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平日生活中,你有没有出现过短时间的讲话不清、看不清东西,面部或手足麻木,或突然身体一侧无力甚至跌倒等症状呢?如果有,那就得注意了。这很可能是“小中风”发作了。别看它“小”,却是个可致命的危险信号。据权威数据显示,一旦患有“小中风”,有40%在近期内会发生中风,如不控制危险因素,以后发生中风的几率可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以来,中国思想界对文化的态度不外乎"全盘西化","文化本位"、"中西结合",而且这一切都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发生着这样或那样的关系.事实上,"五四"思想史的很多问题都是由于关键词的误读或歧义造成的,本文以"孔学"与"孔教"之思想史关键词的辨析为切入点,对"并立而竞进"之多元观念作了实证性梳理.  相似文献   

3.
正高温天,感觉有点头晕,偶尔还眼前发黑,但很快就好了,这要紧吗?要紧!专家提出,一阵就过的头晕等症状,很可能是早期的"小中风"表现,需要尽快送医院。因为卒中(中风)在3个小时内得到有效治疗,应避免半身不遂、失语等后遗症。40岁以上、有高血压、吸烟史的市民,一旦有头晕、眼前发黑等症状,应去神经内科、急诊科、血管外科就诊。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新发中风病人200万,死亡率在所有疾病中排第2位。中  相似文献   

4.
我国刑法中的"等"和"其他",承载着价值判断的类型化功能,对此要给予充分的认同."高空抛物"可否被认定为《刑法》第114条和第115条的"其他危险方法",归根到底还是要坚守罪刑法定原则,根据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罪质,立足于"公共安全"的法益,运用同类解释规则,对"高空抛物"的危险相当性作出判断.  相似文献   

5.
我国刑法中的"等"和"其他",承载着价值判断的类型化功能,对此要给予充分的认同."高空抛物"可否被认定为《刑法》第114条和第115条的"其他危险方法",归根到底还是要坚守罪刑法定原则,根据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罪质,立足于"公共安全"的法益,运用同类解释规则,对"高空抛物"的危险相当性作出判断.  相似文献   

6.
语法的"副+名"和修辞的"副+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副+名"结构中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用法,一种是语法的"副+名",另一种是修辞的"副+名",两者在语形、语义和语用等方面都存在重要区别.语法的"副+名"中,名词(或名词短语)的性质没有变,而在修辞的"副+名"中,名词(或名词短语)的性质已经发生临时的转化;语法的"副+名"意义具有明确性、单一性,修辞的"副+名"意义具有某种不确定性和丰富性;语法的"副+名"和修辞的"副+名"对不同语境要素的依赖性和语用效果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古代小说创作中,为史补遗、发其英华的"史补"意识和为史补情、为情补史的"情补"意识,是最为突出的两大类型."史补"意识的发生,既源自对小说与史传关系的认知,复来自对小说功能的理解,同时又隐含着提高小说地位的深刻用心."情补"意识则是沿着先秦儒家"道始于情"的人道观和"情本体"论而来的.所谓"为史补情",就是对史传或民间流行的情爱故事,作敷衍增饰,以补史记之不足或遗漏.而冯梦龙<情史>的编纂和以"史"命名的目的,则在于"为情补史",并以此宣扬他的"情教观".这一"情补"的创作意识,一直延续至<红楼梦>.二者所"补",形成了经史等"大帐簿"之外的"小帐簿",丰富了中国的"史文化"和"情文化",并构成正统文化之外的"第二文化".  相似文献   

8.
张子开 《江汉论坛》2007,(8):116-119
我们这里所说的"笔记"或"小说",乃传统定义,即产生于先秦、杂记个人见闻和观点等、形式随便、格式不定的一种著述形式.一般将之纳入"野史"范畴,而在文献著录时又被分裂羼进史部、子部乃至于集部.实际上,传统意义上的"笔记"或"小说"的范围要比"野史"大得多,尚包含了所谓"杂史"和"别史",且皆可视为史部文献.  相似文献   

9.
"中国哲学"及其自主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齐勇 《文史哲》2005,(3):14-16
有没有什么一般"哲学"、普遍"哲学"?黑格尔自认为其哲学是普遍的、圆满自足的,是"绝对精神"的展现.今天我们有的专家不承认"中国哲学"或"中国有哲学",其中有的人的理据是"哲学只有一个",他们把近代以来的欧洲哲学(或者将其追溯到古希腊亚里士多德)作为普遍的哲学,以此作为"哲学"的唯一范式,因而不承认非西方的族群有哲学.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的"跨越卡夫丁峡谷"有其特定的语境.通过对其语境的分析可以看到,这种"跨越"不是为了"跳过"或"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而只是为了使落后国家在发展过程中"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为了避免"后发劣势",发挥"后发优势".  相似文献   

