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程度副词是日语副词中重要的一部分。程度副词根据是否限定主体或对象的数量,可分为纯粹的程度副词和表示量的程度副词。副词"多少"就是表示量的程度副词。本文对表示量的程度副词"多少"的用法作一考察,探讨其语法特征。  相似文献   

2.
"天人合一"是一种人与自然万物和融的道德境界追求,"天人合一"的契合点一直被探寻。朱熹以"心之德、爱之理"释"仁",把标示情感之"仁"提升为道德本体,唯"仁"能承载沟通"天、人"的重任;以"仁者天地生物之心",扩展了"仁"的主体指向为人和天地,凸显"仁"是"天、人"的终极价值表现;以"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彰显求"仁"为贯通万物的过程,践"仁"为"天人合一"的实现路径。朱熹的"仁"成为"天人合一"价值意义上的最佳契合点。  相似文献   

3.
李昌森 《中华魂》2017,(9):40-41
今年"6·5"国际环境日的主题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提法,把往日"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的递进关系,一下变成并列关系,旨在引导全社会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的强烈意识。  相似文献   

4.
孔融的"不能持论"说源自曹丕的《典论·论文》,后人对其争议多集中在对孔融以嘲戏为论的看法上,这实际反映了曹丕的"论"体观念,其包括:"论"之文体特征为"宜理","论"之语言风格为"辞义典雅","论"之文体功能为"成一家之言"。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土地征收制度为研究视角,对"公共利益"与保障私权的关系进行探讨,讨论用界定"公共利益"来保障私权的思路,分析关于"公共利益"的逻辑悖论及"公共利益"与滥用征收权的关系,认为立法应对"公共利益"的范围做出明确界定,最后对"公共利益"之辨进行小结。  相似文献   

6.
"语言"和"文字"是语言文字学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两个概念。中国知识界普遍拿"文字"说"语言"。张桃先生的文章《汉语走向世界的时代》误把"汉字文化圈"当成"汉语文化圈",在此基础上论证"汉语日渐成为世界性语言"毫无科学性可言。吕叔湘先生所说的"宏观的语文知识"急需进入中等教育,中国知识界急需在这方面集体补课。  相似文献   

7.
被誉为"程学正宗"的杨时,是南宋之际理学的重要传人。他非常推崇《中庸》一书,特别对其中"诚"这一价值核心进行了清晰而明确的阐发。在兼综二程"诚"说的基础上,杨时积极探寻"诚"的内涵,力求通过"诚之"的工夫即"致曲"将作为本体的天道与作为主体的人道统一起来,同时把"诚"论加以推衍,将《中庸》"诚"说与《大学》"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之道联结起来阐释"合内外之道"。杨时的思想承洛启闽,对后世特别是朱熹和王阳明的思想起到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大乘佛教的般若空宗讲求"空"观万象,认为诸相"无常"、无"自性",即是"空"。当然,这种"空"不是说外物是真的虚无或是要求人们彻底离开现象界,而是启悟众生保持清净本心,无须执著于现象表层和人生诸名利得失,脱离时空的具体环境限制,超越原先固定的意义,从而达到对万物、诸相的真如体悟。深入地分析,这样的"空"观智慧也蕴涵着丰富的美学意义。通过对"空"的细致解读和深入分析,结论认为:"空"体现了主客圆融、感性直观的审美特质;"空"彰显了真幻相即、有无相生的艺术与审美的辩证法;"空"蕴涵着虚境纳物、澄怀味象的审美体验论。  相似文献   

9.
学术界在讨论中国传统思想中"以人为本"、"民本思想"等观念的历史渊源的时候,都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先秦典籍《管子》。经过对《管子》中涉及"本"的论述进行解读、归纳,发现《管子》中对"本"的不同表达,如"某某之本"、"以某为本"、"操本"、"务本"等,在其含义和内容方面是很有区别的。纵观《管子》中涉及"本"的论述,可以看到其中包含的以农为重、不排斥全面的经济调控;以治为核、不忽视王霸的思想引导;以君为要、不错过点滴的制君良机;以人为本、不限于功利的耕战之资的社会思想。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句法和语用角度分析了"V—N"与"用N V"格式,探讨了它们的差异和区别。现代汉语中类似于"踢—脚"、"切—刀"的"V—N"格式可以转化为"用脚踢(—下)"、"用刀切(—下)"的"用N V"的格式。但是这种转换是单项的,两者存在许多相异之处:格式对句法成分、相关句式都有特定要求;语用上存在着工具义隐现与否、语体风格的差异以及有无焦点的区别。  相似文献   

