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回顾我国法治建设,可谓历经了漫长过程和多番更迭。对此,笔者着重对我国法治建设的法文化障碍进行简要分析。立足于中外西方政治与法律制度角度,从我国法治建设过程中的传统政治思想、法文化观念角度,分析我国法治建设过程中的障碍,即:传统封建思想残留、礼治精神与当代法律平等性矛盾、传统文化的工具性导向和当代法治理念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国近代以来法律文化发展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近代以来法律发展的历史进程,是在西方资本主义法律文化和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撞击和冲突中展开的。本土法律文化和外来法律文化,作为对立体系的融合、吸收本来就是不容易的事件,更由于中国封建传统法律文化的强大和特殊的历史原因,这一过程就显得更为复杂和缓慢。对于这一过程进行历史的考察和分析,从中获得一些有益的启示,对于我国的法制建设,重建中华民族的法律文化,都将是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是法学问题研究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对比探讨中国与西方在法律与道德关系研究上所持的不同的理论观点,提出应从制度层面上将人类的道德理想与原则外化为法律规范。同时,强调程序的重要性和公开性,从而为实现中国司法实践中真正意义上的程序正义提供良好的法制现代化环境。  相似文献   

4.
道德与法律作为维持人类社会规范的两大基本维度,作为社会关系的调整器,二者虽所属范畴不同,但都规范着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法律具有惩恶扬善的作用,是一种善的产物,法律的道德价值为正义、公平、自由、权利、秩序,这些价值是道德赋予法律的精神实质。本文从法律源于道德这个视角,以中西方的历史及我国当代为背景,对法律的道德合理性进行详细论述,并阐述法律是一种善的事业,具有公共福利性质。为此,法律必须以道德做支撑,一切法律在根本上都不可能与伦理道德无涉。  相似文献   

5.
相对于法治更为成熟的国家来说,在我国,法律的实施效果较差。在法律明文规制的领域内,人们多习惯于依靠对社会“潜规则”的领悟心得来指导交往和处理问题,而法律被搁置一旁。这种现象可以被细分为两个方面。其一是作为被移植的法律制度和作为“地方性知识”的法律制度的冲突而存在。这一部分从近代中国输入西方文明、移植国外法律制度开始成为问题,到现在为止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其二是本文所要论及的,即在没有法律移植的情况下,中国的传统社会本身就存在这种现象。如果把法律看作社会共同体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那么造成任何法律现象的原因都是整体的,对现象的解释便有无限的可能性。其中,中国传统的“公”“私”观念对造成法律条文的不被执行或不可执行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伊斯兰法与中东伊斯兰国家法律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东伊斯兰国家法律的发展过程,是习惯法、伊斯兰法及西方法三种法律文化互相排斥、融合的过程.由于许多现实性较强的习惯法已逐渐纳入伊斯兰法,习惯法的作用已逐渐淡化.近代以来,中东伊斯兰国家法律的现代化主要表现为伊斯兰法与西方法的两重变奏.中东伊斯兰国家法律的现代化中充满了激烈的冲突,伊斯兰法的复兴集中反映了本土法与外来法、宗教法与世俗法、传统法与现代法间的尖锐矛盾.中东伊斯兰国家法律的现代化方向是朝着混合法类型演进.  相似文献   

7.
伊斯兰法与中东伊斯兰国家法律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东伊斯兰国家法律的发展过程,是习惯法、伊斯兰法及西方法三种法律文化互相排斥、融合的过程。由于许多现实性较强的习惯法已逐渐纳入伊斯兰法,习惯法的作用已逐渐淡化。近代以来,中东伊斯兰国家法律的现代化主要表现为伊斯兰法与西方法的两重变奏。中东伊斯兰国家法律的现代化中充满了激烈的冲突,伊斯兰法的复兴集中反映了本土法与外来法、宗教法与世俗法、传统法与现代法间的尖锐矛盾。中东伊斯兰国家法律的现代化方向是朝着混合法类型演进。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法治缺失的社会。这种法治缺失在法律文化方面主要表现为,宗法等级原则排斥了普遍平等的法治原则;权力至上传统排斥了法律至上的法治原则;程序虚无观念排斥了程序正义法治观念;工具意识的法律取向排斥了保障权利的法治原则。在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建设中,应不断消除传统法律文化的负面影响,使法治原则和精神得以真正彰显。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外国古代教育史为切入点,以外国古代优秀文化为逻辑起点进行研究,主要介绍了西方文化的四大源头:古希腊的民主和理想;古罗马的法律和秩序;基督教的平等与博爱;日耳曼民族的进取和勇敢。通过对古代西方文化的研究,对比我国的传统文化,借鉴其优秀文化的优势来弥补我国文化中的不足之处,俗话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相似文献   

