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悲剧教育”,就是指教育者将美学范畴中的“悲剧”直接运用于思想政治工作,借助悲剧具有庄严的内容和粗犷的形式这一美学特征,震撼受教育者的心灵、激发受教育者的斗志、陶冶受教育者的性情,从而实现辨明是非、培养情操、提高素质之目的的一种教育形式。悲剧教育...  相似文献   

2.
海明威小说的悲剧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61年以来,对海明威的研究一直都没有中断过。出版他的遗作,再版他的作品,对他本人及其作品从不同角度进行评论,纷纷撰写他的传记,甚至还把他搬上了荧幕。海明威在他的小说中刻画的准则英雄(CodeHero),体现了美国民族的冒险精神,富于勇气和做人尊严等优秀品质。他们的那种人可以被消灭,但不可以被打败的精神和从容的重压下的优美风度都具有超越时代的永恒的美,体现出作为一个人为在大千世界中生存下去而应具备的永恒精神。在此以悲剧这一美学角度为切入点,论述了海明威一贯的硬汉精神,阐述其悲剧性的世界观及其悲剧作品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3.
石杰 《南都学坛》2023,(2):43-47
云岗与现实生活之间有很强的亲和力。他既能植根于生养他的那片土地撷取生活,潜心写作,也有将思想和生活转化为文本的表述能力,对悲剧的叙写便是他忠于生活、思考生活的表征之一。他笔下的悲剧内涵丰富,成因从内到外,不仅有中国传统美学意义上的悲剧美,也有西方传统和现代美学意义上的悲剧美,是作家对生活做深入思考、对创作领域做深度开掘的结果,作品也因此而更深刻,更富于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4.
悲剧三论     
悲剧的定义、悲剧人物和悲剧分类,这是支撑整个悲剧理论框架的三块基石,因而也往往是历代美学理论家们的意见最容易发生分歧和碰撞之处.本文主要想聚焦于我国目前所流行的几本美学论著中关于这三个命题的论述,谈些自己的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宝黛爱情的悲剧美。第一,概括悲剧美的性质;第二,阐述宝黛爱情的发生、发展、成熟以及不可调和而形成的悲剧,第三,从时代、社会的角度论述产生悲剧的原因及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6.
嵇康人生悲剧的美学意义张廷银嵇康人生悲剧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探取其美学意义的方式途径自然也是因情而各异的,我们则采用最普通的方法,从构成或导致其人生悲剧的几个矛盾冲突入手,在历史的与文化的宽广背景下,展示他的人格品质与人生境界。一最早揭示嵇康悲剧原因...  相似文献   

7.
中世纪波斯文学中的悲剧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中世纪波斯文学名著《列王纪选》和《蕾莉与马杰农》为范例 ,从美学悲剧性的角度 ,分析了它们所表现的悲剧人物的美学特征及陷入悲剧的基本方式 ;论证了古代波斯的悲剧冲突和悲剧结局的美学特征 ;揭示出了古代波斯民族的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8.
尼采认为美体现在强力意志、超人之精神 ,人生是悲剧的人生 ,唯全意志意欲的艺术才能让人摆脱生之悲剧。而海明威其人以及其作品中的硬汉精神、主人公的悲剧性的人生以及创作语言方面正好体现了尼采的超人哲学思想和悲剧人生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9.
悲剧美探索     
历代美学家都就悲剧这一重要美学范畴作出探索,马克思、恩格斯在悲剧理论史上竖起了新的丰碑.社会主义历史阶段存在悲剧,这有客观和主观两方面的原因.要认真研究悲剧艺术规律,总结新时期创作经验,充分发挥各种类型悲剧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中国古典悲剧和古代希腊悲剧在悲剧人物的基本特征上都体现了作为悲剧艺术的一般规律,但在悲剧人物的品质和地位上则存在着重大的差异.文章从中西美学对悲剧和崇高的不同理解、对美的本质的不同把握以及悲剧题材的不同来源等方面,分析了形成中西古典悲剧人物差异的美学根源.  相似文献   

11.
从悲剧美学角度看,新时期八年(1976—84)悲剧人物可分为二类:承验型悲剧人物和超越型悲剧人物。承验型悲剧人物有的缺乏悲剧眼光,有的几无悲剧性格,有的二者兼备,但都具有悲剧命运;超越型悲剧人物具有完备的悲剧形象,其中的知识分子有明显的自主意识,国家干部以国家民族的利益为重,农村青年妇女有一个发展的过程,青年,老年农民则表现得最有力度。  相似文献   

