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金瓶梅词话》中,"老"作为前缀构成的合成词数量多、类型丰富。文章从词根的语法性质和语义内容、"老"的语义色彩、"老+X"词的语义内容等三方面来分析,考察出《金瓶梅词话》中"老"前缀的特点:以"老"作为前缀构成的合成词,可以指人或动物,可以用于自称和他称。合成词的词根从语法上有名词性的、数词性的;语义上可以表示人的或动物的;从语义色彩上可以表达尊敬、轻蔑、嘲讽、詈骂等不同的感情。  相似文献   

2.
从汉语史的发展来看,助词"的"在明代使用情况最为复杂。代表明代中后期北方话的文学著作《金瓶梅词话》一书中的"的"主要有这样一些功能:(一)用作结构助词。(二)用作动态助词。(三)用作表可能的助词。(四)用作语气助词。这些功能有的在现代汉语中保留了下来,有的则消失了。  相似文献   

3.
明万历木刻本《金瓶梅词话》中 ,有几百处被涂改过。本文就前十回的 4 0处改笔逐一进行了考辨 ,发现其误改率达 75 % ,正确率为 2 5 %。结论是佚名校改“尚有部分的参考价值” ,而佚名只是一位有一定文化水平、读书校书比较认真的普通古籍收藏者  相似文献   

4.
<金瓶梅词话>中的"我"基本上完成了对"吾"的取代、置换."咱"表示复数的用例要大大多于表示单数的用例."俺"主要用于单数,常作定语."奴"(家)的用例超过了"咱",均为女子自称,只用于单数.在三种复数形式中,"俺每(们)"和"我每(们)"一般用于排除式,"咱们"一般用于包括式.第二人称代词"你"、"汝"、"你每(们)"等的出现频率高低悬殊:其中"你"出现频率最高,"你每(们)"就少见了许多,"汝"则极为罕见."汝"同"你"的差异并不是语法上的,而是修辞语用上的.第三人称代词中,"他"的用例最多,是<词话>所有代词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词;"他每(们)"的用例次之,"伊"的用例最少.<词话>的反身代词中,最常见的是"自",其次是"自家",而"自己"则使用频率最低.  相似文献   

5.
<金瓶梅词话>中的语气短语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瓶梅词话》中,语气短语词主要有“是的、不是、不成、就是了、便了、罢了、也罢、着哩”等,通过对这些语气短语词使用情况的考察分析,发现它们所表示的主要语气意义基本上沿用至今,有的则保留着早期特有的一些语气表义现象。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现代方言材料和文献资料相结合的方法,对《金瓶梅词话》(文中简称《词话》)中“雌”、“掉”、 “顿脱”、“隔二偏三”、“试”、“打张鸡儿”几个方言俗语词在前贤时彦研究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考察,补充或纠正了 对这些词语解释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7.
《金瓶梅词话》中的结构助词和语气助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讨论《金瓶梅词话》中的结构助词,主要讨论了"的"、"得"、"地"三者的混用状况以及"的"的功能的泛化现象.第二部分讨论《金瓶梅词话》中的语气助词,重点讨论了"哩"、"也"、"罢了"、"么"、着"、"则个"等相对较多见的语气助词,也涉及到了"家"、"上"、"些"等其他用例不多的语气助词.文章最后还指出了书中语气助词经常组合在一块儿以表各种复杂语气的现象以及一些有待于作进一步深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金瓶梅词话》出现俗语331条,总用例372例。本文具体论述《金瓶梅词话》中俗语的分布、分类、结构、句法功能、运用特色及修辞作用。  相似文献   

