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又到春节了,春节是中国百姓最盛大的传统节日。往年春节,大家都是乐乐呵呵围坐一座在家里吃年夜饭,走亲访友喜迎春节。如今,百姓生活水平提高了,出行旅游过春节也成为一种更为时尚的创意。旅游过节固然时尚,但小编要提醒大家的是:也别忘记了节日里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2.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是中国的第一大节。自古以来,有着丰富多彩的春节习俗。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过节的形式和内容也发生了较大变化,从中我们能清楚地看到节俗变迁的文化内涵。和传统的春节习俗相比,城市的春节越来越受到政府行为的引导,出现了一些新型的习俗,春节拜年的方式更加多样化。节俗的变迁显示了民众生产、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3.
李翔 《新天地》2017,(1):36-37
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对于很多民俗学者和老百姓来说,是民间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春节是需要过而且必须过的,而且因为春节已经延续了上千年,还必将延续下去. 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老祖宗的东西别轻易丢掉.但是反过来,我们也必须直面春节不可避免的变迁,知道春节变了什么,我们过春节的环境变了什么,就会明了“年味儿”到底去哪里了.  相似文献   

4.
<正>作为传统节日的“龙头”,春节一直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辞旧迎新的关键点,更具有团圆的意义。而热闹又盛大的春节背后,不仅有浓烈的年味,还有着蓬勃的消费能力。春节消费的多元化,造就了春节经济,而春节经济更为品牌带来商机,但如何在春节营销中抢占先机,打响“开局之战”,则需要先了解春节营销的底层逻辑。  相似文献   

5.
盛都运  李兴绪 《调研世界》2013,(2):48-51,58
文章首先对CPI季节调整原因、方法进行说明,然后介绍X-12-ARIMA方法。考虑到中国特有的春节等移动假日效应问题,为剔除春节假日因素,笔者引入春节虚拟变量,建立了消除春节效应的模型。结果显示:消除春节因素的季节调整可更加准确地反映中国CPI的基本发展趋势。最后,利用消除春节因素的效应模型对CPI进行短期预测,预测结果与实际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6.
你从哪里来?我亲爱的春晚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是我国最为盛大的传统节日。春节联欢晚会简称春晚,是每年除夕晚上举办的综艺性文艺晚会。由我国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地方台春节联欢晚会,网络春节联欢晚会与各地各部门举办的春节联欢晚会等组成。而我们百姓所指最多的含义  相似文献   

7.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具特色的传统节日,承载着广大中华儿女厚重的集体记忆。春节庙会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的缘起和发展,源于华侨华人的文化自觉、中国的和平崛起和当地多元的文化氛围。参与主体多元化、春节文化符号场景化和记忆媒介实践多维化使春节成为当地民众的共享节日,这形塑和重构了华侨华人群体和阿根廷民众共同的集体记忆,促进了文化交流交融。春节庙会不仅是传播中华文化的过程,也是中国和阿根廷实现价值观共通共享的过程。春节庙会传续和弘扬了中华文化核心价值观,推动了以团圆为核心的家庭价值观在国家之间共通,以“和而不同”为代表的文化价值观在群体之间共享。春节集体记忆是华侨华人中华文化认同的重要来源,亦是推动族群价值构建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新天地》2007,(2)
猪年春节来了,家家都离不开过年的老四样——压岁钱、买年礼、年夜饭、过假期。但是不变的春节每年都散发不同的时代色彩——上上个猪年春节我们上街排队采购;上个猪年春节我们忙着做饭、走亲戚,那么这个猪年春节又有哪些不变之中的变数呢?  相似文献   

9.
王星 《社区》2005,(3):42-43
忙碌了一年,中国人最重视的春节马上就要来临了。2005年的春节,百姓会如何度过?春节期间,人们有何安排,花费怎样?中国社会调查所(SSIC)为此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郑州、南京、武汉、长沙、沈阳、哈尔滨、石家庄等地进行调查。本次调查采取了电话采访和问卷回答的形式随机访问了2000位公众。调查结果如下:春节还是一定要过的一年当中,大大小小的节日有很多,但是春节似乎一直是传统节日中的老大。83%的被调查者认为,在所有节日中,春节仍然是最重要的,也是一定要过的。那么,今年春节老百姓们会如何安排这个节日呢?调查显示:53%的…  相似文献   

