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9 毫秒
1.
《新天地》2007,(4)
丁老师:您好!最近我心情十分不好,不知道我的婚姻应该何去何从。十年前我前夫患癌症去世,我们没有孩子,我一个人生活了八年。两年前碰上了老温,就是我现在的丈夫,当时觉得他是个知识分子,人还不错,就和他结合了。结婚之后我们过得一点儿都不好,心里一直不太痛快。他比我大十来岁,什么家务活都不会干,  相似文献   

2.
任新贾传记     
任新贾这个人嘛,不必说我对他是厌恶透了,就是全班,也没有几个对他会有一点儿好印象的。他的在他个人看来也许并没有什么大碍的一举一动,难免总有人指指点点,品评一番。黄鼠狼给鸡拜年看到哪个人有利可图,他就会站在谁的那边。有时候甚至还会比较一番和谁交往得利多一些,他就会毫不犹豫地抛弃旧朋友,结识新朋友。时间长了,反复多了,同学们也就慢慢发现了一丁点儿苗  相似文献   

3.
大清对外交往史上,李鸿章是一个特别傲慢的人。李鸿章是中国第一位专门与“洋夷”打交道的人,是大清第一个外交家。近一米八的个头、堂堂的仪表,站到外夷面前一点儿也不逊色。1896年6月27日,李鸿章在德国拜访“铁血宰相”俾斯麦,乍见面时,两个人着实互相客气了一番,可是当俾斯麦说出“我听说有称阁下为‘东方俾斯麦’者”时,李鸿章当即脱口而出:“噫!我只听说过有位‘西方李鸿章’,可是阁下吗?”  相似文献   

4.
张田 《北京纪事》2016,(8):102-105
提起“燕子李三”,相信不少人都听过他的故事。上个世纪80年代,曾播放过一部以他为原型的电视剧《燕子李三传奇》,这部电视剧尽管集数不多,但也风靡了一时,就连当时只有几岁的我也曾看过。故事讲的什么早就忘了,只有一个镜头至今我仍记忆犹新,那就是李三每晚趁着夜色,回到他栖身的前门楼子前的一个画面:只见他双脚用力,身子往上一蹿,“嗨”的一声,便轻飘飘落在城楼上面。这时城楼子屋里的一盏残灯也随风左右摇摆,既恐怖又凄凉。后来只要提到燕子李三,我脑海中就会闪现出这个场景。90年代末,“燕子李三”又一次成为电视剧的主人公,这时我才知道“李三”原来是一位劫富济贫的侠盗,他就像评书里的时迁、杨香武,电影里的罗宾汉,虽然身在绿林,但却是位行侠仗义的好人。  相似文献   

5.
傲气连长     
老磨 《可乐》2009,(10)
青春一经典当,便永不能赎回。我一当兵就到四连,脱军装滚蛋也在四连。你是我的连长,河南人,带了我四年后,转业回老家了。我分到连队时,你是四连副连长。连长是个四川人,中印反击战下来的,人挺好,但没多久就调走了,我一点儿也不记得他  相似文献   

6.
许圣义  许昌浩 《社区》2014,(4):63-63
“土豪金”式婚礼什么样 “土豪金”是2013年兴起的一个网络热词。原本指一款高档苹果手机,现在代指“暴发户”,也是大家对现在富二代的一种调侃。“土豪金”中的“土豪”顾名思义就是有钱有势之人的意思。  相似文献   

7.
乍一听“一刀主人”,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某个挥舞著大刀片的武林高手,其实却是个手执一柄秃头篆刻刀的文弱书生。“一刀主人”是魏晓寰的雅号。他刻字有一绝:不用事先打稿,一刀就受,由此而得名。魏晓寰去日本很多年了,在日本书道界已颇有名气。许多日本人都喜爱他的书法篆刻作品,他那神奇的“一刀功”曾令不少人折服。在一次中国展上,魏晓寰正聚精会神地埋头刻字,几个日本青年走到他面前,为首的一个态度傲慢地说:“你就是‘一刀主人’吗?听说你刻字不打草稿,一刀就能刻好,今天给我们也刻个章,让我们瞧瞧是真是假。”魏晓寰不卑…  相似文献   

