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促使学生能动地形成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而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的生成,离不开人文教育.在后现代主义的文化氛围中,人文教育并没有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人文教育式微的表现,一是工具主义倾向,二是重视智力训练轻视人格培育.应该通过有针对性的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并使之内化为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2.
吴秋香 《职业》2016,(20):117-117
语文作为职业教育中的文化基础课,在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的同时,更多的应该从人文主义理念来强化中职语文教育特色。本文提出,素质教育与语文教育的人文性是一脉相承的,应结合中职语文教学实践,从弘扬人文精神视角来渗透人文主义教育理念,树立文化语文观念,促进学生人格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大学是承载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高等教育场所,也是人文精神最浓郁的地方、各级各类大学在传授着知识的同时也承载着育人的功能,校园人文教育的精髓重在培育校园人文精神、塑造良好的人格形象,形成符合社会要求和个人希冀的公共道德品质。高校为我国社会的发展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宝贵的人才。然而我们也要看到当前高校中存着一些不和谐的因素,集中体现了大学人文精神的缺失,在剖析大学人文精神缺失现象的同时,也提出了大学人文精神培育的方法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几乎全世界所有的教育史的著述,都要提到“洪堡是近代德国大学改革之父”,是他开创了新型的研究班教育方式,强调国家不要干预教育,提倡不是为了面包的、追求整体性的知识、完善个人人格的大学教育,等等——所谓“洪堡大学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5.
谭菊秀 《职业时空》2008,4(9):21-21
人格是个体的思想、道德、性格、气质、人生追求、行为准则、特长与优势等的总和。人格的养成是从小培养,较早定型的。尽管各国教育法提法各异,但有一个基本的教育观是共同的,即强调对学生人格的教育,培养符合本民族精神的能为建设画家作出贡献的良好品质,把这一切作为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健全人格就是指一个人做人的起码资格、性格和品格的总和。大学生不仅要按照自己的理想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自觉追求社会理想,而且也应按照自己的理想能动地改造主观世界。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在我国教育工作中也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观。高等教育人本化管理的要义就是将人这一要素作为最高价值目标,在各项工作中充分尊重人的基本需求,将人文精神同科学精神结合起来,从而实现高等教育科学发展以及人本化管理的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7.
一、人文精神的内涵与教育价值 人文精神,是高度重视人和人的价值观的一种思想态度.人文精神是一种"终极关怀",即关注人存在的意义、尊严、价值、道德、文化传统等内容,关注人的自由与平等,人与社会、自然之间的和谐等.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迅速发展的同时,教育研究人员也制定了人才培养方案,主要内容就是要求学生要满足社会和岗位的需要,过分强调动手操作以及训练技术,就会削减人文知识的传授,尤其是英语课程,这将导致人文教育的严重缺失。本文根据人文精神的重要性,分析了高职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大学人文精神是大学文化的核心与灵魂,体现了大学对人的价值和生存意义的终极关怀。本文分析了我国大学人文精神培育的主要误区.探讨了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养成对科技创新的重要意义,探索构建和培育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基本思路与实践,提出了高校培育创新人才要进一步提升大学教育理念。拓展大学教育功能;优化课程资源配置,渗透人文精神培育过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人文精神培育环境;注重传统文化教育.进而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0.
图书馆人文管理中的“人”,包括读者和图书馆员.因此,图书馆人本管理既注重“以读者为本”的服务宗旨,又强调“以馆员为本”的主观能动意识.图书馆人本管理的实质是人本思想在图书馆管理理论与实践中的体现,即把图书馆管理的核心或重心放在对人的管理上.其目的在于通过培植人文精神、营造人文环境来充分调动和开发人的积极性、创造性,最终达到创新管理和创新服务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闫珂 《职业》2020,(13):87-88
我国的中专以及大专教育是为了培养专业型技术人才,对学生的要求是在全面掌握理论课程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较为长期的社会实践,以丰富自己的实践内容,从而达到专业型技术人才标准的要求。因此在中专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当渗透人文精神教育。人文精神教育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视角,让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与学习过程中避免以狭隘的观点和立场看问题。本文详细地介绍了人文教育的历史和现实内涵、中专语文课文中的人文精神,以及在中专语文教学过程中人文精神渗透教育的策略,以期促进学生的全面素质以及综合素养得到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2.
孟银平 《职业时空》2009,5(12):75-76
高职教育在近年来的教育实践中,过分重视技能训练,轻视人文精神的培养。这样的教育是片面的教育,将对社会的和谐发展造成一定的隐患。通过对当前高职教育中人文精神的缺失现状进行分析,认为应该倡导人文精神回归于高职教育。  相似文献   