10.
中韩两国对传统节日春节非常重视,本文从祭祀与拜年、饮食及服饰、风俗活动、传统习俗之变化四个方面入手论述了中韩春节的传统习俗,并且探讨了这些传统习俗随着社会大环境的变迁而变化之必然趋势。通过考察两国春节传统习俗,展现两国人民过去与现在的生活面貌,比较两国春节习俗之差异,同时唤起人们对传统习俗、民族文化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温暖的冰灯     
王若熙 《新少年》2011,(12):30-31
那年春节,因为有了一盏冰灯,我便觉得自己过了一个最温暖的春节。  相似文献   

12.
百科瞭望     
今年春节为何迟到今年的春节是2月18日,专家指出,春节能晚到2月18日,这的确比较少见;但是也算正常,因为它毕竟比历史上最晚的春节还早2天。“春节最早会出现在公历1月21日,1966年出现过。最晚的春节会出现在公历2月20日,曾在1985年再现,两者之间相差1个月,但不会再多了。”专家  相似文献   

13.
好书推荐     
《老友》2021,(2):F0003-F0003
?春节作者:萧放许明堂简介:本书是"中国民俗文化丛书"之一,主要介绍了春节的由来、春节的文化意义、春节习俗等内容,展示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可使读者更深刻地了解中国的民间习俗。?红色的起点作者:叶永烈简介:作者以客观的笔法创新了"T"字形结构,以写横剖面为主,也写纵剖面。全书才思横溢,文笔流畅,是一本优秀的报告文学著作,有极高的科研价值。  相似文献   

14.
春节旅游市场的心理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春节旅游不断升温,并渐渐从时尚变成一种生活态度。通过对近年来春节旅游市场的概述,对春节游客的旅游动机、旅游行为进行心理学上的分析,提出春节旅游市场的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15.
陈太顺 《老友》2014,(1):40-40
春节是合家团网的日子。也是享受欢乐的日子.对老年人来讲。全家人聚存一起、回到老家重温春节气氛,身心感受到了极大的愉悦:对年轻人来说,春节给了他们一个感恩父母的机会,一个小小的礼物、一个细微的举动,都可以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新年祝福。  相似文献   

16.
《阅读与作文》2011,(1):14-15
说起圣诞节,估计大家都会滔滔不绝,但说起中国传统的春节,大家又知不知道怎么用英语来个简短介绍呢?赶紧来看看吧。跟老外侃圣诞不算什么,不如侃侃春节。不过很多这些风俗连小编自己都不了解,也许我们现在过的春节已经不是正宗的春节了吧。  相似文献   

17.
礼物交换充斥于人们生活的始终,是司空见惯的现象.并且,在春节这样一个超常规的时空中,它更成为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特殊社会现象.礼物运行在春节期间强化着村民的特殊权利义务时空.通过调查访谈,了解春节期间礼物交换的种种现象,对礼物的社会生命进行现象学归纳、符号学解读,试图从文化社会学的视角去剖析春节送礼的独特话语系统,并对春节送礼传统的现代化走向作了相关探索.  相似文献   

18.
噼哩啪啦的爆竹声中,我们迎来了春节。春节又叫“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  相似文献   

19.
春节作为中国人最隆重的文化仪式,在当前农村社会快速变迁的大背景下呈现出淡化的趋势,使得春节固有的文化符号意义不断消解。伴随中国社会逐渐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过程中,西方文化和城市文化同时对农村传统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冲击和影响,加之农村社会组织趋于瓦解以及传统文化缺乏继承主体等缘故,不仅使春节仪式失去了其赖以生存的社会文化基础,而且使春节仪式出现了创造性的转化方式。  相似文献   

20.
春之“节”     
万马奔腾辞旧岁,三阳开泰迎新年。奄忽岁月如同流川一般,羊年春节又来到了人问。中国人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了。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春节由最初的祭祀、庆丰逐步发展为祈福、庆贺、团聚、娱乐等融为一体的盛会,承载着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积淀的价值取向和情感需求。在物质贫乏的年代,一年到头难熬的日子里,"春节"无疑是一抹让人心情舒畅的色彩。大人们办年货、烹美食、走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