9.
佛教的因果报应思想对明清小说创作的影响是明显而普遍的。长期以来,由于深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中国大陆学术界对佛教抱有很深的偏见,认为佛教的因果报应思想对明清小说创作的影响是消极的、有害的。因果报应思想对《金瓶梅词话》同样有着明显的影响,这种影响表现在故事情节的设计、人物形象的塑造、人物命运的安排以及对人物形象的评价等诸多方面。总体上来说,佛教的因果报应思想对《金瓶梅词话》的影响是积极的。与性描写一样,因果报应思想是《金瓶梅词话》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我们应当正视它,并予以合理的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10.
1987至2006年,学术界对《金瓶梅词话》中的动词、名词、形容词、象声词、代词、副词、数词、量词、介词、助词、语气词,进行了广泛、深入、细致的分析与描写,说明了它们在使用上的某些特点,并试图解释这些特点形成的原因,可以说是硕果累累.这些研究成果无论是对明代汉语语法体系的建构以及对整个汉语语法发展脉络的探究,还是对古代汉语、近代汉语与现代汉语源流、传承关系的疏理,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金瓶梅词话》"闲笔"技法的大量运用,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在写作技法上的突破。兰陵笑笑生通过利用"闲笔"技法,塑造人物性格,点缀故事环境,铺陈故事情节,调节叙事节奏,彰显了"闲笔"对人物描写的细腻处理。"闲笔"技法的创造性运用,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表明《金瓶梅词话》已经具备了现代小说书写的雏形,对促进古代小说技法向近现代小说技法的演进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王祥云 《南都学坛》2005,25(4):61-64
从传统性爱观念的演变来看,《金瓶梅词话》中的性爱描写,体现了两性关系的文化特色。表现为:一夫多妻的婚姻结构,导致了两性性爱对等的失衡;等级制度和等级观念使扭曲的性爱畸变成为正当的社会规范;娼妓制度使男女性爱沦为正常的商品交易;房中术使性爱描写的细节极为张扬,成为人所诟病的缘由;西门庆的性观念反映了特定时代的特定风气。作者以惩戒、劝勉的口吻进行道德说教,以写实的手法进行性爱描写,使人一方面看到儒家道德说教的虚伪,一方面又看到晚明社会风气的黑暗与淫糜。  相似文献   

13.
从历史事实和<金瓶梅词话>独特的艺术手法等角度入手,结合作品的主旨,可以认定作品中"立东宫"的时代,当指明嘉靖朝而不是指明万历朝.  相似文献   

14.
《金瓶梅词话》开篇提出的虎中美女意象对理解小说人物和主题有重要意义。通过文献梳理可知,虎中美女泛指行为如虎的少年美女,在小说中则特指潘金莲。不过,潘金莲婚配的三个男人均与虎意象有关,正是虎中生活催生了她这一虎中美女,这样,虎中美女意象就不只沿袭着男权社会的红颜祸水的认知视角,也提醒着人们对男权社会所造成的虎中美女变态人性的深入批判与思考。  相似文献   

15.
梳理现存《新刻金瓶梅词话》是否为《金瓶梅》的初刻本相关论述,双方不少分歧属于对个别文献解读的仁智之见,沈德符所见“吴中刻本”就是《金瓶梅》的初刻本则是在不断讨论中形成的重要共识。实际上,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确定现存《新刻金瓶梅词话》刊刻完成时间以及沈德符“金瓶梅”条所记其得见“吴中刻本”时间。根据避讳情况,现存《新刻金瓶梅词话》刊刻完成在万历四十八年(1620)九月至天启元年(1621)正月之间;根据沈德符生平及其与丘志充交往情况,其得见《金瓶梅》初刻本并撰写“金瓶梅”条时间亦为万历四十八年。文献记载与实物证据的交叉重合,充分证明现存《新刻金瓶梅词话》就是《金瓶梅》初刻本,其最终刊刻完成时间为万历四十八年年底。  相似文献   

16.
文章提出了与褚半农先生就《金瓶梅词话》中的吴语问题不同的看法,认为《金瓶梅词话》一书中的方言更接近河北藁城、正定一代的方言口语。  相似文献   

17.
从甘振波先生的商榷意见可看出,作者对《金瓶梅词话》中的语言材料不熟悉,如对多次出现的临期毫无所知,错误地认为明代已有铰链等,故文章缺乏基本说服力。  相似文献   

18.
文章在大量语料的基础上,探讨了<金瓶梅词话>中歇后语的类型及其在语句形式、实际使用、语义理解等方面的特点,还具体分析了它们的不足.  相似文献   

19.
重叠是汉语中的一种普遍语法现象。《金瓶梅词话》作为明代晚期一部白话小说,内中大量运用动词的重叠形式。文章分析比较了《金瓶梅词话》中的双音动词重叠形式ABB式、AAB式、ABAB式、AABB式在语法、语义和语用方面的特点,并揭示了这四种形式的异同。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金瓶梅词话》中字序对换的双音词作了穷尽性的列举 ,并参考相关论著 ,对它们的今昔运用概况和某些词义的演变作了梳理 ,同时指出 ,这类词在《金瓶梅词话》时代的口语中 ,正在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