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北方人》2008,(12)
傅勒说:"一个人不肯原谅别人就是不肯给自己留有余地,需知每个人都有犯过错而需原谅的时候。"我们在包容的同时,也在为自己营造着良好的生存空间和有利的发展氛围,使敌对的、消极的、紧张的、不利的因素转化为友善的、积极的、和谐  相似文献   

2.
在自然界,我们看到这样的景象:山谷中,大雪纷飞,雪花落满了雪松的枝丫,当积雪达到一定程度时,雪松那富有弹性的枝丫就会往下慢慢弯曲,直到积雪从枝丫上一点一点地滑落。这样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风雪过后,雪  相似文献   

3.
看过这样一则故事:日本歌舞伎大师勘迷扮演古代一位徒步旅行的百姓,为了力求演出的真实,他故意将鞋带松散开.正要上场时,旁边有人提醒他说:“您的鞋带松了.”他报以一笑:“谢谢你啊!”随即蹲下,系紧了鞋带.快到舞台入口处,他又蹲下,把刚系好的鞋带又弄松.原来,他是想通过鞋带的松散不羁来表达旅人行程的颠簸和疲惫.一位记者恰好捕捉到了这幅画面,不解问道:“你何必多此一举?为什么不直接告诉别人这是演戏的需要呢?”勘迷大师微笑着说:“以感谢的心去接受别人的善意提醒,是件快乐的事.”  相似文献   

4.
写作活动中的“写”,不独是写作者思维成果定型后的外向传达,它本身就是写作者思维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它是写作者由内部语言操作改换为书面语言操作的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是写作者在内部语言思维获得一定阶段性思维成果的基础上,向着清晰化、深入化方向发展的一种书面语言思维形式.  相似文献   

5.
叶雷 《中国农村》2007,(11):5-5
四川新闻网最近的调查发现,四川每年都有相当部分被录取的贫困学生自动放弃走进大学校门。而除了社会人士所知的家庭经济因素外,有相当部分贫困学生是因为就业形势不乐观而主动放弃就读大学的。  相似文献   

6.
张承永 《可乐》2010,(11):27-27
上世纪60年代,日本松下通信工业公司曾投入巨额资金,用于大型电子计算机开发。1964年,公司总裁松下幸之助突然宣布放弃这个项目。公司员工非常不解,认为这样半途而废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7.
韩冬 《社区》2008,(14):28-28
所谓智慧,就是知道可以忽略什么东西的艺术。 前苏联卫国战争期间,作为前苏联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的斯大林,已经相当的武断,他越来越听不进别人的意见了,就连总参谋长朱可夫元帅给他提的建议,都被他当面痛斥为“痴人说梦”、“胡说八道”,并免去了朱可夫的总参谋长不敢反对。因为害怕一反对,也会遭遇像朱可夫那样甚至更悲惨的厄运。  相似文献   

8.
钟秀 《今日南国》2008,(14):79-79
试想这样一种如此美好的生活:出生了,父母都在家中全心全意地照顾你,你的母亲在产假里照领全薪,而你的父亲也因妻子生育而享受9个月的“产假”。  相似文献   

9.
镜子里的他,矮矮胖胖,鼻梁上架着一副可与啤酒瓶瓶底比厚度的眼镜,面相不算英俊不算难看,有几分知识分子模样。  相似文献   

10.
如果患上绝症只剩3天时间,你将时身边的人说些什么?据《现代快报》报道,江苏科技大学一位老师给学生布置了一项特殊的作业:写"遗书"。这位老师表示,此举是为了鼓励学生们珍惜生命、珍惜时间,不要荒废大学四年。11月21日,学生们提交了写好的"遗书",多名学生认为,这样一份早到的"遗书"让他们重新审视自己,  相似文献   

11.
刚接手五(5)班时前任数学老师向我“介绍”:班里有个叫程程(化名)的孩子,他有些自闭,又有点口吃,上课不认真听讲,而且作业也经常拖拉。我问其原因:原来他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家里靠识字不多的爷爷奶奶照顾着;又因为口吃的原因,老师喊他回答问题时.他常结结巴巴、语无伦次,一堂课时间有限,所以很难照顾到他。  相似文献   

12.
郑安江 《老友》2009,(6):21-21
  相似文献   

13.
现代女作家庐隐和萧红在承受悲剧命运的同时开始写作,写作对于她们是悲观情绪的释放,同时也是对命运无声的抗拒。  相似文献   

14.
叶祝颐 《社区》2010,(36):5-5
10月30日下午,在大连开往上海的T131列车上,一名年轻女子突发精神性疾病,当众脱下衣裤。正当车上司乘人员忙着安抚病人情绪时,10多名男性乘客不顾女病人惊恐尖叫,拿着具有拍照、录像功能的手机围上前去拍摄,列车长一气之下怒斥这些乘客太猥琐,太不讲道德了。(“半岛晨报》10月31日)  相似文献   

15.
在大学任助教不久,就因发表了几篇文章被视为“异类”,从此坎坷与我结下了不解之缘,但也为我积累了精神资源,对后来的研究工作大起作用。我的第一部著作是《虚室集》,被我的授业师王瑶先生评为“用鲁迅精神研究鲁迅”。我酷爱《野草》,较早从方法论的角度抓住了研究它的关键。《鲁迅与东西方文化》一书赋予了“鲁迅世界”一些新的价值形态。我与弟子魏韶华合著的《老舍的小说世界与东西方文化》影响较大。后又申请到两个国家项目《老舍与中国革命》、《老舍与中国新文化建设》,我认为老舍是鲁迅忠实的“接棒人”。我的老舍研究,总在竭力拓开一个全新的学术扇面。我的比较文学研究论文,更关注的是比较方法的运用。我不断寻觅和思索古今中外杰出作家之间共同的精神纽带即血缘关系,包括古与今、中与外、现代与当代作家精神血缘联系,来加深对他们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怪诞既是传统又有借鉴,是美学范畴讨论的问题.探讨新时期的小说家们塑造出系列怪诞的人物形象的生活基础,分析怪诞与圆形人物、内外互补、性格层次联系以及怪诞与变形在美学上的关系.通过审美判断,引导读者对人的本质、人生价值做更进一步的深入思考,让人在悲愤、痛恨中反省、自悟,萌发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魂魄说,具有鲜明的思辨色彩,是一种古老的哲学观念,诸子百家各有论述,在有形和无形中规范着人们的行为,形成各种风俗信仰,并成为文学作品和神话传说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性问题之争主要有三种形态 :“体系论”内部之争、“体系论”与“方法论”之争、“经典形态”与“当代形态”关系之争。当代性之争的焦点可归结为 :是在“回到马克思”的基础上理解马克思的当代性 ,还是“超越近代西方哲学” ,在现代西方哲学转型的视野中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意义及其当代意义 ?“比较对话”式地研究马克思的当代性这一思路容易脱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经典语境与当代中国的现实语境。讨论马克思的当代性问题既需要做正本清源的前提工作 ,也需要搞清楚是“哪个”马克思 ,是“谁的”当代性。马克思的当代性意义不是“现成的”与“抽象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