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贝集斋 《老友》2012,(3):16-17
2009年2月12日,上苍将豆豆娃儿护送到这个世界上,让我这个浸淫逻辑哲理思维大半生、一直未能适应退休生活的书呆子,开始找到了祖孙相依、老小相长的人间快乐。如今3个春夏秋冬过去,小豆豆这棵嫩春笋一节节向上冒,开始长成挺立迎风的翠绿小山竹。我这个与诗情画意绝缘良久的书呆子  相似文献   

2.
近两三年来,一个被称之为“’70后诗人”的诗人群落出现在诗坛。在“第三代诗人”和“90年代诗歌”雄居诗坛十余年之后,这一在历史夹缝中艰难生长的新的诗人群落,开始受到了读者的注意。就我搜集的刊物和诗选来看,其作品主要集中在《偏移》、《诗歌与人》和诗选《时间的钻石之歌———中国新锐诗人诗选》(2000·8)、《中国第四代诗人诗选》(2000·8)、《’70后诗人诗选》(2001·6)等中。另外,《小杂志》、《诗》、《第三者说》等刊也载有他们的部分作品。由于视线所限,有些刊物可能会有所遗漏或被忽视,但…  相似文献   

3.
李云雷 《社区》2008,(11):57-58
迟子建的小说《起舞》,可以有不同的读法,从不同的角度去读,会发现完全不同的故事,在这篇小说中,迟子建将历史、传说与现实结合起来,将边疆风情与中国经验结合起来,以两代(三个)人的爱情为主要线索,写出了对人性与爱的深层理解,写出了哈尔滨一个小角落的百年沧桑,写出了拆迁对城市文化与居民感情的巨大伤害。  相似文献   

4.
知识精英所构建的思想史并不能完全等同于民间思想史,道德家或理论家大力宣扬的伦理思想,并不能完全等同于世俗社会民众实际奉行的伦理观念.中国传统封建观念经久不衰至今还有相当影响是有其缘由的.人伦关系是衡量一个社会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人际传播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质量,影响人与人的关系.在<人与人的相遇>一书中,人际传播是"我与你"相遇、相知与相交的过程.该书通过对关系理论、传播能力理论和对话理论等人际传播重要研究层面的理论探索,在东方经典与西方的理论比较研究中,引导人们自觉、客观地反思人际传播的全部意义,体现了传播学本土化研究的学术自觉,表达了人们对于人际传播神性境界的一种文化追求和理想期盼.  相似文献   

6.
德国汉学家卜松山的中国研究以我为主,是一种为认识、进补自我而平等看取中国之“异”的中国研究.这种研究思路也可在另一德国汉学家顾彬那里得到印证.与美国的中国研究不同,卜松山认为西方不应自居文化霸主的地位,用西方的概念对中国作同质化处理,不应只“予”不“取”,而应以同情的、理解的态度研究中国,辨识“异”而明了“异”之价值所在,以弥补自身之不足.  相似文献   

7.
德国汉学家卜松山的中国研究,是一种从西方这个自我出发,以中国这个他者为镜子,为认识、提升自我而以同情的理解的态度看取中国之异的文化研究。他的研究思路与另一位德国汉学家顾彬如出一辙,而与美国学者用西方概念或学术术语对中国作同质化处理的中国研究大异其趣。卜松山不仅提倡与中国进行平等的跨文化对话,而且身体力行,把这个原则贯彻到他对中国的研究之中。  相似文献   

8.
晚清中、朝文人间的交流是晚清文学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中、朝文化交流的重要环节。《韩客诗存》一书收录的文人日记、往来书信及唱和诗歌等文献,可再现晚清中、朝文人交往的具体场景。汉字是其交流的形式载体,汉文化传统是其交流的思想渊源,汉文化认同是其交流的心理基础。《韩客诗存》反映的中、朝文人在晚清时独特的交流形式、交流内容、交流心态与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及制度文化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10.
通过对郭预衡先生治散文史的一个重要命题“王纲解纽”多方面的考查和展开,阐述了王纲的常态和异态与文人作家的生存维度的内在关系,分析了文人——帝王双向依附的关系,以及帝王作为散文接受主体及其影响散文流变的情形,说明了中国古代散文作为一种权力话语的性质,肯定了郭著从本土话语入思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1.
人类学需要一种相互性的理解,既要理解他者也要理解自身。费孝通在这方面是一个典范,他扎根于自己文化的土地上,在理解自我的同时,也在尝试着转换角度看他者的存在,经过一生的写作和思考,到其晚年才有文化自觉观念的提出。研究费孝通的思想也便是研究中国近百年历史的转型与发展。在寻求“从实求知”地认识中国的途径之余,费孝通思想中思考更多的是如何可以超越自我,特别是在文化意义上的自我超越,这成为费孝通晚年思想的精华。理解费孝通思想的途径或许有多种,但从文化自觉的角度去理解可能是一捷径。  相似文献   

12.
在当下的比较文学研究中,中国诗域外"变异"或"改造"的问题无疑是值得关注的。就这种"变异"或"改造"而言,其中似存在着一种深层结构,分析这种深层结构中不同层面的问题,对于更好地介入"跨文化的双向透视"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钱钟书的<中国诗与中国画>,用绘画领域李思训的北宗、王维的南宗,来对应诗歌领域写实派的杜甫、神韵派的王维,说明中国旧诗、画在正宗、正统批判标准上存在分歧.实际上,绘画的"南、北宗说"编排体系混乱,且"南、北宗说"主要是针对山水画,难以概括整个绘画领域的全貌,因而在推理上存在以偏概全的漏洞.对于中国旧诗而言,钱钟书赞同"神韵无处不在"之说,那么杜诗也就成了最富神韵的典范,就不能与王诗的神韵构成对立.中国诗坛的头把交椅虽然不是王维,但广义上的神韵派却堪称中国旧诗的正统.  相似文献   

14.
所谓和谐发展,就是以心和、人和、天和为特征和指向的发展模式.包括和谐文明、和谐社会、和谐精神、和谐文化、和谐哲学、和谐思维、和谐伦理、和谐教育、和谐正义、和谐经济与和谐生产力在内的和谐发展理论建构,彰显了鲜明的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和谐发展,是和谐与发展的天作之合:发展因和谐得以实现,和谐因发展得以升华;和谐是发展中的和谐,发展则是和谐的发展;从和谐到发展,再经过发展达到新的和谐,在和谐中实现发展,在发展中寻求和谐--在这样的因果互动中,没有发展的和谐和离开和谐的发展同样是难以想象的.在实现这场发展的革命中,厘清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和谐发展是硬道理、和谐就是力量、和谐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等重大命题,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