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在池莉笔下,80年代都市市民的婚姻是一个苦涩而又温情的生存之地,而90年代则成了亢奋而又焦虑的欲望之战场。这有关婚姻话语的转换,准确而真实地记录了时代的变迁和世态的变更。同时,池莉一改80年代的中性写作姿态,以清晰的女性意识展现了都市女性的创痛与绝望,愤怒与抗争,为正在发展的中国女性文本开拓了新的文化视野  相似文献   

2.
张欣的都市小说大都取材于社会转型时期的都市小说,在灵与欲、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中,揭示世态人情。她的笔,一直在关注着都市各个阶层,主要是白领阶层的女性。本文主要分析了张欣都市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指出了她在描写都市女性形象时表现出的现代与传统的纠葛,及其对特定阶段女性思想和情感的独特把握。  相似文献   

3.
六六的小说《蜗居》以近似赤裸的写实手法真实再现了身处都市的白领女性的生存困境。以海萍、海藻姐妹二人的生活、情感历程为构架,展现了现代都市女性在经济、工作、婚姻、情感等方面所经受的身心压力。生存的艰难让现代女性感到迷茫困惑,幸福就在前方,而追求的路程依然延伸在女性自强、自立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4.
张欣的作品以描写南国都市生活与都市女性为主,具有浓郁的岭南文化地域特色。其题材的都市性与当代性,故事的曲折性与笔触的影像化,语言的色彩感与画面感,体现出张欣对广州都市文学平民与务实的创作精神、包容与融合的创作态度。利用文学与影视两驾马车对广州都市文化进行广泛传播,让广州的都市文化不仅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更成为构建幸福广州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5.
陈染、张欣都致力于女性人生、女性世界的抒写,却各有特色,陈染惯用个人独语的方式,而张欣坚持着她的大众姿态。本文从女性、情感、生存三个渐进层次入手,比较两者不同的关注点和表达方式,以及展现出来的不同的意蕴深度和审美风格  相似文献   

6.
潮词点击     
晓尤 《山西老年》2014,(4):36-36
蒲公英心态是指像一颗蒲公英一样,即使被吹到了土壤并不肥沃的地方,也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全力以赴地扎根、生存、发展、开花的心态。学会职场生存法则,用最积极的心态面对环境,并练好内功,才能成为职场“蒲公英”,傲立职场。  相似文献   

7.
沈从文笔下的都市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从文从一个乡下人到城里人的转变 ,实际上就是心理上由自卑到超越的过程 ,这一过程影响到其都市女性小说的写作态度 ;从戏谑嘲讽到冷静批判 ,更进一步影响到他对都市女性形象的塑造。基于这种心理走向 ,将其作品中的都市女性按其对待爱情、婚姻态度划分三类 :虚伪的背叛与偷情 ,无望的空虚与守候 ,神圣的崇拜与追求  相似文献   

8.
张欣小说切合当代都市文化心理.她描绘当前都市物质利益原则下的孤独心境,刻画经济转型时期的徘徊心态,满足机械化时期的猎奇心理.同时,她对当代都市感悟深切又饱含深情,所以,张欣小说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  相似文献   

9.
都市洋场与张爱玲的《传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爱玲小说从洋场文化、都市人的生存状态与性爱角度,揭示了近代中国中西交汇的文化形态。在都市化初期,中西文化不同的因子,有时只是生硬地拼凑一起,甚至强化各自的负面。在这方面.香港比上海尤甚。由此,也导致了洋场人物亦新亦旧的生存机械反应,并造成与人性的违拗。兼具东西方糟粕的男子性爱意识决定了都市女性的双重角色:或为主妇,或为色相商品.都不脱依附性生存的范畴。  相似文献   

10.
张欣往往被誉之为“大陆的琼瑶”,她的作品常被赞为“现代都市的田园牧歌”,而通过文本细读得到的结论是张欣的小说是消解质疑传统女性爱情观的,她无意通过作品展现物欲横流现代都市中波澜壮阔的商场角逐,而是试图以琐细的生活片段来深入当代人复杂且矛盾的内心情感,通过蕴含着多重悖论的女性命运悲剧,探索在趋向复杂与多元的环境中,现代都市女性如何找到坚守自我与尊严的生存之道,从而实现人性的关怀。  相似文献   

