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东部沿海的苏北水乡——兴化,是一座风景秀丽、富饶的县城,它历史上产生过许多文化名人,著名的“扬州八怪”中有两位出身在这里,那就是最能代表“扬州八怪”艺术特色的李鱓与郑板桥。李鱓与郑板桥是同乡,又是书画友。郑板桥在自叙中谈到:“惟同邑李鱓复堂相友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当时兴化县城,板桥“以诗词文字”与李鱓之绘画“比并齐飞”。板桥小于李鱓七岁,成名又晚,对李鱓早怀有崇敬之情。板桥罢官后又与李鱓同走一条路:“卖画扬州,与李同老”。板桥七十岁时李鱓已先去世,板桥很悲痛,发出“惜复堂不在,不复有商量画事之人”的哀叹。  相似文献   

2.
许栓生 《社区》2012,(11):55-55
郑板桥这名字很有意味。正如徐青藤、倪云林一类,让人遐想。郑板桥一生爱竹,他不取一个与竹有关的字或号.却独独钟情于“板桥”。在他的意识深处,“板桥”即是乡野或田园,板桥的田园情结与田园理想.包含了许多人生的意蕴和诗与哲学的意蕴。板桥做过官,官是小官。小官难做,何况板桥又是陶渊明一类人。见过官家的欺诈,也见过百姓的忧苦。在板桥的意识里就生出一种对现实的逆反与逃避——心中向往的是那种渔樵互答、衰柳斜阳的田园的宁静悠远,那里才是他栖憩灵魂的所在。  相似文献   

3.
我于一九六二年遊焦山时,曾发现别峰庵内“板桥读书处”的壁上,悬有一幅郑板桥手书的墨宝,内容是板桥为焦山和尚碧崖的遗像所作的题赞。这首四言体的诗赞不仅在板桥自刻诗文集中没有见过,亦为中华书局新编《郑板桥集》的“补遗”一辑所未收,当时便全文抄录了下来。现闻这件墨迹早移藏于镇江市博物馆,遊人不易再看到了。  相似文献   

4.
郑板桥主张“笔墨当随时代”“怒不同人”,正因为此而被当时社会的主流视之为不守墨矩,离经叛道,被冠以“怪”名。素不知其“怪”是紧随时代潮流,贴近时代脉搏的。文章在探讨板桥“怪”之因,“怪”之表现和“怪”之余响的同时,兼阐释板桥“怪”之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5.
陈之 《源流》2006,(12)
“扬州八怪”,在清代是名声显赫的人物,郑板桥更是公认的佼佼者,是值得颂扬的怪。到底他怪在哪里?有什么文章?“怪”在要钱不为钱。郑板桥未中科举时,他画的画,写的字,无人问津。中了科举,当了县令后,昔日冷落他的亲友纷至沓来,求书索画。他为此刻了一枚“二十年前的旧板桥”的图章,专门用来回敬那些曾经冷  相似文献   

6.
郑板桥 (1 6 93— 1 76 5) ,名燮 ,字克柔 ,板桥是其号。江苏兴化人 ,清朝著名的书画家、诗人、词人。早期生活在扬州 ,以开馆教书、卖画为生。他自称“康熙秀才 ,雍正举人 ,乾隆进士”。先后在山东范县、潍县任县令十二年。与金龙、汪士慎、高翔、黄慎、李方膺、李鳝、罗聘合称为”扬州八怪”。著有《郑板桥集》。郑板桥在当时被称为“怪人”、“狂人” ,无论是其艺术作品 ,还是为人行径都并不合时俗 ,独具风貌。其书法自成一家———板桥体 ,兼有楷草行篆隶之特色 ,甚至杂有画法。其画专以兰、竹、石为对象 ,而当时上层社会钟爱山水画、花…  相似文献   

7.
话美三题     
幼闻:杨州八怪,板桥尤怪。然而,不知怪在那里。最近,读《郑板桥集》,才有点领略,真要求说出它的全部,难哉。板桥以画竹、兰、石出名,画石专画丑石。“——丑字则石之千态万状,皆从此出”。“燮(板桥)画此石,丑石也;丑而雄,丑而秀”。板桥画兰,曾画《破盆兰花》、《半盆兰蕊》,说什么“而今究竟无知己,打破乌盆更入山”,“盆是半藏,花是半含;不求发  相似文献   

8.
一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扬州府兴化县人。他以诗书画“三绝”名世,是“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生活于清朝前期。那时社会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即所谓“康雍乾盛世”。但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仍很尖锐,“盛世”之下潜伏着深刻的社会危机。中国封建社会已走到它的尽头,这“盛世”又可以说是一个回光反照时期。郑板桥的家乡兴化 (又名昭阳、阳山、楚阳),地处苏北里下河腹部,北距扬州府  相似文献   

9.
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终其毕生以艺术实践反对泥古,主张革新,并以第一个明确提出“用以慰天下之劳人”的艺术创作目的而闻名于画史,其艺术风格与思想影响至今。但是,郑板桥并没有专文论述过自己独到的文艺思想,他的艺术见解大多在题画、家书之中简洁地阐述,意义深远。因此,文章就以板桥题画、家书作为出发点,从思想、社会、文学、哲学的角度再次深入诠释郑板桥“画以慰天下劳人”这一伟大艺术观产生的原因,并对其历史价值及影响作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
郑板桥印文考释(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在文学艺术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 ,其诗书画被誉为“三绝” ,但很少有人论述他的印章。板桥善治印。其印文的内容 ,“皆切姓切地切官切事” ;凝炼而集中地、精辟而形象地表现了板桥的身世、爱好、性格、态度和心愿 ;言简意赅 ,意味深长。笔者辑录此类印文凡 10 3种 ,实属罕见。现择其有代表性的 86种 ,分类加以考释 ,以供研究和鉴赏  相似文献   

