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假皇帝与代管家──朱元璋废相后的明代阁权之争及其批判谢景芳研究明代政治制度的一个最突出和关键的问题,便是朱元璋1380年废除宰相制度。因为此后明代政治制度的一系列变迁及各种政治势力的相互排挤与权力争夺并进而造成的政局紊乱和社会动荡,均与此密切相关。故...  相似文献   

2.
论明代诗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话崛起于宋,徘徊衰落于元,至明代而复兴,出现了第二个诗话创作高潮.据《中国丛书综录》,明人诗话之作,以“诗话”名书者凡十七部,未名“诗话”而实属诗话之体者凡三十一部,合计著录为48部.据本人所编纂的《中国历代诗话书目》所载,明代诗话已知见书目多达一百七十余部,其中以“诗话”名书者凡48部(含诗话集),未名之“诗话”的论诗之作凡130余部;而据台湾大学博士生连文萍说已收明诗话二百部之多.今杭州大学周维德编纂有《全明诗话》丛书.系继郭绍虞先生之后诗话整理的补阙之作.所以,从其数量来看,明代诗话并不亚于宋代诗话.然而,明代诗话又产生于朱明王朝所特有的社会环境和文学思潮之中,深深地打上了历史的印记,因而具有自己的时代特色和艺术个性.  相似文献   

3.
论明代诗派     
一代之兴。必有总持一代风雅之人。生于其间。洗涤胜朝孱痿之余腥。发为昌明光大之音调。此非作者之能反之也。气运之感通有以致之也。明代之诗。亦若唐之有初盛中晚。永乐成化之间。刘伯温高季廸袁景文贝清江诸人。以清真雅正。尽反元代秾廲纤艳之习。季迪为正声之魁。虽格律句调。未极高浑。要其冲和雅淡。微婉芊绵。蔚然盛世之音。伯温规守少陵。不能综览博涉。以成其美。景文尤弱。清江亦少变  相似文献   

4.
时亮  郭培贵 《北方论丛》2015,(3):103-112
明代内阁阁臣是辅助皇帝决策的人员, 地位尊崇. 阁臣的地域和户类分布都比较广泛, 为实现人才的优势互补, 以便提高最高决策层的决策效率和质量, 并将各边远落后地区, 以及社会各阶层的人才纳入国家统治集团核心以增强明廷的凝聚力、 维护国家的安定与统一都有积极的意义. 但阁臣在各省直间的分布又不平衡, 相对集中于经济、 文化发达和科举实力雄厚的南方各省; 在年龄构成上, 阁臣的中进士、 入阁年龄及在阁年限等都符合人类生理和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说明明代阁臣队伍的年龄结构和活力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明代内阁阁臣代逝去的皇帝起草遗诏和代新即位的皇帝草拟即位诏书两件大事,说明阁臣的“代王言”在明代政治运行中所发挥的重要功能,阐述了阁臣在明王朝新旧交替之际所起的历史进步作用。  相似文献   

6.
朝觐制度是明代官吏考核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了明代的整个历史过程。它建制完备,促进了明朝吏治的整饬,然而至今尚未对其引起重视和进行深入的研究,故本文拟就此问题作初步探讨,不当之处,敬请教正。  相似文献   

7.
论明代的平民入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的平民士子通过科考、举贡、捐纳、军功等多种途径进入仕途,由民变官,导致了明前期社会上升性社会流动的空前活跃。这一现象的产生是由封建生产关系的变动、科举的兴盛、层级结构动摇、等级观念淡化等多种因素促合而成的。平民入仕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官吏队伍素质,强化了封建统治机制,活化了社会层级结构,具有较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黄敏 《社会科学家》2004,(6):142-145
有明一代,惠州人才出现了一个超越以往的高峰期,呈现出数量多、质量高、地域分布不平衡等特色。究其原因,都与当时的惠州经济发展、文化兴旺、官吏重教兴学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9.
幛词"亦文亦词"的文体形态和固定的行文格式,使古今文人学者对其文体归属持不同观点,或归于"文"类,或置于"词"类.幛词的四六序和词体部分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具有独特的文体特色.作为明代常用的颂贺文体,幛词歌功颂德的内容和雍容华贵的物质载体,是明代官僚贵族阶层交际礼仪、风俗人情的文化表征,具有浓厚的文化内涵,折射出当时官僚贵族阶层普遍存在的虚荣、浮夸和好大喜功的社会心理.幛词虽为应酬之作,但具有文体创新意义及文学价值.从文体特性而言,幛词与启文、赠序文的文体功能最为接近.但二者的文体特色却大异其趣;幛词使用的范围较窄,仅用于喜庆场合,其语体以骈文为主,文体风格显得庄重典雅.  相似文献   

10.
论明代的朝贡贸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王朝处于十四世纪至十七世纪,这在世界史上是一个航海事业大发展、世界面貌发生急剧变化的时期.正是在这样一个大有作为的时代,明王朝却一反宋元以来大力发展海外贸易的旧制,将海外贸易严格限制在"朝贡贸易"的范围内,从而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极为重大的影响.这无疑是一个很重要和值得进行深入探讨的问题.一我们首先考察一下朝贡贸易的形态和性质.明王朝建立后,朱元璋鉴于"海疆不靖",担心张士诚、方国珍的残余势力卷土重来,也为了防备倭寇的骚扰,便厉行海禁,"片板不许下海"(《明史·朱纨传》).为此,甚至连沿海人民下海捕鱼也被禁  相似文献   

