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宋卫乾  李佳庆  金海 《城市》2015,(7):77-79
不断提高外墙保温技术是建筑节能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该技术的发展与新型节能材料的研发密切相关,建筑节能水平的提高必须以开发新型的节能材料作为前提.超薄真空绝热保温板由于产品导热系数低、保温效果好、防火等级高等综合效益显著,在建筑工程中的推广应用必将成为建设绿色建筑、降低建筑耗能的有效途径之一,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新型外墙保温材料.  相似文献   

2.
对于我国来说,现阶段正处于经济发展的高速时期,大量的能源被用于各项建设当中,节能建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能源节约及科学运用,从而有效缓解我国能源紧张的问题。同时为了促使我国社会及经济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加大节能环保建筑施工的研究,积极开发或引进先进的节能技术,提高建筑节能技术水平及管理水平,为建设出更多优质节能的建筑工程奠定基础,最终推动我国建筑节能事业实现快速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通过应用新型建筑材料,能够确保显著地改善建筑工程的功能性,同时也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本文通过介绍新型建筑材料的发展方向,阐述了新型建筑材料的具体应用,希望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型建筑材料未来发展的方向,研发出性能更优的新型建筑材料,确保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李荣  曹慧  张源 《城市》2012,(10):28-30
一、前言建筑节能是我国环境保护和节约能源政策的重要内容,是实现"21世纪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之一。多年来,在相关节能政策和技术规范的推动下,我国的建筑节能工作不断深入,节能标准不断提高,尤其是墙体保温技术迅速发展。在建筑节能技术中,由于外围护结构的热损耗较大,而外墙墙体面积约占建筑面积的45%,因此加强外墙外保温对节能降耗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外墙外保温工程的品质对节能降耗工作的推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北方地区都在大力推广使用新型节能型墙体保温系统,特别是外墙外保温材料和技术,可以进一步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5.
建筑节能在能源日益紧张的今天越来越受到重视,世界各国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对节能技术给予了充分的研究。近30年来,各国在推广建筑节能法规、建筑设计和施工、新型建筑保温材料的开发和应用、建筑节能产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与泰国节能促进法相关的指定建筑的节能要求和节能执行机构.对指定商业建筑、小型公共建筑的节能实施情况进行能耗审计.指出动员业主参与节能是成功实施节能计划的一个必要和必须的部分,出了克服目前阻碍建筑节能计划成功实施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赵倩倩 《城市》2016,(11):70-76
运用系统动力学理论与方法,从节能改造项目运营子系统、 建筑节能服务企业收益子系统和政策环境子系统三个层次剖析建筑节能服务企业发展系统结构;通过对发展体系内各因素的识别与分析,构建建筑节能服务企业发展影响因素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探究各子系统之间因果反馈关系,得出阻碍建筑节能服务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并提出促进其持续健康发展的建议措施,为相应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沈建 《城市》2007,(10):70-71
天津市建筑节能推广培训中心大楼坐落在天津市友谊南路梅江居住区,是天津市首座集示范、展示、实验、办公等功能于一体的中国北方地区绿色节能建筑示范项目,其多项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对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推动我国绿色建筑的建设和发展等方面具有示范作用和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9.
加气混凝土砌块是一种轻质、多孔,可锯、可钉、可刨并具有一定强度的建筑材料。其主要特点为:自重轻、保温性能、耐火性能、吸声与隔声性能好,是河南地区符合节能标准、优先选用的建筑材料之一。  相似文献   

10.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收益分配优化是提升项目收益分配科学合理性的有效途径.基于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实现主体节能服务公司的企业属性,利用“一般到特殊”的研究思路,梳理了国外企业间收益分配重要性、分配方式、契约设计及实施方法4个方面的理论研究动态;概述了基本原则、影响因素、契约模型及有效性评价4个方面的国内企业间收益分配理论研究进展.基于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下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收益分配特征分析,从收益分配构成要素、影响关系、契约设计、有效性评价与契约优化4个方面架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收益分配优化机理研究框架,阐述研究框架的具体实施流程,研究结果为合理分配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收益提供理论与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   

