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正气质,宋张载《语录钞》云:"为学大益,在自求变化气质"。现代西方心理学的气质是指人的心理素质、内在修养的外在行为总和,一般是指人的个性特点、风格气度。人的气质是先天与后天的统一,内在与外在的统一,率真与理智的统一。作为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和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以及诗人和书法家,毛泽东的天资特别  相似文献   

2.
真正的风度     
[点评] 风度,不一定是博学多才,不一定是位高权重,更不是财大气粗。 风度,狭义上讲是美好的举止姿态;广义上讲是一个人知识、气质和涵养等内在素质的外在体现。  相似文献   

3.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活动是人的存在方式,人的活动又是有目的的,人的活动目的划分为两种形式——内在目的与外在目的;追求活动内在目的与外在目的有机统一是不仅有助于人自我身心内外的全面发展,而且还有利于提高活动的效率。片面强调外在目的或片面强调内在目的不仅制约人自我身心内外的全面发展;而且也不利于提高活动的效率。  相似文献   

4.
略谈教师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形象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引起学生的感情等心理活动的姿态和内在的精神世界,是外在形象与内在形象的完美统一。仪表端庄,风度高雅是塑造教师良好形象的基础;品行卓越,为人师表是重要保证:学识渊博.思想深邃是核心,甘为人梯,乐于奉献是塑造教师良好形象的灵魂。  相似文献   

5.
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人与自然和谐包括外在的现实和谐与内在的人性和谐两个方面。目前人们讨论得更多的是人与自然的外在和谐,而忽视了内在和谐的建构。人与自然的内在和谐是人与自然外在和谐的根据。人只有在自身内部生成与自然和谐的人性,完成人与自然界的本质统一,才能在改造自然界的实践活动中对象化出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的现实世界。  相似文献   

6.
古埃及人自身的和谐主要体现在“自我塑造”与“培育”的统一以及人内在美德与外在实践的统一。人性善的观念使自我塑造成为可能,大量教谕文献的存在表明了古埃及人对“培育”的重视。人应该具备内在美德,正如玛阿特的基本内涵,并将其体现于实践中以追求完美。  相似文献   

7.
“天人一体”的观念主要来自于道家。道家所理解的“天”有“外在之天”和“内在之天”两个层面的含义。“外在之天”指大自然,它具有客观必然性和不可战胜性,人在它面前只能陷入不可解脱的悲剧;“内在之天”指人的“天性”,这种“天性”源于大自然。因为人是大自然的产物,是大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与大自然具有同一性。“天人一体”就是要求人们充分认识自我的“内在之天”,即认识自我与自然具有同一性,做到从精神上向自然回归,与“天”合一,从而化解同“外在之天”的矛盾,使自我从现实困境中解脱出来。这种观念贯彻在道家的整个思想体系之中,对后世也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一文学创作也是一种劳动;既然如此,它就必须符合人类一般劳动的规律,即内在尺度与外在尺度的统一,主观的合目的与客观的合规律的统一。但是,文学创作又是一种特殊的劳动,它与人类的一般劳动——这里指物质的劳动——有着明显的不同。物质的劳动要求群体性,离开了人与人之间的协作,劳动将无法进行。它又有强烈的目的性,即劳动是为了直接满足人的物质需求。而且这劳动目的是外在于劳动过程的,即目的必须在观念中先期完成,继之组织、检验、控制整个劳动过程。这样,劳动过程便  相似文献   

9.
奥古斯丁在西方解释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这不仅表现在《圣经》解释学上,而且也表现在哲学的解释学方面。他接受了西方古代的斯多葛学派关于“内在逻各斯”与“外在逻各斯”的区分,并将其运用到基督教教义(如“道成肉身”、“三位一体”)的解释中,明确了在上帝那里,这两者只有理论上的差别,而在实际上是统一的,但在人那里,这两者并不总是能统一。这种差别导致了人在对内在逻各斯的追求中的过程因素,并体现为一种辩证法的精神。这些思想对伽达默尔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集中表现在后者对解释学的普遍性的理解方面,而这种普遍性指的是内在的逻各斯,而不是外在的逻各斯。伽达默尔在这方面与奥古斯丁存在着的内在的一致性,是我们深刻地理解哲学解释学的思想之关键。  相似文献   

10.
古风 《社区》2013,(2):10-10
古语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惟书有华、秀于百卉”,如果忙碌浮躁的现代人多读书,无疑会增添一份清雅。 清雅的气质来自于书香熏染,发源于腹内诗书,是一种内在气质自然流露.是内心学养情怀外在彰显,更是良好道德修养的一种体现。书卷气形成于博览群书。得益于孜孜不倦地读书.在饱读诗书后形成的一种气质。“书是精神的巢穴、生命的禅堂”,书是一扇通往大千世界的天窗,足不出户就可了解到世界各地美丽山水、风土人情,开阔视野,积淀底蕴:书是一个时间穿梭机,  相似文献   