8.
关于暖男     
小鹏 《人生与伴侣》2014,(12):28-28
暖男这个词,好像一夜之间便流行了起来。百度如此解释暖男:很贴心很温柔,笑容很阳光,跟他相处就觉得很温暖很有爱。《爸爸去哪儿》第一期,张亮的儿子天天就是一个小暖男。正在向土豪努力奋斗的"蟀锅们"很受打击:前一阵儿不还流行土豪吗?我还没成土豪呢,怎么又变暖男啦?说女人善变还真是。男人很专一地只喜欢20岁的女人,而女人呢?一会儿经济适用男,一会儿土豪,一会儿都教授,现在又整出一个暖男。  相似文献   

9.
赵步杰同志把他的《古汉语“言语”入门(修订稿)》从延安大学寄给我;前几年我初见他的这部讲义原稿,就觉得“言语入门”之说有点儿突出;他说当时同人多不赞成这个名称,而他坚持,我就觉得这个突出是有创造性的,是从教学实践的经验中得到的一种启发。我就想把自己的看法给它阐发一点儿理论,以备群众的研讨。不过,现在  相似文献   

10.
唐僧不只是一个老实巴交、只知打坐念经的和尚,还是一个非常有头脑的管理者。他的三个手下可不是一般人:孙悟空是齐天大圣;猪八戒虽相貌丑陋,却也曾是天蓬元帅;稍差一点儿的沙僧,也曾是天宫的卷帘大将。连一只蚂蚁都不敢踩死的唐僧能成为这三位  相似文献   

11.
张田 《北京纪事》2016,(9):104-107
提起“燕子李三”,相信不少人都听过他的故事。上个世纪80年代,曾播放过一部以他为原型的电视剧《燕子李三传奇》,这部电视剧尽管集数不多,但也风靡了一时,就连当时只有几岁的我也曾看过,故事讲的什么早就忘了,只有一个镜头至今我仍记忆犹新,那就是李三每晚趁着夜色,回到他栖身的前门楼子前的一个画面:只见他双脚用力,身子往上一蹿,“嗨”的一声,便轻轻飘飘落在城楼上面,这时城楼子屋里的一盏残灯也随风左右摇摆,既恐怖又凄凉。后来只要提到燕子李三,我脑海中就会闪现出这个场景。上世纪90年代末,“燕子李三”又一次成为电视剧的主人公,这时我才知道“李三”原来是一位劫富济贫的侠盗,他就像评书里的时迁、杨香武,电影里的罗宾汉,虽然身在绿林,却是位行侠仗义的好人。  相似文献   

12.
给你三十秒     
男人和女人吃完晚饭,然后,男人搭了车,直奔机场。他要去一个遥远的城市出差,飞机是不等人的。可是他们的晚饭精致并且丰富,一点儿也没有马虎。全是男人喜欢吃的,全是女人的拿手好菜。女人用了大半个下午的时间,让桌子上摆满海鲜。男人就像一条鲨鱼般喜欢海鲜。可是男人的风格,却一点儿也不像鲨鱼。他举止优雅,是一位优秀的男人。  相似文献   

13.
元尚 《北京纪事》2009,(4):90-93
俗话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可淘换藏品,放下屠刀就立地成傻了。这么着跟你说吧,卖藏品的人都是"逢人便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真。"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见什么人摆什么阵,关键就在于识人。你不砍价,就是冤大头。卖主都有一套开价策略,懂不懂行,有钱没钱,会不会砍价,打你一脚踏进门的时候,人家就把你掂量个差不离了。"您看刚才进来的那位,买好几年东西了,永远是一副不懂装懂的样子,你真给他开一高价,他还真敢不回价就买,好像阔佬似的。可你要真开一个合适的价位给他,他倒是认认真真地给你从脚后跟上来一刀。这种人,你能不宰他?"还真是这么回事儿,我认识一老板,走哪儿都挨宰,东西几乎没有假的,就是那价钱忒离谱,但这人就是改不了挨宰的毛病。淘换藏品不砍价是不是乐子,我不知道,但砍价绝对是淘换藏品过程中最大的乐趣之一。砍价不仅是一种经验、技巧、艺术,更重要的它还是一种心理较量。它不像人们认为的那样,只要拦腰砍一下,或是从脚脖子上来一刀,就成了。如果真是这样,还有什么乐趣可言?这砍价的招数可多了去了,下面就介绍几个基础入门的刀法。  相似文献   