13.
养成教育的人文向度与美学精神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中西教育文化传统中都有着丰富而深厚的人文资源,重塑教育理性的重要路径之一即是呼唤传统人文精神的回归.同时在现代社会的背景下构筑新的理性原则和制度设计,从而使教育克服现代性的种种负面影响,形成关于教育的一种新的人文向度、理性自觉和美学精神,使教育真正属于人本身.养成教育是教育回归人性和人本原则的一种有益尝试和探索,是中国传统教化的升华,是教育现代性走向未来的伟大乌托邦和崇高社会理想,它有可能真正克服教育现代性问题而实现现代性教育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郭璇 《职业》2009,(11)
人本管理最早用于企业管理中,就是在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发挥被管理者的积极性、主动性,使被管理者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创造性地完成工作任务.对学生进行"人本化管理",就是要在管理中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理解人、信赖人,发挥学生的价值和潜能,使管理活动对学生起到积极的引导、激励和鞭策作用.  相似文献   

15.
陶行知是我国近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创造了生活教育理论,其中幼儿教育思想是他的生活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幼儿教育思想中强调幼儿教育、推行平民教育、重视自治教育和重视劳动教育对于促进幼儿早期培养、普及幼儿教育、提升幼儿道德素养和加强幼儿素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6.
人文教育从表面上看,好像只是传授文史哲方面的知识,尤其是在现在的学科体制下,一切教育似乎都可以量化为客观知识和能力,如英语的等级考试。实际上人文教育是通过文史哲的学习,通过对人类千百年积累下来的精神成果的吸纳和认同,使学生有独立的人格意志,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有健全的判断能力和价值取向,有高尚的趣味和情操,有良好的修养和同情心,对个人、家庭、国家、天下有一种责任感,对人类的命运有一种担待。它使受教育者在提升自己的时候也超越自己,看到自己作为人类一分子对于全体人类的责任。  相似文献   

17.
任为 《现代交际》2014,(7):242-242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东西方文明的碰撞,给古老的教育模式,特别是艺术教育带来了不可避免的阵痛,个性的牺牲与个性的张扬成为碰撞的焦点。本文从"缘起",即"人文精神危机"的讨论开始,谈到了究竟什么是"人文精神",并将中西方人文传统与现状进行了梳理与分析,并借鉴吸取东西方民主性精华。通过人文素质教育,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尊重人格,尊重个性,扬长避短的综合素质教育,使艺术院校的大学生自觉地培养人文精神,提高社会责任感,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人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18.
思想政治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干渠道,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手段。论文分析了解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本话语范式"长效机制的现实意义及价值,对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从"文本"到"人本"话语范式的转换,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社会导刊》2010,(36):59-60
通识教育应强调多元思维 下面,我想提几点关于通识教育的具体看法: 首先,通识教育应该同时传递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曾经,在技术主义占上风的时候,“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狭隘思想一度占据上风。而后有一段时间,人们又强调大学教育要加强人文教育,开设很多人文课程,甚至简单地鼓吹回到读经的道路上。这两种想法都有失偏颇。我认为只有同时具备这两种精神,才能在人文和自然科学之间形成一个真正的通道。  相似文献   

20.
高等师范院校以培养合格的师资为最终目的,高师院校培养的学生不仅应该是精通某种专门知识、技能的专家。而且应该是能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具有责任感、正义感、同情心。养成高尚的人文精神.成为既有知识和能力又有健康人格、既会做事又会做人的高素质人才。通识教育的目的是将受教育者作为一个具有主体性的、完整的人而施以全面的教育。使受教育者在人格与学问、理智与情感、身与心各方面得到自由、和谐的发展。为了顺应中小学师资的培养要求,在高等师范院校开展通识教育是必要的和紧迫的。本文从高师院校推行通识教育的必要性谈起。重点分析通识教育在高师院校的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