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东汉名医华佗,经验丰富,医术高超,成功治愈很多人的顽症,因而被称为神医。他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为关羽刮骨疗伤。在《三国演义》第75回里,关羽打樊城时右臂中了毒箭,乌黑发肿,一般药石已无济于事,眼看一条胳膊就要废了,华佗就当机立断,对关羽的伤势进行刮骨疗毒,并佐以药物治疗,使他很快就健康如初,重上战场。  相似文献   

2.
《三国演义》中对名医华佗为关羽“刮骨疗毒”的故事,作了生动的描述,那也只是罗贯中的艺术创作,历史上是否确有其事,已无从考证。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实实在在有这样动人的事迹。 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全国哗然,激起了声势浩大的讨袁护国战争。蔡锷率领的云南护国军由滇入川,与袁世凯的北洋军激战于沪州的黄花坡。此时,24岁的刘伯承率游击队百余人配合滇军作战,负责截击重庆下游的水路交通,并在长江岸上与北洋军第八师李长泰的部队作战。激战中,一颗子弹打进刘伯承的右眼,颅骨被打破,晕倒在地。大家急忙把他从前线抬下来,暂时寄住在挚友刘云裳家中治疗。  相似文献   

3.
尊重弱者     
火车站外,一位学者和朋友在送人。送走人之后,学者刚走出火车站口不远,就看到一个疯疯癫癫的人迎了上来.拦住了他们的去路。他衣衫褴褛,头发乱蓬蓬的。谁都以为是一个讨钱的,于是学者的朋友就掏出1元钱来递给他。他瞪了瞪他,没有接,然后将目光移向了学者,小心翼翼地说:“这位老先生,我看得出来你是个有学问的人,能不能给我讲讲关羽是怎么死的?”  相似文献   

4.
苏生 《成才与就业》2009,(15):112-112
华佗拜蔡大夫学医,不管是干杂活,还是采草药,都很勤快卖力。大夫很高兴,就说:“华佗已认识了不少药草,也大致掌握了药性,以后就跟师兄抓药吧!”谁知师兄们欺华佗年幼,铺子里仅有的一杆戥子从不让他沾手。无奈之下华佗只能对照大夫开的药方,将师兄称好的药一样样用手掂掂,心中默记分量,无人时再偷偷将掂过的药过戥验证,天长日久手就练熟了。  相似文献   

5.
关羽,可以说是过去最有影响的历史人物之一。从《三国志》及其它史籍记载中,人们知道他是三国时期的一员猛将。从遍布各地的“关帝庙”中,人们又知道他是一个光耀尘凡的“武圣人”。从文艺作品及舞台上,人们更知道他是一个红脸美髯的英雄。即是说事实上存在着历史人物、被神化了的和艺术形象的三个关羽。今天历史研究和文艺研究对这三个美羽,应该具有不同的任务与要求:对于历史上的关羽,要依据历史唯物主义原则,给予正确的评价;对于武圣人关羽,则应揭示其形成的历史条件和进行恰当的批判;对于关羽的艺术形象,就必须具体分析,剔其糟粕,取其精华,予以批判继承。本文就是从这三方面进行一些探讨。历史上的关羽其人  相似文献   

6.
大凡读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刘备的两个兄弟脾气都不好。张飞爱发火,关羽好动气。张将军何以动不动就发火姑且不谈;关将军的脾气大,我看多半来自傲气。有人说魏廷有“反骨”,关羽有“傲骨”。其实魏廷有没有“反骨”,他究竟反了没有,都还值得研究;而关羽则不仅有“傲骨”,而且还傲气十足。你看他啥时都眯缝着两眼,很少有正眼看人的时候。  相似文献   

