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 一八四四年,在人类历史科学领域的两位最伟大的巨人在巴黎再度会面了;并由此开始了他们“合作的第一篇宣言”(李卜克内西),这就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撰写的《神圣家族》。适时,马克思和恩格斯都已先后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在这部“出色的论战性著作”(同上)中,他们对青年黑  相似文献   

2.
恩格斯在一八九一年五月致舆古斯特·倍倍尔的信中,对法国社会民主党的领导人李卜克内西为什么接受甚至参与炮制背叛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哥达纲领”的原因作了深刻分析。指出“他在理论问题上从来是含糊不清的”,强调要搞清楚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问题。毛主席最近也指示我们:“列宁为什么说对资产阶级专政,这个问题要搞清楚。这个问题不搞清楚,就会变修正主义。”认真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对拉萨尔机会主义的批判,以及对李  相似文献   

3.
恩格斯在《致玛·哈克奈斯》的信中,指出哈克奈斯的小说《城市姑娘》的不足之处是“还不是充分的现实主义的”。具体表现在:“您的人物,就他们本身而言,是够典型的;但是环绕着这些人物并促使他们行动的环境,也许就不是那样典型了”。对于恩格斯这段有关典型的精辟论述,历来理解不同,解释颇多。单就字面看,似乎前后文是矛盾的,前面说是典型的,而后面又说是不典型,到底人物是不是典型的呢?我认为要正确理解这段话,必须对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现实主义的典型理论有一个较全面地认识和理解,片面、孤立的就某一段话的表面意思去认识复杂的典型问题,势必得不到正确的答案。众所周知,典型理论是现实主义文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在谈现实主义原则时,就较全面、完整地表述过这个问题,它集中体现在恩格斯给敏·考茨基和  相似文献   

4.
拉萨尔在1858——1859年间写了一个剧本:《弗朗茨·封·西金根》。1859年3月,他把这个剧本寄给马克思和恩格斯看,并附了一篇关于他对悲剧的看法的手稿。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同年的四、五月里分别给拉萨尔写了回信——也就是我们今天所常读的这两封信,对拉萨尔的剧本和他的所谓“悲剧观念”进行了原则性的、但比较婉转的批评。拉萨尔没有接受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他的批评,又在五月间给马克思和恩格斯写了一封长信,为自己的错误观点辩解。马克思和恩格斯没有再答复他。这是有关这个剧本讨论的简单经过。  相似文献   

5.
<正> 恩格斯1885年11月26日《致敏·考茨基》①的信,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宝库中的一篇光辉文献,他在信中对敏·考茨基的长篇小说《旧人和新人》作了恰如其分的评价,不仅提出了文艺的思想性与艺术性、倾向性与真实性的统一问题,提出了典型化的重要原则,为文学创作指明了方向;而且,他那热情、诚恳的批评态度和全面、科学的批评方法,也为文学批评家作出了榜样。因此,《致敏·考茨基》既是一篇光辉的文艺  相似文献   

6.
李达曾翻译过考茨基的重要著作《马克思经济学说》之说不过是一种讹传,这一讹传所依据的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通告(四)》本身是一个无效证据;考茨基《马克思经济学说》的实际翻译者为李达未曾翻译过该书提供了重要证词,而李达档案则为这一结论提供了重要佐证。关于李达曾翻译过考茨基《马克思经济学说》的讹传,现在应该纠正过来了。  相似文献   

7.
恩格斯和马克思毕生的诚挚友谊,广为美传,恩格斯对马克里主义和马克思《资本论》的巨大贡献,举世赞颂。但是,恩格斯本人却自谦申明他不能与马克思相提并论,并风趣地自喻为第二小提琴手。是故,当1985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罗郁聪教授的《恩格思经济思想研究》专著时,胡培兆教授以《第二小提琴手的奏鸣曲》为题向读者评介该书。两年后的今天,我们看到罗教授新著的《恩格斯与〈资本论〉》(厦门大学出版社1987年11月出版)问世。喜读之下,自然联想起恩格斯这位出色的第二小提琴手的另一支奏鸣曲,又在作者的精心发掘、整理成章后,奉献给《资本论》的读者。这支奏鸣曲音符的系统结构,虽然读者自可从作者的著作中而概知,然而我们还是乐于将读后的几点难忘的感  相似文献   

