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泛市场化"的由来出发,分析中国实行"泛市场化"改革的表现以及所带来的诸多不利后果,最终得出中国改革领域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大多都源于对市场效率的过多推崇。因此,应深刻反思这些社会不公平现象,在今后的政策改革和实施中,要转变政府的角色,真正使政府从经济建设型向公共服务型转变。  相似文献   

2.
中国“渐进改革”路径选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0年来中国"渐进改革"路径选择具有客观必然性。"渐进改革"路径下,权力主导下的改革,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蕴涵着较大的问题和矛盾:"渐进改革"具有不彻底性;"渐进改革"缺乏可持续性;"渐进改革"导致利益分配不公;"渐进改革"缺乏动力机制;"渐进改革"在利益调整上存在内在冲突性。在评价渐进改革路径选择时,需要从多方面进行重新审视,需要从更长远、更深层次去评价中国改革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为了解决当前中国改革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必须深化制度变革,必须对渐进改革路径进行必要修正,"整体推进,重点突破"是当前以及今后一段时间转轨时期中国可供选择的理性路径。  相似文献   

3.
张建君 《中华魂》2008,(4):38-41
在如今这场关于改革的争论中,有人把人们对改革的反思和对新自由主义的批判统统归结为反改革,浑水摸鱼推销他们新自由主义的改革观,操控舆论、混淆视听。为此,我们必须对新自由主义改革观和马克思主义改革观的分歧加以明确的区分,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就——科学发展观为理论指导,使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完善顺利推进。一、改革就是要"去意识形态化"?  相似文献   

4.
突破农村小城镇发展的体制与制度瓶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农村小城镇建设与发展受到体制与制度改革滞后及改革取向偏差的制约,在今后的发展中要取得实质性进展,必须深化改革,突破体制与制度瓶颈:突破"路径依赖"约束,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建立起有利于人口流动和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的人口管理制度;深化产权制度改革,重构小城镇发展的产权制度前提;政府要放弃对利益的追逐,建立起以市场配置为主的土地转让制度;引入市场机制,培育投资主体,建立起真正的多元化投资体制。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教育发展的新纪元.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在建国初期(1949-1952年)对中小学的课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初步确立了新中国中小学课程体系和全国"大一统"的课程传统,对后来的中小学课程改革产生了很大影响,构成了新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第一波.  相似文献   

6.
试论中国改革的政治伦理精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改革不仅决定着中国的经济、政治命运,而且也决定着中国的社会命运.事实证明没有改革就没有中国的持续发展,"不改革就没有出路."改革使中国赢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中国改革一开始就关爱和惠及着中国人民的切身利益.中国改革的整个历程,无论是在进程,还是在结果上,都充分体现着"以人为本"、"正义原则"和"民生民利"等耀眼的政治伦理精神.  相似文献   

7.
论美国对中国国民政府币制改革的态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民党政府1935年实施的币制改革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美国对国民政府币制改革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币制改革的进程和结果.在酝酿阶段,因为白银利益集团的利益和统治集团内部意见分歧等原因,美国采取"不介入"的立场,延缓中国的币制改革;在币改方案宣布后,为操纵世界金融,美国逐渐由"不介入"转为"变相"支持态度,以购买白银等方式,向中国提供用来稳定法币汇价的外汇储蓄,逐渐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但在客观上对中国的金融复兴也起了积极的进步作用.  相似文献   

8.
赵志浩 《东方论坛》2012,(6):118-122
为了深化对中国古代经济史中"市场经济"的研究,对于"传统中国是否属于市场经济社会"的提问要转变为"中国传统市场经济何以可能"的问题。如果认为中国传统社会存在市场经济,需要弄清传统市场经济运作的要素和外部环境何以可能,还需要厘清是在何种意义上谈论的"市场经济",是什么类型的"市场经济"。中国传统社会存在市场经济运作的主客体要素和外部环境,国家对经济的改革或干预非但没有阻碍了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反倒成为传统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条件之一。国家的财政需求推动了中国传统市场经济的"繁荣",因而,传统中国的市场经济是国家主导和参与下的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9.
2004年以来,农民收入经历了"十二连快"的奇迹,主要来自农业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地位提高后带来的连锁效应。在农民收入分配中,不平等现象仍然比较严重,要高度关注低收入群体。"十三五"期间,要保证农民收入继续"连快"和"翻番",必须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给农民更多的利益,加大改革力度,向改革要收入。  相似文献   

