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大潮席卷中国大地,中国改革"再出发"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改革,是对原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从本质上来说,改革就是利益与权力的调整与博弈,因此,改革红利对每个人来说就会产生获益大小的差别,甚至还会有人利益受损。那么,如果只是从个人利益出发,打自己小算盘,改革就未  相似文献   

2.
"山寨"文化很富有当今中国特色,它是指普通民众依托互联网参与话语权的博弈并对传统、权威和精英文化进行模仿、嘲弄、挑战和颠覆的一种文化现象。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我国社会结构的迅速分化必然会带来文化的多元化,不同的阶层、利益群体必然有不同的文化诉求,公开的话语与私下的话语之间有了分离。对普通民众来说,公共话语已经远离他们的生活,他们迫切需要找到自己的表达渠道,互联网提供了最合适的平台,"山寨"文化也因此应运而生。本文拟探讨我国"山寨"文化形成的深层利益原因,以及与主流文化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3.
徐国亮、武中哲在《学习与研究}2012年第7期撰文指出,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利益调整是必需的。利益调整在提高整个社会创造力的同时,又会引发社会矛盾,而某些领域的矛盾和冲突会成为发展的障碍。鉴于此,我们应该正确对待改革发展过程中的利益调整。首先,利益调整要以促进发展为前提,这就要求我们以改革发展的总目标来对待利益调整,在利益调整过程中贯彻机会均等原则,形成一种公正的竞争秩序,既体现利益调整促进效率作用,又能较好避免可能由其引发的利益冲突。其次,要正确把握利益调整的“度”。对利益调整引发的矛盾,既不能熟视无睹,也不能诚惶诚恐,关键是把握“度”,就是以不威胁到社会稳定的利益调整为限度。要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最后,要正确看待主要社会群体弱势化的趋势,在改革过程中,工人、农民社会群体存在弱势化的趋势。主要表现在普通工人和农民的相对收入水平增长较少,社会地位有所下降。应当看到,工人、农民主导改革开放的中坚力量,他们在改革中利益的相对剥夺是制度不健全的后果,而这种状况必然随着各项制度趋于完善而得到根本扭转。  相似文献   

4.
美国对中国内政的粗暴干涉完全是其对外政策以"国家利益"和"战略价值"为两大基石的原则所决定的;也是实现其"两洋战略"的具体需要;更是其难解的"冷战"情结和"冷战"思维的直接产物。中美关系欲走出低谷,对美国来说必须解决好一个统一强大的中国对美国是有利还是有害这样一个关键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当代中国正处于现代性时空交错的复杂背景中,原本存在的事件与风险性危机叠加在一起,使中国政党面临诸多的问题域。如何妥善解决这些问题,实现政党现代性的再造与提升,对于中国政党来说,既要增强自觉意识,实现民族性与现代性有效结合,又要从"结构性"、"历时性"和"共时性"的角度正确把握政党的功能,认清时代主题的切换,实现话语叙事的调整与改变。  相似文献   

6.
利益博弈视角下小产权房治理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小产权房治理中存在复杂的利益博弈关系,并由此导致了政策压力持续增加与小产权房快速扩张的悖论。考虑到动态治理成本,地方政府的实际偏好序列既不满足"理性经济人"假设,又难以符合政策预期,反而更倾向于通过合作的方式参与小产权房的利益分配。而对于利益相关者来说,遵守不会成为理性策略,他们只会在合作与冲突之间进行选择。小产权房治理中政策执行亏空的出现具有必然性,地方政府倾向于通过制度创新与制度仿效促进小产权房的合法化。  相似文献   

7.
信访制度是中国公民实现利益表达、民主监督与权利救济的一项特色政治制度设计.但近年来,伴随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和社会体制转轨,被视为社会减震器的信访制度持续承受着内部功能性危机.面对信访制度困境所造成的民众对中央及地方政权的认同资源流失等众多恶劣影响,学术界的"强化论"、"弱化论"与"废除论"为信访制度改革提出了有益思路,但是仅从宏观角度探讨信访制度存废是片面的,关键是在明确信访存在的现实合法性与必要性基础上,进行信访制度的规范化改革,偏重"信访监督"建设,以防止"责任压力"下的权力异化.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30年中国国际地位提升与对外开放战略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国际地位迅速提升,国际影响发生了根本性的历史转变,在世界舞台上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分析中国对外开放战略的时代选择新机遇及中国国际地位提升与承担国际责任的重要调整等得出的重要结论是:中国的发展实现了与其他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发展利益互动共赢,中国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世界从中国的发展中获益。对于世界经济来说,这是中国发展对世界经济利益格局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随着现代性社会场域的转变与调整,中国执政党一方面承载着"理念—威权型"历史性格,同时又要面临着"世代交替"与"改革整合再提升"的现代性发展需求。为此,中国执政党在推进党性教育科学化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党性学习、修养与提升,实现党性与公共性的互构,通过公共性这个平台以彰显人民性,确保党性教育的价值规定与伦理诉求在于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并不是只重视刑民之法,而且重视关乎国家利益和社会稳定的经济性法律。本文采用食货法的说法来区别当代经济法的概念,分析中国古代调整经济关系的法律的存在,结合"食货"一词在中国古代的特殊地位,举出证明中国古代食货法存在的例证,尤其是以汉代和唐代为重,目的在于指出中国古代食货法存在的意义,从而提炼出皇权以其来获取经济利益并维护统治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农民身份转变中的权利实现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身份转变是城市化战略的必然产物,是一个涵盖文化素质提升、角色调适、利益调整与权利发展等多个面向的实践过程,对于解决中国的三农问题至关重要。为研究该社会政治过程,基于公民身份构建视角提出的"权利一体论"能够回应和弥补"文化转型论"与"政府自利论"这两大主流观点的不足。透过对身份转变过程中权利实现机制的研究,"权利一体论"不仅能为"农民终结"开辟新道路,而且能够推动以权利为基础的政治社会秩序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在全球政治、经济日趋一体化的今天,出版行业面临着新的机遇。编辑人员从规模和数量上来说,将会大大增加,因而编辑队伍难免良莠不齐。而从其行业的内在发展规律来说,对"专"与"博"的要求将日益提高。  相似文献   

