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在五千年的历史荡涤和文化选择中被保留和发展的文化精髓,早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成为我们的文化基因和鲜明标志。当今世界文化发展激流涌动,不同价值观互相碰撞、互相影响。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大背景下表示自我属性的重要文化符号,是文化自信的最深厚基础。  相似文献   

2.
优秀家风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品格,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家风具有独立性与相关性并存、继承性与发展性同在的特性。本文将探究在新形势下弘扬优秀家风的必要性,同时提出弘扬优秀家风的有效路径,旨在为进一步丰富传统文化、凝聚民族精神、为培育社会主义价值观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先人智慧的结晶,是经过五千年的发展和探索给后人留下的宝贵财富。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必须有稳定而强大的平台,语文课堂应一马当先。本文将对在语文教学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
郎元智 《现代妇女》2014,(4):293-293
中华传统文化以儒家文化为内核,兼有道教、佛教等文化形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拥有的文化价值不仅深深影响着当时的中国,时至今日,对于我们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有着极高的历史价值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十九大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重点强调了优秀传统文化对一个民族的重要性。文化自信对国家文化发展的作用,要求我们时时刻刻坚持文化自信,传承并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此,作为当代青年,我们要深入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及其重要性,明确如何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下文化发展现状结合起来,了解传统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具体体现和二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严轩 《炎黄世界》2013,(5):55-55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思政课程不断进行创新.党的十九大明确要求大力传承与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程融入优秀民族传统文化,能够在推动思政课程教学开展的同时,实现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对高校思政课程中融入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意义进行阐述,深入分析了高校思政课程融入优秀民族传统文化面临的问题,对高校思政...  相似文献   

8.
现阶段大学生的养成教育存在很多的问题,如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卫生习惯、生活习惯、交往习惯、礼仪习惯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的影响了学生的成长和成才以及学生的声誉。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养成教育方面具有其独到之处,各种优秀的思想和文化传统有利于改善和加强大学生的养成教育。  相似文献   

9.
在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背景下,民族地区的思想政治教学要充分考虑该地学生的特殊性,在教学内容上适当增加与主题相契合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教学方法上适当借鉴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  相似文献   

10.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首先要理解它的内涵,如此才能进一步阐明它的现代价值和传承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是我国文化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它的践行需要我们在保护好、利用好、弘扬好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纽带和精神动力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的作用,对此我们可以从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正处在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意义重大。本文审视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工作中的问题与不足,并针对问题与不足提出相应对策,试图构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大学生文化自信培养路径,为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认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笔者以为个性化阅读是指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个性的阅读。究其实质就是要求教师重视、珍视阅读教学中阅读主体(学生)对客体(文本)的不同的认识和感受,并为之营造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环境,即条件、机遇氛围,让阅读成为个性释放的过程,让阅读成为张扬个性的舞台.以提高阅读的质量。同时尽可能地促进受教育者的体能、智能、活动能力、道德品质、情感意志等素质自主、和谐、能动地发展。  相似文献   

13.
14.
王献竹 《职业》2016,(27):116-11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中国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培育大学生的中国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需求.本文就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大学生中国精神的重要性及途径等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经五千年的精华,其内涵丰富、寓意深远,不仅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同样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正确看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将其渗入中小学校园,是时代委以我们的重任,使文体活动顺利进入中小学校园,需要做到几点:选择合适的教育内容,打造质量双赢的教师队伍,系统设置文体活动课程以及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6.
回首以往的语文教学,大多数课堂教学死扣章句,条条框框後得学生喘不过气来。致使学生少了情感,没了快乐,更没了灵性。时间长了,教师成了“主人”,学生倒成了“仆人”。作为语文教师,让语文课堂教学绽放生命的活力,还学生以自由,还学生以情感,更重要的是还学生以灵性、活力。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去思考、去创造。  相似文献   

17.
教育部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应当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教材与课程实践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进程。本文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实效性的角度出发,提出在教育实践中应当营造传统文化教育的氛围,挖掘当地传统文化的资源,立足作品品味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传统节日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借助古诗词实施传统文化教育,旨在提升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程度,借助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8.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当前社会存在着诸多精神困境,究其原因往往是源自对待传统文化的错误态度。以正确态度对待传统文化,深入发掘传统文化有益成分,吸收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让当代文化勃兴发展,以坚定我们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9.
坚定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利因子,可以为社会主义国家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促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的灵魂,是坚定文化自信的精神动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凝结中华民族的磅礴伟力、带动世界文化的繁荣。探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文化自信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20.
公共关系在中国的发展,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影响;只有汲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公共关系的发展才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