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确译中的文化差异及合作原则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而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这种文化形态差异反映到语言层面上表现为语有差异。翻译之所以困难,乃是因为语言反映文化,并受着文化的制约。在不同的文化里,相同的词语可以有不同的文化涵义。例如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龙的概念。但长在英语文化中是没有地位的爬行动物,是可怕的恶的象征。在汉语中则恰恰相反。在我国古代.龙是天,具体而言就是皇帝的象征,后来又引用为高贵、珍异的象征,语言中也就相应出现了“龙须”、“龙袍”和“望子成龙”等等褒义表达法。所以在英语互译“龙”这个…  相似文献   

2.
走向人生暮年的我,御寒能力逐渐下降,这个生理特征首先表现在头部。冬至过后,天越来越冷。一受到寒冷的侵袭,就会头疼头昏,于是只得戴上帽子来保护头部。我自己先后买了几顶帽子,但常常不是褪色,就是变形,很不经戴。外甥女见状,特意从网上为我购买了一顶灰褐色呢料贝雷帽。这顶帽子戴在头上,既显得时尚,又保暖,而且这一戴,就是三四年,不褪色,也不变形。它是我最喜欢的帽子,也是我冬日里温暖的伙伴。天寒地冻,整个房子的空气都是冷的。坐在电脑前上网或写作,一两个小时下来,握鼠标的手像冰块一样凉。女儿握着我的手说:"妈,您这样受冻受凉,很容易感冒,我为你买个暖手的东西吧。"没几天,她就把一个带着插口的大垫板摊放在电脑桌上。  相似文献   

3.
陈蓉 《社区》2010,(23):47-47
中国古代称皇帝为天子,既然是天子,必然会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但天子的身份也使他们不能无拘无束地享受平民的生活。明代就有这样一位天子,如果他不做皇帝,肯定会是一个很好的木匠,那就是明熹宗朱由校。  相似文献   

4.
皇帝与皇帝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两千多年之久。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一部中国古代史几乎处处都投射下皇帝与皇帝制度的浓重影子。因而中国古代历史上象征着国家政权的皇帝和皇帝制度便自然成为史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专制制度的开创者,秦始皇这...  相似文献   

5.
初美 《北京纪事》2011,(7):40-45
故宫“会所门”事件回顾 有着600年历史的金碧辉煌的紫禁城先后住过明清两朝24个封建皇帝。从古至今,它都是至高无上的权力与地位的象征。虽然如今老百姓可以进人故宫参观,但事实上这种参观和隔靴搔痒没什么两样,真正能踏进宫门甚至在故宫吃一顿御膳那才叫殊荣。建福宫就是这样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6.
《阅读与作文》2010,(2):35-36
复活节岛石像头顶上的巨型帽子一直是令考古学家不解的谜团。现在,一支英国考古学家小组最终揭开了这个谜团。他们认为,雕刻巨石帽的石料来自一个此前未被研究过的采石场,让石像戴上帽子则是权力的一种象征。  相似文献   

7.
帽子趣谈     
我国成语中“冠冕堂皇”的“冠”、“冕”,指的就是帽子。 古代男子20岁时开始戴冠,戴冠时要举行“冠礼”表示成年的开始。“冕”是帝王专用,皇子继承皇位,才能“加冕”。  相似文献   

8.
学生常把“冠”与“寇”相混,这是为什么?究其原因,是因为不懂得组成这两个汉字的五个部件的意义。如果知道“ ”(mi)是帽子的形状,“元”是人头,“寸”是寸口,也当手(又)用,也知道“ ”(mián)象屋子,“攴”(pū)是持械攻打的形状,那么,就不会把“冠”(手拿帽子往头上戴)与持械侵犯到屋里的“寇”相混了。其实,这五个部件就是五个部首。可见,学习部首意义巨大。 部首教学应该遵循汉字形、音、义相结合的规律进行。第一,读准字音。第二,认清字形,了解字义;第主,规范书写;第四,进行部首变形规律的指导…  相似文献   

9.
不追名,不逐利,不恃才傲物,是学者季羡林守了一辈子的本分。他最怕的就是别人给他戴"高帽"。他将这些年外界加在他头上的"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和"国宝"这三项桂冠一一摘去。  相似文献   

10.
远在古石器时代,我国民间就有用绳子束发的习惯。到了黄帝时代,纺织业有了发展,人们开始用纱、罗、布帛束发。至春秋战国,出现了“缁布巾”。后来汉武帝也用巾束发,群臣纷纷效仿,逐渐普及。至南北朝时,周武帝为了武士用巾方便,把巾制成四个角的东西,称“幞头”,这就是最早的冠,即帽子。到了唐朝,幞头发展为软脚幞头、长脚幞头、硬脚旒头等多种形式,不仅比春秋战国时的薄纱高冠使用方便,而且比扎头发的巾更实用。于是幞头取代了巾,逐步发展成为现在千姿百态的帽子。中国古代的帽子  相似文献   

