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九八四年的十一月,我在为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土家族民歌》写的序言中,曾经发出过这样的呼喊:我们“等待着专家学者们写出更多更好的对土家族研究的文章,等待着出版社出版更多更好的关于土家族的著作。”我当时之所以发出那样的呼喊,是因为作为五百万土家人的一员,我深切地感到,我们的民族在经历了数百年的风风雨雨之后,始而被人忽略,继而被人误解,这是叫人十分痛心的。尽管党中央和国务院对我们民族极为重视和关  相似文献   

2.
民族文学史是民族文学发展的历史。“民族文学史”的撰写,必须建立在长期的、大量的、坚实的民族文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而整个民族文学的研究,建国后很长一段时间还只是极少数人进行的孤立的、零星的工作;直到五十年代末,才出现以“任务带研究”的较多人参加的、有组织有领导的“少数民族文学史”的编写工作。又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刚着手进行的编写工作突然中断了近二十年,因此真正作为一门学科出现的“民族文学研  相似文献   

3.
《土家族文学史》的出版,是土家族文化建设的重要成果,填补了中华民族文学史总体性建构中的一大空档,很值得庆幸。初览之下,感到它有内容,有特色,益于世者甚多。在思辨方式和筹画框架等基础方面,它恪守我们通常运用的原则,但较之近年问世的不少民族文学史来,思路更明晰,视点亦颇集中,有后来者居上之势,尽管它有自己的弱点。  相似文献   

4.
《土家族文学史》即将问世了。这是继《土家族简史》出版后土家族历史研究的又一件有深远意义的事。这里,我谨代表鄂西自治州各民族人民表示热烈的祝贺。 编写各民族的文学史,是由中宣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教委、国家民委四家联合下达的科研任务。《土家族文学史》的编写工作,由湘、鄂、川、黔四省民委领导,由四省的专家学者联合组成顾问及编写小组,从八五年十月开始,迄今三年,终于完成。这一事实,  相似文献   

5.
《土家族哲学通史》是中国少数民族哲学研究的重要成果,具有严肃的理论与现实意义,这就是从选题到研究在中国少数民族哲学研究中,甚至在中国哲学史研究中,都具有填补空白的意义,并且显示一种哲学发展的人类学意义。该书以中国哲学发展的历史进程为宏观背景,从土家族精神传统的生成切入,并从历史观、文化观、政治哲学等层面系统、深入地揭示土家族哲学从远古到20世纪的历史发展,具有明显的前沿性特点。该书特别重视研究民族哲学的方法论问题,因而在中国哲学史研究中提出了一些具有独创性的见解。  相似文献   

6.
地域性文学史的撰写和研究大略兴起于上个世纪的中叶.研究山东文学的通史有乔力、少群主编的《山东文学通史》,分体文学史有李伯齐等主编的《山东分体文学史》,史论有李伯齐著《山东文学史论》,都于本世纪初先后出版.通史著作全面地考察了历代山东文学的发展状况,而分体文学史则在于呈现山东不同文体发展演变的全过程,史论体例致力于对山东文学的总体评价.周潇女士的《明代山东文学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6月版)一书,则是首部山东地域文学史的断代之作,其面世无疑具有标志性意义和重要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7.
《两宋文学史》刍评马村宋代文学是在中国文学上上足可媲美秦汉盛唐的极其辉煌的文学,而对宋代文学史的研究却很薄弱。由程千帆、吴新雷两教授所著的《两宋文学史》(上海古籍版)正好弥补了这一缺陷。此书材料宏富,立论精审、新见迭出,充分体现出著者宽阔的视野、深厚...  相似文献   

8.
南京大学程千帆等著部颁高校文科教材《两家文学史》(上海古籍版)为国内第一部系统的断代文学史。著者继承治史的光辉传统,展示出我巍巍中华民族优秀的精神内髓。此书在体例和逻辑关系上,注重文学史衍变的前因后果,并弘扬传统文论的特长,增强了对作家内在领域的研究。全书史料丰赌,论证翔实,旁征博引,言必有据,挖掘出许多弥足珍贵的罕见史料,解决了一些长期悬而未决的问题。有来一代是有着深厚历史感、民族气节与忧患意识的时代。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人性。著者紧扣这一点,在文本分析的基础上,既清理出来代诗文词的脉络与流变…  相似文献   

9.
评《海外华文文学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是第一部正式以《海外华文文学史》命名的学术著作。以前虽然也有同类书出版,但大多以“概观”、“初编”、“现状”命名。这次作者去掉了1993年出版的《海外华文文学史初编》末尾二字。从“初编”到“正编”,记录了这门学科在艰难中跋涉前进的足迹。汕头大学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中心是一个很有特色的研究群体。他们与别的研究机构的不同之处,在于以全方位研究海外华文文学独树一帜。由陈贤茂主编,吴奕锜、陈剑晖任副主编的《海外华文文学史》,是一部集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之大成的开创性著作。它以世界各地华文作家的创作成果…  相似文献   