11.
“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在文学艺术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 ,其诗书画被誉为“三绝” ,但很少有人论述他的印章。板桥善治印。其印文内容 ,“皆切姓切地切官切事” ;凝炼而集中地 ,精辟而形象地表现了板桥的身世、爱好、性格、态度和心愿 ;言简意赅 ,意味深长。笔者辑录此类印文凡 10 3种 ,实属罕见。现择其有代表性的 86种 ,分类加以考释 ,以供研究和鉴赏  相似文献   

12.
陆震,字仲远,又字仲子,号榕村、北郭生、蓼村、种园,兴化人,是郑板桥的老师。《板桥集》中多次提到这位老师。如:《板桥诗钞·七歌》第七首:“种园先生是吾师,竹楼、桐峰文字奇。十载乡园共游憩,状心磊落无不为。”《板桥词钞·自序》:“陆种园先生讳震,邑中前辈,燮幼从之学词,故刊刻二首,以见一斑。”  相似文献   

13.
郑燮与金农、袁枚交谊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园诗话》卷九:“兴化郑板桥,作宰山东,与余从未识面,有误传余死者,板桥大哭,以足踏地,余闻而感焉!后二十年,与余相见卢雅雨席间,板桥言,‘天下虽大,人才屈指不过数人’。余故赠诗云:‘闻死误抛千点泪,论才不觉九州宽。’……”《小仓山房诗集》卷十四《投郑板桥明府》:“郑虔三绝闻名久,相见邗江  相似文献   

14.
上海古籍出版社增补重版《郑板桥集》,印有荣宝斋藏《板桥先生行吟图》一幅。画面板桥形象和我国传统的人物肖像画法不同,重视解剖关系和明暗效果,生动地表现了诗人、画家傲岸不群的精神面貌。同《清代学者像传》中的郑氏画像相比,风格似觉稍胜。图画上端有署名周榘的题跋两则。右上端的题跋是: 推倒时流入座惊,尝同秋雨竹林行。“如箕眼大”何劳醒?“七品官耳”颇  相似文献   

15.
郑板桥,名燮,字克柔,号板桥,清代大书画家,以诗、书、画三绝著称于世,“扬州八怪”的首要代表。当代绘画大师徐悲鸿先生评之曰:“板桥先生为中国近三百年来最卓绝的人物之一,其思想奇,文奇,书画尤奇。观其诗文及书画,不但想见高致,而其寓仁慈于奇妙,尤为古今天才之难得者。”当为至论。其之所奇,在他存世的若干兰竹墨迹及诗文碑刻中屡有体现。其中《板桥润格》所体现的内涵十分独到,为板桥其他书画作品所不  相似文献   

16.
《老友》2003,(1)
"扬州八怪"之首的郑板桥,是清代书画家、文学家。他先后应举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在任期,关心民瘼,因得罪豪绅而罢官。郑板桥罢官后回到扬州,卖画谋生时,自书了"板桥润格"张贴在门口,避免买画人讨价还价时作过多无益之谈。"板桥润格"  相似文献   

17.
郑板桥是我国清代一位著名的书画家和诗人。他一生坎坷,做过十几年的七品官,后因刚正不阿为民请命而被罢官,回到家乡扬州以卖画为生。郑板桥长期生活在贫困之中,但他却能寿达“古稀之年”(73岁),这是与他的思想品格和他的生活爱好分不开的。 1.思想开阔,生活乐观。郑板桥一生历尽沧桑,备尝艰辛和不幸,但他思想开阔,胸怀豁达,生活乐观。他因荒年为灾民请命而被罢官,却并未  相似文献   

18.
郑板桥以诗书画“三绝”著称于世。他对世俗社会生活所持的态度,是今人研究他的一个重要方面。一对清朝统治者的态度郑板桥生于康熙三十二年,此时全国业已统一,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相对缓和,农业生产也逐渐由恢复走向发展。与明末清初的社会大动乱相比,康乾之世更易为人们讴歌。板桥对清朝皇帝不乏溢美之词,正是当  相似文献   

19.
郑板桥是清代杰出的画家、书法家和文学家,其艺术独标一格,清新自然,在文艺理论上也颇有建树,提出了许多精辟、独到的见解。文章从五个方面分析了郑板桥的艺术观。  相似文献   

20.
白雪 《老友》2015,(3):55
出香山卧佛寺西行数十步,有一座傍山而建的凌云阁,四角飞翘,古色古香。从前,在这凌云阁旁边,有一块三尺来高的石碑,上面刻着一幅翠竹,竹旁有三个小字"郑燮题"。传说,这翠竹就是清代杰出的书画家,著名的"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的手迹。郑板桥原名郑燮,号板桥,是江苏兴化人,曾在山东潍县一带做过县令。他与卧佛寺里的青崖和尚是好朋友。在北京居住时,郑板桥常去拜访青崖和尚,并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