10.
钢琴琴艺术最早来自西方,在引入我国之后开始了中西方音乐与文化交融的步伐,最终促进了中国钢琴艺术的生成,当然也在这一过程当中积累了民族特色以及多元化的民族文化内涵.中国钢琴艺术吸纳了民族音乐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极大程度上丰富了文化内涵,也因此带动了中国钢琴艺术的繁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寇博谭 《现代妇女》2014,(11):214-215
立基于古典自由主义的哈耶克理论的知识观基础是实践性的"默会的知识观",在此基础之上哈耶克批判了建构论的唯理主义。西方法律传统的危机是因为唯理主义在法律领域占据支配地位而构成了理性的狂妄。但是在英国孕育良好的自生自发秩序在我国又面临着移植的困境,即如果放任秩序自我生长可能会导致丛林秩序以及越轨现象的频发,在此基础上我们呼吁建构主义与经验主义的平衡。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国际私法的功能为视角,通过对和谐世界理念与国际私法诸范畴之间的对比,阐明国际私法在法律关系主体、责任范式、效率、权利义务范式、程序正义等方面具有天然的和谐气质和范畴,认为国际私法的和谐理念代表了一种全新的法律文化与法律方向.通过将国际私法的和谐理念与主流的哲学和国际思潮相比,得出国际私法将在和谐世界的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法律本位对法律文化的构建至关重要,中国的集团本位法与西方的个人本位法截然相反,却均是历史的选择。二者的比较和辨析可为我国寻找正确的法律出发点,酝酿国家和个人并重的法律本位选择,提供经验和思路。  相似文献   

14.
罗尔斯的《正义论》是基于西方文化的背景提出来的,其理论不但充分反映了西方现实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主义义蕴,而且它以独特的视角关注了最不利者,提出了“满足最少受惠者的最大利益”的差别原则,这对于我国公正对待弱势群体并完善社会最低保障制度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道德经》英译本在西方世界备受关注,在众多的英译版本中,西方译者占据主导和领先地位。少数深谙中西两种文化和中英两种语言的华人学者的译作深受西方受众喜爱,而众多华人译本未能获得西方受众的接纳。文章从西方读者的接受心理、译者的身份、译本出版、译者的中英语言、中西文化素养等方面分析了不同的《道德经》译本在西方传播过程中呈现出的截然不同的接受局面,为我国文化典籍对外译介与传播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我国与西方国家在文化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而文化与语言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语言作为文化的重要部分成为文化传递的载体,而文化又作为语言的大环境,对语言产生重要影响,当文化环境出现变化的时候,语言的意义同时也发生了变化。所以文化环境上的差异对语言翻译的过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分析中西方存在的文化差异是如何对翻译产生影响的。  相似文献   

17.
亚里士多德的“公道”蕴含了正义与仁爱,实现了道德上的情与法律上的理的统一。而公道行为的判断根据意愿,公道的品质和公道之人的判断则基于意愿、行为。这种公道避免只遵循法律程序的弊端。在裁判中可纠正程序的错误。所以,亚里士多德的公道观是程序正义与实质正义调和的雏形,它同时又体现了中庸.同当代“公道处于利己主义与利他主义的中间”相似.但这在实际中无法达到,因为只有行公道者倾向于他向,才能实现这种公道。  相似文献   

18.
杨金玲 《现代交际》2014,(9):212-212
大学英语的阅读教学工作一直是大学生英语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大部分学生付出了较多努力,却没有收到与之对应的回报。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我们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一直沿用我国本土文化的思维方式,站在我们的角度去揣摩外国人的想法,这显然是事倍功半的。其实语言是作为文化传播的渠道和载体存在的,我们要想学好一门语言,首先要了解他们的文化和传承,也就是将西方文化渗透到我们的英语学习过程中。当大学英语阅读教学融入西方文化的时候,以西方文化的渗透改变我们在英语阅读中的思维方式,对于英语的教和学都能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商务英语是实现对外交流十分重要的渠道,商务英语不仅是语言表达的方式方法,还是实现跨文化语言文化交流的根本途径。我国实现对外交流的过程,同样是双方文化传播和交流过程。由于中西方文化具有很大的差异,直接对商务英语翻译活动产生了影响。因此,在商务英语翻译时,必须要对东西方文化差异进行了解,对翻译技巧进行掌握,不管是在用词方面还是在用语方面,均要与东西方文化差异相符,并且善于对东西方文化契合点进行掌握,实现准确翻译。本文就分析中西文化差异对商务英语翻译的影响,并且提出翻译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本文简要的介绍了西方音乐文化在西方文明中的诞生过程,并以此为基础,继续阐述了这样的一种音乐文化现象在我国本土的流传,以及在现阶段下的发展和传播的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