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外孙逯晓瑞刚6岁,上学前,抓紧学习些功课。我们发现他对画画很有兴趣,家中大纸小条,抓来就描描画画,花鸟鱼虫,跃然纸上。细心的妈妈发现孩子从小有个爱好,专门为小瑞瑞报了个美术班。小瑞瑞学画大有长进,作品贴上墙壁展览,还精选一幅,装进信封,托爸爸寄给北京的表姐进行交流。最近,又特意向我显摆,说:“姥爷,您不是为别人画画题过诗吗,也给我写一写吧。”盛情难却,外孙幼稚清雅的画幅还当真吸引我的眼球,引发了我的诗情。  相似文献   

2.
李景茹 《老年世界》2011,(24):21-21
外孙女在市、省和全国大赛中摘金夺银,最终进入北京中央音乐学院深造。我退休在北京陪读,虽有些辛苦,心里却美着呢!女儿、女婿给我买了台电脑,为的是让我在紧张的忙碌中愉悦生活,放松一下,可是我却很雄抽空去“放松”、“愉悦”。孩子眼看15岁,除了刻苦学习,渐渐也懂得了孝顺。她说:“我长大了,洗衣服我能,做饭我也能,姥姥注意休息,这些事可以放心交给我!”这一天我正在玩电脑游戏,外孙女风风火火回来,说是想吃一顿红烧肉。冰箱里现成的猪肉,  相似文献   

3.
牢里总有一两个人不畏环境,对我表现出友好。一天早上,我听见有人在拍牢房的门,我走到门洞前往外瞧,看到一个年轻的看守站在门口。  相似文献   

4.
一 1977年高考的时候,同一批既考大学,也考中专,我报考的是中专。当时成绩考得相对不错,能够上大专、大学,但是大学那个时候是师范学校,或者其他的一些文科学校,我觉得我喜欢工科,所以我就选了一个中专,一个重点中专,叫德阳机器制造学校。  相似文献   

5.
咪蒙 《女性天地》2013,(1):62-63
最近,我和4岁的唯唐爆发了两次大规模的争论,原因都是为了某个英语单词的发音,各执一词,互不相让,简直接近母子翻脸的地步。离谱吧?  相似文献   

6.
我的牛津路     
到国外上学是我最先提出来的,那时我11岁。当时就读的景山学校整体水平虽然很高,但对我压力不大,放学以后就没事了,心里感到有点“空”,不满足。爷爷说过:“花盆难养万年松,有志气的孩子要敢于闯一闯。”  相似文献   

7.
张兵 《老人天地》2010,(5):31-32
我的小孙女迪迪今年12岁了,从不乱花钱。现在城里的独生子女.哪个手里没有千儿八百的.能节制自己,的确不容易。儿子、儿媳对她比较严,每月只给20元零花钱。做祖父母的心肠软,孩子想买什么马上就给买。为此,儿子、儿媳有“意见”.希望能同他们协调一致,教育孩子从小懂得节俭,我们同意他们的想法。  相似文献   

8.
王洪武 《老年世界》2014,(21):24-25
退休十多年来,接放学的孙女、孙子是我的一项重要工作,一个难以舍弃的业余爱好。前些年用的是笨重的自行车,近些年鸟枪换炮改骑电瓶车了。刚刚把孙女(大儿子家的)“带”上了初中,如今,小孙子(二儿子家的)又离开幼儿园上小学了。我的车轮还要继续滚下去。这倒不是儿媳们逼着要我去做,而是自己要去做的。  相似文献   

9.
我的阅读史     
《中外书摘》2010,(6):95-96
一个经过“文革”的读书人,对读书这件事,多少都会有些怪癖。茨威格先生有部小说,说的一位生活在纳粹时代的教授,遭到迫害,管吃管喝,却偏不给一个字看,差点把教授逼疯了。后来教授偷了看守一本棋谱,结果在押期间,硬是把自己变成了国际象棋高手。  相似文献   

10.
汪钦 《公关世界》2008,(7):50-50
十年“浩劫”虽已成为历史,但说来依然让人不堪回首,尤其那些被“四人帮”迫害致死的功臣、志士,更是令人悲叹不已。“文革”第一个被害的邓拓便是其中的一位。  相似文献   