11.
第一的雅称     
桂冠古希腊常用月桂树叶编织成的帽子授予杰出的诗人或竞技比赛的优胜者,象征光荣。后借“桂冠”代替“第一”。鳌头鳌是传说中海里的大龟,“鳌头”是最首要的部分;“独占鳌头”意为占据“第一”。问鼎鼎是古代国家的象征。敢于“问鼎”者,即说明力量强大,有能力掌管大事,指“第一”者。榜首古代科举考试后,列名张榜,“榜首”即列于全榜之上的第一名。夺魁魁指为首者、领头者。“夺魁”就是“夺取第一”。夺标“标”指给优胜者发的奖品。“夺标”就是夺取第一的意思。执牛耳古代诸侯订立盟约时,主盟者要亲手宰割牛耳取血,让每人尝一点血。后…  相似文献   

12.
论汉代皇帝宗庙设置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皇帝宗庙作为象征皇帝世袭统治的礼仪建筑 ,它的设置地点和建筑模式与礼仪传统及社会背景都有极为密切的关系。从中国古代宗庙制度的发展历史上看 ,西汉时期正处于都宫庙制瓦解和同堂异室庙制形成的关键时期 ,两汉与东汉在宗庙设置上各自呈现了皇帝生前自立庙、宗庙异处、郡国立庙和两京设庙、同堂异室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古代情诗的政治寄托问题,一向就搞得比较混乱。其中,有些作品是确有政治寄托的;有些是介于疑似之间,不能确指的,有些作品本来没有政治寄托,是被后来人牵强附会地强加于作者的。“四人帮”变本加厉地给一切情诗戴上政治寄托的帽子,流毒很广,歪曲了许多古代作品,必须给以批判,从而实事求是地恢复古代情诗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4.
太庙在中国古代是王朝家天下的象征,蕴藏着皇帝的龙脉和龙气,摧毁太庙就是亡国的表现。历朝历代,只要城头变换大王旗,新上台的统治者一定要下令将太庙烧毁。不仅意味着旧王朝被彻底推翻,而且精神支柱也被摧毁。  相似文献   

15.
貂蝉是中国古代王朝的一种冠服,是国家服制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初为胡冠,以金铛和貂尾为饰,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之时将它引入赵国,为赵国将士之冠服,是胡汉文化融合的产物。秦统一六国时,将赵国的这种冠服纳入新王朝,且将它改制成以蝉纹和貂尾作为装饰的帽子,成为皇帝近侍的专服,貂蝉冠遂以得名。至于汉代,貂蝉冠又被文人赋予了雅致幽远的文化深意,被认为寄予了古代帝王对于臣工精神境界和政治才能的诫勉和期待。此后,貂蝉冠一直成为中国封建社会贵族身份等级的象征。大清时期,貂蝉从官方服饰中消失。  相似文献   

16.
<正>在两千多年的封建时代,皇帝拥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和荣誉,每一个人见到皇帝都要跪拜,皇帝除了跪拜自己的父母之外,实在想不出还要向谁跪拜,可是历史上就有这样一位皇帝,给自己的贵妃下跪,这是哪位皇帝呢?为什么会跪拜自己的嫔妃呢?这位给嫔妃下跪的皇帝就是南北朝时期陈朝的最后一位皇帝一陈后主。陈叔宝是陈宣帝陈顼与皇后柳敬言的长子,后被立为皇太子,其弟弟陈叔陵一  相似文献   

17.
说来惭愧,自己戴上"妻管严"的帽子,也快有40年的历史了。这辈子虽没有跟善良、贤惠的妻子吵过嘴、打过架,但就是她没完没了的唠叨,使人整日诚惶诚恐,如履薄冰。  相似文献   

18.
风凰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是祥瑞的象征。在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故乡安徽省凤阳县,至今还流传一种独特的民间绘画艺术——凤画。  相似文献   

19.
帽子马达加斯加人相信,戴着帽子吃饭,早晚会变成秃头;如果新郎在举行婚礼的当天弄丢了帽子,则表明他是一个容易变心的人;男人戴了女人的帽子,会使那顶帽子的主人容易脱发。在美国,如果一个女人把你的帽子戴在她的头上,表明她钟情于你了。  相似文献   

20.
孙立平 《可乐》2008,(12):67-67
总统笑对疯子的恶作剧美国的历史和现实中有许多稀奇古怪的事情,但有一样东西是没有的,那就是皇帝。美国没实行过帝制,也就不可能有皇帝。然而,1880年1月9日的旧金山主流报纸之一《旧金山纪事报》却在头版头条刊登了这样一条消息:"君王驾崩,美国皇帝和墨西哥保护者诺顿一世逝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