12.
论悲剧人物     
直到马克思、恩格斯,悲剧人物论的主流是悲剧人物是有缺陷有过失的人物而不是完美人物;人格分裂导致他行动变异、性格矛盾;牺牲于正面敌人暴力下的不是悲剧人物.<红灯记>不是"大悲剧".80年代悲剧创作更具有美学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13.
与西方视“悲剧”为“艺术皇冠”不同,温柔敦厚的儒雅气质和乐天知命的人生态度导致中国悲剧学长久缓行在直觉水平。然20世纪中国的现实和艺术,充满悲剧意味,作为民族现代悲剧美学家的陈瘦竹,富有创见地将古今中外悲剧艺术相接通,予以知性和情感观照。他以崇高为悲剧之本质内涵,依此透析英雄悲剧、平凡人物的悲剧和错误造成的悲剧三者迥然不同的美学风格,并强调悲剧中乐观豪迈的因素。晚年的陈瘦竹潜心研究荒诞派戏剧、存在主义等悲剧理论,全面阐发现代化潮流给悲剧艺术带来的巨大变化,深刻揭示现代悲剧新趋势,比如以悲剧崇高征服和超越苦难,悲喜因素的混同交融和“富有诗的目的”等。陈瘦竹坚持从现实关切、社会冲突中寻求悲、悲剧和悲剧快感的合理解答,作为一个“世界主义者”,他鄙弃偏于一隅的闭门造车,主张“东张西望”“兼收并蓄”,可信性、科学性是陈瘦竹悲剧美学的重要出发点,由此他实现对现代悲剧美学原则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悲剧有无”问题讨论经历了近代启蒙话语、现代启蒙话语和民族本土话语三种不同话语形态。蒋观云、欧榘甲着眼于“戏剧改良”,从戏剧类型视角提出“中国无悲剧”的问题,偏向于近代社会启蒙话语。王国维第一次把“中国有无悲剧”问题带进悲剧精神层面,鲁迅、胡适受到王国维的影响,从“国人之精神”“国民性”视角分析“大团圆”戏剧结构。熊佛西、朱光潜、钱钟书依据西方经典悲剧作品和西方经典悲剧理论,用西方的“绳墨”量度中国古代戏剧,认为中国古代没有严格意义的悲剧。20世纪30年代以后,戏剧理论研究中的民族话语逐渐觉醒,20世纪80年代以后,王季思、张庚、陈瘦竹等学者悲剧美学、戏剧精神、戏剧形式结构等层面,回归本民族文化立场,基于中国戏剧发展实践,参证西方悲剧美学成果,揭示中国古代悲剧“悲喜相乘”“崇高”“悲愤”等美学特征,肯定中国古代悲剧的美学价值和社会教育价值。由此可见,研究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应该基于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文艺实践,将“悲剧”放置在中华民族长期的社会变迁中,放置在中国人的文艺创造心理机制,放置在中国观众长期养成的文艺欣赏心理机制,参证西方经典悲剧作品和悲剧美学成果,方能真正揭示中国古代悲剧独特的艺术特征和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5.
民初言情小说的悲剧可分为社会悲剧、性格悲剧和命运悲剧 ;其悲剧意识渗透在作品的艺术氛围和故事结局之中 ;民初言情小说悲剧意识的产生既与作者独特的人生体验以及美学追求有关 ,又是当时特定的社会时代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
<正> 悲剧与喜剧是两个独立的美学范畴,有着截然不同的美学特征,在审美效应上所激起的也是两种完全对立的情感反应。但在中国古典悲剧中却往往会出现喜剧因素,这正是中国古典悲剧区别与西方悲剧的特点之一。1 由于东西方悲剧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条件不同、民族风尚不同,美学趣味也不同,因而产生了它们各自不同的悲剧美学特征。中国的古典悲剧往往具有悲喜混合的特点,即悲剧中存在着一定的喜剧因素,而西方的古典悲剧从一开始就与喜剧有着严格的区别。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西方不同,因而产生悲剧的土壤也绝然不同。中国基本上是一个宗法式的农业社会,在其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几乎一直处于一种小农经济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离婚》、《伤逝》主人公爱姑和子君的悲剧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提出她们的悲剧分别是“熟睡国民”的悲剧和“梦醒女性”的悲剧。上升到美学范畴 ,本文把这两个悲剧分别归入命运悲剧和性格悲剧 ,并在此基础上把鲁迅的悲剧作品作了大致划分 ,肯定了鲁迅在中国思想史、文学史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黑格尔是西方著名的悲剧理论家。布拉德雷说过,在亚里士多德以后,“唯一以既独创又深入的方式探讨悲剧的哲学家就是黑格尔”。在悲剧理论方面,黑格尔继承了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戏剧理论和十八世纪启蒙主义者狄德罗、莱辛等的戏剧美学的优良传统,克服了康德的唯心主义、形式主义倾向,以思辨哲学的形式,将辩证法和美善统一的观点带进了悲剧研究领域,论及了悲剧的本质、悲剧矛盾发展过程、悲剧结局和悲剧的美学意义等问题,达到了马克思主义的悲剧理论出现以前的最高成就,对马克思主义的悲剧理论也有重要的启示。本文试就黑格尔悲剧理论的几个主要方面加以胪陈。  相似文献   

19.
"戏剧最崇高和惟一有意义的功能便是对生活作诗的解释和富有象征的赞美,并把这种宗教传给人们。"在奥尼尔看来,戏剧不仅要给人以哲理性的启示,还应赋有诗意的美学价值。象征意象,是奥尼尔悲剧美学的载体,它对生活所作的诗的解释和富有象征的赞美使其悲剧洋溢着诗意的美感;分裂与对立,是构筑奥尼尔戏剧美学思想的内核与基因;奥尼尔对希腊英雄悲剧传统的继承,使悲剧回响着崇高美学的激越之音;而对处于现代荒原上的人类困境的绝望探索,使这位具有强烈现代意识的作家不可避免地遁入虚无的幻美之境。而奥尼尔的悲剧传达出的深邃的美学意蕴则是建立在其悲剧真实性基础之上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中国古典悲剧形态的“喜剧性”情结人手,通过一种广泛的文化比较研究,从民俗学的角度探讨中国古典悲剧与“季节神话”的神话学渊源;从哲学的角度探讨中国古典悲剧与儒、道思想的认识论关系;从美学的角度探讨中国古典悲剧与尼采悲剧观的“同质”现象;从人类学的角度探讨中国古典悲剧的存在意义;从而得出中国古典悲剧其实是一种原始悲剧的结论,进而指出中国古典悲剧与黑格尔“古典悲剧”的“异质”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