11.
我的孙女是一个小学生,年龄虽然小,但是很有意思,我经常有意地和她说说笑话,开开玩笑。这也可以说是“老来一乐”。  相似文献   

12.
当年,也就是二十多年前。我们家家教很严,同时我家大人们已经是屡次“革命”和政治运动的惊弓之鸟,家运式微,生怕孩子们闯祸,约束是倍加严厉,平日连乱说乱动都不可以,“早恋”就是绝对禁止的了。  相似文献   

13.
陈敏 《老年人》2010,(8):29-29
我的婆婆叫铃木练子,是一个热爱中国也挚爱自己中国丈夫的日本女人。年轻时,她义无反顾地嫁给了一个中国留学生,并跟随他回到一衣带水的中国生活。尽管“文革”十年浩劫让她和家人受尽了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折磨,但她坚强的意志让她成为全家人的精神支柱。她用自己瘦弱的身躯为家人抵挡风雨,并鼓励身陷囹圄的丈夫战胜黑暗,迎来光明。  相似文献   

14.
中国有句老话:隔辈亲,是讲和孙辈的那种亲密感,它也是中国重视亲情的一种文化。当有一天我做了姥姥尤其是一个洋外孙女——Eive的姥姥时,才真正体会到了它的内涵与韵味。Eive对我从敌对到接受到150岁时的约定,深深地感动了我,使我无比幸福与快慰。  相似文献   

15.
《中外书摘》2009,(7):95-95
读《毛主席语录》 1965年,我人读赤峰市蒙古族小学,一年一班。 刚入学,学过“人、口、手”,觉得学字真是容易,一撇一捺就是个“人”字,太简单。我犯愁字学完了,这六年怎么度过呢?到一年级下学期,上蒙古文课。这所蒙古族小学又称七小,主要收蒙古学童,学两种文字。刚学一些字母.“阿、额、衣”,“文革”开始,人口手与阿额衣都无踪影,学《毛主席语录》。  相似文献   

16.
“样板戏”连环画 由样板戏改编而成的连环画,是样板戏传播的一个重要形式,也是“文革”美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表面看来,样板戏的创作,是依据所谓“领导出思想,群众出生活,作者出技巧”的领导、群众、作者“三结合”的创作方法来完成的。  相似文献   

17.
东方红 《老年世界》2010,(11):14-15
退休后,我和老伴到了美国,为了和国内联系方便,儿子专门给我买了台电脑,还让我自己去挑选电脑工作台,看了一圈,我最后选了个用起来方便的三角形台桌。第二天货就送来了,是三个纸板包装箱,打开一看,里面是各种板材、螺钉、螺帽等零件,还有一本英文说明书和图纸。这下可把我难住了。  相似文献   

18.
石英 《老年人》2006,(11):30-31
在“文革”长达10年的煎熬中,在我心灵最苦涩荒寂的时候,是两个孩子给了我挚爱和安慰,她们以血浓于水的亲情滋润着我的心田,让我度过了那段坎坷岁月。最难忘的是,我与两个孩子的三次“旅游”。所谓“旅游”,其实并没离开北京市。那时,我尚属“专政”对象,既无经济条件,也无行动  相似文献   

19.
任均 《中外书摘》2011,(1):15-18
孙维世是我二姐任锐的女儿,我的外甥女。她父亲是孙炳文。从幼年时候第一次见面,到“文革”开始后最后一次见面,我叫过她的小名“小兰”,也叫过她的学名“维世”——这都是她的名字,她却一直管我叫“六姨”。但是,虽然我长她一辈,却只比她大一岁,我俩是从小一起玩儿的最要好的朋友。  相似文献   

20.
义举     
嘎尔迪 《老年世界》2010,(19):23-23
1967年7月下旬,夏日炎炎,“文革”运动也如火如荼。一天,我和弟弟在旗人委的大礼堂前玩耍,忽然,一个伙伴慌慌张张地跑来,说:“快回去看看吧,红卫兵到咱们院里抄家来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