11.
"江枫"新考     
张继的七绝<枫桥夜泊>,是一首举世公认的抒发羁旅愁怀的千古绝唱,然而,对于诗中"江枫"一词的理解,迄今仍无定谳.或云"江边枫树"(王启兴等:<唐诗三百首评注>,湖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541页),或云"水边的枫树"(马茂元:<唐诗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406页),或云"江桥、枫桥"(唐先田:<苏州三趣>,<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7月15日).前列二说将"枫"坐实为"枫树",持此说者占绝大多数,后一说认为"江枫"是"江桥、枫桥"的合称,颇有新见,然他所说的"江桥",现枫桥景区内并无,故问题仍未得到解决.近日,笔者查阅了有关文献,并专程赴枫桥景区考察,最终得出结论:"江枫"是指"江村桥"与"枫桥".诗中的"江枫",只是"江村桥"与"枫桥"两桥的简称而已.  相似文献   

12.
作为学者,我见证了"学术史"从一个简单的"随想"走向拟想中的"学科"这一全过程.我说的"随想",是指我1991年6月写的那篇<学术史研究随想>,更指诸多友人发表在<学人>第一辑上的那组"学术史研究笔谈".从那以后,我和我的同仁一起,积极推动学术史的研究.当初的"随想",十五年后,竟然变成了声势浩大的"课题",甚至有了今天相当夸张的说法,叫"学科建设",这让我感慨良多.  相似文献   

13.
蔡波 《社会科学论坛》2006,(19):145-152
一位学者说:自传或回忆录是保留当代史料的最好方式.对于发生在40年前的"文革",对于当代中国史上具有特殊意味的"十年文革",在经历了80年代的"近距离摈弃"和90年代的"远距离反思"之后,留下的惟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寥落景象.在论坛上的羽矢如落花般消失的时节,一部颇有分量的关于"文革"的回忆录面世了,此即2005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陈丕显回忆录--在"一月风暴"的中心>(后文简称<回忆录>).  相似文献   

14.
王秀臣 《北方论丛》2021,(6):36-42,71
"象"具有"可见性","象可以观"是"象"发生作用的基本前提,也是"象"实现其表意功能的根本保障.在先秦典籍文本中,不仅《易》中有"象",《诗》《书》《易》《礼》《乐》《春秋》"六艺"均包含"象".走出《周易》之"象",在更为广泛的领域产生思想和理论影响.通过"六艺"文本解读,解析"象"的各种存在形态,可以认识到"象"内涵的丰富性和复杂性.由此进一步探求"象"与文本的联系,揭示"象"丰富复杂的审美内涵和文本内涵,可以为中国古代文艺思想的民族特征提供实证依据和理论支持,理清中国古代学术思想发生发展的基本脉络和理论线索.  相似文献   

15.
评周相录的"逻辑"与"利刃"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是否舍乎逻辑,要考察最终推出的结论是否更合理或更接近真实的面貌.周相录认为"<(长恨)歌>是一把解剖封建制度的利刃",提出了耸人听闻的"利刃"说,无视公元9世纪的社会环境与白居易忠于皇室的主观因素及<长恨歌>"婉丽多情"的文本特征,完全不符合历史发展的逻辑与艺术逻辑.周相录指责<白居易<长恨歌>研究>提出"有情"婉讽主题不合"逻辑",主要指责是,把"<长恨歌传>版本考略"放在综述部分讽谕说后面有问题,综述部分分类不合"逻辑",在介绍讽谕说、爱情说的时候涉及到双重、多重主题说等,本文针时这些指责进行辨析.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我国2000~2004年期间上市公司利用可转债融资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后门权益",并对基于"后门权益"的赎回策略进行了理论解析.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可转债赎回的实际情况,研究发现,截止2007年12月底,我国2000~2004年期间发行的35种可转债已有80%完成了转股或进行了赎回.实现了利用可转债融资获得"后门权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中"危险方法"应理解为与放火、决水、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的危险性相当的、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方法.本文在界定了"危险方法"的含义与本质特征后,对如何认定"危险方法"进行了分析与论证,并且对最高人民法院的一个相关司法解释进行了理论上的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何捷一 《江汉论坛》2004,1(11):11-14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将在几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首先发生并取得胜利的理论(简称"同时发生论"),以及他们晚年对俄国社会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理论(简称"跨越论")是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我国学术界对"同时发生论"和"跨越论"有着众多的研究与论述,然而也存在着一些错误的解读.笔者认为有必要重新解读这"两论",说明"同时发生论"和"跨越论"的真正理论内涵,澄清在一些问题上的误解.  相似文献   

19.
张剑 《阴山学刊》2004,17(1):74-75
<诗经·魏风·硕鼠>"逝将去女"之"逝",注者多解作"誓"的假借,释义为表示决心的"誓言"或"发誓",这种解释值得商榷.根据<诗经>的用字体例,用"逝,往也"即"离去"、"逃离"这个意义来释"逝将去女",不但词义有据,情理通顺,而且同诗的主旨更切,于意更长.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留下了大量关于文学的言说和著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来,许多研究者都对它进行过命名,从"中国文学批评"到"文学理论批评"和"文学理论",再到"诗学",再到"文论",可至今都没有定论.相比较于这些外来或现代语汇,"文说"倒是一个历史的还原,它更准确地体现"中国"、"古代"说文的思维方式和表述形态,从而避免学术研究中"以西释中"和"以今释古"不良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