7.
袁邡 《百姓生活》2014,(10):64-64
华佗洞,位于陕西省华县莲花寺镇少华山国家森林公园内。华佗洞也叫神仙洞,小时候父亲经常带我上山采药,曾多次来过这里。父亲说,华佗少年时代常在少华山放羊,后来跟人学习医术、采药、种药,为群众治病。有时他上山采药,晚上就住在此山洞。我那时候对华佗洞非常好奇,感觉它很神秘。长大后,我遵从父愿学医从医,医圣华佗一直是我心中的楷模。而且,尽管多年过去了,我仍然时常会想起华佗洞。  相似文献   

8.
说“武圣人”郑敏中国除了“文圣人”孔子之外,还有一个“武圣人”,这就是蜀汉的大将关羽(云长)。关羽在生前并不显赫,到宋朝以后才被捧起来。宋朝加给他的封号有“忠惠公”、“武安王”、“义勇武安王”、“壮缪义勇王”、“壮缪义勇武安英济王”,明万历给他的封号...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最风光的人物,除了孔丘,恐怕就数关羽了。前者称孔夫子,端坐文庙,后者称关夫子,端坐武庙,一文一武,为皇帝们帮闲帮忙。崇关之风可概括为“四多”:封号多、庙宇多、像多、坟多。以封号为例:刘备封他为“五虎大将”,曹操任命他为“偏将军”,加封“汉寿亭侯”。蜀汉后主追封他为“壮缨侯”。北宋晚期,关羽忽然身价倍增,宋徽宗封他为“忠惠公”,旋又加封“武安王”。元文宗封他为“显灵义勇武安英济王”。到明中叶,封建制度开始动荡,关羽地位随之飚升,明神宗封其为“协天护国忠义大帝”,20年后又敕封他为…  相似文献   

10.
在猛将如云的三国,关羽的功绩比不上东吴的周瑜,也比不上魏国的张辽.即使在刘备麾下,他也未必能超出张飞、赵云和黄忠.但是,在后世的民间传说和艺术作品中,关羽的形象却大放异彩,关羽的名字家喻户晓,世代传颂.他曾经被人们称颂为扶困救危的江湖义上,后来又被美化为大义凛然的一代忠臣.明清以后,关羽竟被尊崇为“武圣”,成为帝神,与文圣孔子并列,关帝庙、关帝神像遍及全国.一介武夫,被后世人塑造为义士、忠臣、圣人,既受到劳动人民的拥戴,又受到统治阶级的推崇,成为全民族崇拜的偶像.这是一个十分令人注目的历史现象.…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刮骨疗毒这一情节粗略探讨古代文学创作中的艺术虚构与艺术真实之间的关系 ,展现罗贯中在《三国志演义》的创作中为表现他界定的英雄人物所作的艺术处理。无论是什么时期的文学创作 ,史实总是虚构为艺术的真实为文学的主题服务的  相似文献   

12.
一、从贾宝玉爱“红”的毛病说起贾宝玉有一个奇怪的毛病——爱“红”。第十九回,袭人跟宝玉约法三章,规劝他,其中就有一条:“再不可毁僧谤道,调脂弄粉。还有更要紧的一件,再不许吃人嘴上擦的胭脂了,与那爱红的毛病儿。”袭人的话,说得有些逻辑混乱,语无伦次。“毁僧谤道”与“调脂弄粉”放在一起,不伦不类,“吃人嘴上擦的胭脂”是包括在“爱红的毛病儿”里面,还是应该分开呢。袭人的意见不一定是想好了,面是想到那里,说到那里。在她看来,宝玉的毛病很多,但没有组织好,顺口就提了。  相似文献   