8.
李达曾翻译过考茨基的重要著作《马克思经济学说》之说不过是一种讹传,这一讹传所依据的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通告(四)》本身是一个无效证据;考茨基《马克思经济学说》的实际翻译者为李达未曾翻译过该书提供了重要证词,而李达档案则为这一结论提供了重要佐证。关于李达曾翻译过考茨基《马克思经济学说》的讹传,现在应该纠正过来了。  相似文献   

9.
今年是《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一书发表的一百三十周年。马克思的这部光辉著作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中的重要文献,是马克思著作中传播最广的著作之一,这是早有定评的。恩格斯称它“是一部天才的著作。”列宁说它是“由深刻的哲学世界观和丰富的历史知识阐明的经验总结。”《马克思传》的著名作者弗兰茨·梅林则把它列为“唯物主义历史著述的一部杰作。”就是说,对于《雾月十八日》一书,马列主义的经典作家和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都是给予最高的评价的。本文只想就马克思这部著作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地位问题作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晚年思想的研究中存有学术造假问题:例如,有的论者为了把"卡夫丁峡谷"设想说成是马克思的东方社会发展理论,硬是把第二次俄土战争说成是"卡夫丁峡谷"设想的一种东方革命的背景;有的论者则说马克思在《资本论》跋里赞同车尔尼雪夫斯基的俄国特殊发展观;有的论者甚至把考茨基的"跨越论"挂到了恩格斯的名下。应对上述造假问题一一澄清,以还马克思晚年思想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1.
论述了自恩格斯对《剩余价值理论》手稿的初步整理直到最近《全集》新国际版第二部分第三卷出版为止的《剩余价值理论》的编辑出版的历史过程,阐明了恩格斯为编辑出版这部手稿所做的大量工作和贡献,对考茨基版、苏联《全集》版和新国际版作了对比分析。认为,考茨基没有拘泥于思格斯早期的一些指示,在取材的范围和材料的处理上都从实际出发作了创新;考茨基没有将《剩余价值理论》作为《资本论》第四卷编辑出版,纯粹是为解决版权问题而采取的策略措施,从而澄清了考茨基版受指责最多的问题。对目前的苏联《全集》版也作了分析,既肯定了它在考茨基版基础上的重大改进,同时又针对目前的一些过誉估价,指出它在材料选择上部分地重蹈考茨基版的错误,对正文采取了不严肃的态度以及在注释、写作时间的确定和背景材料的叙述等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  相似文献   

12.
关于文学倾向性的论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恩格斯关于文学倾向性的论述,是马克思、恩格斯整个现实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恩格斯在致敏·考茨基和玛·哈克纳斯的信中曾指出:“我认为倾向应当从塌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而不应当特地把它指点出来”,“作者的见解愈隐蔽,对艺术作品来说就愈好”。对于恩格斯这些为人们所熟知并经常引用的观点,应如何正确理解?周忠厚、蒋荫安同志在《正确理解恩格斯关于文学倾向性的论述》(以下简称《论述》)一文中,就其“是否揭示了文艺创作的一条普遍规律?恩格斯的观点是否适用于社会主义的文艺创作?”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们的见解固然不乏精到之处,但有些似还可商榷。现略陈管  相似文献   

13.
》资本论》是一部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科学巨著,是一部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他不仅凝结了马克思一生的全部心血,而且还有恩格斯卓越的贡献。回顾恩格斯与《资本论》的这段历史,学习恩格斯优秀的思想品质,在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新长征中,对我们将起积极的鼓舞作用。《资本论》创作的支持者和协助者马克思在写作《资本论》的年代,由于没有固定收入,是在极度困难的条件下从事《资本论》创作的。当时,贫困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他一家经常一连几个星期只能吃点面包和土  相似文献   