11.
目前国际能源形势的紧张已不容忽视,全世界一次性能源像煤、石油、天然气、核燃料等都将在未来30年左右消耗怠尽。正是由于能源危机是全世界的问题,在国外,倡导节能住宅已有很长的历史,房屋本身的节能水平是住户购房时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建筑节能与节能住宅成为了国家政策和购房的首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正当电成为了一种稀缺的资源,人们不禁会想这么一个问题——明天,我们向谁去要电?向现有设备要电节能建筑:什么样的房子叫节能住宅呢?就是"冬暖夏凉",保温和隔热。在节能住宅里,夏季室内温度要比普通建筑低上1-2摄氏度,而冬季室内气温比普通建筑高上4摄氏度。它还包括了太阳能热水系统、节能型空调系统、节能照明系统、外墙隔热技术、多层次不同材料的节能屋顶等。  相似文献   

13.
既有住宅建筑节能改造路径浅析——以石家庄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赛鸿  朱江涛  刘伟 《城市》2009,(11):76-78
我国是建筑大国.也是能耗大国。有数据表明.截至2008年我国城镇现有房屋建筑面积180亿平方米.而达到节能标准的仅有28.5亿平方米.占既有房屋总建筑面积的16%.并且13%的建筑为近5年的新建节能建筑。当前我国建筑能耗占全社会总能耗的28.7%,是三大高能耗领域之一。而我国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高达气候相近的发达国家新建建筑的3倍多,因此建筑节能工作刻不容缓。建筑节能工作不仅强调新建建筑,针对大量的高能耗既有建筑的节能工作同样重要。  相似文献   

14.
《职业》2006,(Z1)
一、建筑节能的宗旨建筑节能的概念是针对目前建筑运行中消耗能源(即建筑能耗)的效率偏低这一现象阐述的。所谓建筑能耗,一般包括两个层次的定义:广义的建筑能耗和狭义的建筑能耗。广义的建筑能耗包括建筑全生命周期内发生的所有能耗,从建筑材料(建筑设备)的开采、生产、运输,到建筑寿命期终止销毁建筑、建筑材料(建筑设备)所发生的所有能耗。  相似文献   

15.
蒋尉  陈迎  李庆 《城市》2017,(10):73-79
建筑是全球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如何实现建筑节能是低碳转型的重要途径.荷兰住房能效标识体系,有效地将政策目标转化为市场力量,促进了既有住房节能改造的良性循环,在城市低碳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这种以能效标识连接政策目标和市场机制的减排手段,值得我国借鉴.笔者基于对荷兰案例城市阿姆斯特丹住房节能改造的实地调研以及与荷兰相关部门的讨论,由小组访谈和一对一深入访谈的方式获得第一手资料,论述了荷兰住房能效标识的发展、市场效应,分析了其中的运行及激励机制.笔者旨在通过研究荷兰的城市住房能效标识及其运行机制,对我国的既有住房节能改造予以借鉴.  相似文献   

16.
张磊 《职业》2015,(10):253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能源的消耗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节能是时下任何行业都最为优先考虑的因素。建筑电气照明设计也从节能方面入手,节能照明系统就是建筑电气照明的先进模式。节能设计要求需要耗能量低,同时也要具备高效率易操控等优点。照明系统组成的关键是光源,光源的节能是实现系统优化设计的基本要素。本文主要针对建筑电气的照明节能设计进行分析,对节能设计进行简单的论述。  相似文献   

17.
实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是落实国家节能减排战略的需要,也是提升建筑功能、实现建筑增值的需要。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具有公共物品性、区域差异性、多目标性、经济正外部性和信息不对称性的特征,其合同能源管理(EPC)模式是市场机制下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的有效模式,包括节能效益分享型、节能效益保证型及能源费用托管型等主要类型,具有自身运作流程,实施过程具有服务专业化、效率高效化、收益稳定化和资金瓶颈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绿色建筑材料的不断发展,其在建筑施工行业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将绿色建筑材料应用都到土木工程施工中, 有助于土木工程建设朝着绿色环保方向不断发展。基于此,文章就绿色建筑材料在土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展开了详细分析,希望能 对当前的土木工程施工带来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9.
笔者基于外部性视域,运用文献分析方法,构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业主行为选择被调节的中介模型,结合行为动机理论与行为决策理论,探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业主行为选择的作用机理,明确行为动机的中介作用与引导型政府的调节作用,提出促进我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市场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能源与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对建筑节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常规节能设计方法无法有效地提高建筑整体的节能减排效率,节能设计方法的优化转型刻不容缓。鉴于此,本文探索了一种应用于方案设计阶段,且综合考虑城市和建筑多层面设计因子的系统化整合设计方法——基于能耗模拟的建筑节能整合设计方法。首先,论文基于建筑整合设计与第二代设计方法的理论成果,提出了建筑节能整合设计的方法,并从方法框架、内容框架、设计流程、目标体系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论述;其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