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人口学方法是注重量化研究的人口学最核心的组成部分。文章总结了30年来中国人口学方法的发展特点及相关问题,指出对人口问题的研究催生了人口学方法的发展,但方法的系统性不够;人口数据资料的日益丰富推动了人口学方法的运用,但数据的开放性和准确性制约着方法的发展;在对国外人口学的借鉴学习中带动了中国人口学方法的本土化,但目前本土化方法仍显不足。  相似文献   

2.
《南方人口》2006,21(2):52-52
由广东省计生委原主任时述花主编,省计生委、省人口学会组织人口学和社会学专家组成的专项课题组的研究成果,结集而成的《广东人口发展报告(2005)蓝皮书》由中国人口出版社正式出版了。该蓝皮书由六个主题组成,其中,领导重要讲话及重要文件收录了2005年广东省领导关于人口方面的重要讲话及广东省发布的计划生育重要文件;综述篇回顾了2004年广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发展情况,展望2005年的发展并提出建议;地区篇介绍了各个先进地区的先进工作经验;专题篇则收录了人口学和社会学专家学者对某一人口专题的深入研究;数据资料篇提供了广东省各人…  相似文献   

3.
宋健 《当代中国人口》2008,25(5):18-25,41-44
人口学在研究方法上具有鲜明的特色,人口学方法是人口学学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按照《中国大百科全书》的界定,人口学方法是指研究人口自身发展规律和人口与社会、经济、环境诸因素间内在本质联系的方法论,以及对其数量关系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研究所运用的各种方法的总称。国内外经典的人口学教材和著作认为人口学方法包括人口学方法论、数据收集/调查方法、统计分析方法、数理分析方法、人口学模型、间接估计方法以及为了研究人口现象从其他学科引入的各种新方法等。  相似文献   

4.
空间是人口学研究的核心概念,是人口学理论的一个基本分析视角,是人口学方法的一个重要分析工具。随着网络社会的崛起,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空间发生了变化,人口学发展产生了新的理论框架和新的问题意识。转向网络场域是人口学对空间研究的反思。是人口学随着网络社会崛起对空间研究的理论自觉。基于拥有独立研究对象、有理论基础的支撑和研究方法的支持,网络人口学得以可能。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转型,中国人口变迁凸显出种种独特的文化个性和强烈的时代特征,许多传统人口学的概念、指标、理论都难以精准地分析和诠释中国人口发展的现实。传统人口学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部分指标的时代性明显不足以及尚未有效本土化,人口老龄化、人口迁移流动和家庭研究领域的指标均为此类局限性的典型代表。中国式现代化和快速的人口转变为人口学的创新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现实场景,当代中国人口学未来的发展路径应该是在继承传统人口学发展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新时代的新特征以延续人口学的长期发展轨迹,同时遵循时代性、本土化、拓展性和国际化的理念,对传统人口学指标体系和理论框架进行改良或创新,不断推动中国人口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为世界人口学的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6.
人口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它不仅研究人口的自然变动,还要研究人口的机械变动和社会变动。人口学同时也是一门边缘学科,它与各门社会科学息息相关,同时它又与生物学等自然科学紧密相联。数学和统计学是我们在进行人口分析和研究时必不可少的方法和工具,人口学要利用这些方法和工具处理所搜集的各种数据和资料,说明人口发展过程的特点和规律性。 一切客观事物本来是相互联系并具有内部  相似文献   

7.
对人口学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新的人口形势下,人口学正面临着如何发展的问题。本文从学科的特点,分析了限制人口学科发展的因素和条件,讨论了中国人口学学科建设和发展的一些实践,期望能抛砖引玉,使更多的人口学专家和学者关注中国人口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 ,拟定于 2 0 0 1年 10月 17~ 19日 ,在北京召开“2 1世纪人口发展与人口科学”学术研讨会。邀请全国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社科院系统及政府有关部门的专家学者 ,总结 30年来中国人口学所走过的发展历程 ,探讨中国人口学的发展前景 ,分析新世纪中国人口与发展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及对策。现诚征会议论文。会议的主要议题包括 :( 1) 30年来中国人口学研究的状况及其特点 ;( 2 )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 3)中国人口理论研究的主要进展与所面临的问题 ;( 4 )人口调查分析技术与方法在中国的应用与改…  相似文献   

9.
实用人口学引入我国历史不长.蒋正华、曾毅、王胜今(1990)最早于1990年介绍过西方的实用人口学,曾毅(1994)也曾专文探讨过它的研究对象及基本框架.李少民(1994)、李伟(1995)、楚军红(1995)、周云(1995)也分别介绍过西方实用人口学在市场研究中的应用、实用人口学的培训及应用实例.这些文章无疑对中国实用人口学的建立与发展起到了有益的推动作用.本文根据更为广泛的及最新的资料,试图对西方实用人口学的产生及应用领域作一全面系统的概括,以作为对西方实用人口学介绍的一个补充,并就教于同仁.  相似文献   