11.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古老的天人观。"天人一体"、"天人之分"、"天人相参"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研究天人关系的过程中,非常重要、非常现实的是人在天地万物中的正确定位,明确人的责任和担当。这种定位更重要。人应当在应对当前的天灾人祸中,有大智慧、大胸怀、大气势,对天地万物负责,对人类自身负责。  相似文献   

12.
严羽诗话批评崇奉汉魏盛唐的古典诗歌理论传统,追求"以汉魏晋盛唐为师"的文化意蕴。"以盛唐为法"凸显了严羽真切的诗话文艺鉴赏思维方式和"师古"的审美理想情怀。严羽一直期待从"学汉魏晋与盛唐诗"的传统诗艺理论中汲取教益。因此,对严羽"师古"审美情怀的作进一步的研究,对当下诗话文化研究无疑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几年来,马英九对汉字的繁简问题发表了一系列的言论:认为"繁体字"应改称"正体字",台湾使用的"正体字"代表中华文化,不保存"正体字"就会跟过去断层;提出"识正书简"原则和两岸"书同文"的目标;建议两岸合编中华大辞典;要求申请"正体字"为世界遗产;承认简化字在全世界日益普及的客观现实。  相似文献   

14.
"东州士"指汉末避乱入蜀依附刘焉、刘璋父子之人士及其后人。复杂的背景决定了他们在蜀汉政权中的特殊地位,也决定了他们与刘备嫡系荆州集团的微妙关系。本文从"东州士"入蜀汉的历史背景出发,阐述"东州士"在蜀汉政权中的作用,分析"东州士"与荆州集团的微妙关系并探讨"东州士"最终走向蜀汉政权核心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杨洋 《社区》2010,(36):56-57
"财商"一词的提出者罗伯特·清崎说过":财商与你挣了多少钱没关系,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指标。换句话说,如果随着年龄的增长,你的钱仍然不断地给你买来更多的自由、幸福、健康和人生选择的话,那么意味着你的财商在增加。"如果你真正理解了这些定义,你就会发现:我们培养孩子财商的目的绝不是想让他们成为拜金主义者.  相似文献   

16.
运用句法学、语义学相关理论探讨作为准成事标记的"V出"与成事成分的搭配及其同现动词的情况,并与典型成事标记"V成"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准成事标记"V出"与成事的搭配能力相当强,可以与制成成事、认选成事、形成成事、自成成事四类成事搭配,但"出"都不是强制性语法标志,而典型成事标记"V成"则可与制成成事、变成成事两类结果性最强、最具原型性的成事搭配。  相似文献   

17.
"性善论"是孟子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础,孟子所谓的人性的善主要指人性的"四心",即四个"善端"。孟子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性善论"作了规定和论证,并指出了后天道德修养对保持人之善性的必要性;"性善论"思想中对人的社会属性、道德自觉性的重视等思想,为后世人们对此问题的认识提供了重要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8.
以官方文献记载和田野调查相互印证,追溯北宋熙宁间向朝廷"纳土献册"的"梅山峒酋苏氏"源流与导致其族属演变的历史诸因,确定"梅山文化"这一特定历史性地域文化的主要创造和传承主体,是至今仍有部分生息在古梅山峒区,并仍在"汉化"的、以"梅山苏氏"为首的23姓土著族群后裔,他们与当代西南苗瑶诸族有共同的祖源;"汉化"进程中的"梅山文化",是当代湖湘文化的祖源之一。  相似文献   

19.
"左翼文学"与"延安文学"都是有着内在质的规定性的文学史概念,不容混淆。两个概念之间存在着一些联系,更有着本质性的区别。文章从澄清概念出发,分析了两者之间的联系,着重辨析了两者之间的区别,以澄清近年来一些研究存在的误区。  相似文献   

20.
墨子"三表法"与"察类明故"思想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墨子是中国最早意识到并总结出科学方法与哲学方法的人,是中国思想史上明确提出建立系统方法论的第一人。而作为墨子系统方法论的2条主要原则——"三表法"与"察类明故法"则体现了墨子在经验和理性两方面为建立系统方法论所做的努力。"三表法"与"察类明故法"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同时又具有一定社会局限性,从经验和理性两方面对其进行全面、细致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