14.
郑若麟 《中华魂》2008,(3):63-63
法国经济周刊《挑战》最近选择马克思的照片作为封面,标题为"马克思:他的分析仍未过时",副标题为:"阿塔利、曼克……:这些自由派为他的思想恢复名誉;帕斯卡尔·拉米:‘对今天资本主义的最佳解释’。"阿塔利是最新版《马克思传》的作者,阿兰·曼克则是前法国《世界报》的主要控制者之一,拉米则是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挑  相似文献   

15.
恩格斯的,《致敏娜·考茨基》写于1885年11月,是评论敏娜·考茨基的小说《旧人和新人》的。在信中针对她的唯心主义创作倾向,恩格斯提出了政治倾向性与艺术描写真实性相结合的著名原则。这是一封有关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极其重要的信。敏娜·考茨基(1837—1912)是第二国际的卡尔·考茨基的母亲,德国社会民主党有影响的女作家。出生于奥地利格拉兹地方的一个小市民家庭。年轻时当过演员,后因  相似文献   

16.
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是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分水岭。《无产阶级革命和叛徒考茨基》是列宁在1918年11月为批判考茨基在《无产阶级专政》这本小册子中否定无产阶级专政的机会主义理论而写的,它不仅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而且至今仍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坚持无产阶级专政的必要性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是马克思在深入分析了当代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特别是总结了巴黎公社的革命实践经验以后得出的科学结论。1852年,马克思在致约·魏德迈的信里特别指出:“……至于讲到我,!!!!!!!!!!!!!!!!!!!!!!!!…  相似文献   

17.
甘建民同志《1877:马克思与俄国社会发展道路问题———关于恩格斯对马克思晚年思想一则解释的思考》一文,表现了他文本研究中的解释学态度。他能够对恩格斯的理解提出批评,表现了他对理解的相对性的理解。他批评恩格斯没有正确理解马克思的思想,他自己正确地理解了马克思的思想,这表现了他对理解的客观性的理解。他按照自己的需要随意曲解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又表现了他文本研究中的某种实用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恩格斯和马克思对理论研究是有明确分工的.恩格斯主要从事军事、哲学和自然科学研究,把马克思和他自己的思想作为一般世界观表述出来.为此,恩格斯写下了他的两部重要哲学著作《自然辩证法》手稿和《反杜林论》.《反杜林论》写作时间(1876.9—1878.6)刚好介入《自然辩证法》准备、写作时间(1858.7—1894)中间.因此,我们可以把恩格斯准备和写作《自然辩证法》划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从1858年7月14日恩格斯写信向马克思索取黑格尔《自然哲学》开始,直到1876年9月写《反杜林  相似文献   

19.
斯大林一九二六年曾说,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社会主义在单独一个国家内的胜利是不可能的,要使社会主义胜利,必须在几个国家内,至少在几个最发达的文明的国家内同时爆发革命”。列宁在帝国主义时代,用“无产阶级革命可能在个别国家内胜利的新公式”代替马恩的“旧公式”,“向前发展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学说”。去年以来,有的文章提出:“‘社会主义革命不能在单独一国胜利’并非马恩观点”;一国胜利是马恩的“一贯思想”;恩格斯说的革命“同时发生”,马克思著作中“没有见到”,从《共产党宣言》起就“抛弃了”。本文拟对此发表一些不同意见,供讨论。  相似文献   

20.
文学作品讲究含蓄,前人品评文学作品的高下时说:“文有三等:上焉藏锋不露,读之自有滋味;中焉步骤驰骋,飞沙走石;下焉用意庸长,专事造语。”(王构《修辞鉴衡》引《丽泽文说》)恩格斯在论文艺时也曾说过:“我认为倾向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而不应当把它特别地指点出来。”(《恩格斯致敏·考茨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454页,人民出版社1975年8月版)一般地说,在文艺作品中,作者的倾向愈含蓄,作品的效果就愈好。文学的高手就非常善于“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收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