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方志敏(1899—1935年),江西弋阳县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农民运动领袖。是众口称赞的杰出人才。他在创建赣东北、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和红十军中,重视人才的开发和利用,这是方志敏对苏区和红军发展的一大贡献。(一)遍求人才  相似文献   

2.
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在我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被誉为“方志敏式”的革命根据地和“苏维埃模范省”。方志敏关于苏维埃政权建设的思想和实践,如“有计划地建设政权”、苏维埃的五种精神和造就培养大批苏维埃干部等,为把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建成“苏维埃模范省”作出了伟大的历史功绩,并对毛泽东关于红色政权理论的形成、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南昌大学唐志全和陈学明两位教授合著的《“方志敏式”革命根据地研究》一书已于 2 0 0 2年 1 1月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这是作者对闽浙赣苏区研究的又一新成果。它不仅内容丰富 ,资料翔实 ,文字流畅 ,而且创获甚多 ,颇富学术和理论价值 ,有较高的学术水平 ,位于苏区史研究的前列。第一 ,对“方志敏式”根据地若干问题的探讨颇见功力对“方志敏式”革命根据地的研究 ,从 2 0世纪 4 0年代起一直持续到现在 ,虽然出版了几种类型的简史和不少的论文 ,但全面系统的学术专著却一直空缺。此次该书的出版无疑填补了这一空白。尤其是 ,作者在前人…  相似文献   

4.
方志敏烈士(1899—1935),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和红十军团的缔造者。他为民族解放、人民幸福、共产主义事业,英勇奋斗一生。毛泽东同志称赞他是以身殉志,不亦伟乎的人民英  相似文献   

5.
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又被称为“方志敏式根据地”,是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赣东北人民,经过艰难困苦、坎坷曲折的斗争建立和发展起来的。闽浙赣的党组织对革命新道路进行了勇敢探索,并开辟出了一种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正确道路精神内核高度一致的根据地发展模式,其党组织和军队建设也是成功贯彻古田会议决议精神和原则的典范,为今天新形势下党组织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王崇生 《老友》2013,(2):22-22
1952年,中央南方老革命根据地访问团来江西老苏区慰问,邵式平同志担任中央访问团江西分团团长。那时,江西军区政治部文工团创作的《歌唱江西》赴武汉参加中南军区文艺汇演获得了一等奖。邵式平得知后非常高兴,他说:“《歌唱江西》唱了江西是个好地方.唱了英雄方志敏。我们到方志敏开创的赣东北红色根据地去慰问,把这个节目带去.就是最好的礼物。”  相似文献   

7.
左进亮  龚奇龙 《老友》2012,(12):9-9
中国人民解放军自1927年创建至今,已经走过了85年的光辉历程。促进人民军队发展的一个重要制度保证就是军人的优抚制度。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赣东北苏区的优抚工作就对发展红军、巩固根据地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赣东北(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创建于1927年,后来发展成为同中央革命  相似文献   

8.
大茅山位于铜都德兴市境内,地处闽浙赣3省交界的怀玉山脉中段。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方志敏烈士创建的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就是以这里为中心,对国民党反动派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数以千计优秀的中华儿女为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在这里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为挽救民族危亡,从瑞金出发经闽浙皖赣于  相似文献   

9.
闽浙赣省苏区是土地革命时期的全国六大苏区之一,这一块根据地不仅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诸项建设上搞得生气勃勃,蒸蒸日上,而且在党风廉政建设上也是独树一帜,因此被毛泽东誉为"苏维埃模范省"。  相似文献   

10.
黄国成 《老友》2013,(4):9-9
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建立以后,一直面临着国民党反动派疯狂的军事"围剿"和残酷的经济封锁。苏区军民积极响应闽浙赣省委、省苏政府提出的"一切为了革命战争"的口号,节衣缩食,浴血奋战。然而在这场殊死的战斗中,有少数人却置革命利益于不顾,他们利用手中的权力,贪污浪费、中饱私囊,  相似文献   

11.
邵式平是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担任江西省人民政府第一任省长。他还是最早到江西省资溪县从事革命活动的老一辈革命家之一。从1927年4月初受赣东北五县党委的委派,以省农协特派员的身份来到资溪传播红色火种,从事革命活动,建立苏维埃政权,开展土地革命,坚持反"围剿"斗争,历时七八年,为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壮大,为赣闽边县苏区土地革命的开展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相似文献   

12.
黄国成 《老友》2013,(1):13-14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闽浙赣苏区的文化事业.在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的关怀下,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开展得蓬蓬勃勃、有声有色。在当时的条件下,闽浙赣苏区的文化事业可以说是文化设施齐全、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3.
闽浙赣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六大块革命根据地之一,它是从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发展而来的。本文就三个问题作了探讨: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地位──靠近中央革命根据地,又地处闽浙皖赣四省交界点,牵制着敌人,直接援助了中央革命根据地;闽浙赣革命根据地有着显著的三大特色,成为现在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共产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同时还有许多必须搞清楚的史实要开展进一步的研究,党性建立在科学性的基础上,一部信史才能发挥其战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方志敏同志生于一九○○年七月十六日,于一九三五年八月六日壮烈牺牲。他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是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和红十军的创始人。在他短暂而又光辉的一生中,他为中国革命、为创建和发展人民军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方志敏、邵式平、黄道等共产党人,领导赣东北人民在工农武装暴动的基础上创建了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后来发展成为中央革命根据地坚强有力的右翼,在全国苏维埃运动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赣东北革命根据地波浪式、循序渐进式的发展,离不开赣东北党的正确领导,离不开赣东北党坚定的阶级立场,顽强的革命精神,优良的工作作风。本  相似文献   

16.
黄道烈士,1923年在北京师范大学上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成为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和红十军团,以及抗日新四军的主要创建者之一。黄道的一生,是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英勇奋斗的一生。1939年5月,时任新四军驻赣办事处主任的黄道,在从吉安回皖南新四军军部途中患病,被国民党反动派指使为黄道治病的医生将他毒害而死,是年39岁。  相似文献   

17.
在赣西南革命根据地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江西省苏区,是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主要组成部分。这块苏区内所建立的江西省苏维埃政府,是苏维埃中央政府直接领导下的坚强有力的苏维埃政权。它不但领导和组织江西苏区人民建立了全国最大最巩固的革命根据地——江西中央苏区,而且为苏维埃政权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对全国苏维埃运动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江西苏区是在赣西南地方武装暴动的基础上由毛泽东、朱德同志直接领导的红一方面军  相似文献   

18.
范琪 《老友》2009,(8):16-17
方志敏,江西弋阳人,生于1899年8月。他是江西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之一,学生时代积极参加爱国活动,后组织领导农民运动。土地革命时期,他领导了弋(阳)横(峰)起义,创建了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和红十军,在磨盘山区开展游击战争,为革命事业的发展壮  相似文献   

19.
湘鄂赣苏区的土地革命政策及其指导下的运动,过去历史工作者很少论及,现行党史教材中也未完整列入。笔者近年翻阅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历史文献,发现湘鄂赣苏区党们领导者们在土地革命的理论,政策和组织运动方面,认真贯彻六大精神,总结历史经验。从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作出了独特的创造和贡献。因而觉得需要加以整理,予以发表,以补过去之不足。但限于水平和时间,现只就湘鄂赣苏区前期土地革命政策问题作一些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1930年7月红十军诞生在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到1931年3月发展到五千余人,成为巩固和发展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有力支柱。红十军是在农民武装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前后经历了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农民革命团时期。农民革命团“以贫农为主干”,①既是农民的武装组织,又是乡村的政权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