11.
萨特提出"存在主义的人道主义"概念,强调人在社会生活中必须贯彻自由与责任的统一.萨特是在对人的自由、行动、责任、价值的理解中来定义存在主义的.一方面,他将人的气质、性格等等可能影响意志而不受意志控制的内在因素都排除在道德评价之外;另一方面又以人的意志绝对自由而拒绝承认任何外在因素对"承担责任"的影响.这使他既在康德哲学和黑格尔哲学之间进退失据,也没有为自由与责任的统一找到一个坚实的基础.萨特的思想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深层次的悖论与困境,其价值仅仅在于对道德实践主体的彰显,但从根底上缺乏对具体道德实践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礼是荀学的核心观念.荀子从礼的外在形式与内在本质两个方面论证了礼的合法性依据.礼的外在形式具有缘饰人性的功能,它既可以满足人性对审美的欲求,又符合政治生活中辨异目的.通过对礼义的学习,以及礼对人恶劣情欲的抑制,在逐渐积善和化恶中,促使人的气质发生变化,从而使理想人格得以养成.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个哲学概念,“人”是个体和类的统一,也即个人和社会的统一。由此,人性或人的本质,作为一个开放性的科学结构,具有双重存在。它事实上有两个基本层次;第一层次是人类的内在本质或人的一般本性,指的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最基本特征。劳动是规定人类内在本质的出发点,人的自然、社会和思维属性直接地蕴涵在劳动过程之中。因此,人类的内在本质是主体为满足自身的需要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第二层次是个人的外在本质或个人的现实本质,指的是常驻于主体自身的人类内在本质通过个人在特定的社会关系总和中活动而表现出来的现实形态。对于马克思来说,他要揭示的是有别于人类共性的个体之间的种种差别性,从而为个人的解放提供历史根据和理论武器。  相似文献   

14.
差异非矛盾     
所谓矛盾,就是差异中存在同一,或同一中存在差异,也就是对立同一,或同一对立。其中,一种情况是外在矛盾,另一种情况是内在矛盾。所谓内在矛盾,就是同一中存在差异,或统一中有对立;所谓外在矛盾,也就是差异中存在同一,或对立中有统一。内在矛盾即同一中存在差异性,这是事物永恒发展的原因。在同一中认识差异,在统一中找出对立因素,这是改造世界的根本途径,有助于事物发展。外在矛盾即差异中存在同一性,这是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据。在差异中找出同一性,在对立中求得统一,这是认识世界的一个根本方法,有助于人的认识的进步。  相似文献   

15.
<正>香港著名演员张曼玉,1964年出生于香港。出演的电影《警察故事2》、《新龙门客栈》、《甜蜜蜜》、《宋氏王朝》、《花样年华》、《清洁》等被人熟知。转眼也是半百之人的张曼玉,仍然美丽动人、魅力无限。身上兼有东方的素静神韵与西方的明艳光彩,从无虚饰与矫情,自然流露出清澈而深沉的内在气质。养生之道:方法简单,重在坚持内在的迷人气质需要不断地修炼,外在的肌肤之美更离不开精心呵护。半百之人的张曼玉作为不少影  相似文献   

16.
实践智慧是由亚里士多德明确倡导的,它具有慎思、明辨和中道的理论品格;但是实践智慧作为人类的主体性活动与人的发展关系,在亚氏之后渐渐成为绝响,中国哲学在这一问题上走在了前列。在实践智慧下,人格之美表现为内在的精神形态和外在的行为过程。实践智慧下内在的精神形态既是对于"中道"或"度"的把握,还表现为"仁、智、勇"的统一;外在的行为过程具体的指向知和行、言和行的统一,知行统一和言行统一就是理想人格的具体化,即具有"浩然之气"的"大丈夫"。"大丈夫"是人的发展的终极理想,也是"实践智慧"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7.
孔子的品德结构,就其总体形式而论,包括内在的个体结构和外在的关系结构。分析孔子品德的内在结构和外在结构以及构成品德结构的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得出四点启示:第一,健全的心理机制是品德完善的重要条件;第三,完美的品德是体现在各种伦理关系中的诸种美德的平衡统一;第三,研究品德问题应采用外部研究与内部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第四,当代中国的品德目标应是“仁德”与“智德”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思想文化传统,必须解决传统价值理想在现代人格塑造中如何定位的问题。单一结构的人格模式,如纯粹经济性质的功利型、实用型人格以及纯粹道德性质或政治性质的人格,都与现代化的目标相悖。内在尺度与外在尺度的统一、真善美的统一是现代人的理想人格境界。塑造既符合现代标准又具有个体差异性的健全人格,需要在唯物史观指导下以传统价值理想作为“理性”的中介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道德就其本性说是以"自律性为基础"的自律性与他律性的统一。这种特性决定了道德作用的特殊方式,是以积极引导为主的内在引导与外在引导约束的辩证统一。道德评价根据内在构成的层次性决定评价对象的价值层次性。  相似文献   

20.
宪法人口制度是在人口活动领域中所应遵循的最高规范体系,它可以分为外在宪法人口制度和内在宪法人口制度:外在宪法人口制度主要表现在宪法文本中,由与人口活动的相应条款构成;内在宪法人口制度则主要是由人们在日常人口活动中自觉遵守的习惯、习俗和伦理道德构成。外在宪法人1:7制度变迁的过程,就是一个与内在宪法人口制度由冲突达致契合的过程。通过对内外宪法人口制度的探析,追究两者冲突与契合之处,以期消弭冲突、达致契合之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