11.
论明代的人口增长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树基 《中国学术》2000,(3):205-236
在中国人口史的研究中,明清时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的人口数量及人口增长速度,对于以后中国人口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论明代的科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道是明代官方的言论机构。科道官是言官,专司言责。以科道为中心的言论系统,是调剂君臣关系乃至君民关系的舆论体系,其作用不可低估。本文就明代的科道官的设置、秩品,及其职能等问题,试作些论述。 科道为六科与十三道的简称,是明代中央政治体制中专司言论的机构。科道官员的设置,有“给事中”与“监察御史”等职。科道官员在明代被称作“言官”、“谏官”。另外,御史有纠察风纪之职,在地方上与按察司官并称“风宪官”。 六科衙门旧在砖门内尚宝司西面。永乐年间因灾而移到午门外的直房署事,每夜轮流由一科直宿。据《明史·职官志》,六科的职掌主要有侍从、规谏、补阙、拾遗、稽察六部百司诸事。六科给事中为近侍官,兼主奏对。  相似文献   

13.
吴观文 《船山学刊》1987,(1):111-115
王船山在《读通鉴论》)和《宋论》中,对唐、宋的党争,极力抨击,说从事党争的人们“寻戈矛于不已”,导人心于嚣讼”(《读通鉴论》卷二十六);“一唱百和,惟力是视,抑此伸彼,惟胜是求。“(宋论》卷四)终于使国家遭受很大的损害,甚至成为国家覆灭的根源之一,船山这样反对党争,显然不是单纯地论史,而是寄寓了对明代党争导致严重后果极感痛心的深意。笔者不揣浅陋,拟就明代党争问题,进行一些探索,以供研究船山史论的同志们参考。  相似文献   

14.
明代池盐产地分布于北直隶以及山西、陕西、湖广三省,至少有52个盐池得到了开发。如果以县、所计算,则至少有22处池盐产地。与元代相比,明代池盐产地增加了14处,增长幅度为175%;盐池增加44个,增长幅度为550%。可见,明代池盐生产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恢复了唐代的规模。明代池盐生产之所以得到恢复和发展,与明朝建立以后统一局面的形成和社会秩序较为稳定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廪生是明代地方学校生员类别之一,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明代廪生选录方式多样,但以岁、科两试为主,廪生额数有定,但也时有变化。较之增生、附生等普通生员,明代廪生地位颇高,名望甚隆,享有免费食宿、馔堂会馔等礼遇,但明廷对廪生的管理也极为严苛。与其他生员一样,明代廪生虽然可以选择出贡入仕、纳贡入监、中式举人等仕进之途,但此类出路布满荆棘,均非坦途,很多廪生不得不弃巾裂冠,决绝仕途,转而从事塾师、游幕、医士、儒贾、讼师等社会职业,甚至沦为山人清客。  相似文献   

16.
论明代市民文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民文人,如果追溯一下历史,应该是自有城邦以来就产生了。那么在中国,从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开始算起,也已经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不过,市民文人作为一个社会阶层,在前三千年一直是处于朦胧不发达状态的,只有到了商品经济相当发达的唐代,才一跃而引人注目。中唐俗讲、变文、市人小说等市民文艺的兴起,可以看作是市民文人队伍壮大的标志之一。宋、元两代在唐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壮大。到了明代,由于科举的吸引,加上明中期江南地区出现农  相似文献   

17.
论明代之邸报周桂林(河南经济广播电台)明代是中国手写新闻传播时期的一个重要朝代,多种报纸散见其间,诸如朝报、京报、塘报、牌报、邸钞(亦写为邸抄)、急选报、日报传抄等。我国新闻史学家把古代的报纸概称之为邸报,多数学者认为它存在的时间跨度应是起唐讫清,亦...  相似文献   

18.
论明代族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族田的兴起与发展族田是宗族共有的土地.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一种特殊的地主土地所有制形式.族田创始于北宋政治家范仲淹.至南宋时又有发展,出现了一些规模较大的族田.到了元代.族田更非罕见.明代族田则极为普遍.仅江苏一省.据不完全统汁,就已大大超过了宋、元时期所置族田的数目.族田在有明一朝加此普遍.是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的.明朝官僚地主建置族田.主要是想通过经济手段来延缓宗法宗族制的松解、缓和阶级矛盾.进而达到维护封建统治的目的.封建社会的宗法制和宗族制是两个下同的概念.宗法制是封建的伦理体制,而宗族制则是宗法制的体现形式.封建的宗法制度和宗族制度无论是在宣扬封建伦理道德、还是在控制农民方面都是封建统治的重要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9.
论优先购买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优先购买权是一种特殊的物权,具有法定性、权利行使的不确定性、同等条件认可、顺位优先性、不可转让性等特点,其目的是保护优先购买权人获得某种财产的特殊利益.我国法律规定了具体的优先购买权,还没有优先购买权一般规定,需要进一步的法律完善.  相似文献   

20.
论商品化权     
李诗鸿 《江淮论坛》2005,2(6):57-60
商品化权是有别于公开权、形象权的概念,具体指将能够吸引大众、引导大众消费的商品化因素用于商业利用并从中获利的权利。本文结合中国现状,指出现行法律的不足及建立商品化权的迫切性,并对商品化权基本问题进行分析,旨在弥补法律的真空地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