11.
于冰是张欣小说《最后一个偶像》着力塑造的一个中国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都市女性偶像。在于冰的身上 ,杂糅了现代意识和传统道德。对于冰形象的着力塑造 ,正表明了作者小说创作中挥之不去的偶像情结 ,即在偶像的塑造上眷念传统美德 ;在文本写作上因袭传统表现手法 :多元、线性、象征 ;在叙事话语上崇尚传统审美趣味 ,拒绝“身体写作”  相似文献   

12.
布尔迪厄生存心态理论中的互动关系及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布尔迪厄生存心态理论中各个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作者尝试建立起该理论中各要素之间的全方位的动态有机互动关系,并且系统而详细地分析了生存心态理论的辩证特征与功能。最后,在与各类传统的关于实践理论比较中,作者阐述了生存心态理论对传统实践理论的突破与超越及其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婚姻保卫战》塑造了四位现代都市女性,她们为争取家庭话语权、外出工作权同丈夫展开角色博弈,打破了传统观念中的女性形象,带有女性主义的倾向。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解读了其展示的几位女性角色选择及社会地位期待从激进到理性的回归,并提出两性之间应平等相处,互相尊重,才能共建和谐社会的主张。  相似文献   

14.
洛阳新出李珪及妻郑氏墓志记载了这位大和六年状头的科举、婚姻与仕宦经历,并揭示了晚唐时期山东士族之间的婚姻网络,在科举方面的积极进取心态,生动透视出晚唐时期世家大族的真实生存状态。两方墓志也增补了李珪家族姑臧大房李成休一支的基本情况,廓清了晚唐宰相郑肃的元和三年状头身份及其荥阳郑氏小白房的家族世系。墓志还涉及晚唐文士郑鲁、李巨川、郑仁表的生平经历,并纠正了传世文献中郑仁表贬死岭南的错误记载,进一步凸显了新出土墓志资料对于晚唐文学与历史研究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女作家铁凝发表于20世纪末的中篇小说《永远有多远》,具有浓厚的思想底蕴和认识价值。它通过三个平凡女性的成长历程和她们的生存状态,刻画出历史转型与时代变化中,当代都市女性的思想意识与生活状态。这三位女性虽然有不同的性格和命运,但都经受了家庭与事业、生存与斗争、爱情与婚姻等多重考验。她们与传统封建思想、伦理道德范畴之间,既进行着不懈地抗争,又存在着无奈的妥协。分析这三位女性的故事,意在展示女性生存的真实境况,与女性主体意识觉醒的艰难历程。小说不仅表现出明显的女性意识,也寄予了真切的人性关怀。一方面,受传统伦理道德的制约,女性难以获得真正独立的自我意识;另一方面,女性自身对男性长期依附的心理,有效地配合了外界环境对她们的压抑和剥夺,从而酿成了女性的命运悲剧。  相似文献   

16.
民俗集民族的、地域的、历史的、心理的等诸多文化因素于一体,是最具审美特质的"生活材料"。我国现代小说家对女性的婚姻习俗、禁忌恶俗和信仰习俗进行了多角度的描写。这些民俗成为作家反映女性社会地位、生存状况、文化心态以及解剖国民灵魂的最好标本。  相似文献   

17.
苏青是具有女人生命情感的作家.她从一位女性的视角出发,以平实自然的话语叙述都市女性的人生际遇,真实地传达出女性的生存体验,形成了独特的创作风格.她的代表作〈结婚十年〉正是这一风格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把与共和国成长历程大体同步的一代人称为“这一代”,以此简要论析了张欣与毕淑敏的中篇小说创作精神四题:一、取材于个人往日经历和现时都市生活见闻;二、崇尚人际关系的人道正义;三、期许“双性和谐”的现代婚恋;四、宽容基于生存之上的一切作为,但又不听任诱惑肆无忌惮地膨胀。从此四题可知,文学的女性立言素有向善倾向,其写实、揭丑终究是为了真、美。  相似文献   

19.
一觉醒来发现枕边落了不少头发,洗头时头发成把成把地掉——如今,脱发成为困扰都市女性的一大问题。专家认为,都市女性脱发除了和频繁洗发、工作压力  相似文献   

20.
佛教文化是昊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教伦理型塑了吴地人的性格,渗入吴地人的生存方式中。吴地人生活在“去恶向善”的佛教氛围中,具有“善”的品性,表现为吴地人的生存方式就是“知足”。吴地人对世间的一切都能抱持知足的心态,具体体现为:不比较、不计较;不贪求,不铺张;有节制,善于精打细算;有理性,善于在夹缝中生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