10.
赵志浩 《南都学坛》2013,33(1):128-132
盛洪教授认为市场经济推崇自然秩序,主张减少政府对人们经济生产和生活的干预,而传统中国儒道哲学的主张,以及现实政治上的制度设计正好符合这一特点,因而传统中国属于市场经济社会。钟祥财教授列举了历代的一些经济改革家,用实际改革家的改革措施,说明并推导出我国传统社会不具备现代市场经济的特征。为了深化对中国古代经济史中"市场经济"的研究,对于"传统中国是否属于市场经济社会"的提问,要转变为"中国传统市场经济何以可能"的问题,还需要厘清是在何种意义上谈论的"市场经济",是什么类型的"市场经济"。在中国传统社会,存在市场经济运作的主客体要素和外部环境,国家对经济的改革或干预非但没有阻碍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反倒成为传统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条件之一,国家的财政需求推动了中国传统市场经济的"繁荣",因而,传统中国的市场经济是国家主导和参与下的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1.
中国改革至今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但阶段性成功的背后实则隐含着未来经济改革的重大风险,这些风险主要体现为五大泡沫和三大难关,将来化解这些风险,必须坚持"循序渐进、由简入深、尊重国情、内部为主"的正确改革方法论。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同志"稳定压倒一切"的重要思想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内容。(1)中国的改革、发展需要外部的稳定,但更需要的是内部稳定;(2)稳定是全面稳定,但政治稳定居首要位置;(3)在影响、破坏中国稳定的各种危险中,来自国内的危险是主要的;(4)"左"和右都是不安定因素,右则是主要危险;(5)巩固、发展稳定大局要靠党的领导,靠改革和发展,靠各部门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3.
"三个代表"的思想指明了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根本方向,对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指出了实现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的根本途径.高等师范院校是贯彻党要始终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思想的重要方面军,是贯彻党要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思想的重要阵地,是贯彻党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思想的重要渠道.我们必须按"三个代表"的要求,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深化教学改革,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快广西师范学院发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14.
以反思国有企业改革而著称的"反思派",是从"市场派"中游离出来而形成的一个理论派别。"反思派"对国有企业改革提出了超越派别之争,理性反思改革;反对新自由主义误导国有企业改革;国有企业改革要坚持公正性等一系列基本理论与主张。它在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中发挥了极其独特的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缺陷。  相似文献   

15.
印度银行改革的经验教训及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与印度是当今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两个经济体,两国正在迅速崛起,中国已成为"世界工厂",印度则在向"世界办公室"迈进。就中国而言,银行改革问题已经成为经济改革进程中的一个主要"瓶颈",是宏观经济的最大隐患,需要谨慎对待,妥善解决。而印度作为发展中大国和转轨市场经济体与中国有着太多的相似之处,其在银行业改革方面的经验教训非常值得我们借鉴。文章首先对印度银行改革的经验教训进行详细分析,进而得出对于当前我国银行改革所具有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渐进改革与制度演进——解读中国改革的一种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走向市场经济的改革过程是一个规模浩大的实验过程,是"摸着石头过河"的制度演进过程.邓小平提出的"大胆地试"、"摸着石头过河"的不断试错的方法,包含了制度创新中带有规律性的东西.但渐进主义的改革方式之选择,同时也决定了中国改革进程中当前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为此需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协调推进改革,实现改革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改革目标,通过对世界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的经验进行总结,得出治理社会主义的关键就是要处理好改革与稳定的辩证关系。改革可以促进稳定,也可以引发不稳定,治理社会主义要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平衡。要以实现治理制度有效、治理能力有效、人民参与有效作为改革的目标指向,才能实现社会稳定和社会主义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8.
弹指一挥间——中国的改革开放从"摸着石头过河"到今天的"改革攻坚期",已是30年光阴。那些曾经参与改革顶层设计,为改革贡献智慧的著名学者,如今大都已是耄耋老人。算算年纪,他们早已过了退休的年龄;但至今老人们仍然精力过人地活跃在中国改革顶层设计的一线。报载:83岁的经济学家茅于轼在济南谈民间借贷,呼吁"消除金融垄断,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比茅于轼年轻一岁的吴敬琏则  相似文献   

19.
中国改革是一个持续推进的过程,新时代,如何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到本世纪中叶我国实现改革总目标的核心问题。这需要我们反思改革逻辑,挖掘改革动力,总结改革经验。中国改革取得成功是各种动力形成历史合力的结果,在这些动力中,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核心动力,人民群众是主体动力,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相结合是中国改革的科学方法。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党的领导居于主导地位,发挥统领作用;人民群众的动力居于基础地位,具有最终意义;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相结合是二者发挥作用、增强成效的科学方法。总结中国改革可以得出以下经验:制度改革要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制度建设要与意识形态相适应;制度改革要遵循国家与各主体利益关系相协调原则;各种制度改革相协调并在不同时期有重点推进。  相似文献   

20.
中国渐进式市场化改革道路的发展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在长期的改革实践当中,形成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渐进式市场化改革道路.中国渐进式市场化改革道路经历了起步、发展、形成和成熟四个阶段.改革中暴露的一些矛盾和问题,也引起人们对渐进式市场化改革道路的深刻反思.坚定不移地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渐进式市场化改革道路,要针对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与难题,把改革推向崭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