13.
荆州失守,责任在关羽,似成定论。笔者认为,失荆州关羽有些责任,但主要的全局性的整体责任应由诸葛亮来承担,是他没有按隆中决策办事的战略失误  相似文献   

14.
我们如果想全面地理解《三国演义》里的关羽的形象,就不能只注意他的“过五关、斩六将”那类赫赫武功,也应该研究一下他最后是怎么“败走麦城”的。以《关云长败走麦城》(第七十六回)为中心的这段故事,在这部作品里共计有五回书,从第七十三回至第七十七回,写的是“英雄”的惨败。是关羽奉命从江陵北上,和曹魏集团争夺襄樊一带,在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声中,一旦风云突变,荆州失守,迫使他不得不退保麦城,夜走临沮,终于为孙吴集团的将领所俘获的经过。这一失败,不但关羽个人丧失了性命,刘蜀集团失掉了荆州,而且导致嗣后“彝陵之战”刘备的再败,给这一集团造成了更大的损失,也给整个三国对峙之局,带来了新的变化。关羽为什么会遭到这样的惨败呢?《三国演义》的作者,虽然受前代口头文学“尊刘抑曹”的传统的影响,对关羽抱着歌颂的态度,但仍然在一定程度上,近实地反映了他在军事路线上的错误,揭露了他的失败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5.
《三国演义》关羽形象所表现出的忠义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对“忠义”的颂扬,主要是通过成功塑造关羽这一被清人毛宗岗称为“义绝”的典型形象来实现的。关羽主要是尽忠义于某一个人,就是他“朋友而兄弟,兄弟而君臣”的刘备,还有较浓的知恩图报的思想,当关羽的忠与义处于矛盾对立时,往往是朋友之义、兄弟之义高于一切的。所以,关羽的忠义被统治阶级利用来麻醉人民,使他效忠于统治者。而下层群众看重的则是关、张、刘三人“誓同生死,祸福共之”的义气,表现了人们要求摆脱世俗生活中“重利轻义”的偏见而追求真情实谊的美好愿望。  相似文献   

16.
<正>古代的医生男性居多,女性极少。即便是妇科疾病,绝大多数要靠男医生诊治,当然,接生婆除外。古代讲究男女授受不亲,所以医生为避嫌也要采取一些非常之手段。比如:东汉末年的名医华佗。他给妇人看病的时候,甚至不把脉,手帕也不隔。他就看着那个妇人的手腕——一动不动地盯着她的脉搏,就能知道她肚子里的情况。丞相的老婆怀孕了,找华佗来看是男是女,华佗不好意思摸人家的肚子,就让旁边的女人来摸,摸完了以后告诉他肚子里的情况,供他诊断。  相似文献   

17.
刘备、关羽、张飞是人也是神。考察他们由人变为神的异化过程,探讨其对中国政治文化的深刻影响,是很有必要的。鉴于关羽不仅在与刘、张的异化过程中有其特殊性,而且后来成了众神之神。为了论述方便,我们先说刘备、张飞,再论关羽。一刘备出身贫寒,“与母贩履织席为业...  相似文献   

18.
本文评述了隋唐以来,关羽一人而渐次集有儒家之圣人、佛教之守护神、道教之帝君、民问之财神等数道光环的历史文化流程;认为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一个“关羽现象”,且具有独特性;“关羽现象”的产生,是文化“变异复合”的结果,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关索考辨     
对《三国演义》本事来说,关索不一定真有其人,至少绝不是关羽的儿子;关索虽然出名很早,与关羽挂钩时代却比较晚。对《三国演义》版本来说,罗贯中原著根本就没有写关索这个人物,他是被后来的简本添加进去的。  相似文献   

20.
《三国演义》塑造了众多人物,达四百多个,揭示了“人才为兴帮之本”的思想。而在这众多的人物之中,关羽则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作品通过对关羽艺术形象的塑造,通过对其“忠义”观的描写与揭示,表明了作者鲜明的政治态度与人生理想。而“忠义”思想则贯穿了关羽这个人物的一生,成为千百年来“忠义”的化身。而“汉家节”成了其“忠义”根源。以品德、气节写忠义“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是作品所集中表现出的关羽人物形象的核心品质,通过其高尚的品德、气节写出了他的“忠”与“义”l、桃园三结义小说一开始,通过“宴桃园豪杰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