10.
一、简要的回顾自1982年2月国际人口学会(IUSSP)成立它的下属机构“家庭人口学委员会”以来,家庭人口学获得了长足的发展。1985年,著名人口学家凯菲茨(N.Keyfitz)在他的人口学名著《应用数理人口学(Applied Mathematical Demography)》再版时,特意新增了三章内容,以反映自1977年该书出版以来,国际人口学学科发展的最新成果。其中一章就是“家庭人口学”。在国际人口学会1985年召开的第20届大会上,家庭人口学  相似文献   

11.
跨世纪广东的高等教育市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叶欣茹 《南方人口》2000,15(1):56-58
由于历史的原因 ,广东的高等教育发展仍滞后于经济发展 ,总人口受教育水平相对较落后。广东是我国人口大省 ,近几年广东人才市场的高学历取向推动了广东的高等教育市场需求。文章分析了这种市场需求的特点 ,提出了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2.
成人教育是推动吉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助力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县域经济从根本上说就是全面提升和合理开发县域人力资源,成人教育通过提高县域人力资源的素质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列举吉林省县域成人教育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成人教育与县域经济发展的关系,阐述成人教育在吉林省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提出通过发展成人教育来推动吉林省县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3.
王英  谭琳 《人口学刊》2011,(1):32-41
如何提升老年人口的生存发展能力、促进其社会参与和全面发展、提高其生活质量是老龄化社会必须要面临的挑战。老年教育作为实现积极老龄化的重要途径正在引起普遍关注。"赋权增能"的中国老年教育定位通过制度、机制、环境和心理的赋权,保障老年人受教育权利,通过提升老年人生活掌控能力、变化适应能力和社会参与能力,促进"老有所养"、"老有所医",实现"老有所为"和"老有所乐",并最终保障老年人与家庭、社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谢童伟  吴燕 《南方人口》2012,27(6):15-21
改革开放以来,在制度改革和经济转型的双重作用下,我国人口迁移规模不断扩大,在影响迁移的因素当中教育水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教育在我国人口迁移过程中确实发挥显著的作用。从全国总体来看,教育对人口的迁入与迁出均呈现反向作用关系;城市教育水平与迁入及迁出也均呈现反向作用关系;然而,县教育水平与迁入及迁出均呈现正向作用关系。这反映出,我国目前的人口迁移是一种层级递进式的迁移情况。这种层级递进的模式实质上是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反映,在这个过程中教育的作用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5.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人口与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广东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人口和经济的发展现状为基础,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对该区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从总体上讲,人口与经济发展协调性较强,但存在产业结构尚需调整,人力素质有待提高。文章从可持续发展和率先实现现代化的要求方面,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王韡龙  张浩 《西北人口》2012,33(4):126-129
媒介素养教育是当代教育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然而较少涉及少数民族地区。论文以甘肃省保安族聚居区积石山县为例,在系统分析研究区媒介素养教育发展现状及其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提升少数民族地区媒介素养教育水平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An analysis of data mainly from China's 1990 and 2000 censuses and 2005 mini-census shows how fertility decline between 1975 and 2005 in the province of Guangdong has been influenced by both fertility policy and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Guangdong's development since 1975 has been very rapid and has attracted huge numbers of migrants from other provinces. The analysis of the province's fertility trend from 1975 shows clearly the influence of fertility policy on the trend. The analysis also shows that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brought about large changes in population composition by urban/rural residence, education, occupation, and migration status, which, together with large fertility differentials by these characteristics, have contributed substantially to Guangdong's fertility decline, in large part through changes in proportions currently married.  相似文献   

18.
Y Ren 《人口研究》1985,(2):8-14
A general review of papers and discussions at the Beijing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held December 10-14, 1984 is presented. Discussions on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included China's population change 1949-1982, impacts of economic change on Tianjin's population, the population factor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policy-making, Japanese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recent population development in Hungary, population and economy, comprehensive long-term population development in Russia, fertility rate change factors in China, Shanghai's population change, and popul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Mian County, Shaanxi Province. Fertility rate changes were discussed, including multinational borderline value assumptions, recent trends in life span fertility rate in China, fertility rate in Jiangsu Province, fertility rate change in Zhejiang Province, and sterilization in Yangjiaping, Thailand. Population and employment discussions included the economic impact of world population change, the 1984 International Population Conference, changes in economically productive population and employment strategy, employed/unemployed populations in Guangdong Province, and the economic composition of China's population. Urbanization discussions covered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methodological problems, population growth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Pacific region, surplus rural population transfer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 urbanization analysis, trends and urban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problems, and Laioning Province population development. Issues in migration,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and regional population included mig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Great Northwest, internal migration to Beijing, Chinese population growth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by major region, and current population changes of Chinese Tibetans. Under social problems of population, discussions included women's status, development and population change, Shanghai's aging trend, analysis of the aged population, analysis of educational quality in Anhui Province, and the retirement system in Chinese villages.  相似文献   

19.
广东经济发展与人口文化素质相互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人口经济历史资料,考察比较了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经济发展与人口文化素质在全国所处的地位,分析了两者相互关系的阶段性特征.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广东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进而,借鉴发达国家人力资源开发的经验,提出了加快广东人力资源开发的思路与对策。可作为人力资源管理高层决策的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