表,而儒家为里.  相似文献   

6.
谭嗣同的体育思想主要体现在对传统尚武任侠的继承,积极提倡任侠精神;对养生延年思想的发展,提出养生延年以为国家多做贡献的新观念;以及突破柔静、无为思想束缚,提出动的观念,主动辟静,以振奋民族精神;他从佛学、资产阶级自由、平等的角度,主张男女平等,反对妇女缠足;谭嗣同的体育思想对近代中国体育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2021年中国侠文化研究在往年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取得新进展,各个研究领域持续深入推进,总体上进入了稳步发展的常态,其成果形式主要表现为期刊论文和学位论文。该报告以中国知网为数据来源,对相关的侠文化研究论文进行筛选和分类整理,梳理出2021年中国侠文化研究的总体性概貌:2021年的中国侠文化研究承袭了2020年的基本格局,仍旧以武侠小说研究、武侠影视研究和侠文化的历史形态研究为重点,但也表现出不少创新之处。首先,武侠小说的译介研究已经突破了金庸小说英译的特定范围而进入更广阔的研究领域,研究范围扩大,研究样本增多,为武侠小说的译介和传播研究提供了新的发展路径。其次,网络武侠小说成为侠文化研究中新的热点议题。此外,对侠文化历史叙事的深入挖掘进一步厘清了侠文化的演化历程,侠文化对主流文化的吸收与融合也迈出了重要一步,表现出更进一步与英雄文化合流的趋势,如何加深侠文化与英雄文化之间的联结成为侠文化在当前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关键问题,仍需相关学者给予持续关注,结合时代发展趋势提升侠文化的历史站位,使侠文化早日成为主流文化思潮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晚清中国思想界有一颗慧星,那就是谭嗣同,为使世人知悟中国变革必从流血而成的道理,谭嗣同又是“中国流血第一烈士”。谭嗣同曾好船山之学,喜谈名理。在南京与著名佛教居士杨文会结识后,从其研习佛法,思想学问由此大变。他以佛教唯识宗、华严宗、禅宗的思想为基础,著成《仁学》一书。其所谓“别开一种冲决网罗之学”,当是谭氏身体力行的“应用佛学”,以至于可把《仁学》当作“佛书”来读。  相似文献   

9.
游历生活是谭嗣同短暂人生中的重要方面,对谭嗣同人格风格的形成有重大影响,但长期不为研究者所重视.本文从诗歌创作和维新思想两方面出发,指出游历生活是谭嗣同诗歌创作的生活源泉游历生活是谭嗣同维新思想形成的重要"准备".  相似文献   

10.
在传统文化中,荀子属于儒家。人们通常把孔子、孟子作为传统文化的代表。其实在传统文化中最有地位的应当是荀子。谭嗣同对此曾有这样的评论:“二千年来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二千年来之学,荀学也,皆乡愿也。惟大盗利用乡愿,惟乡愿工媚大盗。”(《谭嗣同全集》第337页,1981年中华书局新版)谭嗣同的论断,揭示了我国长期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基本上是荀子的思想,这是正确的。荀子生活在战国末期。当时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国家,都想用自己的政治、经济、军事的实力,完成统一中国的任务。就在这封建大一统的政治局面即将形成的前夜,荀子为地主阶级提出了封建统治的篮图。他论述了封建大一统的政治局面形成以后,国家应当由一个英明的君主来统治。荀子思想从这里出发,展开了对封建制度下的政治、经济、伦理、教育的全面论述。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他的思想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也可以发现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