13.
在对市场转型研究中精英主义取向批判的基础上,提出把底层群体带回市场转型研究的视野中来,强调底层群体是中国社会转型的重要参与者以及影响改革进程的基础力量。中国政治体制的连贯性确立了国家对改革中利益受损的底层群体的责任关联和制度承诺,而市场转型中底层群体行动逻辑的生存伦理性和非政治倾向性的特征,并非是底层群体独立自主的选择结果。底层的行动逻辑不仅受到外在强势力量的显性阻隔,而且受到市场话语和去政治化的法律社会工程的隐蔽型塑。这种"隐藏的文本",作为强制性的法律武器的一面,它构成对潜在的具有政治倾向性的底层抗争行动的"硬性威慑",而作为公平性的法律话语的一面,则构成"保护"底层利益的"软性约束"。  相似文献   

14.
一、走出改革的“迷阵”:政府与企业关系调整 回顾十多年来的中国经济改革,仔细研究分析则不难发现,尽管我国经济改革在某些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特别是跳出了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放权——收权”循环的怪圈,把行政性“分权——放权”延伸到扩大企业自主权,无疑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然而仅从“政府间关系调整”到“政府与企业间关系调整”,也只触动了中国浅层次的利益结构。而深化中国经济改革的真正障  相似文献   

15.
道德与利益虽然有矛盾,但从根本上来说应该是内在一致的,任何道德规范中都蕴涵着利益机制,道德规范归根结底是对利益的调整,因此,道德总是反映着一定社会历史时期人们之间的特定利益关系。其中,经济利益机制的选择决定着某一种道德在某种阶级中的认可和实行程度;政治利益的结构和格局是该社会道德的表率和核心;文化利益的日益显性化使道德的最后一层外衣被无情剥去。道德的沿革和进步既是利益调整的需要,也是利益调整的结果。从道德的变迁中可以发现利益调整的轨迹。  相似文献   

16.
埃及与哈马斯关系密切。埃及穆斯林兄弟会与哈马斯血脉相承、理念相同,为哈马斯提供了广泛的道义支持和理论来源,但两组织间也有差别。在穆巴拉克时期,埃及奉行的是抑制、打压政策。埃及军政府与穆尔西政府时期调整了对外政策,支持哈马斯及其政府,双方关系发展呈上升态势。埃及过渡政府和塞西政府为打击穆斯林兄弟会,对哈马斯态度冷漠。不论对哈马斯是支持还是抑制,埃及首要的目标都是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维护当政者的利益。埃及—哈马斯关系对双方来说含义不同。对哈马斯及其政府来说,与埃及关系事关生存。而对埃及来说,哈马斯只是其发挥地区作用的一个平台。从长远来看,埃及仍会继续与哈马斯打交道。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对戴庄有机合作社的调查,从博弈论视角探讨了戴庄合作社利益分配机制的演变。研究发现,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合作社选择社员收入与产量挂钩的利益分配方式会导致道德风险问题,而农户收益不与产量挂钩的利益分配机制会产生农户"搭便车"行为,导致劳动生产率下降。文章认为通过合理设计农户在合作社和村庄之间的关联博弈机制,可以有效解决有机农业合作社的治理困境。  相似文献   

18.
2010年底台湾举行"五都"选举,从选举结果看国民党改革,可谓成败皆俱。国民党能稳住三席,得益于其改革策略调整、党政关系重塑、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和纾解民怨的努力,尤其是开放的两岸政策。然而,国民党党务改革及其施政绩效,与外界期待存在鲜明落差,其对地方派系改革手法和精简、调整人事等的粗糙做法,效应负面,削弱了基层动员能力,是国民党选票快速流失的重要因素,也使得"五都"选举呈现"席次稳定选票流失"的吊诡现象。  相似文献   

19.
80年代以来出现的"妇女回家"讨论中,学界、政府、组织乃至个体都参与进来,从各自的立场与利益出发对妇女是否应该回家这一问题进行言说,进行话语博弈。"妇女回家"讨论中的多元话语的博弈,表征了中国社会国家、单位与个人关系的分化、社会利益的分化及利益表达的多元化等方面的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20.
经济改革实质上是调整利益关系,在这个过程中,有的人(或集团)得利,有的人(或集团)则失利,失利者需要一定的补偿,否则会抵触、反对。实际上,改革进程的放慢,改革攻坚的难行,均与缺乏支持改革的资金有很大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