14.
家是什么     
吴光雀 《社区》2004,(14):60-60
知心大姐: 你好! 我是湖南湘潭一名女教师,去年离的婚。我的前夫实在太不像话了,刚结婚那几年他表现还好,日子虽平淡但家庭还算温暖。他这个人没多少文化,自己又不上进,在单位也就不受重视,四十多岁的人了,还没混个一官半职。他心里不痛快,每天下班了不是喝酒就是赌博,每个月几乎就没有钱给我。孩子一天比一天大,读书上学的费用越来越多。弄得我经济上很拮据。他的脾气还越来越坏,动不动就对我吹胡子瞪眼,说我是克夫,所以压得他不能出人头地。为了孩子我处处忍让,但他却变本加厉,在一次争吵中,他动手打了我。结婚前我曾跟他说过,如果他动手打我,我一定会和他离婚。因为我听别人说过,在家庭中,夫妻只要动过手就会停不住,以后就得一直打下去。这种事情我真的不能容忍,所以我坚决要求和他离婚。  相似文献   

15.
有位多年不见的老朋友,前几天见面分外亲热。寒暄过后,他将他在单位遇到的不公正待遇以及生活中的苦恼给我滔滔不绝地讲了近两个小时,我几次想插上一句话都很难,只有倾听的份儿。事后他给我来电话,说那次倾诉之后,他获得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和解脱。一扫过去精神之苦闷,感到格外痛快。经验告诉我们:当遇到不平事的时候,大多数人都有发泄的渴望,想找人倾诉一番。人们将令人烦恼、怨恨、悲伤或愤怒的事情发泄出来,就会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这种发泄和倾诉,是人们谋取心理平衡的一种需要。美国内战时期,林肯总统曾写信给他的一位…  相似文献   

16.
德国诗人歌德在一条狭窄的小路上,迎面碰上一个曾把他骂得狗血喷头的批评家。二人对面站了一会,那个批评家傲慢地说:“我从来没有让人的习惯!”歌德笑了笑,侧着身子站到一边说:“我却让你!”眼看就要爆发的一场争吵,在瞬间平息下去了。可见,“我却让你”是一副清醒剂,能使人保持头脑清醒;它也是“灭火器”,使同志之间因矛盾产生的大火,在瞬间熄灭。  相似文献   

17.
好婕 《人生与伴侣》2009,(12):48-49
老公得了神经病 我喜欢上网,上网让我学会了一个词:极品。我觉得我老公张峰就是极品。他一个三十岁的大男人,每天不上班,沉迷网络和麻将,吃饭要送到他手边,若遇到他“犯病”,他就两眼呆滞,一言不发,或者突然蹦出几句让人毛骨悚然的句子……他到底是怎么了?  相似文献   

18.
《可乐》2006,(8)
1990年看球,我还在上军校,那时唯一的一台电视机锁在五大三粗的队长房间里。我早在比赛前一个月就开始窥视,然后拼命地讨好队长,并且不断地提醒他我是喜欢看球的。但他似乎一点领悟能力都没有,也不主动提出请我登堂入室。到了比赛那天,没有办法,我只好带着几个同学去冒死敲门。没想到受到热烈欢迎,大概他一个人看球也没劲。队长是意大利队的忠实球迷,每次意大利队赢了,他就很大方地拍着我的肩膀说:"明天你们几个不要起床出操了。"那时我想,谁要再说队长是五大三粗,我立刻跟他打架,队长最多也就是四大二粗。但是一旦意大利队输了,他就会"啪"地关掉电视,然后把所有的不满发泄到我们身上,眼睛一瞪:"明天起床跑5000米。"  相似文献   

19.
我年近四十,却很迷茫,觉得自己什么都不懂。有一次在深惠公路上碰到一起车祸,一个人死了。很多人看,我也夹在人堆里,我想我主要是为了“看热闹”,我想别人的想法也跟我差不多。大家都是看,而且与死者的距离都是一米以上。没有人把脑袋凑过去与那男人的脑袋碰在一起的。因为一米以上就足以看清楚,也没有人走上去把男人抱起来,放在自己怀里,让他舒服些,当然更没有人抱着他哭、叫喊、撕心裂肺……反正他的死与其他人无关,因为所有的人都不认识他。就是这种不认识,导致了大家的冷淡或冷漠,由于这种冷淡或冷  相似文献   

20.
朱熹(公元1130——1200年)字元晦,号晦庵,生在福建延平。出身于官僚家庭。祖籍江西婺源,是当地大族。他的父亲朱松就是一个尊孔的家伙。由于他从小就受到尊孔教育的薰染儒家的一套封建道德在他思想上烙印很深。据说他曾发恨起誓地说:“不遵照儒家的教条办事,就不是人”。十八岁考中进士以后,一直在官场混了几十年,受到了统治者的重用,给皇帝当过老师。朱熹死后,他的臭名更是青云直上。一二二七年,南宋理宗追赠他为太师,封信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