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祖丁远 《江海纵横》2006,(6):F0003-F0003
时间匆匆,我知道杨谔,已是在10年前了。那是启东的老朋友李康佐向我介绍了他的情况,并为我送去了一本刚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散文集《寻梦人生》。不久杨谔回赠我一本他的散文集《蘸酱人生》。于是,我和杨谔就由这两本《人生》搭桥相识了……可是,我们真正见面相识只是近三年的事,记不得在一个什么场合,一见面相互报过姓名,因为相互心仪已久的碰撞,都有相见恨晚之感了。自此相见交流,换得许多共同的见识。从那时起,我们就成了忘年交。近年,常和杨谔接触交流,尤其在2004年,也就是在他出版散文集《一盎司月光》这一年。我和杨…  相似文献   

2.
在江海作家群中,杨谔先生是颗刚冒出来的文艺新星。其酷爱文艺之执着深沉,有着高远凝重的创作理念和搏击云天的雄心壮志。其作品的艺术特色,不仅能给人以认识价值,美学价值,欣赏价值,还有娱悦价值和收藏价值。而且,杨谔的作品有着坚强的生命力、巨大的震撼力和迷人的感染力,是江海文库中难得的精神文化宝贵财富,读后颇能给人以诸多的启迪与思考。  相似文献   

3.
白居易江州时期心态与《琵琶行》作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居易贬居江州,是其一生思想转折的时期。此前他谔谔直言,锋芒毕露,此后便转而消沉,他忠贞被贬,愤愤不平,时时怀念京城,企翼东山再起。为排遣郁闷,便学禅问道,乐天认命以求解脱。作于此时的《琵琶行》是白氏江州时期心态的一个集中反映。  相似文献   

4.
柳下惠不愧为古代谔谔之士的典范.孔子、孟子和荀子以及<国语>都充分肯定了柳下惠的"直道",并把他的"直道"与"和道"紧密结合在一起.孔子高度评价柳下惠为"贤人".孟子更高度评价他为"圣人".柳下惠的"直道"在中国历史上影响很大,孟子说:"闻者莫不兴起也."张岱年先生是柳下惠"直道"在当代的一个典范.  相似文献   

5.
唐末崔谔、崔詹是排行相邻的兄弟状元。崔詹夺魁后 ,历任秘书省校书郎、翰林学士、户部郎中知制诰等职 ,兼赐银章、加金紫。崔詹办事敏速 ,出入慎秘 ,有长厚之誉。崔谔夺魁之后 ,刚入仕途即卒。  相似文献   

6.
西晋著名作家张华与分化竹林玄学的名士王戎,共同行进在玄儒兼治的积极入世道路之上,其源流是正始玄学“崇本息末”命题。然而深入辨析则会发现,这条道路是一段归旨不同的殊途:王戎诡诈多端,无蹇谔之节,而张华尽忠匡辅、弥缝补阙。张华文学作品中流露出的委命顺理玄学情绪并非是其生活的真实写照,他是当时能够比较好地会通儒学、玄理于政治实践的代表人物之一;而王戎入世道路纵诞玄虚,则在根本上其实背叛了竹林玄学虽“越名任心”而忠实名教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7.
太空中的天籁之声 1969年,美国宇航员登月返回时,竟意外地"听"到了天籁之声。那是地球发出的"刺啦刺啦"声,如同撕心裂肺般的"哭泣"。后来,欧洲航天局发射的卫星在太空中又录下了地球的"尖叫"声。而今,各国卫星录下的“地球之声”已经有了1万多条,而且它们往往与极光同时产生。  相似文献   

8.
吴太平 《金陵瞭望》2007,(11):49-49
“廉洁文化进校园”活动开始之初就面临着社会的各种争议之声.贵刊也曾于2005年报道过相关的文章。通过两年的实践,南京的纪检、教育部门交出了满意的答卷.也证明了该项活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回过头来.再看看当初的争议之声,现在已是难觅踪迹.  相似文献   

9.
浅谈散文的节奏美马冬芳,杜光义可以这样说,一篇散文(主要指有别于小说、戏剧等狭义的散文)要是没有节奏美,决不是一篇好散文。刘大说:“文章最要节奏,譬之管丝繁奏中,必有希声窈渺处。”“希声”,是乐声中的“至微之声”,用以比喻文章的节奏,好象有点玄乎。其...  相似文献   