10.
湘鄂川黔一批热爱土家族文学的专家们,经过数年的艰苦努力,修纂的《土家族文学史》即将与读者见面了。这是湘鄂川黔四省土家族人民文化生活的一件喜事,作为鄂西土家族苗汉等各族人民自己的大学——鄂西大学,更是倍感亲切与兴奋。在此,我代表鄂西大学二千名师生员工,向《土家族文学史》的问世,表示热烈的祝贺!  相似文献   

11.
我院中文系副教授祝注先同志根据彭勃元编的《溪州古诗选录》、向洲河编辑的《桑植诗选》、祝光强等编辑的《容美土司史料汇编》、自新明等编纂的《川东南民族资料汇编·土家族文人作品第一集》以及他本人从有关县志或作品中选取的5000余首土家族历代文人的诗作,经过筛选、加以注释的《历代土家族文人诗选》已于1991年11月由岳麓书社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12.
我校中文系副教授王嘉良和杭州师院中文系副教授李标晶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新编》,于今年2月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发行。这部教材分为“绪论”和“第一个十年(1917—1927)”、“第二个十年(1927—1937)”及“第三个十年(1937—1949)”上中下三编,每编各以一章阐述文学运  相似文献   

13.
胡适的《白话文学史》是在中西文化碰撞下,体认着科学的文学观念的学术著作,对我国文学史学科的初创,具有相对的示范意义。《白话文学史》的突出贡献,是以文体形式为线索,以历史发展的眼光审视中国文学,梳理了中国文学发展的基本走势,影响了此后一系列文学史著作的编著;《白话文学史》的五大缺点,是学术研究与现实目的的冲突。这些,都应做出历史的公允评价。  相似文献   

14.
《先秦两汉文学史稿》(以下简称《史稿》)是刘持生教授生前为西北大学中文系学生授课的讲义。这部讲义给各届学生留下难忘的印象,得到普遍的崇重与珍爱,应当说是“良有以也”。1991年初,西北大学出版社在刘先生作古8年之后将其正式出版,决不仅仅是为了纪念这位德高望重、为高校教育劳瘁一生的渊博学者,而是因为他们坚信,《史稿》是一块蕴含丰富的“和氏壁”,它对我国先秦两汉文学的研究具有弥足珍贵的借鉴价值。换言之,出版此书的着眼点,在于保存文学遗产,特别是保存对研究文学遗产独具真知灼见的遗产。《史稿》以先秦文学为主体而兼及两汉,又附录魏晋,形成一个似不周备、似不匀称的格局。这无疑是历史造成的一宗永久憾事。因为博大精深的刘师,“不轻著述”,生前无意将《史稿》付梓,而晋宋以  相似文献   

15.
顾彬最初进入我们视野是2006年抛出的中国垃圾论以及随后的五粮液和二锅头之说,在这些说法的背后除了看到炒作的噱头之外,我们很难见到别的。但当一部《二十世纪文学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出来之后,我们相信这个老外对于中国的现代文学的评判绝对不只是说说而已,他态度的诚恳、言论的负责、见解的独到让人折服。由序言当中的一句四十年来,我将自己所有的爱都倾注到文学研  相似文献   

16.
《楚文学史》在文化理论视角之下, 取得了楚文学研究领域里的突出实绩与突破。该书在结构布局方面也独具特色。但在一些局部问题上也存在有失于一般化的地方。  相似文献   

17.
据苏联《远东问题》杂志1987年第5期报道,蒙古乌兰巴托国家出版局于1985年推出C·鲁布桑巴登、策德布等人合编的《蒙古现代文学史(1921—1940年)》第一卷,参加该书编审的有蒙古科学院院士·达木丁苏伦,副博士·桑丕勒敦德布和·阿里亚苏荣,该书用蒙文出版,共447页。  相似文献   

18.
土家族是我国多民族大家庭的一员,自1956年被确定为单一民族,土家族日益引起学术界重视,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土家族研究成果愈多。中南民族大学段超教授作为土家族学者从事本民族历史与文化研究20余年,取得一系列成果,由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土家族文化史》是他近年悉心研究的力作。通观该著,有下列特点。1.视野宏阔。以前的土家族研究,就土家族论土家族者居多。视角的狭窄,影响着土家族研究的深化,并导致一些结论不够科学。本书将土家族文化纳入中华文化的大格局中进行讨论,从土家族文化与汉族、苗族、侗族等毗邻民族的文化交汇整合…  相似文献   

19.
《土家族文学史》的编写工作是从一九八五年十月永顺会议开始的,迄今三年终于完稿。其间,我们大体经过了这样一些工作阶段,即:建立组织、统一思想、完善提纲、落实任务、交换资料、分头执笔、统稿初审、定稿付印。  相似文献   

20.
一部文学通史,究竟是多人执笔、集体编写好,还是自出机杼、个人撰著好?这问题曾引起过争论。应当说,两种方式各有短长。多人合作有利于集思广益、博采众长,但同时也会产生一些难以克服的弊病:合作者或观点纷歧,或文笔殊异,或用语不一,或用语同而内涵不同,主编人很难逐章逐节修改划一,即能做到,恐又将失去各人的鲜明特色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