10.
本文概述人声调不是独立调位的基础上.采纳汉语人声韵从上古至于今日一直朝着转阴的方向演变的观点,论证与之同步,人声韵音节声词逐步地靠拢处于同一调位中的其他变体,并最终与之达到一致。文章广泛征引方言材料,阐明入声韵音节声凋演变属“变体趋同”,意在为“入声非声说”做出理论和事实的补充。  相似文献   

11.
李涛 《百姓生活》2010,(7):55-56
百年前小说中的上海世博会在上海城区的西南方向,有个叫朱家角的古镇。早在宋、元时期,这里就已烟火千家、经济发达、人才辈出,近代著名小说家陆士谔就是朱家角人。1910年,  相似文献   

12.
嵇康一反传统理论,提出“声无哀乐”,认为“治世之音”、“亡国之音”之说是滥于名实的久滞之义。嵇康理论宗本于老庄之学,其意旨在“越名教而任自然”。  相似文献   

13.
嵇康的《声无哀乐论》以严谨的理论分析,摧破了传统产有哀乐论的片面和有关的音乐神话及迷信,提出音乐之美在于其自然之和,可以对之进行客观的科学研究;哀乐之清产生于社会的人生事件;音乐以其和谐而不是情感内涵作用于听者,可以培养审美情感,感发哀乐之情和增进道德人格。以往对《声无哀乐论》的研究,大多集中于探讨嵇康对音乐的特性、音乐与情感关系等方面的理论,重在逻辑的清理,而较少结合栋康的整个哲学观探索《声无哀乐论》的深层理论内涵。本文以全面阐发嵇康音乐美学体系为宗旨,力求揭示嵇康对传统哲学中美善关系这个重要…  相似文献   

14.
试论《孟子章句》中的声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广义的声训说,论述了赵岐《孟子章句》中的声训方法。文章从三个方面对《孟子章句》里所用声训之语料进行定量分析:其一,训释词与被训释词语音相关;其二,训释词与被训释词语义相关;其三,赵注运用声训的目的。由此也证明了“声训”的界说还是以广义为宜。  相似文献   

15.
《江海纵横》2010,(3):56-56
4月30日上午,由南通市社科联和南通人民广播电台、交通银行南通分行联袂策划推出的《社科之声》空中讲坛开播仪式在南通电台大型直播厅举行。中共南通市委副秘书长陈俊受中共南通市委副书记黄利金的委托,作开播讲话。陈俊副秘书长、社科联党组书记陈冬梅、南通市广电局党组书记、局长陈亮、交通银行南通分行行长刘雅刚共同按动水晶球,《社科之声》空中讲坛正式开播。  相似文献   

16.
徐俐 《可乐》2010,(2):47-47
女人的声音以何为美,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一些传统小说描绘女人形象,提到女人的声音常用“声如莺啼”之类的词,可见莺啼之声是深得部分人喜爱的,尤其是男性。  相似文献   

17.
以罗伯托·罗西里尼与弗里兹·朗等人的电影为分析范本,主要讨论20世纪前半段中,各种诞生自科技中介之声的大众神话学与意识形态。无线电、收音机等科技产物在将声音与声源抽离的过程中,不但创造出前所未闻的时空环境,更打破了人类主客体之间的疆域。此科技之声的特性遂成为法西斯媒介理论中操控人心与人体的利器。  相似文献   

18.
中秋夜     
中秋之夜,月光之般皎洁…… “当啷,当啷……”大街小巷到处传来了“博状元”的骰子声.  相似文献   

19.
《山西老年》2011,(2):66-67
太原人民广播电台《老年之声》是全国首家专为老年人量身打造的老年人之家节目。2010年12月31日,太原市委老干部局与太原人民广播电台《老年之声》加强合作,在每天9:30—10:00推出了一档以老干部为核心的人物专访类节目——《岁月人生》,被邀的老干部从人生观、价值观、养生、保健等不同的角度和侧面进行畅谈,让听众感悟老干部不平凡的人生。  相似文献   

20.
论谐声字训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谐声字训诂胡从曾谐声字包括彩声字、转注字以及会意字中的亦声字,凡字中有声者均属之,故数量极大,约占汉字总数百分之八十以上。段玉裁说:“声与义同源,故谐声之偏旁多与字义相近,此会意,形声两兼之字致多也”。[1]这就是谐声字训诂的理论依据,而其关键则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